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及展望——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羽  温家洪  景垠娜 《灾害学》2010,25(1):112-118
应急预案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起到迅速反应的作用,因此成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重要的一环。我国的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基本建成,但还存在着预案格式雷同、脱离部门实际、分级体系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不同预案间接洽性不够、预案建设数量质量不够、缺乏后续管理等种种问题。分析了国内应急预案体系的现状,并探讨了对应急预案体系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赖俊彦  张媛  南燕云 《灾害学》2021,(4):138-145
在综合调研国内外应急预案标准化进展基础上,从我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现状出发,结合预案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工作需求,开展应急预案体系标准化构建的支撑要求和预案条目要素分析,提出通用要求和系列接口的两类六项关键要素。进一步地,从编制和管理两个维度分别细化设计了应急预案通用要求的12项标准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对于应急预案体系系列接口,在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对照预案建设现状,分为专项预案标准、基层组织和单位预案标准、重大活动预案标准等3类接口,设计了相关标准的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管理是一项技术、业务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标准化方法作为现代管理的一种手段,以特定形式和程序总结应急科学、救援技术和应急管理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颁布应急预案管理的统一规定,将提高预案编制和管理的效率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按照我国应急响应机制,某地区发生突发事件后,根据灾害后果不同需要启动不同的预案体系。通过灾害后果的系统分析,研究了预案体系的启动机制,梳理了预案体系的演化模式,从演化时间维度建立了预案体系点、链、网3种启动模式,并系统分析了各启动模式及其相应的结构特征。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预案体系的3种启动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预案体系的合理启动,提高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有效性,为应急预案体系的启动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永领  夏保成  吴晓涛 《灾害学》2013,(1):146-149,159
应急预案的外部保障是应急预案能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评价应急预案运行保障是优化完善应急预案的运行基础、提高应急预案可行性的重要手段。在分析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的基础上,确定在预案适用范围内该灾害情景可能造成的应急需求;构建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储备或运行状态;确定应急预案对应的灾害情景对各保障要素的破坏程度;最后建立了应急预案运行保障的评价模型,对应急预案的运行保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减灾短讯     
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共6章,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和预案框架体系,规定了国务院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工作机制等内容,是指导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吴晓涛 《灾害学》2014,(2):123-127
2011年以来,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使得许多相关技术、方法等均开始修订和完善。因此,研究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的最新进展对于推进我国应急准备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美国政府最新出台的与应急准备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南、标准等,深入剖析美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理念的3个核心元素(概念内涵、愿景目标和能力体系)发展动态,提出对我国加快推进国家应急准备工作的建议:①高度重视国家应急准备工作,研究、整合并构建国家级综合应急管理系统;②修订应急管理基本法和总体预案,加快配套法律法规等文件的出台;③准确定位"应急预案",推动应急规划的"规范化"、"动态化"与"全民化";④加快应急管理学科发展,助力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张新梅  陈晨 《灾害学》2010,25(3):100-103
完备的应急体系是实施有效应急的基本前提。应急体系是否完备对应急行动的实际响应效果具有很大影响。不同的应急体系所形成的应急能力能够应对不同区域内的潜在风险。以实现应急管理的六大目标为应急管理宗旨,分别考量应急体系辖区内的潜在风险对实现六大应急管理目标挑战及应急能力对六大应急管理目标的贡献,以应急体系所形成的应急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应对区域内潜在风险为判断依据,构建了应急体系完备性评估方法。结合某石油化工库区的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整个方法的操作过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库区应急体系架构的总体情况及目前存在的不足,能够促使相关部门对应急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卡特里娜”飓风造成的灾害后果和美国应急反应中出现的救援迟钝、政府能力孱弱、灾区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揭示了防灾预案的重要性。针对我国防灾预案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我国制定防灾预案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局对全国重点省区地震专项应急预案的最新评审结果显示,当前预案管理存在体系欠缺、制度混乱等问题,亟待研究解决。该文基于应急预案公共产品属性,结合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预案管理过程划为设计期、测试期、推广期、整合期、升级期等5个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的特征差异和管理需求,揭示了预案管理任务在时间维的分布模式,初步构建了应急预案生命周期管理框架。该框架是对预案管理实务的现实思考与梳理,对新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具体操作和执行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灾害学》2019,(2)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的城市热岛效应与城镇化过程中内在的脆弱性等因素叠加,使多数地区都面临着极大的高温热浪的潜在威胁,因此编制高温热浪应急预案并开展研究已成为提高风险管理和应急能力的必要路径。然而,目前不仅缺乏成体系的预案及其相关的研究,而且现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研究较为零星且往往忽略了部门间的联动建设。鉴于此,在构建高温热浪预案体系的基础上,引入协同联动机制,对其运行的组织架构和流程进行探讨,着重说明在应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任务分解和各部门在不同行动环节的协同联动。最后,基于灾害大数据平台构建多场景适配的预案体系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反馈,实现预案的全过程优化,以保证预案的可操作性,增强应急工作的成效性。  相似文献   

11.
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秀 《灾害学》2001,16(4):91-94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现状,提出了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的有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国际救援在大城市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逸江 《灾害学》2008,23(1):96-101
叙述了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国外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从19个方面完整描述了值得我国借鉴的国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经验及启示。最后得出,应从长计议,奋力开拓,全面开创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的新局面,加快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是应急资源储备和调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基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阶段、主要应对环节以及应急资源类型,构建了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需求结构,按照逐层递进的方式将突发事件的应急资源需求结构分为4个层次,即大类、类、亚类和细目。第一层次包括3大类,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物资、基础保障资源和恢复重建资源;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应急资源类别,应急资源类别构成了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二层次,其中应急处置资源包含4类,基础保障资源包含6类,恢复重建资源包含3类;对应急资源类别进一步划分为亚类,应急资源亚类构成应急资源需求结构的第三层次;第四层次为应急资源需求细目。  相似文献   

14.
辛晶  杨玉胜 《灾害学》2021,(2):134-138
通过对美国应急管理"连续性"政策发展历程、法律规定及"连续性"政策主要内容的分析,总结美国应急管理"连续性"政策对于支撑各类紧急情况下应急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作用及特点。结合美国经验及我国应急管理发展趋势,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连续性"政策建设、构建国家应急管理"连续性"政策框架、夯实应急管理基础体系、创新我国特色应急管理"连续性"工作、营造全民应急"连续性"氛围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发展我国应急管理"连续性"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与城市防灾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是国际社会应对突发性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地震、火灾、爆炸、洪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安全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是预先经科学划定并进行规范化管理,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由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图就有关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紧迫性、国内外现状、设计规划、技术要求和启动管理作一系统阐述,并以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试点作为范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何雅琴  李杰 《灾害学》2012,(2):105-108
突发事件分级是事故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在分析已有的突发事件分级标准的基础上,考虑突发事件救援的交通保障,从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和交通的便捷程度两个方面,提出了突发事件分级标准及相应的交通响应措施。  相似文献   

17.
Perry RW  Lindell MK 《Disasters》2003,27(4):336-350
Especially since the terrorist attacks of 11 September 2001, governments worldwide have invested considerable resources in the writing of terrorism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Particularly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created new homeland security organisations and urged state and local governments to draw up plans. This emphasis on the written plan tends to draw attention away from the process of planning itself and the original objective of achieving community emergency preparednes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oncepts of community preparedness and emergency plann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raining, exercises and the written plan. A series of 10 planning process guidelines are presented that draw upon the preparedness literature for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and can be applied to any environmental threat.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从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现状出发,系统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框架,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制是提高中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基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是规范灾害应急管理,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关键措施;灾害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和评估是灾害应急管理的有效保障;建立实际可用的应急管理系统是提高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以日本神户市的水道耐震化项目考察为基础,对该市应急供水系统的建设方法进行梳理,归纳了系统建设目标、系统方案、应急水源储备、应急水源输送和应急供水管道抗震等重要环节的建设思路和技术方法,对我国城市应急供水系统建设以及解决灾后供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向突发灾害事件的应急效能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在面临突发灾害情况下,难以迅速确定最佳救援方案,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决策支持。为此,提出了突发事件应急效能的概念,并建立了一个基于效用聚合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效能评估方法。最后,以一个大地震灾害的想定为例,应用提出的应急灾害效能评估方法,对多个应急预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