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介绍齐聪教授运用水蛭治疗妇科疾病经验。认为妇科诸证多因虚致瘀或因实致瘀,活血化瘀为常用大法;在临证中擅以水蛭为要药治疗输卵管阻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2.
蔡小荪妇科临证善取通法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妇科名医蔡小荪教授临证善取通法。对瘀滞不畅之痛经,通以达之症瘕积聚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通消兼治;对肾虚,气结,血瘀,痰阻之不孕症,通补相合。  相似文献   

3.
从夏亲华教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认识、治法方药、临证特点等方面,探析其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治的独特经验。夏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将"瘀、虚、郁"概括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病理因素,本病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上标本兼顾,以"补肾温阳、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原则,辅助理气解郁之法,强调温肾化瘀药的运用,以补肾活血法治疗本病,临床疗效颇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临床分布规律,为研究中医证型规范化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查阅1995-2006年涉及到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文献101篇,病例5352例,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文献中中医证型出现频次、辨证治疗病例数、专方治疗证型频次和病例数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证候出现的频率。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证型依次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瘀热互结、气虚血瘀、湿热内蕴、痰瘀互结7种。结论:本结果基本符合中医理论的认识规律,为下一步进行中医证候群体分布规律的临床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辨证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体会邓高丕广州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510405广州市机场路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的疑难病证,属中医"痛经"、"瘕"等范畴。笔者在近10年的妇科临床中,对不同患者、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采用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  相似文献   

6.
刘明 《中医杂志》2002,43(11):841-842
对176例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3个中医证型与实时B超影像指标进行了探讨,观察到中医证型与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变部位及局部声像图有其内在的联系,提出了子宫腺肥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分型影像学基础的初步看法。结果显示,气滞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子宫直肠陷凹为常见,形态以下规则积液为主:寒凝血瘀型患者部位以卵巢为常见,形态以囊肿为主:气虚血瘀型以子宫腺肌症为常见,声像图表现子宫形态明显增大,回声不均匀,有实质性低回声和强回声区,提示将实时B超运用到本病中,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相关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国医大师夏桂成在长期的临证过程中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论治形成了独到的见解。总结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临证经验,并验之临床。病机方面夏桂成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是以肾虚,尤以肾阳偏虚为致病之本,以血瘀不通为致病之标,治疗方面倡导补肾调周以治本,化瘀通经以治标,主张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并提倡调畅情志,配合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与生殖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生殖状况的关系。方法: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临床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患者流产次数、妊娠次数以及不孕等生殖状况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型存在有内在联系,尤其与肾虚血瘀证密切相关。结论:患者流产次数、妊娠次数以及不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型分布的内在联系从某方面体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型的演变规律,为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提供了客观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寒凝血瘀证、湿热瘀阻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4组,并在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曲张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进行r-AFS分期,探讨各组超声声像改变及r-AFS分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各组盆腔囊肿及盆腔静脉丛曲张的超声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术中r-AFS分期相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补肾固冲法治疗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2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之一,笔者据导师宋光济教授经验,以补肾固冲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重度型患者.效果颇佳,现总结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1例,于1991~1994年间在中医妇科门诊收治。均为已婚育妇女。年龄31~39岁,平均35岁;病程4~8年,平均6.2年。西医诊断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制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确诊属重度于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除有该标准所述之血瘀证表现外,其肾虚证候表现根据《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西医结合杂志》1983,3(2):117)判定…  相似文献   

11.
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罕见疾病,云南省妇科名中医张良英教授临证50年仅遇到3例,笔者作为全国第四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于张教授期间有幸能全过程跟随导师通过中医辨证用药治愈1例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并怀孕,疗效满意.现将该例患者的诊治经过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钱静教授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合并不孕的经验。钱教授认为在临证治疗中,应及时准确通过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内异症患者生育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同时,还应重视内异症之病机属"瘀"的特点,助孕中不忘加用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3.
朱惠云 《四川中医》2007,25(2):31-32
根据多年采用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经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治思路进行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机特点是瘀血证,临床上除依据这一指导原则施治外,还要遵循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原则,重视脏腑功能的调整、行瘀与补虚间的平衡、治湿与治瘀并用等治疗原则。临证时首先通过妇检、B超、血清抗体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辨病施治,然后通过观形体、察面色、诊舌脉寻找辨证线索,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事妇科临床工作60余年,熟读经典,勤于临证,博采众长,勤学善思,前期确立了"心-肾-子宫轴",提出"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治疗妇科疾病,为中医妇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夏老虽入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勤于临证,笔者有幸跟随其抄方,夏老近期诊病思路中突出强调了心脾在妇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用脑-肠轴探析其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思路,旨在用现代医学阐明中医药治疗思想,同时为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探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做对比研究。方法:对前来我院妇科就诊的1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17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证候特点以及分布规律。结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这两种疾病的不同病况进行比较,得出以下三种病况占相应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月经不调19.3%和49.1%;痛经45.3%和83.4%;不孕症28.0%和22.3%。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不孕的比例比在子宫腺肌病患者中的更高,而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月经不调与痛经的发病率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王金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金生主任医师系杭州市著名老中医,为全国名老中医裘笑梅的儿子,临证40余年,学验俱丰,特别是在中医不孕症诊疗领域做出了许多成就。笔者有幸跟随王老临诊、学习,聆听教诲,现试整理王老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经验,与同道共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7.
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论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颖  侯丽辉 《天津中医药》2009,26(6):466-46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具有明显遗传倾向性,中医体质学认为个体体质差异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基础,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明显体病相父性,应用辨体论治原则结合临床证候表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体现治病求本及个体化诊疗思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①揭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②两病不同病况(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症)比较。方法: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调查表",对12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1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学分析其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寒凝、痰湿、湿热、气虚、实热、血瘀等8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后得出气滞血瘀、气滞肾虚血瘀、肾虚血瘀、痰瘀互结、肾虚湿热瘀结、气滞寒凝血瘀等6种临床常见复合证型。子宫腺肌病患者资料频数分析得出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血瘀、气滞、气虚、寒凝、实热、痰湿、湿热等10个单一证型。聚类分析得出气滞肾虚兼痰湿、肾虚寒凝血瘀、肾虚寒凝气滞、肾虚气滞血瘀和肾虚气滞等5个常见临床复合证型。②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不同病况比较,痛经分别为54.03%和88.71%;月经不调分别为18.55%和44.09%;不孕分别为31.45%和18.82%。结论:①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证候分布复杂,临床上均以复合证型出现,两种疾病均以气滞肾虚血瘀为常见症候。②子宫腺肌病痛经及月经异常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比例较子宫腺肌病患者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的Bayes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临床证候辨证标准研究的方法。方法: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表,Excel软件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采用Bayes判别分析研究本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将有显著贡献的证候变量建立判别函数式,SAS9.1.3软件和SPSS11.5软件做最后的数据分析处理。结果:经判别分析得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症主要有寒凝血瘀、痰湿瘀阻、气滞血瘀、热郁血瘀、气虚血瘀、肾虚血瘀六个中医证型。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能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纳入内异症患者1918例,设计"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医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月经情况及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提炼内异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