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益气活血中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研究进展作了综述。益气类(黄芪)、活血类(三七、丹参、银杏叶)。指出:缺血性脑损伤直接病因是脑部缺血、缺氧、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益气兼而行血、化瘀进而理气,在临床上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I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对近3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小胶质细胞在IS的病理发展、进展和结局中发挥双重作用。M1型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作用,而M2型小胶质细胞则发挥抗炎作用。中药具备多靶点、多通路和双向调节的特点,其有效成分(如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等)可以通过调控JAK2/STAT3/Drp、NF-κB/Nrf2、JAK/STAT3、PI3K/Akt等通路,促使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极化,降低促炎介质如IL-1β、NO和TNF-α的释放,增加抗炎介质如IL-10、TGF-β和Arg-1的表达。因此,中药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神经炎症反应,缓解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为IS的防治和新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有望成为治疗IS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秋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12,27(2):417-418
目的 对抗抑郁中药的有效成分研究进行综述.方法 对抗抑郁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结果 抗抑郁中药多见于藤黄科、茜草科、银杏科、败酱科、蕃荔枝科、棕榈科、伞形科、天南星科等,其抗抑郁的有效成分主要有苯并二蒽酮类、黄酮类、低聚糖类、生物碱类、间苯三酚类、倍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皂苷、有机酸等类型化合物.结论 加强中药抗抑郁有效成分研究,开发治疗抑郁症的新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对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及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 ,已逐渐认识到缺血性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缺血脑组织不仅在能量衰竭后导致脑损伤 ,而且由于缺血引发脑组织细胞一系列电化学链式瀑布样反应 ,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伤 ,尤其是在缺血区恢复血流后产生再灌注损伤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是促进缺血脑组织发展为不可逆性损伤的重要途径。已知导致再灌注损伤的因素包括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细胞内Ca2 +超载、兴奋性神经毒性递质毒效应及炎性损害等多重病理机制。基于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的认识和溶栓治疗的开…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66-267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等特征。中风分为出血性中风和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最为常见。中风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治疗缺血性中风常用中药的研究进展,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指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发生不可逆性损伤的一种病理现象,是包含了神经元损伤、血-脑屏障破坏、胶质细胞损伤、血管损伤等的综合体。随着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CIRI在临床治疗和试验研究上也从单一结构走过渡到了整体。旨在对以往文献的整理、分类、汇总、归纳等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对中药有效成分在CIRI引起的NVU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吸取以往研究的经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转移(metastasis)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之一,是恶性肿瘤治疗失败和肿瘤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研究证明,肿瘤转移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参与的连续复杂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脱离,进入周围基质;(2)进入循环或淋巴系统;(3)粘附在内皮细胞壁并向血管外迁移;(4)在远处浸润,血管增生,形成新的转移灶。阻断该过程中的任一环节都有可能抑制肿瘤转移,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肿瘤转移作用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以上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来实现的。现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转移的研究状况作一回顾和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缺血引起神经元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神经元能量的衰竭、兴奋性毒性、Ca^2 超载、自由基损伤、NO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再灌注损伤等。脑保护治疗就是通过干预以上不同环节而达到延长脑细胞耐受缺血的时间和在溶栓复流后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存能力。目前正在研究试用的脑保护性治疗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9.
血脂异常是一类较常见的人体内脂蛋白的代谢异常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血脂异常和继发性血脂异常,前者由于遗传基因缺陷所导致,后者是由于疾病、药物、不健康的饮食及生活方式等所引起。临床表现为黄色瘤及动脉硬化等冠心病和周围血管病等症状。血脂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民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因此对治疗血脂异常药物的研究较为迫切。化学类降血脂药物如洛伐他汀等,虽然效果明显,但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并存在停药后反弹的问题;与化学类药物相比,中医药具有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调节血脂异常,且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能够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信号通路、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小异二聚体伴侣(SH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影响脂质的合成、分解及吸收,改善肝脏脂质和胆汁酸代谢等,从而发挥降脂的作用。故对以中药有效成分降血脂作用机制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药与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进一步发展,深入进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药有效成分和靶点的研究,对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西方医学对脑出血的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多采用脱水降颅压、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而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辨证法,对脑出血的治疗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脑出血可促进血肿的吸收,抑制水肿的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患者的预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活血化瘀法、平肝熄风法、活血利水法、通腑法、添精补髓法,对上述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特点。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及现代医学防治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分析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结果:中医药和现代医学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各有优势和不足,中医药可从多靶点、多种途径防治短暂性脑缺血。结论:中医药治疗短暂脑缺血综合征疗效显著,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儿童自闭症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性疾病,目前临床针对自闭症的治疗常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或中枢神经兴奋药物,不但不良反应较多,且远期效果不佳。本文拟通过整理有关中西医治疗儿童自闭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分别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近年儿童自闭症的病因、病机和治法进行归纳总结。重点分析儿童自闭症的中医证候临床特点,总结该病的辨证分型及治则治法。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研究思路,提出应用脏腑辨证,进行分型论治,并确立主次分明、综合干预的中医疗法,为儿童自闭症的治疗提供新临床科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多由外伤引起,常导致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感觉、反射及括约肌功能障碍,是造成截瘫的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工业的不断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增高趋势,但目前却仍然缺乏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药物治疗脊髓损伤是当今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具有经济安全、副作用少等特性,被用于临床治疗脊髓损伤历史悠久。近期研究指出一些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能够有效减轻或改善局部血管功能紊乱、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轴突脱髓鞘、胶质瘢痕形成等继发性脊髓损伤病变,并从机制上肯定了其治疗脊髓损伤的科学性。本文对上述研究中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促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可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AQP-4),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表达改善脊髓水肿、缺血缺氧,调控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等抑制炎症反应,抗氧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抑制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抑制胶质瘢痕形成等多方面减轻脊髓组织病理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说明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等独特治疗优势,其用以治疗脊髓损伤、改善预后具有广阔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很大的优势,疗法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众多中医工作者在临床上不断探求有效的治法和方药,采用中药针剂、专方专药、针刺等治法,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历代医家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治疗上均有不同论述,通过对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治疗上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痛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对癌症疼痛的积极治疗作为癌症综合规划中的四项重点之一[1]。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医疗模式,与西方医学的治疗互补并行,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就癌痛的治疗方面,其以辨证论治为整体指导思想,在强调以辨虚实、寒热等辨证基础之上采用了多途径的干预手段,中医药治疗癌痛具有确切的疗效,在止痛的同时部分中药同时具有稳定瘤灶的作用,可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不良反应等优势。现就中医药在癌痛中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医理论的特殊性是导致中药药效成分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晰的关键原因。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质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并协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中药血清药理学一起推动中医药学向中药成分明确化、作用机制清晰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近几年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该病对美观的影响会造成一部分患者心理负担,甚至导致心理疾患.中医治疗本病历史悠久,其内、外治方法 具有浓厚的传统中医特色,并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该文章总结近几年相关研究,分别从其病因病机和治疗等2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中医治疗本病有明...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医药治疗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用药规律,并根据用药规律对新方剂做出预测。方法:收集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治疗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剂137篇,分析得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42味常用药物、11种药对用药模式、10个新方核心组合及5个新处方。结论:分析显示治疗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主要以益气活血化瘀类药物为常见。通过聚类分析得到的新方,与临床上治疗脑缺血常用方剂补阳还五汤有异曲同工之效,但同时又参以补肝肾精血之药物,以补肾中精气之不足。其配伍组合符合益气活血、化痰祛瘀等临床主要治疗思路,为该病的新药处方发现、临床方剂应用或其基础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