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国外战略环评的实践与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略介绍了国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在不同层次的运用及国外SEA实践与进展,探讨了SEA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简称EIA)的局限性出发,论述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简称SEA)产生的原因、概念及发展现状,通过SEA与EIA的比较,说明SEA区别于EIA的特点,指出开展SEA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前SEA处在起步阶段,如何构建SEA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有效机制决定SEA评价过程的有效性.本文提出构建SEA有效机制框架的7个关键准则,即接收环境信号能力、SEA启动时间、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专家科学管理、利益平衡、替代方案、跟进和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4.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目前SEA处在起步阶段,如何构建SEA的有效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有效机制决定SEA评价过程的有效性。本文提出构建SEA有效机制框架的7个关键准则,即接收环境信号能力、SEA启动时间、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专家科学管理、利益平衡、替代方案、跟进和落实执行。  相似文献   

5.
浅议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基本概念、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在美国的研究、发展和立法状况,以及在其它地区和组织的研究和实践,说明了开展战略环境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自身发展与完善的要求,是新时期强化监督与管理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面的应用,是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有效工具和方法。迄今为止,已有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SEA制度。目前SEA在规划和计划层面上的应用较为普遍,特别是能源、交通、废物处理、水资源部门以及空间或土地利用规划等,而政策或法律层面的SEA还不多见。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SEA的概念。2005年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列入法律范畴。目前我国SEA的研究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SEA研究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为了进一步推动SEA的实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6年4月3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首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环发[2006]57号),将内蒙古自治区、大连市和武汉市等确立为第一批试点的行政区。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政装背景下,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及环境的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意义。新形势下,武汉市要制定一个怎样的总体发展战略?如何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这些战略?显然,将SEA应用于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无论是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还是对我国SEA理论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战略环境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层面的应用。实践证明,SEA是确保环境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充分考虑的有效手段,是使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概念到实践的重要工具,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战略环境评价(SEA)的概念,论述了SEA产生的原因是单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的局限性和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分析SEA与EIA之间的层次关系,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说明了SEA在程序上和方法上的显著特点。指出了开展SEA研究和应用的迫切性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政策,规划和计划层次上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建立以战略环评为引导,项目环评为补充的环评体系已势在必行,本评价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以保护滇池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目标,在明确环境遗留的前提下。筛选山区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为关键的环境要素,土地利用,排水和景观为战略要素,制订并运用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预测性SEA与监控制性SEA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整合的理据及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在维护环境持续性及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缺陷,而战略环境评价(SEA)则被广泛认为是弥补EIA缺陷的一种有效工具。SEA和EIA对可持续发展起不同的作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本文就SEA与EIA整合的理据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战略环境评价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徐鹤  朱坦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6):295-296
通过对国内外开展战略环境评价实施的研究,分析了战略环境评价程序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评价在方法学上的异同,提出了我国在战略环境评价起步阶段方法研究应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关联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结合国内外战略环境评价研究现状,对战略环境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比较。通过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足和战略环境评价的优点,指出开展战略环境评价,能完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并就战略环境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研究对象、管理体系、技术特点、方法体系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区别做了明确阐述,指出战略环境评价在操作上应注意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不同及联系,明确了二者的层次关系及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它不仅是对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工作的拓展、完善和提高 ,而且也是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可操作的方法之一。在回顾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和分析其发展趋势等的基础上。从评价范围、内容、对象、方法、结论、性质及指导思想几个方面对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徐鹤  朱坦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8):348-351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局限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战略环境评价(SEA)产生并日益受到重视的2个根本原因,文章概述了SEA定义产生的背景,并结合了SEA目前开展的实际情况,对一些现存SEA体系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主要是SEA体系在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荷兰的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意义、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我国开展SEA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战略环境评价研究进展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战略环境评价的发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开展战略环境评价的意义、程序和方法,提出了我国开展SEA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战略环评着眼于政策、规划的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项目环评主要解决项目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而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均是环评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立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有利于环评体系成为一个完整而和谐的体系.首先分析国内外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研究现状,识别影响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的因素,其次建立中国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框架,最后提出完善战略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评价的范畴。虽然中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标志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但中国的战略环境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更准确地对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山东“十一五”电网规划及2020年目标网架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和要点,包括评价目标、评价范围,建立了指标体系以及内容框架等,并提出实际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污水资源化政策的战略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鹤  朱坦  吴婧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4):241-245,249
战略环境评价在我国刚刚起步,其评价过程、步骤、方法都在探讨之中,特别是缺乏战略环境评价的实例研究。文章提出了政策层次战略环境评价的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按照所提出的技术程序,对天津市即将出台的污水资源化政策(草案)进行战略环境评价。获得了2项经验:(1)组织好公众参与,并将公众参与的意见纳入到政策草案之中:(2)在政策层次上开展SEA,从管理程序和技术程序上进行新的模式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环境影响评价类型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区域环境影响评价(RDEIA)及累积影响评价(CIA)、战略影响评价(SEA)的产生原因、概念、研究方法,研究状况等方面的介绍及与项目EIA的比较,说明RDEIA、CIA、SEA的兴起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