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126例患者行心脏生物瓣膜置换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7~85(67.6±10.8)岁。心功能分级(NYHA)Ⅱ~Ⅳ级。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101例,心瓣膜退行性变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VR)75例,三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30例,AVR+MVR(双瓣膜置换术,DVR)19例。结果行M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40.5±7.8)min,体外循环时间(85.3±10.1)min;行A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70.6±12.4)min,体外循环时间(142.3±15.6)min;行DVR升主动脉阻断时间(103.5±18.4)min,体外循环时间(182.3±21.8)min。全组无手术死亡。住院时间(25.7±5.9)d,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2.5±1.9)d。术后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未见瓣膜关闭不全。结论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采用生物瓣的手术风险与机械瓣无异,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牛心包生物瓣膜置换治疗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52例患者接受心瓣膜置换术,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1例,Ⅲ级34例,Ⅳ级7例,36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行二尖瓣置换术25例,三尖瓣置换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肺动脉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加二尖瓣置换术6例,二尖瓣加三尖瓣置换术1例;术后通过电话随访患者恢复情况.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为1.9%(1/52);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2例,51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住院时间10.8±3.3 d(6~22 d).术后随访37例,随访时间15d~24个月,随访率72.5%(37/51),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无1例患者出现出血和栓塞,无再次瓣膜手术.结论 生物瓣膜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患者的心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出血、栓塞、瓣膜毁损和感染性心内膜炎、再次瓣膜手术的发生率可能较低,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当代心脏瓣膜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心脏瓣膜病研讨会于1999年6月11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次专题性学术会议内容比较集中,展示了心脏瓣膜外科近几年的进展,对生物心脏瓣膜,特别是对无支架生物瓣和Ross手术的进展进行了讨论,也对组织工程瓣膜的研究进行了专题报告和经验交流。1 概  况全世界估计每年约有15万例心脏瓣膜手术,应用了近20种瓣膜。按19861997年收集入英国电脑资料库6.2万例患者置换瓣膜7万个资料分析,在心脏瓣膜领域中总的趋势为:(1)瓣膜置换患者年龄从1986年平均60岁(1887岁)增高到1997年的67…  相似文献   

4.
5.
心脏瓣膜移植手术已在临床开展50余年,全球开展了大量研究以提高生物心脏瓣膜移植的成功率。本文主要对机械瓣膜与生物瓣膜的选择、戊二醛固定的生物心脏瓣膜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转基因猪心脏瓣膜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到1989年底,我院共行心脏生物瓣膜替换术60例。到1997年初,有15例瓣膜功能发生障碍,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11性,女4例。年龄29~41岁,平均34岁。临床症状大部分为胸闷、气急、不能平卧,个别出现下肢水肿或腹水。胸骨...  相似文献   

7.
心脏瓣膜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经左心耳插入手指进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至今已半个世纪,1957年Lilehei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了二尖瓣修复术,1960年Star应用人工球瓣置换二尖瓣成功,从此揭开了心脏瓣膜外科的新篇章。本期刊出的心脏瓣膜专题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心脏瓣膜外科的进展,但当...  相似文献   

8.
有支架与无支架生物瓣膜行主动脉瓣置换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行主动脉瓣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6 8例同期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病人分为 2组 ,38例行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置换 ,30例对照组行有支架生物瓣置换。术前及术后 2个月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无支架组和有支架组病人术后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无支架组跨瓣压差 (18 0± 3 7)mmHg(1mmHg =0 133kPa)明显低于有支架组(33 7± 8 3)mmHg;左室射血分数 0 6 5± 0 0 5 ,明显高于有支架组 0 5 6± 0 0 8;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分别为 (3 8± 0 8)cm和 (4 5± 0 4 )cm ,明显低于有支架组 (4 2± 1 4 )cm和 (5 1± 0 9)cm ;无支架组瓣环内径 (2 2 1± 1 8)mm大于有支架组 (19 5± 1 7)mm。结论 无支架Medtronic生物瓣较有支架生物瓣具有较低的跨瓣压差和良好的血流动力学 ,能促进左室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10.
心脏瓣膜手术的术前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11.
生物瓣膜失功能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植入人体内1年以上损坏的生物瓣膜作损坏原因的临床分析。方法1993年6月至2004年6月,共41例(47只)生物瓣膜失功能病人行再次手术换瓣。两次换瓣间隔时间1~16年,平均(9.7±4.1)年。对失功能生物瓣膜进行标本观察及病理学检测。结果47只带支架生物瓣膜中,瓣架无一损坏,42只瓣膜发生瓣叶撕裂或穿孔,35只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现象,且在瓣环表面和瓣脚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2只瓣膜有赘生物及血栓形成;47只生物瓣膜中损坏较重的瓣膜送病理学检查发现大量吞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结论生物瓣膜早期损坏以破损撕裂为主,晚期以钙化和破损撕裂等多种因素的复合病损结果出现。  相似文献   

12.
326例心脏瓣膜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26例心脏瓣膜成形术临床疗效分析庄世才,张大新,法宪恩,冯德广,赵根尚,张瑞成自1984年4月至1994年2月我们施行心脏瓣膜成形术32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56例,女170例。年龄14~60岁。病程2~27年。46例曾行闭式扩张...  相似文献   

1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是严重瓣膜病变的主要外科治疗手段之一。机械瓣膜因耐久性好、无需再次手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生物瓣膜因无需终身抗凝、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冲击着机械瓣的应用地位。然而,如何正确地选择人工瓣膜种类,尤其是对于55~65周岁的患者如何把握生物瓣的使用仍是困扰外科的一大难题,本文就如何理性选择人工瓣膜种类提供更有效、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巨大心脏瓣膜替换的经验体会:附6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对63例心胸比率>0.70,心脏容积指数>正常2倍的风心病患者施行瓣膜置换。其中二尖瓣置换5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双瓣膜置换7例。术前心功Ⅲ级16例,Ⅳ级47例。手术早期死亡率12%(8/63),10年累计生存率78.8%。本文着重对其疗效及围术期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其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及治疗效果。方法1990年1月至2002年12月,45例14岁以下儿童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其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10.8岁;≤10岁15例,10~14岁3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瓣膜病32例,风湿性瓣膜病6例,心内膜炎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修补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行二尖瓣置换23例,其中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行解剖位三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双瓣置换4例;三尖瓣置换9例。5例使用生物瓣膜或同种主动脉瓣,余40例均采用机械瓣膜,包括进口双叶瓣34枚,进口单叶瓣3枚,国产单叶瓣7枚。结果本组手术死亡(术后30d内)2例,死亡率4.4%,均死于手术当日,1例因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生存者随访8个月-12年,平均4.9年。4例晚期死亡,晚期死亡率9.3%。置入机械瓣膜者均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及抗凝相关并发症,病儿术后心功能均Ⅰ-Ⅱ级。结论儿童瓣膜病病人,大多数可以置入合适的成人型号人工瓣膜,保证其术后生长发育,减少二次手术。采用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经过平均4.5年随访,无血栓栓塞或抗凝有关的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生物心瓣膜毁损的再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96年对28例生物心瓣膜失去功能者施行再次瓣膜置换手术。其中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及双瓣膜置换各1例。结果:术后全组死亡5例,住院死亡率17.86%;23例痊愈出院。结论:再换心脏瓣膜手术应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完善心肌保护,以减少心脏大血管损伤与意外出血,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由于术前病程长 ,心肌受累重 ,合并症多 ,尤其是心肌严重损害引起的血液动力学障碍 ,继发肺动脉高压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使手术死亡率明显增高 ,施行瓣膜置换手术时麻醉危险性也明显增加。本文总结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经验。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1例重症心脏瓣膜病变患者 ,男性 13例 ,女性 18例 ;年龄 16~ 5 4岁 ,体重 39~ 6 9kg。疾病种类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13例 ,主动脉瓣病变 6例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变 12例。心功能分级Ⅲ级者 14例 ,Ⅳ级者 17例 ,心胸比例 (C/T) 0 70~ 0 …  相似文献   

18.
G—K型心脏瓣膜临床应用1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发现,生物心脏瓣膜钙化与碱性磷酸酶(AKP)密切相关,戊二醛处理的牛心包的死亡细胞仍有AKP活性,移植后能促使宿主迅速吸收AKP并沉积于生物瓣中;钙化抑制剂中Al3^ 、Fe3^ 等能作用于AKP存在部位。左旋咪唑为AKP特异性抑制剂,在抑制生物瓣表面AKP活力的同时,也有可能抑制和(或)延缓生物瓣钙化过程。本研究初步观察AKP特异性抑制剂左旋咪唑对兔体内牛心包片钙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83年 11月至 2 0 0 2年 11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原发性心脏瓣膜肿瘤手术治疗的 10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远期结果。结果 本组原发性瓣膜肿瘤占心脏肿瘤的 2 6 5 % (10 / 378) ,其手术约占所有心脏手术的 1/ 4 0 0 0。 10例中男性 5例、女性 5例 ,年龄 2~ 6 6岁 ,平均 30岁。所有患者均有症状 ,临床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促 7例 ,脑血管栓塞症状 2例 ,紫绀 1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 8例 ,术中确诊 2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良性肿瘤 8例 ,恶性肿瘤 2例。术后早期恢复均顺利 ,晚期死亡 3例。死亡病例中 ,1例为三尖瓣囊性畸胎瘤患者 ,术后 2个月死于电解质平衡紊乱所致的心律失常 ;2例为二尖瓣恶性肿瘤 ,其中 1例术后 11个月死于肿瘤局部复发所致的心功能衰竭 ,另 1例术后 12个月死于肿瘤脑转移。长期生存的 7例均为瓣膜良性肿瘤患者 ,随访 8个月~ 19年 ,平均随访 5 7年。所有患者活动量恢复正常 ,心功能均为Ⅰ级。最后一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瓣膜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近、远期结果良好。恶性瓣膜肿瘤的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