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兰花是蔬菜中的"抗癌之王",女性多吃可降低乳癌风险。一项美国的研究发现,孕妇吃西兰花芽也能降低孩子日后乳癌发病率。在西兰花生长过程中的最初几天,种子会生出细细的嫩芽,它们的味道像萝卜,含有丰富的抗癌化合物。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摄入该嫩芽汁液的雌性小鼠孕育的宝宝健康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2.
正西兰花是蔬菜中的"抗癌之王",女性多吃可降低乳癌风险。一项美国的最新研究发现,孕妇吃西兰花芽也能降低孩子日后乳癌发病率。在西兰花生长过程中的最初几天,种子会生出细细的嫩芽,它们的味道像萝卜,含有丰富的抗癌化合物。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摄入该嫩芽汁液的雌性小鼠孕育的宝宝健康状况更好。  相似文献   

3.
张紫薇  李滢  曹鹏  李晓岩 《食品科学》2017,38(1):297-302
研究表明薯蓣皂苷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可通过参与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对活性氧、B淋巴细胞瘤-2基因家族、细胞周期的调控,对信号通路、相关酶类的调节及细胞分化诱导等方面诱导细胞凋亡,从而起到抗癌作用。本文从薯蓣皂苷逆转多药耐药性、抗炎症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对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及抑制血管生成等方面阐述薯蓣皂苷的抗癌作用机制,最后对其应用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薯蓣皂苷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是茶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等生理功效.在癌症的治疗和预防研究中,研究者将EGCG作为一种高效的天然化学预防剂,并期望将EGCG开发为保健食品和药品.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EGCG抗癌活性、抗癌机理(抗氧化、抑制血管生成、诱导癌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癌细胞凋亡、抗炎症)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概述;并就当前EGCG在抗癌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出解决方案和可实行的改进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多吃番茄轻松抗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西红柿)能抗癌,你知道吗?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胶质、果质、棉胶酚和丰富的维生素C及钙、铁磷等成份,是一种可果可蔬的食物,酸甜适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最新研究 显示,番茄最能够预防前列腺癌、肺癌、胃癌,对胰脏癌、大肠癌、食道癌、口腔癌、乳癌、子宫颈癌的预防效果也不差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如果乳癌患者采用低脂饮食,就能够降低某些女性乳癌患者提早死亡的风险。研究发现,ER阴性乳癌患者如果在乳癌早期就采用低脂饮食,持续5年,往后15年内,死亡风险可减少约36%。此外,乳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黄体素受体(PR)若都是阴性,提早死亡的概率可下降56%。美国洛杉矶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2400多名女性进行了研究,这些女性的年龄介  相似文献   

7.
番茄红素抗癌作用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番茄红素系烃类类胡萝卜素,具有抗癌和降低癌症发病几率的功能,尤其是胃肠道癌和前列腺癌。目前,流行病学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番茄红素主要通过对单线态氧的猝灭作用和诱导细胞间隙连接通讯等机制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使癌症的危险性与其摄入呈负相关。本文就番茄红素的抗癌作用从其分子结构、代谢分布、作用机制和细胞分裂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饮食中的饱和脂肪酸通常与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相关,然而有关各种饱和脂肪酸的生理效应、生物功能等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争议。综述了饱和脂肪酸的可能抗癌作用及作用机制,以期为癌症的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目前对短链饱和脂肪酸、中链饱和脂肪酸、奇数链饱和脂肪酸、支链饱和脂肪酸抗癌作用的报道较多,饱和脂肪酸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迁移和调控细胞生长相关的信号通路,或通过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转录因子的磷酸化水平来发挥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9.
尹春晖  霍诗然 《食品科学》2009,30(7):270-272
大蒜素是大蒜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含多种烯丙基有机硫化物。近年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表明,大蒜素对多种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肿瘤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及细胞内酶系等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与转基因肿瘤疫苗及抗癌药物协同作用,增强抗癌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大蒜素抗癌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多穗柯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性组分组成,并以Hepa1c1c7小鼠肝癌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大于50%,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等于或大于2为活性指标,研究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及其主要单体物质的抗癌活性。结果显示,GC-MS共鉴定出80种多穗柯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56%,其中酮类、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主要类型,其主要成分有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壬醛和桉油烯醇等。抗癌活性鉴定表明,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浓度为(27.50±0.10)μg/mL时可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芳樟醇、香叶基丙酮和壬醛三个主要挥发性单体成分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的浓度分别为(54.53±0.10)μg/mL、(283.10±0.10)μg/mL和(297.77±0.12)μg/mL。  相似文献   

11.
《中国保健食品》2013,(10):18-19
鲨鱼具有极佳的抗癌作用。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初步探明,鲨鱼能抗癌主要缘于如下原因: 一是鲨鱼的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可对抗上皮组织发生癌肿,具有抗癌活性作用,可用来预防肝癌、肺癌、食管癌和乳腺癌。  相似文献   

12.
尚永彪  夏杨毅  李洪军 《食品科学》2009,30(21):135-139
以猪背最长肌为材料,研究转谷氨酰胺酶(TG)浓度对肌原纤维蛋白质(MP)热诱导凝胶强度和持水力的影响,探讨转谷氨酰胺酶在不同pH 值条件下对肌原纤维蛋白质凝聚性和交联的作用以及对热诱导凝胶强度、持水力的影响,比较TG 处理对凝胶结构的微观影响。结果表明:TG 处理会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质的凝胶强度,TG最佳使用量为0.3%,NaCl 浓度为0.6mol/L,pH 值在5.8~6.4 之间时添加TG 会增加蛋白质的蒸煮损失,而pH 值在6.4~6.7 范围内添加TG 可降低蒸煮损失;电镜扫描结果表明TG 处理可改善热诱导凝胶的网络结构;TG 处理可改善肌原纤维蛋白的质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多穗柯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质联用仪(GC-MS)分析挥发性组分组成,并以Hepa1c1c7小鼠肝癌细胞模型,以细胞存活率大于50%,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等于或大于2为活性指标,研究多穗柯挥发性组分及其主要单体物质的抗癌活性。结果显示,GC-MS共鉴定出80种多穗柯挥发性物质,占总挥发性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的92.56%,其中酮类、醇类和醛类物质是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主要类型,其主要成分有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壬醛和桉油烯醇等。抗癌活性鉴定表明,多穗柯挥发性组分的浓度为(27.50±0.10) μg/mL时可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其中芳樟醇、香叶基丙酮和壬醛三个主要挥发性单体成分诱导QR活性达到倍增的浓度分别为(54.53±0.10) μg/mL、(283.10±0.10) μg/mL和(297.77±0.12) μg/mL。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抗癌、抗炎活性组分,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普洱茶为材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化学法和薄层层析法(TLC)提取、分离茶叶挥发性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鉴定挥发性组分的组成和含量;采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诱导醌还原酶(QR)活性倍增的CD值和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对NO抑制率的IC50值评价、筛选抗癌、抗炎活性组分;选取抗癌、抗炎活性组分中的7种单体物质,通过抗癌、抗炎细胞模型确定其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中,诱导QR活性较强的有初提组分、中性组分、TLC分离的F6和F6-2组分,其CD值分别为28.07、45.31、12.8、15.12 μg/mL;抑制NO活性较强的为初提组分和中性组分,其IC50值分别为51.68、73.32 μg/mL;β-紫罗酮、1,2,3-三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和1,2-二甲氧基苯在12.5~800.0 μg/mL浓度范围内同时具有抗癌、抗炎活性;植酮、α-松油醇和叶绿醇在200~800 μg/mL浓度范围内具有抗癌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挥发性组分具有抗癌、抗炎功能活性;β-紫罗酮、甲氧基苯类物质等是其功能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5.
冬凌草甲素诱导小鼠肝癌细胞醌还原酶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鉴定出溪黄草中抗癌活性组分,本研究以溪黄草为材料得到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半制备色谱分离纯化,利用小鼠肝癌细胞Hepa1c1c7体外模型测定分离产物对细胞存活率和醌还原酶(quinone reductase,QR/NAD(P)H:reductase 1,NQO1)诱导活性。通过核磁共振、质谱分析鉴定组分结构;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p38、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和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5种蛋白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确定冬凌草甲素诱导QR活性的信号转导通路,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NQO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从溪黄草中筛选鉴定出一较强诱导QR活性组分为冬凌草甲素;2)冬凌草甲素质量浓度为0.94μg/m L时,即可诱导QR活性倍增;3)PI3K抑制剂处理显著抑制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而ERK抑制剂处理显著促进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但PKC、p38和JNK抑制剂处理对冬凌草甲素诱导的QR活性无明显影响;4)冬凌草甲素显著提高细胞内NQO1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溪黄草中的冬凌草甲素具有抗癌活性,其抗癌活性通过提高Hepa1c1c7细胞中NQO1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以增加QR活性实现,并且其抗癌功能主要通过激活PI3K通路、抑制ERK通路进行信号传导。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溪黄草和冬凌草甲素的癌症化学预防研究奠定前期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猪皮蛋白粉(porcine skin protein powder, PSPP)为原料,大豆油为油相制备乳液,再经热诱导形成猪皮蛋白粉基乳液凝胶,研究PSPP的浓度和加热处理时间与次数对乳液稳定性、乳液凝胶质构及持水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加热后乳液析出水层逐渐减小,乳液结构保持更加完整,液滴尺寸变化显著减小,乳液的表观黏度增大。质构和持水力分析显示,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乳液凝胶的硬度、黏聚性及持水力均显著增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随着PSPP浓度的增加,乳液凝胶颗粒的直径明显减小,油水界面的蛋白覆盖率增大。当PSPP质量浓度为30 g/L时,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和次数的增加,乳液凝胶质构特性变化较小,这表明PSPP乳液凝胶可耐受长时间和反复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17.
冯霞  罗敏  赵欣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8):1898-1901
本研究对市售的虫茶进行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体外抗癌效果和体内抗转移效果评价。通过MTT试验、DAPI荧光染色分析和RT-PCR分析说明其体外抗癌效果,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分析其体内抗肿瘤转移效果。通过用50 μg/mL、100 μg/mL和200 μg/mL三种不同浓度的虫茶对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效果的研究表明,200 μg/mL浓度的虫茶(81%)表现出对该癌细胞有最强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用以上三种不同浓度的虫茶对该癌细胞的mRNA表达影响的研究表明,200 μg/mL浓度的虫茶比100 μg/mL和50 μg/mL虫茶具有更强的细胞诱导凋亡效果,而且随着虫茶浓度增加,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mRNA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减弱。通过BALB/c小鼠肿瘤转移的研究表明,虫茶也能抑制由26-M3.1结肠癌细胞诱导的肿瘤转移。对虫茶进行了体外抗癌效能和动物体内抗肿瘤转移的比较实验,虫茶是一种具有抗癌效果的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8.
共轭亚油酸的生理功能(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共轭亚油酸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详细论述了共轭亚油酸的抗癌特性及其癌症的抑制机理,研究表明,共轭亚油酸的抗癌作用可归结为抑制衍生自花生四烯酸的类二十烷合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杨燊  郝更新  陈申如  杨远帆  田甜  刘光明 《中国食品学报》2013,(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31171660)-29
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罗非鱼鱼肉盐溶蛋白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研究不同磷酸盐对其盐溶蛋白热诱导凝胶持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罗非鱼鱼肉盐溶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是:盐浓度0.63mol/L,pH7.3,提取时间15.9h,固液比1∶20,此时提取的盐溶蛋白含量为24.35mg/g;不同磷酸盐对热诱导凝胶的持水作用不同,当3种磷酸盐添加量分别为焦磷酸钠(SAP)0.15%、三聚磷酸钠(STP)0.2%、六偏磷酸钠(HMP)0.10%时,对热诱导凝胶的持水作用最强,持水率为80.47%。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揭示茶叶儿茶素的抗炎、抗癌构效关系,并初步探究其背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和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为体外炎症、癌症模型,采用格里斯试剂法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分析比较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借助网络药理学预测各儿茶素抗炎、抗癌的关键靶点与通路,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模拟各儿茶素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各单体与关键靶点的结合能力。结果:8种儿茶素单体均有较强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酯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焦酚型儿茶素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和反式儿茶素C2、C3的反式构象使其具有更强的抗炎、抗癌活性,但酯型、焦酚型儿茶素的没食子酰基与其B环的邻苯三酚结构间存在拮抗效应;8种儿茶素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抗炎、抗癌活性,且没食子酰基有利于儿茶素与其关键抗炎、抗癌靶蛋白IL6、TNF、AKT1通过氢键结合。本文揭示了儿茶素的体外抗炎、抗癌活性及构效关系,为系统、深入阐释儿茶素的功能特性与分子结构等关系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