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能用单台泵独立控制两条液压回路,在现有轴向柱塞泵的基础上,把泵的排油配流窗口分成两个串联配流窗口,与之对应的两个出油口分别连接两条油路。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在多学科仿真软件Simula-tionX中建立新型双排油轴向柱塞泵的仿真模型,对柱塞腔流量和压力在两个串联配流窗口之间过渡区域的特性做了仿真研究,确定了配流盘的结构,进一步制造了样机并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研究工作为进一步推广运用新型双排油轴向柱塞泵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FZB系列阀式轴向柱塞泵是我所结合国家“七五”重点项目、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引进斯太尔重型汽车自卸卡车上用泵的国产化,最新开发的产品。它是一种具有某些独特优点的新型阀式柱塞泵。1 结构原理如图1,传动轴3分别通过轴承4和轴承11支承于泵壳2和泵体1上,当传动轴旋转时,与传动轴线倾斜一定角度的斜盘7推动柱塞8,将传动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柱塞  相似文献   

3.
轴向柱塞泵具有变量形式丰富,功率密度大的优势,在机器装备中通常是最重要的主泵,应用非常广泛。该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柱塞泵在减振降噪方面的研究现状,重点围绕降噪结构与装置、噪声激振源模型与测试、低灵敏度全工况降噪方案三个技术方向,并对降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供轴向柱塞泵压力脉动特性的优化改进方案,以提高泵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文中以试验数据和使用效果为基础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改进配油盘结构来减小压力脉动和噪声,并利用高精度仪器分析及验证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CFD仿真对柱塞泵柱塞腔和配流盘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SCY-14型柱塞泵流体的几何模型和物理模型,在对配流过程非定常流场各个位置流态进行流态判断后,采用层流加局部湍流的数学模型模拟流场的实际状态。根据轴向柱塞泵工作时的两个主运动,采用滑移网格模型模拟柱塞与缸体相对配流盘的旋转运动及采用动网格模型模拟柱塞沿缸体轴线相对缸体的往复运动。通过设定边界条件和工作条件,对处于不同旋转角度柱塞泵的流态特性进行CFD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柱塞泵在吸排油过程中,即低压向高压转换和高压向低压转换的过程中,柱塞腔内部有比较明显的压力冲击现象。柱塞腔的压力冲击主要是由柱塞泵配流过程中的流量倒灌和阻尼槽的节流作用共同影响形成,压力脉动周期由泵的转速和柱塞数决定。  相似文献   

6.
该文针对轴向柱塞泵的配流盘减振结构;分析、叙述了预升(卸)压区的压力特性与倒灌流量以及倒灌流量对泵流量脉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孔槽结合的新型减振结构,理论与试验表明可进一步降低泵的噪声。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恒压式轴向柱塞泵的运动特性和流动特性,建立了运动特性和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在Simulation X软件中建立了恒压式轴向柱塞泵的参数化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仿真运算,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实现了对柱塞泵压力脉动及其冲击的预测分析.以力士乐A10VSO45恒压泵为试验对象进行动态试验研究,测量泵在不同条件下的压力变化和压力脉动,得出试验结果曲线,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减压装置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轴向柱塞泵配流盘减振装置进行仿真比较。应用CFD软件FLUENT,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减压槽配流过程进行仿真,利用动网格对缸体转动、柱塞往复运动这一过程进行动态的模拟,得到柱塞在配流盘上不同位置的速度分布,以及在缸体不同转角下压力和流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出配流过程中预升压和预卸压的压力变化情况,得出减压槽不同结构尺寸对配流过程稳定性影响,从而证明可以通过设计减压槽结构来完善配流盘配流,减小配流过程的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9.
轴向柱塞泵流体噪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压力冲击和流量脉动是柱塞泵流体噪声研究的两个关键内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发现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实现对柱塞腔压力特性的数学建模和优化以及柱塞腔压力冲击和泵出口流量脉动的试验测试方法展开,分析他们各自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对柱塞腔压力特性进行数学建模分析,对几条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油液可压缩性、节流效应、柱塞的运动特性、间隙泄漏、油液惯性以及含气量对弹性模量影响等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动态模型的建模思路。此外,对流量脉动的测试原理进行数学分析;对现有的七种典型的流量脉动测试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对相应的试验台结构特点如管道、传感器安装位置、传感器性能要求、加载装置、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等特点进行说明;对今后流体噪声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0.
以一种典型轴向柱塞泵为研究对象,模拟其工作过程中压力脉动在壳体外表面产生的振动,获得在此激励下的动态响应。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轴向柱塞泵壳体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瞬态响应分析。分析壳体在不同压力级别下的振动响应,通过分析结果确定泵壳位移、应力和应变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找到泵壳的“敏感区域”,为轴向柱塞泵振动测试和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轴向柱塞泵非止点配流窗口过渡区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能用单台泵直接闭式控制差动缸运动,把轴向柱塞泵的吸油配流窗口改为两个独立的窗口,一个连接差动液压缸的有杆腔,另一个连接低压油箱,用于平衡差动缸的面积比,但柱塞通过这两个配流窗口之间的过渡区时,因处于泵的非止点位置,柱塞腔容积变化较大,引起大的流量和压力变化,产生大的噪声,为了减小其影响,需要对柱塞通过此过渡区域的特性进行分析.为此,采用仿真软件SimulationX,建立柱塞通过配流窗口的仿真计算模型,对单个柱塞腔内部以及泵输出油口压力和流量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综合运用减震三角槽、阻尼孔和等效预压缩角三种措施,减小泵的流量和压力脉动.通过仿真计算,确定出合理的配流盘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造出样机,对泵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试验测试,验证仿真结果及设计参数的正确性.研究工作丰富了柱塞泵的类型.  相似文献   

12.
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轴向柱塞泵流量脉动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流量方程进行傅里叶变换,求得流量方程的另一种表达式,即泵的流量可以分成常量部分以及脉动部分,同时对脉动部分的各次谐波幅值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得出了在系统中加阻尼后,能起到阻容滤波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压力脉动的幅值.  相似文献   

13.
14.
为研究三柱塞轴向柱塞泵的动态特性,在AMESim仿真软件中建立三柱塞轴向柱塞泵的虚拟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得出电动机在额定转速下柱塞的速度和位移特性曲线,以及泵的流量脉动、容积效率与曲轴转速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降低运动副的磨损,应合理选择柱塞速度;泵的容积效率受曲轴转速影响,故应将曲轴转速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试验数据和结构分析等介绍了新型轴向柱塞泵所作的改进,由于采用了一系列与传统柱塞泵不同的独特设计,有效地提高了各项性能指标。实践证明该泵是一种结构新颖、设计合理的新一代轴向柱塞泵。  相似文献   

17.
在自吸状态下,转速对液压泵吸油口处压力值有较大影响,吸油口处压力值的限定范围制约了液压泵转速的提升空间。为研究不同吸入口压力对轴向柱塞泵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流体域模型,分析得出在不同入口压力条件下泵的空化等情况。针对斜盘式轴向柱塞泵在低吸入口压力条件下使用所出现的空化等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离心泵为轴向柱塞泵进行吸油口压力补偿的集成式结构,根据使用需求设计离心泵叶轮及蜗壳,并将蜗壳集成于柱塞泵后盖。建立离心泵整体结构仿真模型,分析不同入口压力条件下离心泵出口的流动状态。最后结合试验数据得出,离心泵提高了轴向柱塞泵的吸入口压力,减少了泵内空化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了轴向柱塞泵的使用转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系统中的压力补偿闽,介绍了压力补偿阀在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压力补偿阀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建立相应的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开口的压力补偿阀的动态特性各不相同,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为压力补偿法和电液比例变量柱塞泵系统的匹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变流量轴向柱塞泵输出压力的稳定性是衡量性能的重要指标,恒压阀性能对压力稳定有很大影响。利用AMESim建立变流量轴向柱塞泵模型,设置恒压阀不同高压弹簧刚度和回位弹簧刚度进行仿真分析,以变流量轴向柱塞泵输出压力波动幅度和压力降低值为参考,仿真分析发现此工况下高压弹簧刚度为350 N/mm、回位弹簧刚度为10 N/mm时变流量轴向柱塞泵输出压力最稳定;计算控制阀滑阀副不同间隙对应摩擦力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在控制阀阀芯两端直径差值为4μm、控制阀阀芯和阀套平均间隙为13μm、泄漏间隙为15μm时,泵输出压力整体最稳定;控制阀阀芯开口为正开口时,能提高负载减小后的压力值,阀芯开口为0.03 mm时,泵输出压力更稳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对柱塞泵往复密封件沿轴向压力分布、泄漏量随压力变化进行的测试;利用Naiver-Stokes方程和有限元理论,对密封件的压力沿轴向的分布规律、泄漏量与压力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结果的重要性,从而揭示了它的密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