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现状,并探究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广东省兴宁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36例中老年AMI合并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评估其生活质量,并评估其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行单因素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老年AMI合并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患者生活质量与营养状况和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中老年AMI合并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69.67±5.23)分。年龄、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对AMI合并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负向影响(P均<0.05),文化程度、营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和治疗方式(PCI)对AMI合并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向影响(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DAS总评分与营养状况呈负相关性(r=-0.492,P=0.014),与焦虑和(或)抑郁情绪呈正相关(r=0.414,P=0.018)。结论 中老年AMI合并T2DM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急性期、恢复初期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2-6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AMI患者100例,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其发病的急性期、恢复初期和恢复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AMI患者在住院急性期焦虑阳性检出率占29%,恢复初期占38%,恢复期占44%;在住院急性期抑郁阳性检出率占40%,恢复初期占50%,恢复期占53%.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和年龄是急性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心肌梗死范围和既往史是恢复初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既往规律锻炼情况、居家照顾、婚姻和共同居住者是恢复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MI患者在病程各期均有焦虑和抑郁发生,且得分逐步增高.病程各期存在不同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压力管理措施,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及自编的依从性调查问卷表对200例脑卒中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因素.结果 焦虑、抑郁、医患关系,家人的关心程度及经济状况在依从者和不依从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而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改善焦虑、抑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可提高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预测指标,形成预测模型,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3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心脏康复量表将患者分为依从组192例和不依从组1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入水平、心理因素、对疾病认知程度、血生化指标、疾病史、社会支持情况以及医护人员及康复场所情况,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并进行ROC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收入水平、合并焦虑抑郁、对疾病认知程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社会支持情况以及医护人员的督促、康复场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收入水平低、合并焦虑抑郁、对疾病认知程度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社会支持差、医护人员督促力度小、康复场所差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OR1)。RO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收入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有一定的判断评估价值,AUC(0.95CI)分别为0.681(0.540~0.858)、0.718(0.546~0.945)、0.765(0.617~0.948)。结论年龄因素、收入水平、心理因素、疾病感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社会支持以及康复服务因素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应加以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研究妇科患者负性情绪及影响因素,探讨心理疏导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妇科住院患者3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年龄、疾病种类、文化程度、希望水平、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属情绪状态者的Zung量表评估结果,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研究因素与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 360例妇科住院患者中焦虑191例(53. 06%)、抑郁150例(41. 67%),不同年龄、疾病种类、文化程度、希望水平、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属情绪状态者的焦虑与抑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疾病种类、文化程度、希望水平、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家属情绪状态均是妇科住院患者焦虑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妇科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且影响因素较多,可根据影响因素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回肠膀胱术后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30例膀胱癌行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焦虑状况,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膀胱癌患者回肠膀胱术后焦虑发生率为100%,以中度焦虑患者最多;焦虑影响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并发症等。结论:膀胱癌患者回肠膀胱术后焦虑水平较高,应针对患者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月均收入、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并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制定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45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根据其结果制定护理干预对策。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间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依从性与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与医疗费用、透析持续时间、HAMA评分、HAMD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医患关系、透析持续时间、对疾病认识、社会支持、家庭月收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出院时和恢复期的焦虑抑郁状况及相关因素,以期为护理人员采取针对性的压力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发病的急性期、出院时和恢复期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急性期焦虑阳性检出率为29%,出院时38%,而恢复期为44%;在住院急性期抑郁阳性检出率为40%,出院时为50%,恢复期为53%。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年龄是急性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心梗范围和既往史是出院时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既往规律锻炼情况、居家照顾、婚姻、共同居住者是恢复期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P<0.01)。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病程各期都有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且有得分逐步增高的趋势。病程各期有不同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加强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压力管理措施,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人家庭照顾者对于支付老年人居家康复服务费用的意愿以及愿意支付多少费用,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用条件价值评估法调查了上海市277名老年人家庭照顾者,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个部分: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及调查情况的描述,照顾者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的支付意愿,照顾者社会经济学特征,对问卷的理解程度。结果绝大多数照顾者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持肯定态度,愿意支付一定费用的照顾者有182名(65.7%),159名(87.4%)对每次康复护理的费用愿意支付低于40元。影响照顾者对居家康复护理服务的因素有:年龄、家族疾病史、分担照顾责任的人数、是否和老年人共同居住、家庭人口数、家庭月收入(P<0.05)。结论照顾者对老年人居家康复护理服务持肯定态度,但支付意愿偏低,且支付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45例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38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采用临床基本资料调查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表和SAS焦虑自评量表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因素进行搜集统计,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找出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关因素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238例患者中,完全依从性患者占53.78%、部分依从性患者占28.15%、不依从性患者占18.0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和医患关系均对患者依从性存在影响(P0.05)。对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因素均和患者依从性有相关性,并且以患者家庭关怀度、医患关系和患者焦虑程度相关度最大。结论 颈椎后路减压椎板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依从性受婚姻状况、文化水平、焦虑程度、改良Barthel指数、患者家庭关怀度和医患关系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可针对以上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表,对临床确诊为脊髓损伤并伴有躯体功能障碍的89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对疾病的应对方式影响对康复护理的依从性.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对其康复过程有严重影响,甚至影响其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和心理状况对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状况对康复运动依从性的影响,为提高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58例康复运动依从性良好患者进行调查,并与22例依从性差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客观、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高于对照组。且抑郁、焦虑分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康复运动依从性与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心理状况关系密切,护士在护理冠心病患者时应注意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来源,纠正患者异常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患者对康复运动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行PCI的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采用康复日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时治疗依从性、心理状况和不良反应评分。结果:出院6个月,干预组治疗依从性中每日服药、运动、吸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酒、体重控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HAMD、HAMA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AMI行PCI术后患者在常规出院指导基础上,加强后医院时段康复护理及康复日记约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抑郁、焦虑情绪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出院准备度,并分析调查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和出院准备度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患者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再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总评分为(28.57±5.83)分,其中117例(73.13%)患者表示已准备好出院,出院准备度总评分为(141.51±13.47)分,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肝功能损伤程度、文化程度、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和疾病应对方式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小学文化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及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小学文化程度、未婚或离异、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和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大、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肝功能损伤严重,以及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及出院准备度,并分析调查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徐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和出院准备度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的相关性,先进行单因素分析患者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再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总评分为(28.57±5.83)分,其中117例(73.13%)患者表示已准备好出院,出院准备度总评分为(141.51±13.47)分,患者的希望水平与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均呈正相关性(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肝功能损伤程度、文化程度、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和疾病应对方式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小学文化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焦虑和(或)抑郁状态及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危险因素(P均<0.05);年龄≥60岁、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小学文化程度、未婚或离异、肝功能Child分级为C级和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年龄大、家庭收入低、文化程度低、肝功能损伤严重,以及回避或屈服的应对方式均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希望水平和出院准备度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12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28例患者中,50例患者存在焦虑症状,其中轻度焦虑16例、中度焦虑32例、重度焦虑2例;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家庭人均月收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不同婚姻状况患者术前焦虑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病程长、文化程度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低、医疗费用自付、女性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前易出现焦虑症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这部分患者的观察和心理护理,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干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对78例髋部骨折术后康复患者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①自我效能水平总得分为(67.94±11.88)分,其中应对自我效能(30.13±5.02)分,身体锻炼自我效能(37.81±6.51)分。②年龄、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陪护类型、医疗费用来源、抑郁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明显相关。③年龄、人均月收入、抑郁、社会支持是影响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的主要因素。 结论 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自我效能多处于中等水平,年龄、经济收入、抑郁和社会支持是影响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家属(即主要照顾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1月心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家属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及程度,调查患者家属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主要心理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患者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期比较,术后3个月照顾者SAS和SDS评分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值。患者家属焦虑和抑郁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况、经济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以及患者的手术类型、心功能分级有关(P0.05),而与性别、子女和婚姻状况无关(P0.05)。影响患者家属心理变化的主要社会因素为担心恐惧、医疗费用、医嘱依从性。结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家属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患者家属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有利于其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2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测试研究。结果 ①肺结核患者的SCL-90总分比健康组高。各因子中,除了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外,其余因子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等因子的得分比健康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因素对肺结核患者心理健康均有影响(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晚期胃癌患者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期间恐惧疾病进展(FoP)的现状,并探讨对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化疗的9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采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的同时,采用恐惧疾病进展简易量表评估其FoP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评估其焦虑和抑郁情绪,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其在应对疾病时产生的应对方式,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FoP的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的FoP-Q-SF评分为(28.48±4.21)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文化程度、自理程度、焦虑、抑郁和疾病应对方式不同的患者,其FoP-Q-SF评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焦虑和(或)抑郁、回避和屈服疾病应对方式均是导致晚期胃癌患者在化疗期间FoP的危险因素(P均<0.05),大学及以上、基本自理、面对疾病应对方式和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均是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文化程度高、自理程度高、积极应对疾病和家庭人均月收入高的患者FoP水平相对较低,年龄大、存在焦虑或抑郁情绪、消极应对疾病的患者在化疗期间更易出现高水平的FoP,临床应给予高水平FoP患者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