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临床医护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与对策.方法:将监测科室900名医护人员随机分为5组,分别按诊疗操作后、传统习惯洗手、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及左、右手洗手方法进行微生物检测,并比较其效果.结果:诊疗操作后手带菌平均菌落数46 cfu/cm2,按传统习惯洗手平均菌落数14 cfu/cm2,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平均菌落数8 cfu/cm2,左手洗手平均菌落数6 cfu/cm2,右手洗手平均菌落数12 cfu/cm2.改用新推荐方法洗手的手卫生合格率为1.67%,与传统习惯洗手卫生合格率88.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左手洗手与右手洗手卫生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用推荐新方法洗手效果理想,明显优于传统的洗手方法,护士右利手者左手比右手洗的干净.  相似文献   

2.
柳志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6,(17):2447-2448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手卫生执行情况的现状,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自行设计手卫生调查问卷、进行手卫生菌落数监测,采取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抽查我院医生76人,护士82人,行政工勤人员28人,保洁员16人,问卷调查知晓率59.90%,手卫生菌落数监测合格率55.44%;通过3个月的强化干预,再次对首次抽查人员进行问卷考核和手卫生菌落数监测,手卫生知晓率提高到92.08%,手卫生菌落监测合格率提高到90.59%。结论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提高了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手卫生菌落数监测合格率,有效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不同情况下医务人员手部带菌状况,并研究相应对策.方法 随机抽查本院168名工作中的临床医护人员,调查洗手前后手部带菌状况,并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 洗手前手细菌总数平均41.064 cfu/cm2,洗手后手合格率84.8%.医生手细菌总数洗手前后均较护士多."无菌操作"组手卫生状况较好.手部检出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医务人员手耐药菌携带率高.结论 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与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教育干预对小学生手卫生知识及洗手依从性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学五年级1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施行教育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干预后情况进行调查、评价。结果干预后学生手卫生知识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和手卫生监测合格率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开展手卫生行为教育早期干预,学生手细菌菌落监测明显降低(低于10 cfu/cm2),学生手污染明显改善;正确六步洗手法合格率91.1%,手卫生行为逐步规范。因此,我们认为教育干预对规范小学生手卫生行为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急诊医护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科内设立手卫生小组、加强手卫生培训、改进手卫生设施、建立洗手检测制度等措施,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选择2013年1-3月未实施干预的急诊医务人员59名作为对照组,2013年4-6月在同科室工作的59名医护人员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人员手卫生规范知识考核、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卫生手消毒细菌数检测。结果实验组手卫生规范知识和六步洗手法操作考核合格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而卫生手消毒细菌群落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加强手卫生管理可提高急诊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行为,通过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可提高手卫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洗手效果,减少手部细菌数,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状况并制定应对策略.方法:选取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4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隐藏性现场观察法,对研究对象洗手操作和手标本培养进行统计,分析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结果:研究对象在工作现场应洗手200次,而实际洗手次数为80次,手卫生执行率仅有40%;在手卫生考核中,洗手合格率为35%,手标本细菌培养合格率占10%.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意识不强,需进行干预以提高其洗手率和洗手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快速手消毒液与洗手液洗手的消毒效果,探讨适合的手卫生方法。方法选取本院100例医护人员,随机将其分为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等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洗手前后的细菌总数。结果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7,P〈0.01;t=52.78,P〈0.01);洗手后两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P〈0.01);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0,P〈0.01)。快速手消毒液组和洗手液组对手带菌量〈50 cfu/cm2的洗手后细菌群落数均较洗手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8,P〈0.01;t=36.53,P〈0.01);洗手后两组细菌群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P〉0.05);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结论两种手卫生方法均消毒效果显著,但手部污染明显(带菌量≥50cfu/cm2)时,用快速手消毒液处理的合格率低于洗手液,此时应选用洗手液加流动水洗手。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洗手设施、洗手材料和洗手方式对手卫生细菌学监测的影响,不断完善洗手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通过细菌培养与菌落计数法监测医院洗手材料、洗手装置和水质;抽取90名医务人员随机分成习惯组、六步法洗手组和七步法洗手组,监测不同洗手习惯的手卫生情况;在不同科室随机抽取166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规范培训并进行手卫生监测。结果洗手材料中肥皂合格率占20.00%,液体清洁剂合格率占90.00%;洗手设施中肥皂盒合格率占15.00%,旋转式开关合格率占10.00%;水质合格率占100.00%。习惯洗手组合格率占40.00%,六步法洗手组合格率占93.33%,七步法合格率占96.67%。材料和设施整改后随机抽取的166名医务人员合格率达99.40%,其中急诊科、儿科、脑外科、手外科、普外科、骨外科、手术室、ICU、内科等科室合格率达100%。结论洗手设施、洗手材料和洗手方式对手卫生至关重要,要不断规范;手卫生问题经过培训和整改是可以规范解决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洗手率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科2013年4月—6月对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进行持续培训、考核、督查、反馈,并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洗手率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督查、考核,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和氛围,完善洗手设施,可明显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洗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现状,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探讨防范措施,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对318名医护人员的洗手行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167名医护人员进行洗手技术的考核,对调查及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洗手率低、洗手合格率低,操作前洗手执行率10.60%,操作后为37.74%。考核正确洗手方法,护士合格率为67.03%,医生为42.11%,护士掌握较好。结论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加强监督管理,以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洗手情况,便于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督及监测,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6-2009年手卫生监测资料。结果: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总合格率为83.5%;高年资医务人员洗手合格率高于低年资医务人员,肥皂组洗手后菌落数明显超标,与洗手液组和速干手消毒剂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监测与反馈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有助于医务人员行为的改变,可强化其手卫生观念,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知识,并对其予以相关培训策略。方法对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知识进行现场考核,随机取样,检测洗手液加流动水洗手后的手卫生情况;在现场对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提问相关的手卫生概念并向其普及手卫生的重要性,且采取其他培训策略。结果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经培训前后的手卫生概念知晓率、洗手指征知晓率、七步洗手方法正确率和手卫生检测合格率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需要对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方面的相关培训,以此不断纠正医院护工和保洁人员的用手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寻找最佳的洗手方式、洗消用品及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及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480名医护人员在干预前后,均分两组用肥皂、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按照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洗手方法及手卫生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对洗手时间、频率及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结果通过洗手设施、洗手产品等改善,加强培训,考核及指导,干预前洗手采样合格率75-80%,干预后采样合格率95-97%。洗手频次明显增加,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医院管理层必须重视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加大洗手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免洗手消毒液在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以某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作为对象,对消毒供应中心常用的三种免洗手消毒液的手卫生效果和对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在手卫生效果方面,使用流动水和皂液进行手卫生和使用免洗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后,手部的菌落数均减少,且和手卫生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的方法以及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方法调查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外科护理人员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执行情况,总结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手卫生教育的方法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结果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外科护理人员均考核合格,合格率为100.00%(60/60);现场考核七步洗手法,我院执行手卫生的500人中,468人洗手方法及步骤均正确,七步洗手法正确率为93.60%(468/500);年度手卫生用品耗量不断增加;手卫生依从率为98.33%,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95%。结论实施手卫生教育可以提高七步洗手法正确率、手卫生依从率及临床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传染科医务人员洗手质量,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柬。方法:按着《匠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标准,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传染科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鉴测。通过规范洗手,按规范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每步骤反复2次,时间是10s,洗手结束后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手的采样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并送细菌室检测。并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洗手设施,洗手产品的改善,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统一医务人员洗手方法,制定出手卫生制度,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规定,传染科医务人员手要求达到卫生洗手标准,细菌菌落标准在10cfu/cm2,未检出致病菌。提高手卫生消毒质量。结论:监测结果显示,洁肤柔洗手液洗手是一种有效的洗手方式。如洗手方法正确,医务人员卫生手消毒监测合格率为100%。充分达到了手卫生规范的要求,提高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手卫生方法效果的差异性,指导医务人员选择合理的手卫生方法,减少或避免因手卫生不到位而引起的院内交叉感染。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随机抽取本院医务人员共108名,对洗手后、手消后、洗手手消后采样进行细菌培养。结果:洗手手消后的细菌检测合格率明显高于洗手后和手消后,合格率分别为100%、69.44%、63.89%。结论:洗手后手消能更好的保障手部卫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ICU护生对手卫生观念及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提高正确洗手的卫生意识及指导正确洗手方法和手卫生知识等教育.方法 自行设计ICU护生手卫生认知情况调查表,对720名ICU护生进行相关调查.同时现场观察和考核护生的手卫生行为.结果 80.4%的护生对手卫生的必要性都有充分的认识,但相关知识不全面.本科护生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实际洗手操作的准确性及合格率都比大专护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迫切要求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手卫生的相关知识教育及洗手方法的正确引导.结论 护生对手卫生相关理论知识欠全面,手卫生执行力不强,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及洗手行为的督促,能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行为,培养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基本的护理技术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追踪医务人员手卫生采样不合格的原因。方法分别通过涂抹法和平皿法对3种不同手卫生方式现场采样,及时送细菌室培养计算菌落数。结果手卫生消毒菌落数≤10 cfu/cm~2为合格,洗手液+快速手消液组、单独洗手液组、快速手消毒液组不同采样方式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样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采样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手卫生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抹法敏感性高于平皿法,手卫生采样推荐采用涂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部清洁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行业标准,为病人提供清洁、安全的医疗环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一定数量病房,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前提下,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按照统一的方法和表格调查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其手部清洁度情况.结果 医务人员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上合格标准菌落数为27.5%,且随科室和岗位不同而异.重点科室明显高于普通考试科室.结论 医务人员用六步洗手法洗手手上合格标准不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