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估动态血糖仪持续监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继发性磺脲类失效(SF)患者的临床疗效,了解血糖波动和漂移的特点.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S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CGMS联合CSII即双C治疗组、CBG联合CSII对照组),了解血糖波动和漂移的特点.结果 双C模式治疗组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动态血糖监测自身对照全天的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尤以餐后血糖的漂移幅度降低明显,各时段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01),尤以餐后3h的血糖值下降幅度最明显.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双C模式治疗组在CGMS连续监测下行CSII治疗比对照组能明显缩短高血糖控制时间.结论 动态血糖监测能更为详细地评估SF患者全天血糖水平漂移变化的特征,为达到全面、精细地控制糖代谢紊乱提供依据,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梁慧  张萍  蓝海云 《广西医学》2013,(4):453-454
目的应用动态血糖监测(CGMS)评价阿卡波糖联用胰岛素泵(CSII)对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将43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CB组21例采用CSII联合阿卡波糖治疗,CSII组22例单纯采用CSII治疗,治疗10 d后应用CGMS监测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波动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CB组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较CSII组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较CSII组明显减少(P<0.05),血糖达标率较CSII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CGMS能监测患者全天血糖波动情况;胰岛素泵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胰岛素泵(CSII)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飘移及低血糖频繁发生临床观察。方法 68例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两,各34例。一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一组采用血糖仪每日7次监测指末血糖,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CGMS组所发现的低血糖及高血糖明显高于血糖仪监测组(P0.05)。结论 CGMS联合CSII可使血糖飘移和低血糖频繁发生的患者血糖更快达标,且安全性优于血糖仪组。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治疗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住院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 采用CGMS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72 h血糖并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7次指血血糖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指血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结论 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组。联合治疗组先佩戴CGMS3d,对照组进行血糖监测,3d后两组均植入胰岛素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血糖达标快,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均能有效降糖,但联合治疗组有快速、平稳、精细降糖的优点,不仅可使血糖达标,而且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由皮下注射胰岛素改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CGMS调整胰岛素用量,对照组采用手指血糖监测仪调整胰岛素用量.在治疗后第7天观察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胰岛素泵治疗7d后各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中餐后2 h血糖,晚餐后2 h血糖,22: 00血糖,02: 00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GMS能全面掌握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优化胰岛素用量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联合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CSII)控制血糖,对照组(CISS组)采用血糖仪每日8次监测手指血糖;治疗组(CGMS组)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对两组治疗模式对比分析。结果CGMS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CGMS监测时发现的无症状性低血糖事件明显高于指血组(P〈0.01),夜间明湿;CGMS组的平均血糖漂移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血糖达标后胰岛素剂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安全,优于指测血糖联合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II)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在1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24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CSII与CGMS联合为联合治疗组,CSII与血糖仪监测为对照(MDI)组、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组。联合治疗组行CGMS连续监测血糖,后两组均采用指尖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三组治疗3d时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及各组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①空腹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餐后2h血糖:强化治疗后三组均明显下降(P〈0.01),与CSII组、MDI组相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CSII组、MD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联合治疗组少于CSII组与MDI组(P〈0.01)。结论三组对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均有效,短期应用CSII治疗效果好于MDI治疗,在CGMS监测下的CSII降糖治疗效果更好,达标所需时间短,低血糖事件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联合胰岛素泵(insulin pump)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进行治疗,其中42例(微量血糖仪组)采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22例(CGMS组)在每天8次微量血糖仪监测基础上采用CGMS监测血糖,对两者血糖稳定达标天数和低血糖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血糖稳定达标所需天数(3.81±0.95)天,少于微量血糖仪组(5.54±1.19)天(P < 0.01)?而CGMS组低血糖发现次数显著高于微量血糖仪组(P < 0.01)?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与胰岛素泵联合微量血糖仪监测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均能很好控制血糖,胰岛素泵联合CGMS临床达标时间短,易发现低血糖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种血糖监测方法在胰岛素泵 (CSII)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52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A组(动态血糖监测组)和B组(指尖自我血糖监测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3 d后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PBG)、日内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AGE)的变化,记录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情况,分析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探头血糖值和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血糖值的相关性.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血FBG、PBG、MBG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MAGE显著低于B组(P<0.01);A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B组(P<0.01);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B组稍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探头血糖值和SMBG血糖值有极好的相关性(γ=0.94),A组在动态血糖监测时间段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44次,无症状性低血糖39次,B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次数10次.结论:动态血糖监测CSII治疗2型糖尿病明显优于SMBG,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小,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系统(CSII)组成的双C方案应用在难治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疗效.方法 将44例血糖波动大、难治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C治疗组和每日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DI)组.比较2组治疗2周后血糖控制情况、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发生情况等.结果 ...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sugar monitoring system,CGMS)监测指导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与每日8次指血监测方式指导胰岛素泵治疗(指血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CGMS组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优于指血组,且CGMS组严重低血糖的发生少于指血组?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控制血糖所需时间短且安全,优于指血指导胰岛素泵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程国强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9):686-688,692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联合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方法 60例初诊T2DM患者分为指尖自我血糖监测(SMBG)组和CGMS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2组治疗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后2 h、凌晨200、晚2200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SMBG组(P<0.05);治疗后2组晚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MS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胰岛素用量少于SMBG组(P<0.05)。CGMS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SMBG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GMS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SMBG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CGMS治疗T2DM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陈彬  刘福平  张星光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58-1258,1288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Ⅱ)(双"C"治疗)联合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为84例糖尿病患者佩带CGMS 72h后分析其血糖波动特点,其中40例使用CSII治疗(CGMS+CSII组),44例使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CSII治疗(SMBG+CSII)。结果 CGMS+CSII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与SMBG+CSII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C"治疗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期内达到理想而稳定的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组1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与胰岛素泵(CSII)结合治疗模式(双C组,16例),组2采用单纯胰岛素泵治疗(CSII组,17例),组3采用胰岛素多次注射治疗(MSII组,17例),后两组采用指端毛细血糖监测法,治疗7d后比较三组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率及血糖漂移情况。结果治疗7天后双C组和CSII组患者的全日血糖、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明显优于MSII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亦较MSII组明显减少(p〈0.05)。其中双C组MBG、MAGE、低血糖次数均显著低于CSII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动态系统监测系统能监测血糖连续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与胰岛素泵联合治疗更有利于心肌梗死患者血糖的控制,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和常规胰岛素注射(CIT)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CSⅡ组24例,CIT组26例.结果两组达到相同的血糖水平,CSⅡ组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CSⅡ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静  明慧  吕雪峰  黄海泉  章结楼  朱前 《安徽医学》2009,30(10):1216-1218
目的比较短期胰岛素泵治疗(CSII)和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快速相分泌的影响。方法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II组和MSII对照组各20例。治疗观察时间10~14d。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达标所需的治疗时间、胰岛素用量及治疗前后胰岛素、胰岛素原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HOMA-β、ISF-Arg均明显升高(P<0.01),而空腹胰岛素原/胰岛素比值(PI/I)PI/I明显下降(P<0.01)。与MSII组比较,CSII治疗组能更快速更显著控制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CSII治疗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尤其是胰岛素快速相分泌,且相对于MSII组,其治疗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胡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36-1738
目的:对比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组,B组为胰岛素泵组。连续给药12周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治疗成本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糖发生次数较B组明显增多(P<0.05),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3餐前短效胰岛素加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均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前者大大降低了胰岛素用量及治疗成本,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和胰岛素泵治疗的降糖疗效。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CGMS组和对照组(各50例),CGMS组佩戴3d CGMS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CGMS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对照组行手指法测血糖(SMBG),同时使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根据SMBG每日8次连续3d的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剂量。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均用CGMS观察血糖控制情况。结果CGMS组患者24h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均小于对照组[(6.6±2.3)mmol/L与(7.5±2.1)mmol/L,(3.9±0.9)mmol/L与(5.1±0.6)mmol/L,均P〈0.05];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0.64±0.21)U/kg与(0.82±0.41)U/kg,P〈0.05];低血糖发生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20±3)min与(40±9)min,P〈0.05]。结论CGMS联合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降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