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针对索他洛尔(sotalol)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QT离散度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将心律失常患者(70例)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并对治疗前后两组心律失常患者QTd的变化以及总有效率做出比较。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抗心律失常的疗效,发现治疗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高(高出20个百分点)。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QTmax,QTmin和QTd,发现对照组和治疗组差异显著,且治疗组服用索他洛尔后疗效显著高于服用普罗帕酮的对照组。结论索他洛尔对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以及QT离散度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5 )和治疗组 (n =15 ) ,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30min后松解 ,观察对照组和治疗组 (静注索他洛尔 )再灌注后ECG参数和心电生理刺激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冠状动脉结扎前 2组HR、QT间期、QTd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再灌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HR明显减慢 [(182± 37 9)beats·min-1vs (2 2 9± 5 2 4 )beats·min-1],QT间期显著延长 [(172± 2 6 4 )msvs (15 2± 2 1 1)ms],QTd明显缩短 [(2 6 2± 2 6 )msvs (43.5± 3 9)ms];治疗组再灌注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 (13 3%vs33.3%,P <0 0 5 ) ;2组电生理刺激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也明显减少 (2 0 %vs 6 0 %,P <0 0 5 )。结论 :小剂量静注索他洛尔预防实验性再灌注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对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2012年12月间的106例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罗帕酮,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索他洛尔,两组共治疗8周。评价患者的总有效率和P波离散度的改变。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索他洛尔可以明显降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慢性心房纤颤患者心电图QT离散度的影响,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治疗组52例慢性房颤患者服药前与服药14d后的心电图QT间期、心率校正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以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52例对比。结果治疗组服药14d后,QT、QTc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但QTd和QTcd较服药前缩短(P<0.01)。治疗组和健康对照组服药前后对比,前者QT、QTc、QTd、QTcd均显著延长(P<0.05)。结论索他洛尔使慢性心房纤颤患者QT间期和QTc延长,而使QTd、QTcd适度缩短,这与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So)治疗难治性慢性室性早搏(VPC)和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疗效,作用特点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慢性VPC患者和16例PAF患者接受So治疗,起始剂量120 ̄160mg/d,无效则递增,最大剂量320mg/d。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344例常规12导联心电图QTd值,再以其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分成室性心律失常组144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0例,测量并计算各组QTd值及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值后,进行比较。结果 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54±18ms,QTcd为56±19ms,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值为41±13ms,QTcd为41±12ms,以上4组数据相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离散度的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相关,且室性心律失常越严重,QT离散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孙顺洋  刘兰亭 《安徽医药》2005,9(4):259-261
目的观察低剂量索他洛尔(120~160 mg·d-1)对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21~70岁的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接受索他洛尔的治疗,索他洛尔剂量从每日120 mg开始,两周后达到标准者结束试验.未达到标准者剂量加到160 mg继续治疗两周,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临床及动态心电图结果评定.结果 (1)索他洛尔每日120 mg的有效率为45%(n=27),无效者剂量增至每天160 mg的有效率为20%(n=12),索他洛尔两种剂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3%(n=39).(2)既往经其他两种以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的病例36例,经索他洛尔治疗后有效率可达58.3%.(3)服索他洛尔后第1周血压心率显著下降,P均<0.01,但继续服药后无进一步显著变化;QTc于服药后第1周延长较明显,P<0.05,第2周延长更明显,P<0.01,但继续用药或药物增量后QTc无进一步延长趋势,均未超过0.50 ms.结论口服低剂量索他洛尔(120~160 mg·d-1)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无明显致心律失常的作用,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对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对两组患者QT离散度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大QTc、最小QTc及QTd离散度改善明显(P<0.05),对照组组基本无变化;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他洛尔和普罗帕酮均可有效治疗心律失常,但索他洛尔对QT离散度改善显著,普罗帕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索他洛尔对房性心律失常患者P波离散度(Pd)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房性心律失常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盐酸普罗帕酮,150mg/次,3次/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盐酸索他洛尔,40mg,/次,2次/d;两组均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P波离散度的改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13例,有效率94.87%,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有效率82.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P波离散度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索他洛尔治疗房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能明显降低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P波离散度。  相似文献   

11.
张雯 《淮海医药》2010,28(4):310-311
目的应用HPLC法测定盐酸索他洛尔氯化钠注射液中盐酸索他洛尔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依利特Kromaisl 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乙腈-0.2%庚烷磺酸钠溶液(21∶79)(用磷酸调节pH至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8 nm,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索他洛尔在0.081~0.324 m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0.97%(n=9)。精密度试验RSD为0.78%(n=6)。结论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12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的QTd的差异,以探讨QTd对判断室性心律失常价值。方法 根据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将患平均分成两组,室性心律失常组64例,对照组64例。使用12导联的体表心电图检查。人工分规测量QT间期和QTd。结果 有室早的QTd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差异(P<0.01)且QTd与QT间期无相关关系(r=0.15)。结论 QTd是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简单而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病变、病变位置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的影响。方法 入选 16 8例已行冠脉造影术且心电图及临床资料完整的病例 ,按如下进行分组 :(1)按病变狭窄程度分组 :①无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 ,为 33例 ;②轻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5 0 %且 <70 % ,为 5 7例 ;③重度狭窄组 ,冠脉造影示病变狭窄≥ 70 % ,为 78例。 (2 )根据病变分组 :①前降支组 ,为 4 9例 ;②回旋支组 ,为 38例 ;③右冠脉组 ,为 4 8例。 (3)根据介入治疗前后分组 :①术前组 ,为 10 3例 ;②术后组 ,为 10 3例。观察QTd及QTcd的变化。结果 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P <0 0 5 ,而冠脉狭窄 <70 %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冠脉病变所处位置对QTd及QTcd无明显影响 ,P >0 0 5 ;介入治疗前后QTd及QTcd变化明显 ,P <0 0 5 ,介入治疗术后与无狭窄组相比 ,QTd及QTcd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冠脉病变所出位置对QTd及QTcd无影响 ,病变严重程度及介入治疗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QT离散度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变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已行冠脉造影的86例病例,按冠脉狭窄程度分为:(1)基本无狭窄组:造影示病变狭窄〈50%,20例;(2)轻度狭窄组:病变狭窄≥50%且〈70%,32例;(3)重度狭窄组:病变狭窄≥70%,34例。另设对照组。结果 冠脉重度狭窄对QTd及QTcd影响明显(P〈0.05),而冠脉狭窄〈70%时QTd及QTcd则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QTd及QTcd具有相关性,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 QT离散度 (QTd)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评价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 (VA)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了 132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及 45名正常人 (对照组 )的最长 QT间期(QTm ax)、校正 QTmax(QTcmax)、最小 QT间期 (QTmin)、校正 QTm in(QTcmin)、QT离散度 (QTd)及心率校正 QTd(QTcd)的变化。结果  1AMI组 ,QTmax、QTcm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2 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组 (VA组 ) ,QTmax、QTcm ax、QTd及 QTcd均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 (NVA组 ) ,P<0 .0 1。3AMI患者 QTcd≥ 6 0 ms者 ,其 VA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6 0 ms者 ,P<0 .0 1。4AMI死亡组 QTmax、QTcm ax、QTd均显著高于存活组 ,P<0 .0 1,死亡组 QTcd高于存活组 ,P<0 .0 5。5 AMI患者 QTcd≥ 80 ms者其室颤 (VF)发生率显著高于 QTcd<80 ms者 ,P<0 .0 1。结论  QTd或 QTcd可作为判断 AMI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对比两种目前临床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药品的剂量疗效,提供临床治疗的经验.方法 选择门诊心房颤动患者344例,随机按每病种分成两组,分别服用索他洛尔与胺碘酮,调整用药剂量治疗并观察12个月.结果 索他洛尔组与胺碘酮组各为172人,索他洛尔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5人,转复率26.2%,复发5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88.9%;胺碘酮组心房颤动转为窦性心律41人,转复率23.8%,复发2例,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95.1%.结论 索他洛尔组治疗心房颤动的转复率略高于胺碘酮组,转复后窦性心律维持率胺碘酮组高于索他洛尔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92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胺碘酮,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美托洛尔,2周后观察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0,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QTd均明显降低(=2.009、2.019、11.020、4.975,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降低更明显(=2.018、5.102,均P<0.05).结论 胺碘酮可降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hs-CRP和心电图QTd,明显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普罗帕酮与索他洛尔转复持续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房颤患者50例,应用SAS分析系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索他洛尔组和普罗帕酮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房颤转复成功率、转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普罗帕酮组转复成功率显著高于索他洛尔组(P<0.05),转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索他洛尔组(P<0.05),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心率均明显降低(P<0.05),QT间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QT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索他洛尔组出现不良反应8例,普罗帕酮组7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索他洛尔比较,普罗帕酮对持续性房颤短期大剂量应用转复成功率更高,转复时间快,是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葛长江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09-3210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4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对照组常规治疗,并作治疗前后的QTd测量及比较。结果:QTd与心功能受损的程度呈正相关;CHF伴室性心律失常者QTd大于不伴室性心律失常者(P<0.05);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后CHF患者QTd明显缩短(P<0.05)。结论:CHF患者QTd明显增大。美托洛尔可使QTd缩小,对防治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In dogs anesthetized with pentobarbital,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LAD) was occluded partially so that the LAD flow could be reduced to 1/2 to 1/3 the original flow (partial occlusion). Myocardial pH was recorded continuously by the use of a micro glass pH electrode inserted in the area to become ischemic by partial occlusion. Before partial occlusion, myocardial pH was 7.51–7.66. Partial occlusion reduced the pH by 0.63–0.72.Sotalol (5 mg·kg–1, i.v.) increased the pH (by 0.45) that had been reduced by partial occlusion, with a marked decrease in heart rate (about 70 beats·min–1) and a slight decrease in blood pressure (about 10 mm Hg in systolic pressure). Even when the sotalol-induced decrease in heart rate was prevented by pacing the heart, sotalol (5 mg·kg–1, i.v.) increased the pH (by 0.43) of myocardium in which LAD was partially occluded. The pH of the non-ischemic normal heart, however, was not influenced by the injection of sotalol (5 mg·kg–1, i.v.)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ffect of sotalol to increase the pH of the ischemic heart is not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in heart rate produced by the drug inj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