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此种手术适应于癌肿严格限于声门裂水平而且声带仍然活动的病例。手术时充分暴露甲状软骨板和环状软骨前部。于环状软骨附着部切断环甲肌,分离环甲关节后行气管切开术。于甲状软骨切迹或其下5mm左右水平切开甲状软骨,开放喉腔,暴露室带和喉室;切开环甲膜并使切口延至环状软骨板,暴露声门下区。距肿瘤边缘至少5 mm切除肿瘤、梨状窝外侧壁及甲状软骨下半部。然后将环状软骨上提与甲状软骨残部吻合,常将甲状软骨交角处骨折,使之与环状软骨相适应。常规方法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2.
对Ⅲ期喉癌,作者在经甲状软骨的喉次全切除一期喉成形术的基础上,1980又进行了改良,术中连同会厌一齐切除,术后无任何吞咽和呼吸障碍。本术式的适应症包括会厌、声带和室带肿瘤、喉室肿瘤和声门下区肿瘤。肿瘤侵及喉后壁者为禁忌症。手术在全麻插管下进行。先作颈前正中T形切口,做成皮肌瓣。切断甲状腺峡部,于4~5气管环造瘘,经此麻醉。分出甲状舌骨肌,自上而下分离会厌前面组织。于甲状软骨下缘切开软骨膜,经此向甲状软骨板内面剥离至斜线的投影处。从斜线和软骨膜内层向前2~3mm处切开甲状软骨板,钝剥离梨状窝内壁,分离喉  相似文献   

3.
扩大垂直半喉切除术(EVPL)包括切除声带及构状软骨,术后病人因失去正常的喉部关闭功能而产生误吸,已有各种技术如游离移植物、粘膜瓣、肌瓣、带蒂肌软骨复合瓣用于术中重建的报道。该文作者应用带粘膜瓣的小角-楔状软骨重建构状软骨,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方法: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后,在甲状软骨上切迹平面作皮肤横切口,分离颈阔肌-皮瓣和两侧带状肌,正中垂直切开并分离甲状软骨膜,根据肿瘤范围垂直切开同侧和对侧甲状软骨板。同侧切口通常在甲状软骨板后缘前方1cm处,并与之平行,对侧软骨切口取决于声门受累的范围,切…  相似文献   

4.
采用杓状软骨内收和带状肌移位,使声带内移的方法治疗声门关闭不全的病人22例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方法:局麻下手术,平卧位,头过伸,颈部横切口,沿中线分离,暴露甲状软骨板,在甲状软骨板中线旁开5mm处纵行切开甲状软骨板,注意保留内侧软骨膜,沿甲状软骨板侧面分离甲状软骨内膜,分开甲状软骨  相似文献   

5.
颈外手术进路治疗室带及喉室淀粉样定熊允谷1杨宝琦1陈莉霞2报告6个喉娄样变的病例,其病变主要在室带或延及喉室。均采取颈外进路切除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并对其进行了分析讨论如处。1临床资料6例均为男性;年龄38~64岁,进行性或反复间断性声音嘶哑3个...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出现嗓音变化,这一时期称为变声期。由于变声期喉软骨支架、喉内肌、喉外肌发育增长比例失常,出现男声女调或女声男调。手术治疗本病,国内报道尚少。1994年2月~1997年2月,我们行甲状软骨开窗术治疗23例男性发音异常病人,效果快捷而明显。为给临床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3例均为男性,年龄20~32岁。变声期2年以上者3例,4年以上者12例,6年以上者8例。其中11例反复出现声带炎,几乎每季患病,8例影响就业、婚姻和日常生活。1.2手术方法患者处仰卧位.同垫高,局部浸润麻醉。平甲状软骨上切迹做横形切…  相似文献   

7.
喉科学     
990523喉结整形术/杨劲松…,少福建医科大学学报一1998,32(3)一295 报告喉结整形术2例,男、女各1例。对于女性喉结太明显,有精神窘迫感要求喉结整形;男性演员需扮女性角色者为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肩垫枕,头后仰,颈前局部浸润麻醉。颁颈皱褶线弧形切开皮肤,皮下,潜行剥离、暴露颈阔肌及颈筋膜。用乳突牵开器向两侧拉开喉外带状肌,充分暴露喉结、甲状软骨板。沿甲状软骨板上缘切开软骨膜,起于甲状软骨切迹,止于甲状软骨上角附着处。用小型鼻中隔剥离器分开甲状软骨板外面的软骨膜与甲状软骨板内面。由外侧向中线切除一条突起的甲…  相似文献   

8.
治疗早期声门癌在内窥镜下激光声带切除对于局部控制肿瘤、生存和发声功能的保留都有意义,本文阐述了13例早期声门癌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岁,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个月,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声带缺损(左侧4例,右侧8例,双侧1例),接受带状肌修复喉成形术。局麻或全麻下在声带切除侧甲状软骨板上方做颈部水平切口,分离带状肌暴露甲状软骨,分离甲状软骨板内侧粘膜,断开甲舌膜和环甲膜,分离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在旁开中线5mm处纵行断开甲状软骨板,将肌瓣移位至甲状软骨板内侧与声门旁软组织之间,甲状软骨板断开处对位缝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一侧甲状软骨板入路行声门旁间隙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3例位于声门旁间隙的喉黏液囊肿患者,采用一侧甲状软骨“U”形部分切除术入路切除囊肿;1例喉外伤声门旁间隙异物采用一侧甲状软骨板垂直切开取出异物。结果:3例喉黏液囊肿患者随访1年均无复发,声音恢复正常状态;1例喉外伤异物患儿术后双侧声带运动正常,声门闭合良好。结论:经一侧甲状软骨板切开或部分切除入路,可清晰显露声门旁间隙,在直视下彻底切除囊肿或取出异物,手术创伤小,不破坏喉的框架结构,不损伤喉黏膜,术后无并发症,是处理声门旁间隙良性病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喉淀粉样变性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文献仅报告3例儿童喉淀粉样病:Vedova(1934)报告1例11岁男孩患喉淀样变性病,Mitriani等(1985)报告1例8岁女孩在内窥镜下切除左声带和喉室的淀粉样变性病变,Hurbis等(199)报道1例14岁女孩,在内窥镜下用H氧化碳激光切除声门下区直径1.scm的淀粉样变性病变,随访12个月无复发。本文作者报告1例9岁女孩患喉淀粉样变性病,MRI显示3.5XIcm块影,病变在左真声带并扩散到左构状软骨及声门下区,行喉裂开术切除了病变,术后18个月左假声带有病变复发,在内窥镜下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未能全部切…  相似文献   

11.
伴随喉癌治愈率的提高,对呼吸、发音、声门闭合等喉功能的保存就成为现代喉癌治疗上的努力方向。作者报告6例局限于会厌的喉癌,均采用Ogura氏法进行喉声门上水平切除术,手术方法如下:先行气管切开术,经气管切口全麻,甲状软骨上缘水平皮肤横切口,切断两侧舌骨甲状肌及胸骨舌骨肌,暴露甲状软骨,再沿甲状软骨上缘切开软骨膜,向下剥离,切除甲状软骨上1/3,保留舌骨,切开舌骨甲状膜进入喉咽部,将会厌向前上牵引,使对侧技裂向外翻转,此时病变部位、披裂、声带及假声带等均能看清,切开喉咽外侧壁,横切喉室,声门上予以切除,软骨膜与舌根部缝合,关闭喉咽部,缝合皮下及皮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例喉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 5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声音嘶哑,病变位于喉部3例,其中声带受累3例、室带受累2例;声带受累并累及声门下、气管2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气管)肿物切除术,其中4例原发性喉淀粉样变性患者行CO2激光声带肿物切除术。结果术后患者声音嘶哑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呼吸困难等不适,1例喉气管淀粉样变性患者术后随访1年复发,余患者随访至今病情稳定,无明显复发。结论喉淀粉样变性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缺乏诊断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该病至今仍无有效根治的方法,彻底手术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或恢复发音质量是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治疗早期声门癌在内窥镜下激光声带切除对于局部控制肿瘤、生存和发声功能的保留都有意义,本文阐述了13例早期声门癌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岁,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个月,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声带缺损(左侧4例,右侧8例,双侧1例),接受带状肌修复喉成形术。局麻或全麻下在声带切除侧甲状软骨板上方做颈部水平切口,分离带状肌暴露甲状软骨,分离甲状软骨板内侧粘膜,断开甲舌膜和环甲膜,分离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在旁开中线5mm处纵行断开甲状软骨板,将肌瓣移位至甲状软骨板内侧与声门旁软组织之间,甲状软骨板断开处对位缝…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研究了喉垂直部分切除术(PVI。)治疗早期六门癌的功效。患者49例,年龄36~75岁,平均59.5岁。临床分期为T138例,T;11例。随访3个月~15年,平均6年。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再经甲状软骨板中部平面在两侧胸锁乳突肌前缘间沿皮纹作横切口,分离颈皮瓣,切开领筋膜,分离带状肌群,暴露喉软骨框架。作甲状软骨膜中线、上下切口并分离,根据肿瘤位置作甲状软骨板正中或旁正中切口,经环甲膜暴露喉部,直视下切除肿瘤,用会厌瓣或蒂在下方的胸骨舌骨肌瓣修复喉部。术后除1例外所有患者均顺利拔管,大多数患者发音质量不甚满意,…  相似文献   

15.
喉前庭癌及舌根癌本文作者主张采取水平横断喉截除术,切除肿物及所属淋巴结,手术采用“U”形或“T”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切除舌骨,并以甲状软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为顶角,切除三角形甲状软骨,再于病变较轻侧前联合上切开喉部,确定肿瘤范围后行根治切除。为了保存喉及咽的功能,避免喉瘢痕狭窄,作者建议用舌、梨状窝及喉室粘膜修补缺损处。本文报导22例喉前庭及舌根癌,按上述方法进行手术,其中年龄小于50岁者8例、51—60岁者7例、60岁以上者7例。作者认为喉前庭癌单纯用放射治疗不能获得满意效果。22例均在放射治疗前进行这种喉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喉次全切除术后创面修复及喉功能的重建。方法:对33例喉癌患者行喉次全切除术。手术范围:切除舌骨,大部分甲状软骨板,会厌前间隙和声带、室带,保留一侧杓状软骨及一侧1/3甲状软骨板、1/3的声带。采用一侧的带蒂皮瓣、对侧带蒂的肌膜瓣修复创面和喉功能重建。结果:全部患者均恢复正常的呼吸、吞咽功能,93.9%拔除气管套管获得发声功能。随访2~5年,3例死于肿瘤以外的疾病,2例死于肿瘤多脏器转移。结论:喉次全切除术后,应用带蒂皮瓣和肌膜瓣修复创面,重建发声功能,具有取材方便、血运好、不易造成喉狭窄、缩短带管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1981年以来,在垂直半喉切除术后,作者采用甲状软骨膜和颈筋膜瓣一期重建声门,共手术20例。年龄为46~74岁,平均60岁;男17例,女3例。皆为浸润型上皮癌,分期为T_2 N_0M_0;一例为放疗失败者。手术方法如下:先行气管插管全麻,然后作气管切开。再在甲状软骨切迹下作水平皮肤切口,掀起含颈阔肌的皮瓣至舌骨,注意勿损伤颈筋膜。正中分离两侧带状肌,拉向两侧,暴露甲状软骨。垂直正中切开甲状软骨膜,分向外侧,根据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切开甲状软骨。如肿瘤累及声带、杓状软骨,扩展至前连合,则在患侧后1/4和正中偏对侧1 cm切开软骨。肿瘤累及前连合切开软骨时,两侧要有足够的安全界线。若行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0岁,因声音嘶哑10个月伴憋气半个月于2004年4月30日入院.查体示右杓会厌皱襞及右室带区有一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清晰的肿物,突向右侧梨状窝,右侧声带不能暴露,越过中线,可见左侧声带后1/3,活动可,左侧梨状窝正常.CT检查示右杓会厌皱襞肿瘤.直接喉镜下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覆盖,纤维组织呈慢性炎症.气管切开插管全身麻醉后,平右甲状软骨板中份作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暴露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向外牵拉,沿甲状软骨上缘切断甲状舌骨肌,切开甲状软骨膜,中间达甲状软骨切迹前缘,剥离甲状软骨外骨膜至甲状软骨板中份,切除甲状软骨板上1/2,暴露肿瘤,瘤体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硬,切开甲状软骨内软骨膜,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完整取出瘤体,肿瘤直径约2cm,质韧,复位缝合甲状软骨外软骨膜于会厌前间隙的黏膜下组织,分别对位缝合甲状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及颈阔肌,关闭切口,皮下放置引流管.术后10d拔除鼻饲管,12d拔除气管套管.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呼吸平稳,发声、饮食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喉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9.
1998~2001年我们对部分T2和T3病变的喉癌病人以及因喉部手术引起的喉瘢痕性狭窄而不能拔管恢复正常通气的病人,采用带蒂颈阔肌肌皮瓣喉成形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运用带蒂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喉癌术后缺损及喉术后引起的拔管困难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52~67岁,平均60岁。其中5例为喉鳞状细胞癌病人,1例因部分喉切除后发生瘢痕性喉腔狭窄病人。5例喉癌中3例T3为原发于一侧声带的病变,且肿瘤侵犯同侧喉室和室带及对侧声带前部,同侧杓状软骨固定;1例T3原发于一侧喉室而伴有同侧杓状软骨固定;1例跨声门癌T2病变…  相似文献   

20.
作者等报告以胸骨甲状肌为蒂的甲状软骨翼移植重建气管上段或声门下广泛缺损。其方法为:在颈部甲状软骨中点与气管缺损的中点的中间作横形皮肤切口,皮瓣的分离达颈阔肌的上、下方。分离牵开胸骨舌骨肌,可选用右或左侧胸骨甲状肌作为其同侧甲状软骨翼板的蒂。自甲状软骨膜外分离对侧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切断同侧的甲状舌骨肌,沿所需移植物的上方、外侧、下方切开甲状软骨膜和甲状软骨,勿使软骨膜与软骨分离,并用可吸收缝线将软骨移植物所带的肌肉、软骨膜与软骨缝合。将与软骨移植物形态、大小相对应的对侧的甲状软骨膜分离后并将其上、下、外侧切开,其中部仍保持与移植物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