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机械通气是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措施之一,但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报道较少,我科自1996年3月至1998年6月对17例ARDS患者采用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监护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7例...  相似文献   

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至今仍缺乏特殊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措施仍属于支持治疗。本文就ARDS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ARDS的非药物治疗1.1 体位〔13〕:由于ARDS的肺浸润不均匀性,改变体位可以改善通气。在理论上浸润较轻的区域通气和灌注更为有效。俯卧位的作用最为显著,经2小时俯卧位改善气体交换的疗效甚至可持续到恢复为仰卧位后。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应用体位预防性治疗可降低ARDS、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适应证包括:急性肺损伤、心源性肺水肿和渗透性肺水肿;禁忌证有急性出血、多发性创伤、脊椎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反比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观察反比通气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呼吸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犬油酸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Siemens900C呼吸机和HP1165A监护系统,观察反比通气时的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变化。结果:反比通气组的气道峰压和气道阻力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平均气道压和动态胸肺顺应性显著高于常规通气组(P均<0.01~0.05)。结论:反比通气在改善ARDS呼吸动力学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通气,对ARDS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俯卧式通气的监护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何谓俯卧式通气俯卧式通气 (ProneVentilation)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 ,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这个意念最早由Bryan于 1974年提出 ,并由Douglas等人证实。[1] 他们的研究显示 :替ARDS患者施行俯卧式通气能够增加患者的氧合 (oxygenation)。氧合增加的原因可包括 :肺内的分泌清除更有效 ,肺内的分流(shunting)减少 ,及肺部的功能性残容积 (functionalresidualcapacity)增加 ,其后 ,类似的研究显示 :应用俯卧式通气的ARDS患者中有 70 %患者的氧合得到改…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影像学诊断——着重于X线平片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RX)、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V/Q)扫描和肺动脉造影(CPA)及DSA,尤其前者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对经证实的129例肺栓塞病例的上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CRX诊断PE的阳性提示率达72%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筛选手段;V/Q扫描及CPA/DSA仍是诊断—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扎兔冠脉左室枝45min,再灌注180min,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等容血液稀释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兔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作用,40只动物随机分为4组:Ⅰ组(对照组)、Ⅱ组(稀释组)、Ⅲ组(SOD组)和Ⅳ组(稀释+SOD组)。结果:与Ⅰ组比,Ⅲ,Ⅳ组RA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Ⅱ组RA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提示:SOD及与等容血液稀释联用均能降低RA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ARDS机械通气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随着对ARDS病理生理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ARDS机械通气实验与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 ,对ARDS机械通气治疗策略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可能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 ,改善ARDS的治疗。1 既往对ARDS病理生理的认识及机械通气策略  既往认为ARDS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是 :①肺泡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受损致通透性增加 ,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到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非心源性肺水肿。②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 ,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使肺泡早期关闭 ,容量变小 ,导…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① 多年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随着呼吸机和各类通气模式的研究、改进 ,近几年中有所改善 ,但也相应地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就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护理进展作一综述。1 机械通气的进展ARDS的定论已有 30年 ,但直到 1990年人们才认识到 :ARDS患者残存的有通气功能的肺泡已大为减少 ,与婴儿相当[1] 。应用机械通气治疗ARDS近十余年来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根据正常肺设置的潮气量 (10~ 12ml/kg)和通气效能 (PaCO2 )势必导致气道峰压 (PIP)过度升高和残存的有通气功能的肺区…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危险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目的:调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北京协和医院ICU1991年~1996年的214例ARDS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ARDS总病死率为51.40%。以年龄(>60岁)、性别(男)、APACHEⅡ评分(>20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6年间病死率均无显著变化。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病死危险因素有:①肺外器官功能衰竭;②免疫功能低下;③慢性疾病史;④感染性休克;⑤APACHEⅡ评分。未发生肺外器官功能衰竭者全部存活,而发生肺外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57.29%,衰竭器官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机械通气支持技术的进步使ARDS患者死于顽固性低氧血症仅12.73%;直接死于感染性休克者占48.18%。结论:该院90年代以来ARDS病死率并未下降;防止全身性感染或创伤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或多器官衰竭是降低ARD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支持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与其相关的病死率仍在50%以上〔1〕。目前治疗ARDS及急性肺损伤(ALI)的一般原则包括:治疗导致ARDS和ALI的基础疾病,排除感染因素(所有ALI和ARDS的患者,都应该怀疑有感染),除外弥散性肺炎(一般要求用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肺活检3种方法排除),支持治疗(包括机械通气、体位治疗、血流动力学管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实验性药物治疗、继发性并发症的防治等)。其中支持治疗仍是治疗的关键和重点。本文就有关ALI和ARDS的支持治…  相似文献   

1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最显著的是顽固性低氧血症。有时即使提高吸入氧浓度或用先进的通气技术也不一定能改善低氧血症。我院自 1998年ICU成立以来 ,共收治ARDS病人 2 1例 ,其中有6例病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后低氧血症不能改善 ,立即采取了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由于实施了有计划、全面细致的身心整体护理及对病人的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等进行监测 ,使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措施顺利完成 ,现报告如下。1 严密监护1 1 生命体征的监测 :俯卧位通气对部分ARDS患者由仰卧位转变为俯卧位时 ,会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油酸诱发ARDS后,9只在机械通气基础上经气道滴入猪PS(100mg/kg,为PS组),另外9只给于单纯机械通气作为对照组,均观察4小时。于动物实验的基础状态、治疗前及治疗后1小时、2小时、4小时测定肺功能残气量(FRC)、动脉血气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实验结束时观察肺病理形态并测定肺泡容积密度(VV)。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RC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浓度(FiO2)比值(OI)呈下降趋势,而PS组FRC和OI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P(A-a)O2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或P<0.01)。病理形态观察见对照组广泛性肺不张、肺泡和间质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浸润,PS组上述改变较轻,VV增加(P<0.01)。结论: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兔油酸型ARDS模型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施小燕  王斌 《急诊医学》1996,5(3):152-154
本文总结分析了1987-1995年间收住EICU的14例创伤性ARDS病人的抢救治疗。全部病例均为多发伤患者。结果表明:发生ARDS高峰时间为创伤后24-48小时。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血脉高氧分压(P〈0.01)和血氧饱和度(P〈0.05),PEEP为救治ARDS的一种有效通气模式。早期采用机械通气,脱水剂、激素、血管扩张剂,肝素和抗感染等综合措施是提高ARDS治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英]/TheresaO’HanlonNicholi…//AmJNurs.-1995,95(8).-42~5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发生在肺损伤后由于肺的灌注不足及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所致的一种突发的、进行性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5.
反比通气与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改善机体缺氧状态,是目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措施。我们采用犬盐酸吸入肺损伤模型,观察反比通气(IRV)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动力学的影响,并与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和间歇正压通气(I...  相似文献   

16.
高频超声及多普勒能量图在移植肾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频超声和多普勒能量图(PDS)对20例正常移植肾、18例急性排异(AR)、8例急性肾小管坏死(ATN)、16例慢性移植肾功能障碍(CGD)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用高频两维超声有助于诊断AR、ATN、CGD。移植肾皮质部的PDS显像分级能较好地评价皮质部血流灌注,但AR、ATN及CGD也可呈正常分级,PDS的诊断敏感性不如RI值。皮质部RI值随检测部位不同而有差异,以CGD最为明显。移植肾皮质部血流灌注不良时,血流充盈缺乏首先发生在等容收缩期。用高频PDS超声和肾皮质部多点检测RI值,可较好地评价移植肾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临床急症,主要介绍了ARDS的概念,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方式的改进及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8.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急性肺损伤(ALI)和ARDS具有性质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严重的ALI被定义为ARDS。ALI/ARDS的病理基础是,由不同原发病引发的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及炎性介质(氧自由基、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介导的肺脏局部炎症反应和炎症反应失控所致的弥漫性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肺泡渗出液中…  相似文献   

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策略的转变朱铁楠(综述)刘大为(审校)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休克、创伤误吸、肺外或肺内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衰竭,为危重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基本的治疗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改善通气与氧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监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机械通气目前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治疗方法。本文报告了我院急诊ICU抢救17例重症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了机械通气治疗ARDS临床目的及重要性。提出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必须早期合理调节呼吸机的有关参数;及时有效使用PEEP治疗;动态监测血气分析;全程监测血氧饱和度以及切实做好呼吸道管理。认为对ARDS的患者早期正确使用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时合理应用PEEP治疗是降低ARDS死亡率的有效手段;严密的呼吸监测和切实的呼吸道管理是确保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