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在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提高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和纯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4-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乳腺外科门诊接受治疗的161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81)与对照组(n=8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均干预至产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与纯母乳喂养率,以及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个月、3个月及产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以及自我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水平维度得分均较干预有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健康管理师主导的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效果,提高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模式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赋能教育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产后1周及1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应用赋能模式对初产妇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从而促进其母乳喂养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剖宫产产妇术后泌乳功能和子宫复旧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3 月收 治的 92 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6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泌乳功能、子宫复旧、胃肠功能及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 48%h 泌乳量多于对照组,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两组产后 6%h 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产后 48%h 宫底高度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观察组产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P <0.05 )。结论:产后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升剖宫产产妇产后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对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信心和产后纯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量表(BSES)评分及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个性化健康教育可增强产妇的母乳喂养自信心,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分析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对产妇喂养方式及健康知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至2012年在我院出生的38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于2012年1月1日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将2011年出生的189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2012年出生的197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新生儿出生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孕产妇参加哺乳健康知识培训的情况、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后,新生儿出生0~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从36.0%上升至59.4%,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妇参加哺乳健康知识培训的比例从49.2%上升至86.8%,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明显改善,成绩为优良的产妇比例显著上升,成绩为不及格的产妇比例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建立并切实推行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可显著提高新生儿出生后0~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促进产妇学习哺乳健康知识,提高产妇对哺乳健康知识的掌握水平,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产科出院患者提高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2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10例,对照组产前及产后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哺乳技能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有针对性地给予母乳喂养指导。观察两组的母乳喂养、乳房肿胀、乳腺炎、母乳喂养率。结果两组产妇产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提高了产科出院产妇的母乳喂养率,降低了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哺乳技能与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3d、6周、3个月后产妇的哺乳技能和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后3d、6周、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d哺乳技能的Latche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3个月其哺乳技能的Latch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产后哺乳技能和纯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赵丽 《华西医学》2013,(12):1934-1935
目的 探讨规范化管理在产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观察组规范化管理后2010年1月-12月的1 415例孕产妇与对照组开展规范化管理前2009年1月-12月的1 172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产后情况以及产妇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观察组则比对照组短(P<0.01)。 结论 规范产科管理,可以提高产科救治能力及产科工作质量,降低剖宫产率及医疗风险,从而保障母婴安全及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增强产妇健康信念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康复的影响,提高产妇康复及护理的质量.方法 将3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分娩相关知识强化培训,增强产妇自然分娩及自我护理信念,对照组只进行一般入院宣教.比较两组剖宫产率、母乳喂养、产后24 h自护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母乳喂养、产后24 h自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增强产妇健康信念,能帮助其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症状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中医院产科病房收治的60名具有产后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30名)与观察组(30名),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前与干预后4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评分;干预前分娩1周、2个月、4个月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产后1周及产后1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干预前与干预后4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HAMA、HAMD、GSES及GQO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的HAMA、HAMD及GQOLI-7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不同时间观察组产妇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周及产后1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为初产妇产后抑郁高危者优化护理方案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孕期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妇自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孕期参加准父母俱乐部接受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的产妇(100例)设为实验组,同期通过常规产前健康教育的产妇(100例)设为对照组,实验组在孕期运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孕妇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理念、自我护理技巧、准父母角色适应性训练、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指导。[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产妇产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产妇家属对产妇自理行为认知及母婴支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孕期应用情景导入健康教育模式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荣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4):2914-2915
目的 探讨护理健康管理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埘照组(36例),2组采用相同药物治疗,实验组同时实施护理健康管理,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实验组RD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患者实施护理健康管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授权原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提高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将87例患者分成2组,干预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干预组运用根据授权原理制定出的个性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比两组自我护理能力状况。结果 干预组出院时自我意愿、自我护理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的自我护理技能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后3个月的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原理与路径化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提高了尿路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5):2920-2921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在采取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以治疗依从性、痰菌转阴率及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评价健康管理在护理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转阴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管理在护理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提高治疗依从性、痰菌转阴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多种方式健康管理;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介绍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不参加健康管理.结果 实施健康管理时间为3个月,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疾病知识的知晓率、高血压控制率、不良饮食习惯改变率和心脏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管理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防病治病意识,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在提高初产妇纯母乳喂养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6~12月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初产妇设为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常规护理;将2014年1~6月产科住院分娩的150例初产妇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4 h、24~48 h、49~72 h、>72 h 母乳喂养始动时间和母乳喂养平均时间,干预前、干预后72 h 自我护理能力,出院前及出院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4 h、24~48 h、49~72 h、>72 h 母乳喂养始动时间、母乳喂养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干预后72 h 自我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出院前及出院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集束化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增强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成功率,有效促进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1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路径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临床路径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路径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路径组患者对糖尿病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能力提高程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血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路径组血糖指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后,显著低于常规组;路径组患者满意度97.22%高于常规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强化父亲参与支持的护理干预策略对促进乳汁分泌、纯母乳喂养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产妇7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强化父亲参与支持护理干预的产妇7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产后3 d、3周、3个月单次挤奶量、纯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效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产后3 d、3周、3个月单次挤奶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3周、3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3 d、3周、3个月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父亲参与支持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妇可促进其乳汁分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自我效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我健康护理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保健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接诊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自我健康护理教育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GRQ呼吸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戒烟成功率达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自我健康护理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配合医疗和护理措施,提高戒烟率,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阶段式健康教育提高住院产妇产后宣教质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阶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对住院产妇产后宣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110)和对照组(n=110),实验组在住院期间实行阶段式目标健康教育方式,对照组则采用传统说教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时对产妇的自我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安全意识、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实验组纯母乳喂养率达90.9%,奶胀发生率降低到1.8%,产妇对产褥期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5.5%,安全意识达96.3%,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段式健康教育方法可提高住院产妇对自我及新生儿的护理能力、安全意识、满意度,进而提高产后宣教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