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将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廉江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1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性激素水平、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94.2%。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的浓度均明显低,子宫体积和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小(P 0.01),但疗效,FSH、LH、E2和P的浓度,子宫体积,子宫肌瘤体积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12.5 mg/d或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相当,但12.5 mg/d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单独应用米非司酮25mg/d,B组应用桂枝茯苓胶囊4粒,口服3次/d,同时加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两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7.7%(P〈0.01),B组子宫缩小33.9%(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9.8%(P〈0.01)。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34.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B组子宫及子宫肌瘤缩小幅度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后与A组对比,激素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较单独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宫瘤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日1次;宫瘤清3粒/次,每日3次,经期停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行彩色B超监测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性激素六项(FSH、LH、E2、P、PRL、T)。结果5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及下腹坠胀感症状消失,经期缩短,经量减少,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9.71%和47.23%(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P〈0.01),其中E2、P下降最为显著,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结论米非司酮与宫瘤清联合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副反应小,复发率低,是一种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鲍冬梅 《海峡药学》2010,22(11):181-18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胶囊(Ⅱ)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35例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过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证实的患者。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胶囊(Ⅱ)1次5mg,1日1次,睡前口服,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子宫及瘤体体积、血清雌二醇(E2)、孕酮(P)等激素水平和三大常规检查等。结果用药后30例当月出现闭经。治疗后子宫及最大肌瘤平均体积较前缩小,血清E2和P平均浓度较用药前明显下降。同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较适合于近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确诊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中西药组、中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服用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中药组服用宫瘤清胶囊,1次3粒每日3次;中西药组服用米非司酮12.5mg,1日1次,同时服用宫瘤清胶囊,1次3粒1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随访6个月。监测肌瘤大小、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及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体征明显改善,子宫和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血清激素水平都有所改变,子宫动脉及肌瘤主要血管阻力指数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来我院就诊的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宫瘤清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和肌瘤体积、激素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06%)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子宫体积和最大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雌二醇(E2)、孕激素(P)、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激素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均出现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轻微,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宫瘤清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比单纯用药更快地恢复激素水平,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子宫肌瘤患者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天1次,连续3个月。用药前后行妇科检查,B型超声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计算体积大小。用药1个疗程后停药,1、3、6个月后各随访1次。结果治疗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血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1,12周后口服宫瘤消胶囊每次3片,1日3次,连续6个月。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服用方法同治疗组。结果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宫瘤消胶囊的治疗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用米非司酮,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序贯宫瘤消胶囊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10 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25 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37.5 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个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黄体生成素(LH),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5.7%(P<0.01),B组子宫缩小27.9%(P<0.01),C组子宫缩小29.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8.8%(P<0.05),B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9.9% (P<0.01),C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32.6%(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SH、E2、P、LH用药前后对比均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10 mg/d组不良反应少于其他2组,治疗子宫肌瘤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120例符合本次临床研究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60例,对照组患者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起开始口服米非司酮片12.5mg,1次/d,睡前口服,服用药物后1h禁食;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桂枝茯苓胶囊,3粒/次,3次/d,口服,经期期间停服,1月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胶囊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对39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给予米非司酮胶囊5 mg,1次/d口服,结合宫瘤消胶囊连续服用3个月;治疗前后均行彩超监测子宫及肌瘤大小及血尿常规、性激素六项、肝肾功情况。结果39例患者治疗后均自觉症状缓解,子宫体积及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胶囊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显著,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婉萍  张甦 《海峡药学》2010,22(4):86-87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12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64例.两组均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每晚睡前服用。高剂量组,50mg·d^-。连续服用10d为一疗程;低剂量组,12.5mg·d^-1.连续服用40d为一疗程。观察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和血清卵泡刺激素(P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的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P均〈0.05),四项激素指标也有显著降低(p均〈0.05),但低剂量组要优于高剂量组(P均〈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长期用药对子宫肌瘤治疗显著,并且表明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治疗组给予米非司酮片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月经来潮时停服,连服3个月。观察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及闭经、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子宫肌瘤体积均小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瘤体积缩小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0例,月经第1天开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子宫体积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SH、LH、P和E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但尽量采用低剂量治疗,同时对于长期治疗应加强随访,监测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茹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149-150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对78例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从月经第3日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2.5mg,每晚1次,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选择治疗前、治疗后、停药6个月、停药12个月四个时间段,分别由专人行彩色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实验室观察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雄激素(T)变化情况。结果7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痛经和下腹坠胀感症状消失,贫血得以纠正,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缩小率分别为26.6%和44.9%(P〈0.01)。血FSH、LH、E2、P测定治疗后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均P〈0.05),其中以E2和P下降最为显著(均P〈0.01),而PRL和T用药前后变化不明显。停药后,30例子宫肌瘤(38.46%)恢复进行性增大,各项观察指标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短期效果好,副反应小,长期疗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米非司酮独用以及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联合用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单独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联合治疗,治疗时间为24周,12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子宫肌瘤体积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子宫肌瘤体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缩小,雌激素水平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与米非司酮独用相比,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金秀满 《北方药学》2015,(7):119-119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3年4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单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结合米非司酮治疗的基础上,发挥我国传统中医的优势,采用宫瘤消胶囊,可以显著地提高单用米非司酮治疗的总有效率,缩小子宫体积和肌瘤体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9,(19):241-245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辅助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痛经复发情况的影响,并对患者治疗后血清激素水平及月经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12月于我院确诊并行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n=49)和米非司酮组(n=48)。其中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米非司酮片进行治疗,而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宫瘤消胶囊,治疗时间为3个月,停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月经一般情况、子宫情况、血清激素水平及糖类125抗原(CA125),及随访期间患者复发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显著少于米非司酮组,月经周期显著短于米非司酮组,而子宫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FSH及LH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A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患者随访6月时复发率显著低于米非司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4,P 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辅助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月经情况及血清激素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最大肌瘤体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体积与最大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药后均随访半年,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