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简单水热法合成了Sn Nb2O6,并用沉淀法构建了Ag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的梯型Sn Nb2O6/Ag3PO4异质结,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和光致发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通过降解次甲基蓝来研究SnNb2O6、Ag3PO4和Sn Nb2O6/Ag3PO4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Sn Nb2O6/Ag3PO4比SnNb2O6和Ag3PO4表现出更高的降解能力,Sn Nb2O6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制备了可磁分离的石墨烯基铁酸锌/镍铝层状双氢氧化物(ZnFe2O4/NiAl/RGO)光催化剂,实现了ZnFe2O4/NiAl/RGO纳米复合物的可控生长与氧化石墨烯(GO)的还原同步进行,并将所制备的催化剂用于环丙沙星(CIP)的催化降解。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拉曼光谱(Raman)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光催化剂复合物的组成与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ZnFe2O4/NiAl颗粒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NiAl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复合可有效增强ZnFe2O4在可见光范围的响应,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可抑制ZnFe2O4/NiAl异质结的团聚,提高光催化性能。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CIP的光降解效率约为96.2%,准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是ZnFe2O...  相似文献   

3.
王子帅  王耀强  肖刚  苏海佳 《化工学报》2019,70(10):4062-4071
通过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煅烧法,成功制备出具有光催化活性的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将超顺磁性的Fe3O4与TiO2复合,实现材料的快速回收与可见光响应能力的结合。进一步将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应用于Cr(Ⅵ)的去除,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Fe3O4@TiO2对Cr(Ⅵ)的去除能力是P25的1.96倍。并深入探究了Fe3O4@TiO2中TiO2含量、Cr(Ⅵ)溶液的pH以及空穴去除剂对Fe3O4@TiO2可见光下光催化还原Cr(Ⅵ)能力的影响,实验表明当Fe3O4@TiO2中TiO2含量为1.0 g/g,添加甲酸作为空穴去除剂并且溶液pH=2时Fe3O4@TiO2对Cr(Ⅵ)的去除能力最佳,此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85%,重复使用4次,催化能力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此外,Fe3O4@TiO2对5~500 mg/L浓度范围内的Cr(Ⅵ)都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Fe3O4@TiO2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Cr(Ⅵ)具备优异的去除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纳米CoFe1.95Y0.05O4尖晶石催化剂,在制备Ag2S的过程中采用简单的化学方法制备了异质结Ag2S/CoFe1.95Y0.05O4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对所制备Ag2S/CoFe1.95Y0.05O4进行结构和形态的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甲基橙(MO)水溶液,考察制备的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g2S/CoFe1.95Y0.05O4降解甲基橙水溶液的一级动力学常数分别是Ag2S和CoFe1.95Y0....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CdS/Nb2O5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可见光下降解环丙沙星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CdS/Nb2O5纳米复合材料由CdS纳米颗粒分散于Nb2O5纳米笼表面,二者形成紧密的Ⅱ型异质结;CdS的引入增强了Nb2O5的可见光吸收性能,同时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当CdS的含量为15%时,CdS/Nb2O5可在60 min实现环丙沙星的高效降解,其反应速率常数是CdS的7.5倍,Nb2O5的20倍,空穴是该降解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研究结果为抗生素废水的高效治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玥  朱高峰  葛明桥 《塑料》2022,(5):141-146
通过共沉淀法将Fe3O4负载到多壁碳纳米管中,制备Fe3O4/MWCNTs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N2物理吸附仪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样品的结构、形貌和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成功负载到MWCNTs表面,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分散性和均一性。在等号pH=2.5、催化剂添加量为1.5 g/L、反应温度为275℃、氧气压力为1.0 MPa条件下,将Fe3O4/MWCNTs纳米材料作为催化剂,采用湿式氧化法降解质量浓度为2%的PVA废水,反应120 min后,降解率为93.6%,黏均分子量降低了99.0%,溶液中的大分子酚、醛和酮类等物质被氧化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酸类物质等,实现了对PVA废水的降解。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CuBi2O4光电催化水解制氢的影响因素,包含缺陷态、光生载流子复合、化学稳定性;总结了目前CuBi2O4光电催化水解制氢的改进措施;阐述了CuBi2O4光催化剂改性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C3H6N6·2H3BO3为前驱体和纳米Fe2O3粉末为原料,通过热处理制备了一种BN/Fe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漫反射光谱等对合成的BN/Fe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研究了其相组成、微结构和光催化性能。Fe2O3粉末在热处理下被还原为Fe纳米颗粒,合成了多孔结构的BN/Fe复合材料。在可见光照射下B4材料对MO的光降解活性最好,45 min内可快速降解99.3%的MO。  相似文献   

9.
通过简单的煅烧法和原位沉淀法制备了WO3/BiOCl0.7I0.3复合光催化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表征手段对合成材料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20mg/L盐酸四环素来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显示,WO3/BiOCl0.7I0.3复合材料较单一的BiOCl0.7I0.3和WO3具有更优的光催化性能,其中W与Bi摩尔比为1∶1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光降解率,可见光下60min达到最高值93.84%,且四次循环试验后仍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对自由基捕获试验结果及电子自旋共振光谱进行分析,明确了h+和·O2-为光催化主要活性物质,提出WO3/BiOCl0.7I<...  相似文献   

10.
以P掺杂的石墨相氮化碳(P-C3N4)为基材,将其与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铜混合后继续焙烧,制备出Cu-P复合改性的石墨相氮化碳可见光光催化剂(Cu/P-C3N4)。对样品的结构、光电性能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能谱(ED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致荧光光谱(PL)、电化学阻抗谱(EIS)等一系列表征。通过可见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考察了它们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u-P复合改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电子转移速率且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速率,有效改善了其光催化性能。可见光照射120 min,Cu(1.5%)/P-C3N4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达到71.3%,其降解速率常数分别是纯g-C3N4和P-C3N4的2.17倍和2倍。另外,通过活性物种捕获实验初步研究了各个体系的光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钨酸钠和硝酸银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得到Ag/WO3纳米复合材料。XRD和SEM结构分析表明,Ag纳米颗粒掺入到WO3结构中,增加了孔隙率和粗糙度,增强了纳米复合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提高了有效比表面积。光催化实验表明,分别以WO3和Ag/WO3为光催化剂处理模拟废水中的Cr(Ⅵ)离子,对应在155 min和130 min的可见光照射后,Cr(VI)离子被完全去除。通过考察Ag/WO3对实际工业废水中Cr(Ⅵ)的光催化还原能力,结果表明,该光催化剂在还原工业废水中的Cr(Ⅵ)方面具有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2.
氧化物在电催化析氢反应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Na F和KNO3的混合盐为反应介质,以Co Cl3和Fe Cl3为原料,通过熔盐法于350℃煅烧2 h便可制得Fe2O3-Co3O4异质结构,并将其用于绿色制氢。借助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物相结构和电子结构信息,验证了Fe2O3和Co3O4之间存在有效耦合。Fe2O3可使催化剂表面粗糙,大幅增加活性比表面积。此外,Fe2O3和Co3O4之间存在电子相互作用,Fe2O3向Co3O4提供电子,降低Co原子的价态,大大提升了Fe  相似文献   

13.
以ZIF-67为模板,通过不同煅烧温度,合成具有立方体形貌的多孔Co3O4。并通过XRD,SEM和BET对材料进行理化性能分析,并将其应用于可见光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实验结果表明,450℃煅烧条件下制备的Co3O4对降解亚甲基蓝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可见光光照4 h,降解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14.
采用低温油浴的方法,制备出具有“Type Ⅱ”异质结构的In2O3/Ag:ZnIn2S4复合材料光催化剂。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以及光电化学测试(PEC)等技术对物相、形貌结构、元素化合状态、光响应特性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可见光照射下进行光解水制氢和光降解甲基橙(MO)实验来评价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粉末状光催化剂 In2O3/40.0%(质量分数)Ag:ZnIn2S4的光催化制氢速率达到 21.85 μmol·h-1,约是In2O3和Ag:ZnIn2S4的57.5倍和1.5倍。在可见光下的降解MO实验中,In2O3/40.0% Ag:ZnIn2S4光降解速率为0.3466 min-1,分别约是In2O3和Ag:ZnIn2S4的105倍和2.1倍。这主要归因于In2O3和Ag:ZnIn2S4之间形成的“Type Ⅱ”异质结构,促使光生载流子的快速迁移和分离。  相似文献   

15.
文中通过水热法成功制备了CoAl-LDH/Bi2MoO6复合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工业废水中罗丹明B的去除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显微成像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CoAl-LDH/Bi2MoO6催化剂进行一系列表征,考察了不同的pH、掺杂量、H2O2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对RhB降解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6、H2O2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mol/L、投加量为0.6 g/L的条件下,质量比为1∶5的CoAl-LDH/Bi2MoO6表现出最优异的光催化芬顿活性,在60 min内对质量浓度为10 mg/L的RhB去除率达到97.8%,比单独的光催化体系和非均相芬顿体系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且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性能。这说明光催化与芬顿技术之间存在协同效应,CoAl-LDH/Bi2  相似文献   

16.
张志红  赵秀峰 《工业催化》2013,21(11):73-76
以钛酸丁酯和磷钨酸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和比表面分析对光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为无定形态,比表面积202 m2·g-1,杂多阴离子保持了Keggin骨架结构。在TiO2中掺杂H3PW12O40,使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区,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光催化剂对甲基橙、酸性红、罗丹明B和亚甲基蓝均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催化剂易于分离,重复使用稳定性较好。对甲基橙降解的适宜条件为:1.7×10-5 mol·L-1甲基橙溶液50 mL,H3PW12O40/TiO2光催化剂用量0.03 g,500 W碘钨灯照射60 min,此条件下,甲基橙脱色率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17.
以RGO(还原氧化石墨烯膜)为载体,采用水热法制备RGO/Co3O4高效复合催化剂。通过XRD(X射线衍射仪)、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手段对复合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化学组成等进行表征,并以RhB(罗丹明B)为降解物评价复合催化剂活化PMS(过硫酸氢钾)的反应活性。另外,考察了PMS质量浓度、RhB初始质量浓度、pH值及温度对催化剂活化PMS降解RhB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MS质量浓度为100 mg/L、RhB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值为7、温度为25℃时反应18 min对RhB降解率为98%。自由基捕获实验结合ESR(电子顺磁共振)结果表明体系中同时存在SO4和HO·2种活性自由基。循环实验结果显示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对RhB的降解率仍保持90%以上,显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制备了氧载体NiFe2O4,并通过热重分析试验系统研究了其对褐煤的氧化还原性能。使用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和X射线衍射实验表征了表面结构,与NiO和Fe2O3相比,NiFe2O4中Ni的存在增大了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提高了褐煤化学链燃烧过程中的反应活性和氧传递能力。此外,循环实验证实了NiFe2O4高反应活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一种简便的电沉积方法制备氧化铁薄膜,并在过程中引入Ni(OH)2进行修饰,对具体电沉积实验参数进行优化,从而建立最佳制备条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对Fe2O3/Ni(OH)2光电极膜的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循环伏安和计时电流测量析氧过电位和光电流密度。结果表明,Ni(OH)2修饰的α-Fe2O3薄膜可提高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显著提高光电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铬在废水中常以Cr(Ⅲ)与Cr(Ⅵ)存在,而当Cr(Ⅵ)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生物造成强致畸、致癌、致突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光催化新技术还原Cr(Ⅵ)。采用三聚氰胺为实验原料,高温灼烧的方法获得氮化碳(g-C3N4),通过对比紫外(UV)/HCOOH、UV/g-C3N4、UV/g-C3N4/HCOOH三种反应体系对Cr(Ⅵ)的还原效率,探究gC3N4在光催化还原过程中的作用。首先采用X射线衍射实验(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合成的g-C3N4的表面性质进行研究;然后探究四种影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包括pH、HCOONa投加量、污染物Cr(Ⅵ)浓度、水中常见阴离子(HCO3-、SO42-、NO3-、Cl-);接着通过甲基紫精淬灭实验探究g-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