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汽爆破提取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近发展的蒸汽爆破技术对银杏叶进行预处理提取黄酮类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采用响应面法进行处理过程中的多因素组合的工艺优化,研究汽爆压力、汽爆时间、固液比对黄酮提取效率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处理后黄酮提取率的数学模型。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汽爆压力0.38 MPa,汽爆时间235 s,固液比1∶15。与传统有机溶剂提取法相比,蒸汽爆破预处理使提取率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曲面法对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时间为响应值进行Box-Behnken实验设计,探究银杏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银杏叶中黄酮的最佳实验条件为乙醇浓度63%,提取时间32 min,提取温度50℃。在优化后的条件下进行实验,银杏叶中黄酮提取率为5.328%,与预测值5.316%接近,说明该模型方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银杏叶中黄酮类抗氧化成分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银杏叶,65℃时黄酮的质量浓度高达0.0625μg/mL。黄酮类物质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随着黄酮浓度的增加,溶液的吸光度逐渐减小,即对.OH的清除率逐渐增大,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大。且对人体无毒害作用,可考虑代替合成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银杏叶中富含具有药理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与银杏内脂。它们对因高心脑血脂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能起到活血化淤、通脉舒络的作用。用生物分离方法进行提取,可大大提高银杏叶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以汉中银杏树叶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对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提取温度,提取液浓度,提取次数,超声波对银杏叶中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其中对其显著地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作以继续探究,得到:在提取温度70℃,提取液浓度为70%,提取次数为3次下为最佳提取条件,并且对黄酮类物质作以性能研究得到:黄酮类物质对绿豆幼苗有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款冬花为原材料,采用溶剂回流法提取款冬花中总黄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四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款冬花总黄酮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优化款冬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款冬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2℃,乙醇体积分数62%,提取时间152 min和料液比1∶41(g∶mL),款冬花总黄酮提取含量为50.11 mg/g,为模型理论预测值的98%。该模型可靠重复性好,能为款冬花总黄酮的产业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世浩 《山西化工》2023,(3):111-112+117
聚羧酸减水剂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进行中试放大试验,阐述了中试的重要性和中试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出了在中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库仑滴定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库仑滴定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条件。用乙醇回流法提取银杏叶中的总黄酮,用聚酰胺净化,以2mol/L HCl-1 mol/LKBr无水EtOH[V(HCl):V(KBr):V(EtOH)=3:3:2]混合液为电解液,死停法确定滴定终点,经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为2.27%,测定的精密度RSD=1.25%,回收率为101.25%,并与分光度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我国第一条反渗透复合膜中试线的设备试制情况,所制备的复合膜性能达到了攻关上限制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使刺玫果总黄酮更高效的提取出来,通过响应面设计对刺玫果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提取刺玫果总黄酮,采用响应面设计、考察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刺玫果总黄酮提取效果的影响,将总黄酮含量视为考察指标,选取最优提取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化后提取工艺:料液比1∶6、醇浓度75%、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1次,总黄酮含量:35.14%。结论:由上述数据判断,响应面优化实验可连续的对实验的各个水平进行分析,所得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1):136-140
研究黑种草子(NSS)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以甲醇水溶液提取,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对甲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NSS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63%,液固比24∶1(m L∶g),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NSS总黄酮得率为1.548‰,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2.
《应用化工》2017,(1):136-140
研究黑种草子(NSS)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波辅助的方法以甲醇水溶液提取,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在对甲醇浓度、液固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NSS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甲醇浓度63%,液固比24∶1(m L∶g),提取温度62℃,提取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NSS总黄酮得率为1.548‰,与理论值接近。  相似文献   

13.
黄小梅  胡孝勇  左华江 《化学试剂》2020,42(9):1093-1097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侧柏叶总黄酮,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其含量。研究了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对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侧柏叶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以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通过三因素三水平Box-Bo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筛选出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在乙醇浓度73%、提取时间42 min、液料比为80∶1 mL/g,此实验条件下重复3次验证实验得到的侧柏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2.45%,与Box-Bohnken响应面分析法模拟预测值2.47%相差较小,所建模型与采用的优化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4.
增强型聚醚砜超滤干膜的研制及中试放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聚醚砜超滤干膜的试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情况,分析了溶剂、致孔剂及聚合物分子量和粘度对膜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成膜条件和膜干燥温度的变化对膜性能改善的对比试验,简单揭示了膜的微观结构及膜的耐溶剂特性,最后着重介绍了超滤膜的中试放大、连续化、机械化的制备情况,以及将膜装入5m^2膜面积的超滤器上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5.
邵京  李百健 《化学世界》2013,54(8):460-463,46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银杏黄酮得率的影响,并用正交试验确定了银杏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通过不同型号吸附树脂对银杏黄酮吸附效果的比较,确定了吸附树脂的型号,并考察了不同洗脱液的洗脱效果,筛选出最佳洗脱液。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以5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6.0h,浸提温度为90℃;以D101型大孔树脂对提取液进行吸附纯化,用30%乙醇进行洗脱分离。利用此工艺制备的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含量达35%,银杏酸含量低于5×10-6。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山东化工》2021,50(18)
为了优化水蔓菁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总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蔓菁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7∶1 (m L/g),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76 s,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72%。优化工艺提取效果好,可用于水蔓菁的总黄酮提取。  相似文献   

18.
钟启林  于奎  桂强  朱晶  张元寿  张志强  周雷 《弹性体》2009,19(6):49-51,74
阐述了高转化率丁腈橡胶N32中试放大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确定了中间实验的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制得了性能稳定的胶乳。通过控制脱气、凝聚、洗涤、干燥等工艺条件,保证了后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突破了转化率超过71%性能劣化的瓶颈,得到性能优良、贮存稳定性好的高转化率(75%~80%)丁腈橡胶N32新产品。  相似文献   

19.
银杏叶用微波-超声联合萃取,得到银杏叶黄酮粗品,用大孔树脂HPD-100纯化黄酮粗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黄酮含量。结果表明,HPD-100纯化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上样液浓度0.75 mg/mL,上样流速0.5 BV/h,上样体积160 mL,洗脱液乙醇浓度60%,上样液pH=6,洗脱流速2.0 BV/h,洗脱体积55 mL。此工艺可将银杏黄酮粗品由纯度25%提升到74%,大孔树脂可回收再利用6次。  相似文献   

20.
银杏叶用微波-超声联合萃取,得到银杏叶黄酮粗品,用大孔树脂HPD-100纯化黄酮粗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黄酮含量。结果表明,HPD-100纯化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上样液浓度0.75 mg/mL,上样流速0.5 BV/h,上样体积160 mL,洗脱液乙醇浓度60%,上样液pH=6,洗脱流速2.0 BV/h,洗脱体积55 mL。此工艺可将银杏黄酮粗品由纯度25%提升到74%,大孔树脂可回收再利用6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