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文杰  李慧 《中国药业》2006,15(16):41-42
目的 了解抗感染药物引起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收集的经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很可能的ADR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抗感染药物共涉及12类,引起ADR136例,其中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占28.68%,头孢菌素类占23.53%)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15.44%)、中药注射剂(8.82%)、大环内酯类(8.09%)。ADR类型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其次为过敏性休克、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2.
2008年度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海雯 《中国药师》2010,13(1):124-126
目的:分析2008年宁波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基本情况,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Excel电子表格形式下载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有关数据进行适当转换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涉及抗感染药物3670份,中成药制剂695份。药品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8.1%)、胃肠道系统(17.0%)、全身性损害(14.0%)、神经系统(11.1%)。4657例(76%)药品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881份(25.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高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药品使用管理极待加强.质量控制标准有待提高,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郑敏 《海峡药学》2010,22(1):174-175
对我院2007年-2008年23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4例ADR中,男性147例,女性87例,老年人群(〉60岁)发生率占74.36%;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占61.54%;各类药物中抗感染药物发生率最高,占39.74%。其次为心血管系统用药(占15.38%)和神经系统用药(占14.10%);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ADR占39.74%。30min~5h发生的占29.49%:ADR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21.99%。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17.02%)和全身性损害(13.48%)。严重ADR8例,占10.26%。ADR患者转归良好,治愈率与好转率共计100%,无死亡和有后遗症病例。目前ADR以药师报告为主,占67.95%。  相似文献   

4.
药物不良反应146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天栋  刘世峰 《中国医药》2010,5(2):174-175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上报的146份不良反应的报告人、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90.4%(132/146)的不良反应由医护人员报告;42.5%(62/146)的不良反应由抗微生物药引起;79.5%(116/146)的不良反应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很多因素有关,必须规范加强药物使用管理和完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104例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113~2009年8月1日搜集到的104例60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通过ADR的临床特点和药物种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4例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损害40例,占38.7%,神经系统损害21例,占20.2%,皮肤损害15例,占14.4%。涉及的药物种类9种,不良反应最常见为消化系统表现。结论: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349例泛影葡胺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总结与分析泛影葡胺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至2008年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349例泛影葡胺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泛影葡胺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样,能导致多个系统一器官不良反应发生。349例患者中,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20~69岁人群发生不良反应为314例(占89.97%);胃肠系统损害最常见(31.13%),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2.42%)、呼吸系统损害(15.97%)、全身性损害(11.29%)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7.90%)。结论临床必须重视泛影葡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减少或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晶  潘卫三  杨悦  王瑜歆 《中国药事》2010,24(7):725-728
目的以辽宁省数据库中2006~2007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不良反应报告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生情况及显著特征。方法采用自发报告系统获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在274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NSAIDs不良反应(NSAIDs-ADRs)1030例(占3.8%)。对不同年龄组的男女比例进行分析表明,在19~39,40~59年龄组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分别为1:1.14和1.19:1。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器官为胃肠系统损伤;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伤;视觉损伤;血小板,出血和凝血障碍以及男性生殖系统损伤。NSAIDs-ADRs所致严重病例报告共15例,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较低,同时无年龄性别差异。结论应关注NSAIDs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晨  曹凯风 《天坛药讯》2005,17(3):22-24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北京天坛医院)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404例ADR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62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神经系统药物。合并用药占22.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血管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继续加强对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2007年汕头市1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莫姿丽  黄诺嘉 《今日药学》2008,18(4):43-45,40
目的了解我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市2007年在线收集到的110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10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357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心脑血管用药、中枢神经系统用药、中药制剂、抗肿瘤药。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严重ADR有36例(占3.26%)。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2011年临床各科上报的ADR报告163例,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类别、给药途经、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主要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发生率(57.67%)高于男性(42.33%);≥60岁的患者发生率较高(29.45%);抗菌药物引发ADR最多(43.5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0.86%);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经(80.98%)。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5.40%),其次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损害。结论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和重视报告,降低ADR发生率,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收集的41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134例,占32.3%);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278例,占67.0%);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167例,占40.2%),其次是中药制剂(69例,占16.6%);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143例,占34.5%),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合理用药,从而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6~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刘华强  王少华  孙福生 《中国药房》2008,19(26):2058-206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2007年上报的1 183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输入Excel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183例ADR报表中,临床科室上报268例(占22.65%),药学部和中心注射室分别上报462例(占39.05%)、441例(占37.28%);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31a以上患者ADR发生率较高;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为901例(占76.16%);引起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62例),其次为中药制剂(163例)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149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301例)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6例)、神经系统损害(224例)。结论:医院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做好ADR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院494例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春  姜新道  于进彩 《中国药房》2010,(14):1321-132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门诊药房收集到的49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4例ADR报告中,女性发生率(62.96%)明显高于男性(37.04%);静脉给药最易导致ADR(58.50%);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菌药物(51.21%),其中又以氟喹诺酮类(104例)和大环内酯类(90例)抗菌药物最为普遍,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13.97%)和中药制剂(13.1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17%)、消化系统损害(22.37%)和神经系统损害(17.34%)。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院18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永平  周世文  汤建林  徐颖 《中国药房》2009,(23):1814-18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各科室上报的1 832份ADR报告进行归类、分析。结果:我院ADR的发生率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0.989%(1 832/185 207);ADR的男、女比例为1.186∶1,高发年龄段在41~80a之间(69.05%);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85.70%);引发ADR的药品种类中发生率居前5位的依次是抗微生物药(40.56%)、抗肿瘤药(11.35%)、营养类药(11.24%)、循环系统药(8.79%)和血液系统药(7.2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1.13%)、中枢神经系统损害(22.30%)、消化系统损害(21.59%)等,所有症状在停药、改用其它药物和治疗后消失或缓解,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加强ADR监测、报告、诊断和处理对确保安全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892例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抗癫痫药物(AEDs)致不良反应(ADR)情况,探讨并分析规律,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 对浙江省基层医院2008年—2012年上报的892例AEDs致ADR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在892例AEDs致ADR中,男女患者比例为1.07∶1;传统及新型AEDs分别以41~50岁、21~30岁年龄段最多;其中以传统AEDs中丙戊酸钠及卡马西平占比例较多,分别为35.09%和24.55%,其次为新型AEDs奥卡西平,占14.0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常见临床表现,占39.13%,其次为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AEDs引起的ADR,定期监测与分析ADR情况,加强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05~2007年我院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最大(43.12%),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也较多(分别占22.90%和15.38%)。结论:抗感染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住院患者占有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应用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011年的471例抗精神病药物所发生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21~60岁;累及10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8.03%)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9.32%)最常见。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王慧媛  赵捷  赵志刚 《中国药房》2008,19(17):1345-1347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年上报的209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129例,占61.72%)。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94例,占44.98%),其次为神经系统用药与心血管系统用药;喹诺酮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35例,占37.23%),以左氧氟沙星为首。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药品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探讨神经系统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因素、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87例神经系统ADR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药品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神经系统ADR占我院ADR总例数的36.03%,共涉及14类药品,包括抗感染用药,生物制剂、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及解热镇痛药等。结论警惕药品对神经系统的不良影响,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对减少神经系统ADR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