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是趋化因子CC类亚家族成员之一,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促进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分泌。近年来研究发现MCP-1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等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深入研究MCP-1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机制,有可能为脑梗死的治疗找到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脂联素是一种新近发现的脂肪源性特异性蛋白,研究显示脂联素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及黏附、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转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改善糖脂代谢等方面与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密切相关,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潜在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梗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包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核磁血管成像(MRA)、核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核磁共振(DWI)和微栓子(MES)监测,为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现就此领域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As)程度的关系,探讨Hcy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108名脑梗死患者以血管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按照颈动脉斑块大小分为A、B、C三组;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纤维蛋白原、叶酸、VitB12及Hcy水平,对Hcy水平与 CAAs、叶酸、VitB12及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CAAs程度的加重,Hcy水平升高,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叶酸在A组和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男性和高龄患者Hcy水平增高.统计学分析表明Hcy与叶酸、VitB12水平呈负相关,叶酸、VitB12水平随CCAs的加重而降低.结论高Hcy血症是CAAs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水平与CAAs的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焕铮  曹运长 《医学综述》2008,14(20):3050-3052
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其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是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活性代谢产物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被认为是AS发生早期的关键因素,它对单核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活性,可以介导单核细胞黏附血管壁并迁移进入内膜下层,促发斑块的形成并对斑块的去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了MCP-1在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治疗AS疾病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运用循环酶法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LX20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89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并与4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空腹血清Hcy含量(19.48 ±9.94)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0.55 ±1.54)μmol/L(P< 0.01);血清Hcy升高率,病例组(50.5%)高于对照组(6.2%),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男女之间血清Hcy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清Hcy升高可能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性别也可能是患者血清Hcy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载脂蛋白B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汉族人载脂蛋白 B(apolipoprotein B, Apo B) 基因变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对150 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及301 名健康人的 Apo B 基因 Xba I酶切位点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 脑梗死患者及正常人均以 X- X- 为主要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907 、0948 ,少见 X+ X- 、未见 X+ X+ 基因型,2 组人群基因型分布处于 Hardy Weinberg 平衡;少见的 X+ 等位基因, 其频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白种人,其频率分别为0027 、0418 、0454 、0479( 均为 P< 001) ;脑梗死组 X+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53 、0027( P< 005) ;脑梗死组平均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53 ±13) 、(49 ±13) mmol/ L( P< 005) , Apo A I水平、 Apo A I/ Apo B 比值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02 ±034) 、(126 ±040) g/ L,( 均为 P< 001) ;脑梗死组具有 X+ X- 基因型个体血清 Apo B 平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炎性标志物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与发展。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是由炎性细胞分泌的一种炎性标志物,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分层,其与初次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再次复发存在一定的相关性。LP-PLA2有可能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风险预测标志物,降低其水平有可能作为一种非降脂治疗策略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低胆红素血症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密切,是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阐述胆红素抗氧化作用机制、抗动脉硬化作用及对血管壁和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低胆红素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胆红素与脑梗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指标TCH、TG采用酶法检测,HDL—C、LDL—C采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检测。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血脂四项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的关联,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形成的必要因素,注意脂类的合理摄入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为脑梗死,行多普勒超声检查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同时伴有颈动脉斑块。结果颈动脉分叉处斑块发生脑梗死最高,其次为颈内动脉、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较少。斑块引起同侧脑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侧脑梗死,软斑块和溃疡斑块最易于脱落形成脑梗死。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梗死是危害较为严重的脑血管病之一,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还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其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其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缺血性脑梗死的患病率逐年升高,患病年龄逐渐降低,而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发展能显著降低其患病率。随着医学影像学科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方法不断进步,检查仪器不断更新,超声新技术因安全、经济、准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AVa Ⅱ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13例沈阳籍汉族健康人和56例ACI病人的LDL-R基因AVa Ⅱ多态性及血脂、脂蛋白的含量。结果:LDL-R基因AVa Ⅱ A^ 等位基因频率健康人为0.230,ACI病人为0.125;A^-基因与ACI的相对风险率(RR)为2.1(P<0.05)。ACI组中的A^-A^-亚组病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明显高于对照组;载脂蛋白(apo) A I则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与血清TG、TC、LDL-C、LP(a)升高显著相关联,RR依次为3.39、6.08、6.01、5.78(P均<0.01)。结论:LDL-R基因多态性影响血脂、脂蛋白的代谢,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A^-基因可能是ACI发生的遗传易患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二聚体(D-D)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医院收治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9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组血清D-D水平,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2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根据CT完成最大直径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D-D、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面积,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90例患者32例神经轻度损伤,47例中度损伤,11例重度损伤。且患者损伤越严重,血清D-D水平越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血清D-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患者中29例脑梗死小面积,42例中等面积,19例小面积,脑梗死面积越大,血清D-D水平越高,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D-D水平与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性,对判断患者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2例为研究组,同期选择无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其他住院患者160例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UA水平,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测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分析血清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U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和血清UA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检出率、斑块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U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且血清UA水平与脑梗死病情轻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研究证明,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脂联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检测了7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Hey、脂联素水平,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唐山市协和医院住院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37~85岁,平均(58.65±12.86)岁。  相似文献   

18.
刘秦 《广州医药》2009,40(1):26-28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内科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53例和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30例,检测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用高分辨二维颈动脉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比较两组间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它临床生化指标水平,并对影响颈动脉IMT的多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越重,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越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独立正相关(β=0.312,P〈0.01)。结论HGF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可能起关键作用。对HGF作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分层及临床治疗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3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3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给予尿激酶等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脱水、抗凝、脑保护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方面比较。两组于治疗第7、21天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5.11%和97.67%.对照组基本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5.00%和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血栓性脑梗死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瘦素与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素已知的作用是调节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瘦素参与了肥胖相关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如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血浆瘦素升高,排除了体质量影响因素之后,在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瘦素和血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血清瘦素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瘦素在肥胖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例如它的促增生作用、促炎性反应、促血栓形成、促氧化应激等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