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在32只新西兰兔下丘脑视前区(POAH)记录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腹中膈区(VSA)对致热原IL-1β作用下兔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l)侧脑室注射白介素-1β(IL-1β)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减少,冷敏神经元放电增加;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电刺激VSA可反转IL-1β对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结论:VSA可能作为负调节中枢参与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2.
本室前一阶段的工作表明 :VSA可能作为负调节中枢参与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 ,为了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探讨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调节机制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 2 6只新西兰兔腹中膈区 (ventralseptalarea ,VSA)记录了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 ,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视前区 (preopticanteriorhypothalamus,POAH)对致热原IL - 1 β 作用下 ,兔VSA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 :( 1 )侧脑室注射白介素 - 1 β(IL - 1 β)能使VS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P <…  相似文献   

3.
目的和方法 :为了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探讨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调节机制 ,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 ,在 2 6只新西兰兔脑腹中隔区 (ventralseptalarea ,VSA)记录了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 ,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视前区 (preopticanteriorhypothalamus,POAH)对致热原IL - 1β 作用下兔VSA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 :(1)侧脑室注射的白介素 - 1β(IL - 1β)能使VS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 ,冷敏神经元放电减少 ,而侧脑室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 (ACSF)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 (2 )电刺激POAH可反转致热原IL- 1β 对VSA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结论 :在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中 ,正调节中枢POAH和负调节中枢VSA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在32只新西兰兔下丘脑视前区(POAH)记录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腹中膈区(VSA)对致热原IL-1β作用下兔POAH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1)侧脑室注射白介素-1β(IL-1β)能使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减少,冷敏神经元放电增加;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电刺激VSA可反转IL-1β对POAH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结论:VSA可能作为负调节中枢参与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POAH对IL-1β作用下兔VSA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和方法:为了从细胞水平进一步探讨发热时体温正、负调节中枢的调节机制,本实验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技术,在26只新西兰兔脑腹中隔区(ventralseptalarea,VSA)记录了温敏神经元单位放电,观察电刺激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anteriorhypothalamus,POAH)对致热原IL-1β作用下兔VSA温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1)侧脑室注射的白介素-1β(IL-1β)能使VSA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减少,而侧脑室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ACSF)对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放电均无明显影响。(2)电刺激POAH可反转致热原IL-1β对VSA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的上述作用。结论:在致热原作用下的体温调节中,正调节中枢POAH和负调节中枢VSA具有密切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的方法,在Wistar大鼠上观察到网状巨细胞核伤害反应性神经元42个,其中伤害兴奋性神经元(NEN)34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NIN)8个。电刺激黑质对多数NEN和NIN放电呈抑制作用,其值分别由刺激黑质第lmin时的18.8±4.4和17.5±3.5,下降到第5min时的1.9±1.3和4.1±2.3(P<0.01),反应呈递减下降。刺激黑质对少数NEN和NIN的放电有兴奋作用,其值分别由电刺激黑质第1min时的12.4±3.2和17.8±4.8,升高到第5min时的18.5±4.1和25.5±2.0时(P<0.01).氟哌啶醇注入单侧PAG腹外侧部或电解损毁同一部位可以阻断刺激黑质的效应。这提示黑质对网状巨细胞核的影响是通过PAC发挥作用的,而且SN-PAG末梢的递质是多巴胺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脑啡肽对早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增殖及神经营养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反应性胶质细胞形态,3H-TdR掺入实验检测反应性胶质细胞增殖,以Griess反应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表示一氧化氮(NO)量,原位杂交实验检测生长相关蛋白(grow 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m RNA 的表达。结果 脑啡肽能促进损伤边缘的胶质细胞向损伤裸露区伸出宽大扁平的突起,增强反应性胶质细胞3H-TdR的掺入(P<0.05),抑制其NO的生成(P< 0.05);经脑啡肽处理的反应性胶质细胞能增强神经元GAP-43 m RNA 的表达(P<0.05)。结论 脑啡肽增强反应性胶质增生的同时抑制了反应性胶质细胞NO 的生成而增强反应性胶质细胞的神经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和方法: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引导单位神经元放电的方法,观察电刺激兔腹中隔区(VSA)时,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腹中隔区可使视前区-下丘脑前部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结论:腹中隔区可能通过影响视前区-下丘脑前部温敏神经元放电频率而参与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高效特异的抗HBV反义核酸药物。方法针对HBV包装信号ε起始区设计并合成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ODN)片段,通过ELISA检测法、MTT法、电子显微镜等观察,研究此s-asODN对HBsAg、HBeAg和HBcAg表达,以及对细胞毒性,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针对ε起始区的s-asODN显著抑制HBsAg、HBeAg和HBcAg的表达,其中,对HBeAg和HBcAg的抑制率分别为38.1%和58.7%高于S基因起始区(32.1%和37.2%,P<0.01),对HBsAg抑制率为82%,低于S基因起始区(93.41%),在实验浓度下s-asODN对细胞无毒性,对细胞形态无影响。结论HBV包装信号区是反义核酸抗HBV复制研究的重要的靶序列选择区域。  相似文献   

10.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检测88例胃癌组织中K-ras、H-ras、C-myc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mRNA.其阳性结果分别为78.4%、70%、58%和38.6%,胃癌癌旁移行区正常粘膜和正常胃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8.2%、17%、19.3%、21.6%和0、0、0、3/5,与肿瘤区相比较,除nm23外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K-ras、H-rasmRNA表达在在细胞膜内侧,C-mycmRNA主要表达在细胞核内,nm23-H1mRNA表达在胞浆内。4种癌基因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nm23-H1的表达与胃癌病人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红景天甙对缺氧(2-3%)状态下兔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增殖、DNA合成、细胞周期和c-fos、x-myc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试验(MTT),「^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细胞周期测定和斑 交的方法。结果:发现缺氧24h可直接刺激PASMC,使MTT之OD值增加95%,「^3H」-TdR的掺入量增加140%;在缺氧的PASMC培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HD) 腺体内淋巴细胞Fas- L的表达及血清sAPO- 1/Fas的测定, 与HD病因及临床意义的关联。本文应用抗链霉菌抗生素蛋白- 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甲状腺细胞学涂片进行淋巴细胞Fas- L 的表达的观察; 并应用ELISA 法测定血清sAPO- 1/Fas。结果表明, HD 腺体内淋巴细胞Fas- L的表达显著高于GD 组和对照组, P< 0 .001 ;血清sAPO- 1/Fas 水平,HD低于GD、对照组和正常组,P> 0 .05 。上述结果提示,HD腺体内淋巴细胞Fas- L表达的观察, 有助于评估HD治疗方法, 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并对HD的发展和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3.
观察磷球微球治疗晚期肝癌的副反应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1994年3月至1998年2月,采用^32磷-玻璃微球(phosphorus-32glass micropheres,^32P-GMS)2.6-17.9mCi,术中栓塞法附加肝动脉结扎及置管化疗23例(OAE+HAL),经Seldinger导管栓塞法21例(TAE),以纯甘油或碘化油作媒介加化疗药制成放化疗综合性栓塞液,结果:全组OAE+HA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观察大鼠背根节神经元对不同速率(dI/dt)去极化电流刺激的反应性,本实验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新鲜分散的后根节神经元胞体上,以持续去极化电流(400 pA, 180 m s)刺激所诱发的重复放电为指标,观察改变去极化速率对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以及最大复极化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去极化速率的减小(20、10、6.6、5、4 pA/m s)重复放电频率逐渐增加。若与方波去极化电流刺激所诱发重复放电的频率和幅度(定为100% )相比较,放电频率分别增加为109.45±2.6% (P< 0.05),113.3±2.8(P< 0.01),115.6±2.4(P< 0.01),121.3±2.4(P< 0.001)和122.8±3.1(P< 0.001);放电幅度分别减小到方波电流刺激时的94.5±1.2(P< 0.001),92.8±2.7(P< 0.01),84.5±2.9(P< 0.05),82.8±1.9(P< 0.05)和75.0±4.5(P< 0.01);增加去极化电流的强度(400, 600 和800 pA),仍可观察到重复放电频率和幅度随去极化速率而变化的现象。但随着强度的增加,频率和幅度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者IL-1、IL-6和TNFα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IL-1、IL-6和TNFα的诱生活性及其血清中活性。结果表明,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乙型肝炎后肝硬化(HC)和乙型重型肝炎(SH)PBMCs经脂多糖诱导后,IL-1活性分别为3531.1±882.7U/m1、2769.7±730.4±U/ml和5329.3±1089.3U/ml,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IL-6诱生活性分别为38.90±14.75U/m1、2.45±18.85U/ml和71.95±28.05U/m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或<0.01);TNFα诱生活性在乙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CAH、HC和SH中分别为33.23±7.25U/ml、6.99±1.84U/m1、4.29±2.17U/ml和86.70±24.18U/ml,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各型患者血清中IL-1、IL-6和TNFα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文中对SH患者IL-1、IL-6和TNFα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用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PAH)形成过程中,各部位离体血管环对多巴胺-1(dopamine-1,DA-1)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FODA)的舒张反应性变化。结果:在PAH形成过程中,实验组大鼠各动脉对FODA反应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以肺动脉最为明显。第1周末肺动脉Emax(%)为605±41,低于对照组的946±94;ED50(μmol/L)为890±71,高于对照组的402±51,P均<001;第4周末Emax降至326±42,ED50升至115±20,接近于对照组去内皮水平。肠系膜、肾动脉第1周末尚无改变,两周后随全身血气的恶化,对FODA反应性亦开始下降,但程度明显低于肺动脉。结论:肺血管内皮DA-1受体介导的舒张效应降低可能是引起PAH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和方法:研究U46619(9,11-dideoxy-11α,9α-epoxymethano-prostaglandinF2α)对培养的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分离人的气管平滑肌细胞并且进行传代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浓度的U46619,计数细胞并且测定[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量和三磷酸肌醇[Ins(1,4,5)P3]累积量。结果:U46619在一定范围内(1nmol/L~100nmol/L)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人气管平滑肌的细胞数(P<001)。U46619也增加[3H]-TdR的掺入量和Ins(1,4,5)P3的累积量(P<001)。磷脂酶C抑制剂新霉素阻止Ins(1,4,5)P3累积量的增加(P<001),但对U46619的有丝分裂原的活性没有作用。结论:显示U46619刺激培养的人气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压力(PO)和容量超负荷(VO)性分离的肥大心肌细胞(MC)及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Fbs),就血管紧张素(Ang)Ⅱ对其 ̄3H-Leu, ̄14C-UR, ̄3H-TdR和 ̄3H-pto掺入率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尽管AngⅡ可提高正常和两种肥大MC的 ̄3H-Leu和 ̄14C-UR掺入率,但肥大MC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SO)组,尤其以VO组最为明显(P<0.05vsPO)。相反,PO组FbS的 ̄3H-TdR, ̄14C-UR和 ̄3H-Pro掺入率增加幅度又显著高于SO和VO组。除 ̄3H-Pto外,VO组的 ̄3H-TdR及 ̄14C-UR掺入率与S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表明AngⅡ对两种肥大心肌的MC和Fbs的核酸、蛋白质及胶原合成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提示:AngⅡ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导致压力和容量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时,心肌实质细胞与胶原增生出现不同步发展的主要和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和方法:本实验利用酶法分离、培养成年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bs),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不同处理因素下对Fbs的3H-TdR、14C-UR、3H-Pro掺入率的影响。结果:在相同浓度(107mol/L)AngⅡ作用下,MI组Fbs对上述3种标记底物的掺入率均显著高于假手术(SO)组(P<0.05)。AngⅡ的上述作用,可被特异性AngⅡ拮抗剂[18]AngⅡ和血管紧张素抗肽(Ang-AP)完全阻断,却不能被Losartan完全阻断。结论:AngⅡ可直接作用于心肌Fbs,促进Fbs的DNA、RNA和胶原蛋白的合成。MI组大鼠Fbs对AngⅡ反应性显著高于SO组,介导AngⅡ对Fbs的作用除AT1外,可能还有其他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心律失常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和方法: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心律失常发病是否有性别差异以及性激素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乌头碱(Aco)诱发心律失常有性别差异,即雌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较雄鼠长,尤以雌鼠动情期更突出(P<001),并证实造成这种差异可能与血浆雌激素水平有关。外源性E2(60μg/kgiv):(1)能明显缩短由Aco诱发的雄大鼠心律失常持续时间(686±18.2)minvs(47.1±19.6)min,P<0.05;(2)提高哇巴因(Oua)致雄豚鼠VP、VF的剂量(107.5±10.4)μg/kgvs(121.3±9.9)μg/kg,P<0.05;(151.3±14.6)μg/kgvs(167.5±11.7)μg/kg,P<005。(3)缩短由肾上腺素(Ad)诱发的雄兔心律失常持续时间(262±54)svs(145±22)s,P<001。说明外源性E2可对抗某些雄性动物实验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