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子宫下段环扎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前置胎盘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子宫下段环扎术,比较两组孕妇术中出血量、输血总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 h、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输血总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环扎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预防前置胎盘出血的效果更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
王芳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17-1218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平舆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剖宫产产妇,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缩宫素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观察组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比两组产妇临床指标(术中、产后2 h出血量)及大出血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大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可减少产妇术中、产后出血量,降低大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丙森  刘虎  孙夷平 《安徽医学》2021,42(6):651-653
目的 比较缩宫素分别与卡前列甲酯栓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对瘢痕子宫产妇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180例,按照预防出血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卡前列甲酯栓组(90例)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90例).卡前列甲酯栓组采用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联合宫体肌注缩宫素的方法预防产后出血,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采用宫体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宫缩情况(包括宫缩良好和宫缩差),产后2、24 h阴道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P=0.745)、宫缩情况(P=0.745)及第三产程时间(P=0.41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产后2、24 h出血量[(143.56±43.27)mL、(196.78±47.44)mL]均少于卡前列甲酯栓组[(157.22±42.26)mL、(213.44±63.3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卡前列甲酯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用药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作用,可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但需密切关注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夏邑县中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3例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缩宫素治疗,研究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后1 d内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止血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1 d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瘢痕子宫产后出血及憩室产妇止血效果显著,可减少其产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缩短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剖宫产产妇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7.83%(45/46),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剖宫产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子宫压迫缝合联合缩宫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产科剖宫产分娩的5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合并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术中给予子宫下段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组术中给予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及术后的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及产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421.5±120.3)mL、(658.2±145.1)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70.4±123.8)mL、(825.8±172.7)mL,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与对照组的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出血可显著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纪叶霞 《中外医疗》2016,(33):104-107
目的 探讨子宫B-lynch缝合联合卡贝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产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选取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妇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卡贝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后予以子宫B-lynch缝合)和对照组(传统治疗联合卡贝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各3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术中和术后各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80.0%/总有效率97.1%高于对照组37.1%/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565.38±208.83)mL/手术时间(50.32±16.79)min/术中输血量(251.36±136.28)mL/产后2 h出血量(400.72±60.32)mL/产后24 h出血量(520.14±50.40)mL/住院时间(5.35±0.35)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感染5.7%低于对照组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B-lynch缝合联合卡贝缩宫素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较好,术中和术后指征均恢复较好,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分别联合卡孕栓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2组,均行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缩宫素组给予缩宫素。对比分析2组产妇不良反应和产后出血情况。结果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组剖宫产产妇分娩过程中、产后2 h 和产后24 h 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卡孕栓用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危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时间和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及探索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本院产科病房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间接收的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60例瘢痕子宫产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单以缩宫素用药处理;研究组共30例,于剖宫产术中采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处理。观察及对比2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且详细记录2组的产后2h、24h出血量与产后出血持续时间。结果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少(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持续时间与参考组产妇相比显著更短(P0.05)。结论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应用缩宫素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的出现,降低出血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宫腔填塞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中信中心医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缩宫素+宫腔填充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止血、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后2、24 h出血量及止血、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填塞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及住院时间,有助于产妇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用于防治高危产妇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危产妇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剖宫产手术时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术后2小时和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止血时间和手术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91,P0.01)。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产后立即给予肌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产后2h、1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10/50),(χ~2=4.332,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与对照组(1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治疗后2h、12h、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可降低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减少产后出血量,用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3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后出血治疗中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博爱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26例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产妇在娩出胎儿后静脉滴注与宫肌注射缩宫素,结合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率及术后子宫复旧良好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输血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子宫复旧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宫腔填纱治疗可明显减少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妇产科剖宫产孕妇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术后宫体给予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照组术后宫体给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2 h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87,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预防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术的应用时机对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应用时机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与治疗组(34例),对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及术中、术后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产妇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多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产后出血率、输血比例、子宫复旧不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娩出尚未大量出血时立即联合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及缩宫素,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改善子宫复旧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不同时机给药预防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伴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1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时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77)。对照组患者出现宫缩乏力后立即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观察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立即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记录2组患者术中及产后2、24 h出血量,并对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及产后2、24 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产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产后24 h时HR高于产前(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时HR与产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产后24 h时MAP均低于产前(P<0.05)。产后24 h,观察组患者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140.2±41.3)ml,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平均出血量为(260.5±71.8)ml,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治疗效果。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式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完全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40例,分为观察组(子宫下段压迫式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对照组(胎盘附着处局部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分析两组产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 h、术后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较产前均下降,且术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量、红细胞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恶露持续天数、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压迫式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完全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治疗效果佳,操作方便,技术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