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极其主要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66例(80%)有顽固性便秘,28例(34%)有腹痛、腹胀,1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82例中74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8例于急诊术中确诊。35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19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其中包括4个节段结肠冗长即全结肠冗长18例)。82例中行乙状结肠切除3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4例,横结肠左半及脾曲切除4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1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肝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6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18例。82例术后无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88%(72/82),疗效满意。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结肠癌5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科1999年1月至2004年7月共收治梗阻性结肠癌52例,均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其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57岁。肿瘤位于右半结肠23例,其中盲肠3例,升结肠9例,结肠肝曲5例,横结肠6例;位于左半结肠29例,其中结肠脾曲9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2例。出现腹痛49例,腹胀47例,呕吐44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48例,大便习惯及性状发生改变45例,入院时腹部扪及肿块16例,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4例(阑尾切除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手术2例)。术前明确诊断者24例,术中及术后明确诊断者28例。  相似文献   

4.
<正> 我院自1990~1998年共收治结肠癌并急性梗阻56例,现将有关手术治疗问题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6岁,45岁以上占40例(71%)。肿瘤位于右半结肠19例(盲肠8例,升结肠7例,肝曲4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癌34例(脾曲3例,降结肠18例,乙状结肠8例,乙状直肠交界区5例)。右半结肠癌梗阻行  相似文献   

5.
���᳦���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病历简介病人男,50岁。因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d于2007年3月7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腹部高度膨隆,有明显的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示:右半结肠扩张,并可见多个气液面。结肠镜检查:结肠脾曲有一新生物,肠镜不能通过。诊断为结肠肿瘤、急性肠梗阻。当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横结肠及右半结肠高度扩张,盲肠扩张如胃大小,小肠亦明显扩张。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式,游离结肠脾曲、降结肠和右半结肠,切断结扎结肠系膜血管,于结肠脾曲肿块远端约8cm处切断降结肠。将结肠置于腹腔外予以减压(排出气液约10000mL)。距盲肠15cm处切断回…  相似文献   

6.
<正> 我院自1990~1998年共收治结肠癌并急性梗阻56例将有关手术治疗问题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38~76岁,45岁以上占40例(71%)。肿瘤位于右半结肠19例(盲肠8例,升结肠7例,肝曲4例),横结肠3例,左半结肠癌34例(脾曲3例,降结肠18例现,乙状结肠8例,乙状直肠交界区5例)右半结肠癌梗阻行Ⅰ  相似文献   

7.
1990年至 2 0 0 1年 ,我科共收治横结肠脾曲综合征 2 8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6例 ,女性 14例 ,3 4~ 75岁 ,中位年龄 5 5 .6岁。呈周期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 ,顽固性便秘 ,泻剂疗效较差 ,有时可诱发肠梗阻发作 ,予以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后有时有大量大便排出 ,进行性消瘦 ,急性期上腹部扪及横行包块。非急性期常规检查无特殊表现 ,急性期腹部平片呈低位不全性肠梗阻。钡剂灌肠可见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或扭转 ,左半结肠空虚萎缩 ,横结肠甚至右半结肠冗长、胀大积粪。所有病例均经 2年以上非手术处理 ,包括改变饮食结构 ,口服缓泻…  相似文献   

8.
我院1976~1997年共收治梗阻性大肠癌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6岁,平均为55.66岁,这些病人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低位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还有5例术前诊断为肠套叠,1例诊断为腹痛待查。1例结肠脾曲癌致小肠穿孔,行穿孔修补回肠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后发生中毒性休克,自动出院;1例老年升结肠癌病人因肿瘤无法切除,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后第2天死于休克;1例结肠脾曲癌病人行部分结肠、脾胰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自动出院,1例乙状结肠癌穿孔,行肿瘤切除,结肠造瘘;1例老年病人横结肠癌行回肠造瘘;1例横结肠癌病人因病灶无法切除行回肠、降结肠侧侧吻合;1例结肠肝曲癌行根治术加部分肝叶切除术;1例结肠脾曲癌行部分结肠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经换药治愈。余均行根治术加I期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癌灶所分布的部位分别为升结肠和回盲部15例、结肠肝曲12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7例。  相似文献   

9.
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一期手术治疗2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的左半结肠损伤及梗阻患者23例,采用一期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左半结肠损伤12例(脾曲、乙状结肠刀刺伤各3例,降结肠枪弹伤2例,车祸致降结肠破裂1例,乙状结肠、直肠上段破裂1例,坠落伤致降结肠乙状结肠破裂2例);年龄14~35岁,中位年龄19岁,均为男性,受伤至手术时间均<3h;开放性损伤8例,闭合性损伤4例;单纯结肠损伤4例,合并伤8例。左半结肠梗阻11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癌9例,其中脾曲腺癌2例,降结肠腺癌3例、黏液癌1例,乙状结肠腺癌3例);男8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假性结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慢性假性结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5例右半结肠加横结肠切除,8例右半结肠加横结肠加降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切除,1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肠减压术。术后2例切口感染和1例左膈下脓肿,经处置后痊愈;1例术后胃瘫,保守治疗30 d治愈,1例肠减压术患者,术后19 d因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死亡。2例乙状结肠切除及1例肠减压患者,术后症状均无缓解。其余患者腹胀消失,排气、排便正常而获痊愈。结论:慢性假性结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疾病,切除全部扩张的、无功能肠段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11.
2008~2009年,我们采用电子结肠镜无痛热极治疗大肠息肉1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8例,女38例;年龄17~76岁,平均53岁。结肠息肉89例(乙状结肠63例,降结肠16例,结肠脾曲6例,横结肠4例),直肠息肉37例。其中多发性息肉9例。  相似文献   

12.
作者自1987年以来采用结肠次全切除一期治疗左半结肠肿瘤并梗阻17例,手术顺利,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瘘发生。 1 临床资料 17例患者,男14例,女3例,年龄40~75岁;均由明显梗阻症状就诊,13例为急症手术,4例为不全性肠梗阻行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急诊手术。肿瘤位置:左半横结肠5例。结肠脾曲4例,降结肠5例,降结肠乙状结肠交界处3例。手术方式:结肠次全切后行回肠末端乙状结肠对端吻合10例,回肠末端直肠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82~1988年,对12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完全梗阻病人,行左半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效杲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3~62岁。单纯梗阻8例,梗阻并腹膜炎4例。发病时间12~78小时,平均52小时。癌肿部位:脾曲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8例。术式: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4例,降结肠—直肠吻合8例。治疗结果:本组12例全部治愈。早期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1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手术方式结肠癌急症手术,传统方法为分期进行。近年来对右半结肠行一期切除吻合的意见,已趋一致。对左半结肠究竟采用一期切除吻合,还是分期手术,至今意见尚有分岐。分期手术,可一期结肠造瘘,二期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大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95例高龄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平均年龄74.5(70—87)岁,伴肠梗阻38例,行急诊手术20例。肿瘤部位:直肠40例,乙状结肠25例,结肠肝曲7例,横结肠10例,回盲部7例,升结肠3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1例。高中分化腺癌80例(84.2%),低分化肿瘤15例(15.8%)。行Dixon术18例,Miles术10例、乙状结肠切除13例,余行左、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切除、乙状结肠造瘘术等。结果:随访3年,生存3年以上65例(68.4%),生存2年以上15例(15.80%),2年内死亡15例(15.8%)。结论:高龄大肠癌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的目的是切除肿瘤,防止梗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我院近10年收治结肠恶性肿瘤及手术治疗状况。103例中男66例,女37例。年龄14~79岁。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103例中有腹痛症状者占76.6%、男性为75.8%,女性为78.4%;其次为血便占46.6%,男性为48.5%,女性43.2%;大便性状改变、腹部包块、便秘和梗阻分别为41.7%、36.9%和24.3%。在结肠肿瘤3种主要实验室检查中,以纤维结肠镜和钡剂灌肠摄片检查阳性符合率较高,达到92.9%和90.2%,而FOBT阳性符合率为74.4%。103例中乙状结肠癌46例(44.7%),盲肠、升结肠癌34例(33%),横结肠癌12例(11.7%),降结肠痛11例(10.6%)。本组病例中左半结肠切除42例,占40.8%,右半结肠切除30例,占29.1%,横结肠切口除9例,占8.7%,乙状结肠切除8例,占7.8%,单纯造瘘和姑息切除各7例。  相似文献   

16.
处理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目前尚无统一术式,但已有很多学者报道了I期切除成功范例.我院自1987年以来用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方法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13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1例,女2例;年龄28~58岁.肿瘤部位在乙状结肠7例,降结肠3例,脾曲3例(其中合并横结肠癌1例).病理学类型为腺癌11例、粘液腺癌2例.Dukes分期:B期8例、C期5例.全组病例均施行1期扩  相似文献   

17.
患者 男 ,73岁。 196 4年因升结肠中段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约 4cm× 5cm大小 ,无转移 ,病理结果 :结肠腺癌 ,未侵及浆膜层 ,无淋巴结转移。1991年发现横结肠中段肿瘤 ,术中见肿瘤约 3cm× 4cm大小 ,亦无局部及远处转移 ,行横结肠大部分切除术 ,病理结果 :结肠腺癌 ,未侵及浆膜 ,无淋巴结转移。 2 0 0 0年 10月因大便不规律 ,偶见粘液血便 ,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横结肠近脾曲处肿瘤 ,合并有乙状结肠息肉 ,行第 3次手术 ,术中见乙状结肠中段肿瘤约 4cm× 5cm大小 ,结肠脾曲近回横结肠原吻合口6 0c…  相似文献   

18.
结肠起自回盲瓣与空肠相连,下以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依次分别称为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结肠全长约15m。凭借结肠带、肠脂垂与结肠袋三大特征与小肠相鉴别。全结肠切除的手术适应证为大肠多发性息肉病和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并...  相似文献   

19.
�᳦�߳�֢���������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结肠冗长所致顽固性便秘引起了国内外不少学者的注意 ,陆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 结肠冗长的临床表现  结肠冗长多见于有系膜的结肠。最多见于乙状结肠 ,约占 63 4%。其次为横结肠。另有少数由于升结肠或降结肠的游离 ,而表现为右半结肠冗长、左半结肠冗长乃至全结肠冗长。  人的结肠长约 15 0cm ,其中升结肠约 15cm ,横结肠约5 5cm ,降结肠约 2 5cm ,乙状结肠约 40cm。如果钡灌肠显示某段结肠长度超过其正常长度的 40 % ,即可认为是结肠冗长。结肠冗长常伴有系膜过长 ,如正常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20.
左半结肠切除术和右半结肠切除术相比,本术式的概念在一些手术学中提法不同。许多外科医生对该术式所切除肠管范围及供应血管处理的部位有各自的看法和作法。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遵照实用目的。结合本院经验,认为该术式切除范围应包括左半侧横结肠、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上1/2乙状结肠并切除相应的系膜(见图1之暗区)。本术式可分为左半结肠切除术和根治性左半结肠切除术,在后者如术中见中间淋巴结已受累,则切线扩大到虚线部位(见图1),即自根部切断肠系膜下动脉,切除全部乙状结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