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月经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月经是肾气化作用的结果观点。论述了肾气,天癸及太冲脉在月经产生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天癸是命门元气的一部分,通过肾脉达于胞宫,从胞宫进入太冲脉。太冲脉是冲脉的下行支——足少阴肾与冲脉相合之脉。由于天癸元气(冲脉之气)从胞宫下行于足少阴肾经,而足少阴经气由足上行,两气相激,可使太冲脉气血渗诸络温肌肉。又由于足少阴肾经表里内外与肝脾心肺的联系,使冲脉气血内养五脏六腑,外濡肌肉关节。肾对月经产生的气化作用,是在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经脉循环,气血贯通的生理活动中完成的。肾的藏泻有节而致月经有周期性排血。通过对月经产生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妇科病的治疗要注意运用调气法,对临床常表现的冲脉虚损的病理机制,要补肾益冲气。而冲气逆乱的实证病机要注重调肝畅冲气。  相似文献   

3.
冲脉有“经络之海”“血海”之称,胃及足阳明经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二者皆与气血运行相关。在中医学领域特有的“气理论”中,动气既可为“宗气”之异名,也可指“脐下肾间动气”。胸中宗气输布全身、运行气血有赖于胃这一气血生化之源,而肾间动气则是基于“伏膂之脉”的发现,从而演化、发展了更为完整的气血运行体系。冲脉与胃的联系在经络循行上联系紧密,但胃通过经隧与五脏六腑建立联系,冲脉还与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任督二脉等建立联系。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冲脉与胃共同促进先天之真气与后天之宗气输布脏腑经络,冲气上逆与胃气上逆常并称冲胃气逆。冲脉“血海”之盈亏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充盈则血海功能正常,亏虚则血海失养,可致月事不以时下、胞胎不固。  相似文献   

4.
冲任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而冲为血海,与之关系尤为重要。从冲脉的循行、冲脉与脏腑的关系看,冲脉为病,与肾精的盈亏、脾胃的强弱、肝气的疏泄紧密相关,冲脉对胞宫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脾肾诸脏的功能来反映的。临床治疗当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肝气舒、肾气盛、脾胃健,则精血化生有源,冲脉气通血盛,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5.
冲任二脉与妇科疾病关系密切,而冲为血海,与之关系尤为重要。从冲脉的循行、冲脉与脏腑的关系看,冲脉为病,与肾精的盈亏、脾胃的强弱、肝气的疏泄紧密相关,冲脉对胞宫的作用也是通过肝脾肾诸脏的功能来反映的。临床治疗当注重对肝、脾、肾三脏的调节,肝气舒、肾气盛、脾胃健,则精血化生有源,冲脉气通血盛,肾.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功能才能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6.
李根白皮主要功效为清热、降气逆,是《金匮要略》奔豚汤中的主药,也是历代医家治奔豚气病的专药,其泄奔豚气效果极佳.奔豚汤的临床拓展应用极其广泛,涉及到各系统疾病,范围覆盖到内、外、妇、儿等各科.奔豚汤中君药李根白皮疗效确切,不可或缺.然如今李根白皮货品短缺,须寻他物进行替代.常用替代品有敛肝降逆之桑白皮、代赭石,疏肝之川...  相似文献   

7.
降气逆八法     
中医学认为,“气机以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所谓“气机”,指的是脏腑活动能力。从生活上体验,确实是如此。呼吸之气与水谷之气,都是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据临床所见,肺气上逆则发咳嗽,胃气上逆则发呕恶,冲气上逆则发奔豚。运用降气逆的方药治之,确有良好效果。兹举成方为例,约列八法。  相似文献   

8.
冲为奇经八脉之一,“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叶天士认为“八脉丽于下,隶属于肝肾。”《临证指南医案》指出:“下元之损,必损八脉”,“肝血肾精不固,致奇经八脉中乏运用之力。”肾气不摄,冲气上逆,见于诸多杂病中。今就降逆安冲法...  相似文献   

9.
《金匮》奔豚气病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疏理古今有关(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脉络,认为《金匮》奔豚气病名源于《灵枢》《难经》,然病机不同,其说以“气“的病变为主,与心、肝、肾、冲脉关系密切,治疗上以“气火上冲““阳虚““水寒上凌“为辩证要领。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灸治、辩证选方、针灸汤药并施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医学报》2022,37(4):723-727
奔豚气病位在肾,气之源头为肾间动气,任冲二脉为气之通路,其根本病机为肾阳虚损,水饮作为关键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因肾中寒水留积,致动气沿任脉上冲形成,此属虚寒证;阳证奔豚因寒水郁遏相火,相火妄动,则动气经冲脉上逆,致奔豚气发作,实为虚热证.《金匮要略》以三方治疗奔豚气,侧重不同:桂枝加桂汤温肾、苓桂...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医称呃逆,古称“哕”,俗称“打呃忒”。临床主要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其病因主要是过食生冷物或寒邪直犯胃腑,胃肠被遏,气失和降而动膈。过食辛辣燥热煎炒食物,以致燥热内盛,胃失通降,气逆于上而动膈。恼怒忧思过度,气机升降失调,津液失布,滋生痰浊,气横逆犯胃,胃气挟浊上逆动膈。久病大病之后,耗伤中伤,或热病,或吐下太过,耗伤胃阴,胃虚下降而动膈。此外,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引起冲气上乘,挟胃气上逆动膈。呃逆之病机,总由胃气上冲动膈而成,也与肺气失宣密切有关。现代医学认为,呃逆是因膈肌痉挛引起横膈膜不能随意自主收缩,将空气逼入气道,而喉咙后部的收缩,又将空气截住,因而发出“嗝”声。  相似文献   

12.
妊娠恶阻的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金匮要略》。恶阻病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之后出现病阻、子病、恶食、选饭、病鬼、病儿等其他名称。妊娠恶阻的病机主要为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历代医家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风气痰饮、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肝肾阴虚4种类型,并分别治以顺气化痰,补脾益气、和胃降逆、疏肝和胃、补肾平肝之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对痰饮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的论述,联系金匮《胸痹篇》、《妇产杂病篇》有关条文,为痰饮病的治疗归纳宜散化饮、破积逐饮、行饮散结、温阳利水、降逆化饮、攻下逐饮、理气化痰、通阳化浊八法。旨在以法统方、述证,阐明病因病机,剖析药物配伍,对痰饮病的临床辩证施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冲脉“上灌诸阳,下渗三阴”为其循行路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总纲的观点,讨论了冲脉向上、向下的具体循行路线,冲脉秉受先后天之精气而主生殖的生理功能,以及冲气上递,生殖发育病变、有关妇科疾患与冲脉病理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麦门冬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上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皆谓之治肺痿主方,本方证是由胃虚有热,津液不足,虚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服本方滋润养阴,则胃得其润,肺得其滋,如此则虚火降,咽喉利,咳嗽气逆亦能随之而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相同病机之鼻衄、久咳不止、便秘,运用本方治疗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由于情绪而引起呃逆发作属于心身疾病。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内经》称为“哕”,《丹溪心法》称为“呃”。《证因脉治·呃逆论》谓:“呃逆者,胃气不和,上冲作声,听声命名,故曰呃也”。呃逆病位主要是膈、胃,与脾、肝、肾、大肠有关。凡能使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者,均可致呃逆。由此可知,胃气上逆是呃逆发病的病机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秦淑芳主任重视奇经八脉理论在妇科的临床运用,冲脉为月经之本,冲脉致病与肝、脾胃、肾有密切的关系。对冲脉的治疗分为2种:平肝安肾、和胃降浊法适用于肝失疏泄,或肾虚失于摄纳,或胃失和降;补肾调冲法适用于肾虚冲任失调而致的经、孕、胎、产诸疾。  相似文献   

18.
略论冲脉病证特点与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脉是奇经之一。“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素问·骨空论》),“其上者出于颃颡,……其下者注足少阴之大络,……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趾间”(《灵枢·逆顺肥瘦》)。冲脉通过经络与心、肾、脾、胃相络属。冲脉秉先天肾气...  相似文献   

19.
清开灵用于妊娠恶阻治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开灵用于妊娠恶阻治验陈立怀,郭海樱(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长春130021)关键词:清开灵,妊娠恶阻,肝胃不和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剧吐,是妊娠初期的常见病。此症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孕后精神过度紧张,胎气盛,肝郁化火,挟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  相似文献   

20.
中医升降理论指出,气之运动在生理方面是一升一降,生生不息;在病理方面是升降失调,气血逆乱。探索明代医家缪仲淳独创的降气之法,强调上盛下虚之病机,治宜降气益阴,以及降气治肝、降气清肺、降气养胃等。并例举咳喘上气、胃气上逆、胆气上逆、冲任气逆、大肠气逆之证治法,这对临床辨证施治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