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诸多证据提示脑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阿尔茨海默病(AD)有着密切关系.血管紧张素Ⅳ(AngⅣ)作为脑内RAS的成员之一,能促进乙酰胆碱释放,抑制胰岛素调节性氨基肽酶(IRAP),从而减少其对促认知神经肽的降解,同时增强神经元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进而提升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望成为治疗A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新靶点.文中就AngⅣ和IRAP的生理学特性、与认知功能的关联以及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1-7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动脉血压和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生理调节系统。目前已经证明脑组织拥有自己的RAS,并且RAS所有成分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均有相应的表达。RAS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肽家族,包括血管紧张素1-8(angiotensin-Ⅱ,Ang-Ⅱ)、血管紧张素3-8(angiotensin-Ⅳ,Ang-Ⅳ)和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其中Ang-(1-7)对于血管主要作为一种舒张血管和抗细胞增殖类激素。越来越多证据表明Ang-(1-7)可能是CNS中重要的血管紧张素肽段,它能引起颅内动脉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反应。Ang-(1-7)作为一种天然舒血管类激素,可能有对抗Ang-Ⅱ血液动力学效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两类药物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不同。方法本实验采用脑室内注射Aβ25-35制备的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利用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比较培哚普利和厄贝沙坦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大鼠海马1型和2型血管紧张素受体(AT1、AT2)的表达水平。结果同AD组相比,厄贝沙坦组Y迷宫中正确反应次数增多,说明可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在阻断AT1受体的同时,上调了AT2受体的表达;培哚普利同时抑制了AT1和AT2受体的表达,行为学测试并未显示出对于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 1型AT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可以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这可能与其激活AT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系统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枢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脑内的分布情况,简要综述了血管紧张素Ⅱ在体液调节、中枢加压及其与心房利钠多肽的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激肽系统参与心脑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ACE的活性密切相关,而ACEI/D多态性与ACE也参与了认知过程的调节,众多研究探讨了ACEI/D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相关关系,但结论不一致,本文就ACE基因及与认知功能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过去20余年,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RAA)系统被认为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心。肾疾病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轴已变为药理学干预的重要靶点,其中积累最多的药物治疗经验当首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1981年问世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captopril)以其抑制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不能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而受人瞩目。如今被认可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已有10种(表1)。其后,1995年首次公布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blocker,ARB)氯沙坦(losartan)以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新的干预靶点而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近年来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的开发更为迅速。此外,这类药物还被确认具有降低血压以外的靶器官保护作用,尤其是具有延缓进行性心、肾血管性疾病的病程,从而使其临床应用适应证从高血压扩展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和糖尿病性。肾病等领域。笔仅对目前最常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阻断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而对于醛固酮及阻断其受体的药物则归于利尿药中叙述。  相似文献   

7.
背景:内皮素是一种强效血管收缩物质,血管紧张素Ⅱ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通过检测血液或细胞培养液中的内皮素含量,可以间接反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及损伤情况,因此,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因素的抵抗作用意义重大。茶多酚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对抗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目的:通过建立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不同时间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茶多酚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设计:观察性实验。 单位: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航空潜水医学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5-03/09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航空潜水医学中心实验室完成。主要材料:血管紧张素Ⅱ(Sigma公司);茶多酚(浙江大学茶学系);血管内皮细胞(美国CBI公司的人大动脉血管内皮细胞体系)。 方法:将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分为4个组:①对照组:不加特殊试剂,加入等体积的细胞培养液,分别在加液前和加液后0.5,6,24 h提取上清液100μL。②血管紧张素Ⅱ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血管紧张素Ⅱ,使培养液中血管紧张素Ⅱ的终浓度为10-7 mol/L,余同对照组。③高浓度茶多酚+血管紧张素Ⅱ组:将茶多酚加入细胞培养液中,使培养液中茶多酚终浓度为50 mg/L,余同血管紧张素Ⅱ组。④低浓度茶多酚+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茶多酚,使培养液中茶多酚终浓度为25 mg/L,余同血管紧张素Ⅱ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Ⅱ及茶多酚作用前及作用后0.5,6,24 h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内皮素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内皮素含量。 结果:①血管紧张素Ⅱ组培养上清的内皮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②高浓度茶多酚在作用6 h和24 h 后,内皮素含量较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下降(P < 0.01);而低浓度茶多酚在各作用时间点均较高浓度茶多酚组及血管紧张素Ⅱ组显著下降(P < 0.01)。 结论:茶多酚对血管紧张素Ⅱ所致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提示茶多酚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且低浓度茶多酚的保护作用要强于高浓度茶多酚。  相似文献   

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898年Tigerstedt R等发现肾素和1939年Braun-Menendez E等发现血管紧张素以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RAAS新的成员、新的受体、新的调节物和新的药物等不断问世.RAAS作为心血管系统最重要、历史最久的活性物质早已被公认,近年的研究又发现它可引起脑水肿的发生,加重缺血性脑组织的损害[1].RAAS与脑血管病转归与预后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RAAS的研究现状、RAAS与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及其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的病理作用机制,动态测定了53例ACVD并发或不并发MODS患者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醛固酮(ALD)的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10.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是一循环内分泌系统,脑内存在RAS活性,目前关于RAS在脑内定位、以及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RAS与AD的关系,并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1阻滞剂(ARB)类降压药物在AD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总结了RAS在AD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揭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肌营养不良(MD)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双免疫荧光标记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Becker型肌营养不良(BMD)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MD)患者肌肉活检标本中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AT1)受体的表达及细胞定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双免疫荧光标记显示正常肌肉的血管内皮细胞为ACE阳性,而AT1受体只在正常肌肉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分析均显示在MD的萎缩肌肉中ACE和AT1受体的免疫反应明显增强,ACE和AT1受体均在再生纤维的膜、细胞浆和细胞核,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的坏死纤维中强烈表达。双免疫荧光标记显示DMD和CMD肌肉的肌内膜和肌束膜中大多数激活的成纤维细胞表达ACE和AT1受体,特别是AT1更强烈。AT1受体的免疫反应基本与ACE的反应相平行。结论局部ACE和AT1受体表达增加,表明肌肉组织中RAS在MD时被激活,可能在MD的发病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 (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机体的心血管活动和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发现 RAS不仅存在于循环中 ,在许多器官如脑、心、血管等中 ,还存在独立的 RAS[1 ,2 ]。脑 RAS不仅调节脑血管收缩 ,脑局部水电解质平衡 ,还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作为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节因子发挥作用。血管紧张素 II( angiotensin II,Ang II)是 RAS的主要活性肽 ,其作用于 Ang II受体 ( angiotensinreceptor,ATR) ,产生已知的全部生物学效应。1  ATR的分类及其特点Ang II的各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探讨二者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期望这两者能够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首次发病并在24h以内到我院就诊、经头部MR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且排除了急性脑梗死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所有患者发病48h以内的血清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结果:(1)脑梗死组的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索Ⅱ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2)在脑梗死组中,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均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与脑组织损伤有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中的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Ⅱ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自从1898年TigerstedtR等发现肾素和1939年Braun-MenendezE等发现血管紧张素以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RAAS新的成员、新的受体、新的调节物和新的药物等不断问世。RAAS作为心血管系统最重要、历史最久的活性物质早已被公认,近年的研究又发现它可引起脑水肿的发生,加重缺血性脑组织的损害[1]。RAAS与脑血管病转归与预后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RAAS的研究现状、RAAS与脑血管病及其并发的…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为典型病理学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为体内重要的心血管调节系统,近来研究证实脑内存在独立的RAS;自从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AD发病相关以来,RAS与AD神经生理学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RAS影响AD的发病和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献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心肌纤维化指标变化的管影响。方法 用 放射免疫法测定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 蛋白(LN)浓度,并与用ACEI治疗12个月后患者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并与治疗前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A/E)的变化比较。结 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CⅢ、ⅣC、HA和LN明显高于对照组。用ACEI治疗12个月后,原发性高血压组以上指标与治疗前比 较明显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左室舒张功能(A/E)明显好转,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PC Ⅲ、ⅣC、LN和HA均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ACEI在降压的同时可使以上纤维化指标下降,并改善左室舒 张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浆肾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调查22例老年单相抑郁症的住院患者(抑郁症组),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SSRI)药物西酞普兰治疗6周。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6周末,测定患者血浆肾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与醛固酮的含量;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每2周评定1次症状的严重程度。以2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前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肾素水平与血浆醛固酮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水平却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降低与HAMD和HAMA的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而治疗前后血浆肾素、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变化与HAMD和HAMA减分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之间存在紊乱的现象;血管紧张素Ⅱ与老年抑郁的关系尤其密切,血管紧张素Ⅱ可能参与了老年抑郁症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脑出血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随着神经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 ,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应用放免分析法 ,同步监测脑出血患者肾素活性 RA、血管紧张素 A 、醛固酮AL D含量 ,力求为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及提高治疗建立新途径。资料方法1.研究对象 :10 6例脑出血住院患者均符合全国第 2届脑血管疾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 CT证实。年龄 2 7~79岁 ,男 5 0例 ,女 5 6例。对照组 6 3例健康成人无其他疾患 ,男 30例 ,女 33例 ,年龄 32~ 73岁。2 .研究方法 :病例组在发病三天内 (急性期 )及发病三周后 (恢复期 ) ,对照组在晨起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高血压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紧张素(Ang)是目前已知最强的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之一,是参与维持和升高血压过程中的重要因素[1-2].观察我院应用替米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