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青光眼术后发生白内障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常需行白内障摘出术,但手术方法各异。我院自2000年1月~2002年8月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20例(21眼),术后随访半年,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抗青光眼滤过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科室收入的106例行抗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3例,实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2 h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和48 h的眼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视力大于0.5的有45例,占84.91%,对照组患者有36例,占67.92%,实验组的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6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41.51%(P0.05)。结论对于行抗青光眼滤过术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临床疗效显著,术后眼压恢复迅速,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杨静  马惠杰  廖凯  廖沁 《四川医学》2013,34(5):648-649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经颞侧透明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35例(38眼)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疗效。结果 38眼均采取颞侧透明切口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中瞳孔不能散大6眼,分离粘连时出血2眼,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1眼眼压一过性升高。38眼均植入人工晶体。滤过泡无明显变化。角膜内皮无失代偿。术后随访12~36个月。37眼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1眼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提高。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经颞侧透明切口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白内障致盲问题更为突出。鉴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摘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切口大,视功能恢复慢,角膜留有较严重的散光。我院眼科中心于1996年5月以来开展了表面麻醉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三门峡市中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性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优良率和眼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24、48 h眼压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微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显著改善病情并提高护理优良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朱翠芝 《中原医刊》2009,(13):63-64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方法对26例(32眼)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行颠侧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4~21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眼压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有30眼(93.75%)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眼术后视力无提高者系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者。术后矫正视力低于0.05者3眼(9.38%),0.3~1.0者21眼(65.63%).所有病例术后滤过泡均无影响,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结论青光眼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 对27例35眼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病人,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及眼压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现滤过泡损伤,术后滤过泡形态无改变,术后眼压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程度提高.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较常规白内障摘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是白内障的特殊类型之一,此类白内障手术难度较常规白内障大。我院自2004年6月~2008年1月对31例33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经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青光眼滤过术后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青光眼滤过术后时间最短 6个月 ,最长 2 3年。方法 对 2 8例 34只眼青光眼滤过手术 1- 3次的白内障患者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6 - 30个月 ,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术前视力光感至 0 .3;眼压 10 .2 4~ 2 0 .88mmHg。手术后 34只眼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其中 <0 .1者 2只眼 (5 .9% ) ;0 .1-0 .2者 6只眼 (17.6 % ) ;0 .3- 0 .4者 11只 (32 .3% ) ;0 .5 - 0 6者 9只 (2 6 .5 % ) ;0 .8者 6只眼 (17.6 % ) ;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 (11.73~ 2 1.4 6mmHg)。 34只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 ,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 ,无眼内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有 12只眼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前房渗出等反应 ,治疗 1周后角膜内皮水肿消退、渗出膜吸收。术后无伤口裂开、虹膜嵌顿等并发症。结论 对青光眼多次滤过术后的白内障 ,为了避开滤过泡 ,采用透明角膜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效果好 ,并发症少 ,不影响眼压 ,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王俊杰 《浙江医学》2011,33(8):1187-1189
白内障是致盲的主要眼病,抗青光眼术后因眼内环境的改变会出现白内障或加重原有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此类患者术前存在浅前房、虹膜后粘连、瞳孔变形僵直、上方巩膜滤过泡、角膜内皮及晶体悬韧带损伤等改变[1],白内障手术难度大,同时还需考虑白内障手术效果和对原青光眼滤过泡的保护,以防止青光眼的复发。近年来,我院对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人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95例硬核性白内障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实验组予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达到0.5~1.0患者(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81.01%)(P〈0.05);实验组术后1d、1周角膜散光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发生率、角膜水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少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在治疗硬核性白内障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效果,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302例白内障患者设为A组,同时选取2006年1月~200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310例患者设为B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手术切口短于A组、患者满意率高于A组(χ2值分别为5.97、5.12、6.01,P〈0.05),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的治疗中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综合优势较大,但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3.
韦玉玲 《华夏医学》2012,25(2):207-209
目的:探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57例(65眼)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眼压、滤过泡等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d视力(含矫正视力)小于0.3者11眼(16.92%),0.3~0.5者43眼(66.15%),0.5以上者11眼(16.92%);在并发症中,发生角膜水肿13眼(20.00%),虹膜损伤14眼(21.54%),后囊破裂3眼(4.62%);所有病例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滤过泡均能有效保留。结论:颞侧反眉状隧道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夏微 《西部医学》2012,24(4):669-67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104例白内障患者中分为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50例(68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54例(64眼)。应用角膜内皮显微镜于术前及术后1天、1周、1月、3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分析结果。结果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5.
Twenty two cases of dropped nucleus following 1,196 phacoemulsification procedures in cataract surgery were examined retrospectively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visual outcomes of this dreaded complication. All the cases underwent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the lens fragments were removed with phacofragmotome, vitrectomy cutter or delivered through limbus. The incidence of dropped nucleus was 1.84%. The predisposing factors were hard cataracts (13.6%), polar cataracts (9.1%), previously vitrectomized eyes (4.5%) and high myopia (4.5%). The final visual outcome was > or = 6/12 in 10 eyes (45.5%); complications were seen in 5 eyes (22.7%). The interval between initial surgery and vitrectomy, the method of fragment removal and the type of lens implanted, did not influence the final visual outcome.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中的疗效。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复明工程100例(10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随访并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散光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组术后1周及1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优于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组,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眼压无差异,且两组术后均较术前眼压降低约3 mmHg(P<0.01);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散光的度数和性质均无明显改变(P>0.05),而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1周及1月角膜循规性散光比例明显增加(P<0.001);两组手术患眼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过程相似。结论:在复明工程中,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安全有效,适于初学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操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恢复快、近期效果好等特点,随经济发展及严格培训,也是可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对41例(46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曲率、滤泡等情况。结果 随访6~18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0.50~1.25D)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SICS)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变化的影响。方法60 例2 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60 只眼睛(糖尿病组)以及60 例年龄匹配的非糖尿病棕色白内障60 只眼睛(对照组)接受MSICS。术前、术后1、6 和12 周采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检测所有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中央厚度。并且评估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高于糖尿病组(p <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均减少(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糖尿病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减少(14.19%, p<0.05)高于非糖尿病组(8.05%)。糖尿病组角膜中央厚度增加大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组六角形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大于对照组(p <0.05)。组间变异系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MSICS 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多。建议糖尿病患者接受眼内手术前,对角膜内皮细胞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刘霞  秦礼宝  李国梁  薛源 《海南医学》2013,24(16):2380-238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高龄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将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分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内障摘除术治疗组(观察组)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12h、24h的眼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时的视力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d时的散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时的散光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本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容易导致患者术后眼压增高,但与超声乳化手术疗效近似,成本少,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