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维药与国内外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发展状况,结合维药质量标准的现状,阐述提升维药质量标准的方向,表明维药质量标准与国内外接轨是维药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维药肉豆蔻衣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粉末、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描述、绘制了维药肉豆蔻衣性状、显微和粉末特征;建立了肉豆蔻衣的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为维药肉豆蔻衣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加速发展维医药,提高维医药的整体水平,在文献调研和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总结了维药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维药相关文献资料少,开发立项难;临床疗效好,物质基础落后;质量标准简单,完善标准难;维药相关人才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药发展的相关建议:重视维医药古籍的整理;重视知识产权;重视药材资源的保护;重视活性筛选;寻求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维药祖发的传统药材来源及其药用情况。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专著及相关译本,对维药祖发的名称、基原、分子鉴定、产地及采收季节、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维药祖发的基原主要为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干燥全草。结论:维药祖发基原的考证可为"祖发"的规范应用以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群众对生活质量和预防保健意识的日益提高,维药的合理安全使用也日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注射剂剂型的管理(质量标准和生产条件)也不断严格,所以维吾尔药注射制剂的发展更加需要各行各业的关注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维药外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住院病人随机分为电针组、维药组、电针+维药贴敷组每组各30例;分别采用电针治疗,维药外敷治疗及电针结合维药外敷治疗,治疗20 d.结果:电针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维药组痊愈5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0例;电针+维药贴敷组痊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0例,三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症状评分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两组没有差异性(P>0.05);电针+维药贴敷组与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结合维药贴敷组疗效优于单纯维药贴敷组和单纯电针组,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薄层色谱法对该药材进行鉴定研究。结果:较为详细地描述了阿里红的生药性状、粉末特征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结果。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结果可以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维医维药学应用几千年,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虽然近20年来在维药的挖掘、整理、继承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然而对维药研究主要局限在剂型的改革方面,科技含量不高,特别是运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探索维药作用机制的科研工作甚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地区维药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采用组织横截面、粉末鉴别等方法对药材的显微鉴别进行研究。结果:对药材的茎横截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描述、绘图。结论:白花丹药材茎横截面及粉末的显微图谱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可为该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维药阿里红药材的生药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药阿里红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运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阿里红药材进行生药鉴定,尤其对其显微特征做深层次鉴别。结果:阿里红生药的显微有三大特征:无分支菌丝、孢子、棕色块。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可为阿里红生药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于维药毒性以及维药减毒方法的重视,促进维医药的发展。方法:摘录《阿维森纳医典》《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3部汉译维医药典籍中有关维药减毒的相关论述,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维药减毒的方法可归纳为以下7类,分别是炮制减毒、矫正药减毒、改变剂型减毒、机体自身解毒、食疗减毒、导吐法减毒和药物联用减毒。结论:维医非常重视维药的安全应用;维药减毒方法较为多样,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维药疗效影响因素维药调配是指调配人员按照维医处方的要求,将维药饮片调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过程。它具有临时调配方剂的特点,是医院药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处方调配的过程较为复杂、涉及的专业知识面较广、技术难度较高,因此对调配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近年来,随着临床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维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患者在使用维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因维药调配不当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现就在维药调配过程中影响维药疗效的各种因素及预防对策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维药骆驼蓬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3种不同产地的骆驼蓬子Peganum harmala L.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定性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检查方法可有效枉剖骆驼蓬子的内在质量。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更全面更有效地控制骆驼蓬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4,(7)
目的改进维药白花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TLC法对维药白花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白花丹中白花丹醌的量。结果建立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薄层色谱图清晰;水分低于9.0%;总灰分不超过9.0%;醇溶性浸出物在10.0%以上;白花丹醌在0.028 6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457 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100.37%,RSD为1.15%,12批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的量为0.007 1%0.052 2%。结论建立白花丹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维药骆驼蓬子的质量标准。方法:对3种不同产地的骆驼蓬子Peganum harmala L.进行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测定。结果:定性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检查方法可有效枉剖骆驼蓬子的内在质量。结论:建立的方法可更全面更有效地控制骆驼蓬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常用伞形科类维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常用伞形科类维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作用及同科不同种维药的数学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数学分类。结果:12种维药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聚类分析其相似性较大。结论:用数学聚类分析同科不同种维药的亲缘关系和微量元素含量与药效作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维药肉豆蔻体内抗肿瘤及其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药肉豆蔻体内抗肿瘤作用和增强免疫功能。方法:利用小鼠移植性肿瘤实验观察维药肉豆蔻醇提物对其体内肿瘤细胞生长和免疫器官胸腺、脾脏的影响,并通过ANAE法检测维药肉豆蔻醇提物对T细胞阳性率的影响。结果:维药肉豆蔻维醇提物对S180肉瘤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各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免疫器官脏器指数,与模型组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能够提高S180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的百分数。结论维药肉豆蔻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1 维药糖浆剂加糖的历史和成因 维药糖浆剂历史悠久,从早期的维药制剂和加糖记载中可以看出,加糖主要是为了治疗的需求把糖作为一味药加进去,也可以有防腐调味的作用。维药糖浆剂使用的糖包括蔗糖、红糖、蜂蜜等,特别是近年来糖浆剂的品种不断增多,质量有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传统制造法的约束含糖比例比较高。维药糖浆剂的含糖量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通知中指出的糖浆剂含糖量比例应不低于60%(g/ml)做赋形剂和调味剂。前几年制药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效防腐剂和调味剂的问世使蔗糖在中医糖浆剂中的作用开始变化,可是维药糖浆剂含糖量比例变化不大。如我院配制的糖浆剂艾维西木糖浆和哈细哈细糖浆含糖比例分是64%(g/ml)、58%(g/ml)。  相似文献   

19.
两组不同药性维药与无机元素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维药药属属干寒与干热的常用药12味,测定了20种无机元素含量,按维药药性分为干热和干寒两组统计处理可知:两组间出现有含量显著性差异的元素。可见维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与其维药理论中的水,土,火,气四大物质学说:四津学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进口维药白花丹与国产白花丹的区别.方法 收集了10批进口维药白花丹和6批广西产白花丹,从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 国产白花丹与进口维药中所用的白花丹为同一药材,国产白花丹药材中白花丹醌含量普遍高于进口白花丹.结论 为国产白花丹可作为维药白花丹的来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