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混凝-电渗析耦合工艺对汾河排污渠中COD和氨氮的去除具有良好效果,能有效治理汾河污染。混凝预处理中最佳混凝剂是聚合氯化铝,最佳投量为6mg/L,COD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73%和77%,且吨水处理成本低。出水进入电渗析器处理,COD、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63%和96.4%。因此,采用混凝-电渗析耦合法处理汾河排污渠污水,出水中COD和NH3-N的浓度分别为24.3mg/L和1.5mg/L,COD和NH3-N总去除率分别为90%和96.9%,完全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水质要求。NH4+的迁移符合一级动力学。此法工艺流程短,技术先进,能耗低,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
以日用化工生产废水为对象,采用某科研所研制的复合混凝剂对其进行了混凝预处理与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处理,实验室实验和工业应用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凝-生物法处理日用化工废水效果好,处理后水质澄清,SS、CODCr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是处理日用化工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混凝-UASB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豆制品生产的废水问题,采用混凝一UASB工艺处理豆制品废水.实验表明:选用自制混凝剂和PAM进行混凝沉降实验,最佳实验条件为:每100mL废水中混凝剂(DHX)的加入量为1.7mL;搅拌时间为10s;PAM加入量为0.3mL;沉降时间为20min.COD的去除率达到68.9%.在生化处理阶段,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COD的容积负荷达到4.41kgCOD/m^3·d,COD的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生化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该工艺简单,处理效果较好,同时,对其他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混凝试验对造纸废水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三种无机混凝剂(PAC、FeSO4、Al2(SO4)3)和三种有机助凝剂(PAM、D1、D2)对造纸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证实在不昆凝试验的影响因素中混凝剂的种类、投加量、投加方式都起着重要作用,断定PAC和PAM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加入PAC120mg/L,30s后加入1mg/L的PAM,慢速搅拌24min后,对造纸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5.
阜新矿区矿井水资源化混凝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阜新矿区严重缺水和矿井水资源化已势在必行的现状 ,进行了矿井水资源化的混凝实验研究 .模拟净水生产工艺的混合搅拌条件 ,对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 (PAC)、聚合硫酸铁 (PFS)和有机高分子混凝剂聚丙烯酰胺 (PAM)进行了单一投加和配合投加的混凝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采用 PAC和 PAM配合投加混凝效果最佳 ,最佳投药量分别为 5 ,0 .2 mg/L,最佳p H值为 7,混凝沉淀后上清液浊度达到 3 .5 NTU,从而 ,保证出水水质 ,大大降低成本 ,实现矿井水资源化 .  相似文献   

6.
目的 处理采用盐析法提取果胶的工艺废水 .方法 利用果胶废水中残余 Al( )并加入聚丙烯酰胺 (简称 PAM)为混凝剂 ,石灰乳为助凝剂 ,炉渣和活性炭联合脱色的方法 .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 ,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无色透明 ,Al( )去除率达 99.3% ,SO2 - 4 去除率为 90 .5% ,CODCr去除率为 87.0 % ,p H值为 7.0 ,达到回用水的标准 .结论 该工艺简便易行 ,处理费用低廉 ,易于在乡镇企业推广 .  相似文献   

7.
化学混凝法处理果胶废水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处理采用盐析法提取果胶的工艺废水。方法 利用果胶废水中残余Al(Ⅲ)并加入聚丙烯酰胺(简称PAM)为混凝剂,石灰乳为助凝剂,炉渣和活性炭联合脱色的方法。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用该工艺处理后的废水无色透明,Al(Ⅲ)去除率达99.3%,SO∧2-4去除率为90.5%,CODCr去除率为87.0%,pH值为7.0,达到回用水的标准。结论 该工艺简便易行,处理费用低廉,易于在乡镇企业推广。  相似文献   

8.
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所得污泥的再生利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用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所得污泥的再生和利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试验证明,用浓硫酸处理含铁污泥,所得滚出液可作混凝剂回用于废水混凝处理.  相似文献   

9.
混凝剂的发展及我国混凝法水处理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当前国内外混凝剂的发展状况以及我国混凝法水处理技术现状,评论了混凝法处理废水的应用实例,对工业化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强化混凝法提高污水处理效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强化混凝法来强化污水一级处理,是对未能正常运行的城市二级处理厂的一种有效的改进办法.高效有机和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单独及复配使用,可大大提高强化混凝工艺的效能,使得强化混凝方法有了更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通过比较不同混凝剂对西流湖水的混凝效果,找出最佳混凝剂和最佳投混凝条件,从而达到提高混凝效率和出水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聚合铝混凝机理研究的新进展路光杰孙永刚杨日光[东北电力学院(应用化学系)(飞特水处理工业公司)(科研产业处),吉林132012]1混凝和混凝剂在火力发电厂水质净化过程中,混凝地极为重要的一步,它决定着整个水质预处理过程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微型电渗析脱盐除无净水器的研制,该冷水器具有优良的脱盐除氟效果,为我国苦咸水、高氟水地区提供了先进、经济实用的家用净水器。  相似文献   

14.
氨氮污染地下水的动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浑河流域水文地球环境化学特征对地下水中氮表现形式的控制机理,为地下水修复与水源开发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室内动态实验模拟污染河流中的氨氮渗入地下后的迁移转化过程.实验土柱中装填入浑河流域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在110 m深的钻孔地质剖面中有代表性的岩层,通过间歇监测水样中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离子、锰离子、氯离子、高锰酸盐指数、pH值等指标随时间的变化,分析三氮转化的机理及周围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地下水pH<7,高含量铁、锰离子所营造的还原性环境中氨氮是污染地下水的主要氮素形态.用统计的方法分析各指标变化趋势发现:氨氮与环境中的锰、高锰酸盐指数呈正相关;与硝酸盐氮负相关.结论区域水文地球化学场与饱水岩层的岩性和结构对氮转化的方向有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混凝法处理胜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化学混凝法处理胜利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水,并在比较不同单一混凝剂的除油、除浊效果基础上,进行了混凝剂的优化复配。结果表明:传统铝盐和传统铁盐混凝剂的除油、除浊效果明显优于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氯化铁和氯化铝按投加量质量比为1:3比例复配时,不但能提高絮体的沉降速度,减少污泥量,而且能达到较高的除油、除浊效果。复配铁铝混凝剂与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三元复配时,除油、除浊效果主要决定于无机复配铁铝混凝剂的投加量;投加0.5mg/L的APAM便能使絮体进一步发生桥联作用,提高沉降性和减少污泥体积。  相似文献   

16.
三聚氰胺废水治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吹脱法对三聚氰胺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pH值、气水比、曝气时间和水温对吹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11左右、吹脱时间为5h、吹脱强度尽可能大的情况下氨氮的去除率较好,可达70%以上。从清洁生产审核的要求和循环经济角度出发,吹脱法对三聚氰胺废水的治理具有优越性,吹脱工艺可以回用生产废碱、产出有用副产品硫酸铵、治理费用相对低廉,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可以达到预定处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混凝-微电解-生物法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生产性实验研究.该组合工艺处理废水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少,可使出水稳定达到GB4287-92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复合共聚生产工艺,以Fe2(SO4)3、H2SO4和Na2SiO3为原料,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铁(PFSS)混凝剂。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Fe^3+/SiO2摩尔比、pH、加药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与聚合氯化铝(PAC)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FSS和PAC具有更好的去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利用混凝工艺对洗衣废水进行预处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PAC投加量在400~600mg/L,PAM投加量在20~30mg/L时,混凝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洗衣废水中的大多数污染基质,为洗衣废水的后续处理工艺减轻了负荷.洗衣废水经混凝后,COD平均下降46.99%~63.89%,TP平均下降84.54%~94.79%,进水色度和SS为111~189mg/L、237~886mg/L.出水色度和SS为23~45mg/L、37~82mg/L,pH值由9.27下降为7.84,但氨氮的去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