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桦褐孔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对最佳工艺下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80℃、料液比1:20、提取3 h;提取液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相当于100 μg/mLVc清除率的50%;FRAP法(铁离子还原,抗氧化力测定法)抗氧化活性与100μg/mLVc的活性相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优化超声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的工艺.以蒸馏水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W,超声20次,超声10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  相似文献   

3.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声波辅助技术研究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条件;采用三氯乙酸(trichloroacetic acid,TCA)法纯化多糖后,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的...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的体内、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箴言  夏晴  王玉  杨扬  张久亮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8):152-158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不同多糖组分体外和体内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不同的醇沉体积分数依次从桦褐孔菌水提物中分离出5种水溶性多糖组分(IOP40、IOP50、IOP60、IOP70和IOP80);通过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试验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利用自然衰老小鼠模型,测定不同处理组的小鼠肝脏中的总抗氧...  相似文献   

5.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和三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桦褐孔菌中多糖和三萜类物质的工艺。以蒸馏水和异丙醇为提取剂,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多糖和三萜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多糖类和三萜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20次、超声10 min,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11.62%,总三萜类物质得率在2%,使得多糖和三萜类物质二者共提取得率达到13.57%。  相似文献   

6.
以桦褐孔菌为试材,采用乙醇热回流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了单因素(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浓度以及提取时间)对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利用FRAP、DPPH·、ABTS+·三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影响因素为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75℃,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2.0 h,料液比1:25 g/mL,在此工艺下提取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53.25 mg/mL,提取率为10.66%。桦褐孔菌黄酮类化合物浓度为200 μg/mL时,其总抗氧化能力相当于464.53 μmol/L FeSO4。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36.44 μg/mL;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的EC50为299.89 μg/mL。研究表明桦褐孔菌中黄酮类化合物对DPPH·和ABTS+·的清除率接近VC,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有潜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纯化桦褐孔菌多糖(Inonotus obliquus polysaccharide, IOP),分析其结构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 以桦褐孔菌为原材料,采用水提醇沉工艺,经大孔树脂吸附法除杂脱色得到IOP;通过DEAE-52纤维素柱对IOP进行分离纯化,得到4个多糖组分:IOP-1、IOP-2、IOP-3和IOP-4,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柱纯化得率较高的组分IOP-1,得到均一多糖IOP-1a。对IOP-1a进行结构鉴定,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 IOP-1a相对分子质量为12040Da;由7种单糖组成: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甘露糖、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岩藻糖(0.341:0.246:0.150:0.102:0.842:0.559:0.213),红外光谱显示IOP-1a含有β型糖苷键、羰基、羟基等官能团。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IOP和IOP-1a均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结论 从IOP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中性组分IOP-1a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以桦褐孔菌为原料,测定其化学组分,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IOP)。将获取的桦褐孔菌粗多糖进行脱蛋白、脱色素的初步纯化,然后利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及Sephadex-100凝胶柱对多糖提取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多糖组分的纯度。实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组成丰富,其中多糖13.10%±0.31%、还原糖4.21%±0.40%、蛋白质2.70%±0.71%、灰分9.60%±0.31%。通过对桦褐孔菌粗多糖脱蛋白、脱色素的试验方法进行筛选,得到聚酰胺层析法为最佳的脱除方法。蛋白质的脱除率为93.1%、脱色率为75.8%,多糖的保留率为90.3%。IOP经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后得到四个单糖组分:IOP-1、IOP-2、IOP-3、IOP-4。对四个多糖组分进行抗氧化实验发现,IOP-2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清除率为81.9%。IOP-2经过Sephadex-100层析柱后获得两个多糖组分:IOP-2a、IOP-2b。对比其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高的多糖组分为IOP-2a。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多糖组分IOP-2a,只检查出一个对称峰,说明IOP-2a为均一性多糖。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获得更多的桦褐孔菌胞外多糖,以单因素摇瓶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药用真菌桦褐孔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g/L):玉米糖化液21. 1,可溶性淀粉22. 3,酵母浸粉5. 1、蛋白胨4. 1、KH2PO42、MgSO40. 5,起始pH为6. 0.在优化条件下,研究了0~12d,桦褐孔菌发酵pH、还原糖、胞外粗多糖,生物量的变化情况.摇瓶发酵结果表明,整个过程中pH变化不明显,生物量先增后趋于稳定,于6 d达最大值11. 35 g/L,胞外粗多糖先降后升又降,在7d达最大3. 85 g/L.  相似文献   

10.
桦褐孔菌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桦褐孔菌多糖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采用MTT法检测桦褐孔菌多糖对Jurkat和Daudi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Jurkat荷瘤裸鼠模型,研究给药后对荷瘤裸鼠的抗肿瘤作用。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在体外具有直接杀死Jurkat和Daudi肿瘤细胞的作用,最高抑制率分别为62.29%和66.4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具有显著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大小剂量对Jurkat荷瘤的抑制率分别为43.52%和57.48%,并且能显著提高裸鼠的脾脏指数,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和增强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粉多糖提取的理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2 h,液料比为33.3∶1时,桦褐孔菌菌粉多糖的提取率达到24.578%。气相色谱分析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桦褐孔菌菌粉多糖,各主要单糖组成及质量分数分别为:阿拉伯单糖0.53%,甘露糖0.48%,葡萄糖10.75%,半乳糖2.44%。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对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central composite)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桦褐孔菌多糖热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80℃、提取时间2.25 h、液料比1∶40.在该条件下的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多糖含量为17.39%.  相似文献   

13.
常晨  包怡红 《食品与机械》2017,33(1):199-202
桦褐孔菌多糖是桦褐孔菌的主要活性成分,在抗氧化、抗肿瘤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一种潜在的保健成分。文章阐述了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生物活性以及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桦褐孔菌多糖进一步研究以及活性开发应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桦褐孔菌黄酮及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条件,通过热水浸提的方法,以黄酮和多糖提取得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温度、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对桦褐孔菌黄酮和多糖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25(w/v),提取次数2次,此时桦褐孔菌多糖提取得率为1.16%,黄酮提取得率为3.92%。  相似文献   

15.
以菌落直径为指标考察桦褐孔菌富锗培养的适宜加锗量,采用L9(34)正交优选的提取条件微波提取富锗培养后的桦褐孔菌总黄酮(简称Ge-TFIO),并运用活性氧(ROS)试剂盒、DPPH·法、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抑制实验评价Ge-TFIO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富锗培养的适宜加锗量为40mg/L;富锗培养的桦褐孔菌总黄酮微波提取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处理时间180s、微波功率352W,此条件下,Ge-TFIO提取率为4.59%;2mg/mLGe-TFIO的抗活性氧单位为25.85U/mL,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91.39%,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溶血抑制率约为29.13%,可见,富锗培养后的桦褐孔菌总黄酮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液体深层发酵培养桦褐孔菌菌丝体的方式,以胞内和胞外多糖产量以及发酵代谢产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指标,对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研究。经过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营养组成为:葡萄糖20g/L、牛肉膏4 g/L、K2HPO41g/L、无水MgSO4·1g/L、MnSO4·H2O 0.1g/L。桦褐孔菌菌丝体在优化后培养基中产生的发酵液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67.08%,是未经优化的4.5倍。  相似文献   

17.
桦褐孔菌多糖IOP3a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裸鼠淋巴瘤细胞Jurkat模型,对桦褐孔菌多糖IOP3a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OP3a高、中剂量组瘤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9.28%和57.62%,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着剂量的增加,脾脏指数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具有升高裸鼠WBC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同时对巨噬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TNF-α和L-1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IOP3a可使肿瘤组织中呈现明显的肿瘤坏死灶,瘤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免疫组化表明,IOP3a通过促进肿瘤组织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抑制Bcl-2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并将培养得到的桦褐孔菌加入果蝇饲料,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研究桦褐孔菌对果蝇寿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用加入不同剂量的桦褐孔菌饲料喂养果蝇,每3天记录果蝇死亡数,绘制生命曲线。通过测定不同饲养天数的果蝇体内主要抗氧化酶活力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评价深层培养桦褐孔菌对果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培养获得的桦褐孔菌可有效延长果蝇平均寿命,显著提高果蝇体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抑制丙二醛(MDA)的生成。可见,深层培养桦褐孔菌具有抗氧化能力和抗衰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桦褐孔菌总黄酮体内外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桦褐孔菌总黄酮(TFIO)的体内外抗氧化功效。采用DPPH.自由基体系,脂肪氧合酶体系评价TFIO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与脂肪氧合酶活力抑制作用;用分光光度法测定TFIO对H2O2诱导小鼠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并用丙二醛(MDA)及活性氧(ROS)试剂盒测定TFIO体内外作用对小鼠肝组织MDA及ROS含量的影响。体外实验发现:4.00 mg/mL TFIO对DPPH.清除率达76.77%,对脂肪氧合酶活抑制率达81.73%,对H2O2诱导的小鼠红细胞(RBC)溶血抑制率为83.33%,对小鼠体外肝匀浆MDA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6.73%(非诱导组)、20.34%(Fe2+诱导组)与48.59%(H2O2诱导组),并使体外肝匀浆抗活性单位极显著增加至50.75 U/mL(P<0.01);体内实验表明:当腹腔注射0.5、2.0 mg/mL TFIO(0.04 mL/(g.d),11 d)后,小鼠肝组织MDA值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MDA生成抑制率分别达到48.52%与58.52%。可见,TFIO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桦褐孔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响应面法对桦褐孔菌发酵产多糖条件进行优化,以多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Box-Bchnken响应面优化,确定该菌丝发酵产多糖最佳条件:pH为8,接种量为装液量的12.5%,发酵时间为12d.结果 表明,在此条件下多糖量为20.547g/L.本研究获得了桦褐孔菌产多糖最佳发酵条件,为多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