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传统的RFID系统安全认证与授权通常假定所有的标签属于一个同域(单域)RFID系统,难以应用于跨越RFID系统应用中。提出一种基于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的多域安全认证与授权模型。该模型以EPC网络为基础,将RFID多域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机制分为三个概念性部分:RFID前端系统的安全性、RFID后端系统的安全性和RFID域间的系统安全,建立一个基于SAML的RFID系统跨域安全认证和授权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评估。该方案使得不同域RFID系统间用户可以方便地实现认证与授权。提出的模型和方案对跨越RFID系统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跨域认证问题,在分析了IBC和PKI认证框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身份的多信任域认证模型。该模型综合利用IBC和PKI的优点,实现了不同参数的IBC信任域的跨域认证问题,并通过BAN逻辑对本文设计的跨域认证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证明。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跨域认证需求,跨域认证协议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陈琼  黎忠文 《福建电脑》2008,24(4):13-14
主动网络的安全和认证问题是当前主动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结合主动网认证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跨类型多信任域的模型.并详细介绍了基于该模型开发的仿真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基于证书认证和身份认证的信任域问的双向实体认证。实测及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基于Web服务跨域访问控制问题,首先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进而采用SAML身份认证机制和XACML访问控制策略结合ABAC的方法,提出了基于属性的跨域访问控制模型,从而实现了分布式平台的单点登录、多点认证和跨域访问。  相似文献   

5.
主动网跨类型信任域的认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业逢  黎忠文  陈琼 《计算机工程》2007,33(11):138-140
多种认证技术的并存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实现跨域认证是主动网安全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该文分析了主动网认证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跨类型多信任域的认证模型,并设计了一套协议以保证认证过程的安全实施。在不同类型的信任域间提供双向实体认证,能较好地符合主动网认证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格的多信任域认证协议模型。该模型以格的特有属性来支持不同信任域间的双项实体认证及大规模跨域的联合认证。避免了由某个独立的特权机构认证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网络瓶颈和单点崩溃问题。解决了基于代理跨域认证的庞大通信规模和因缺乏灵活性而不适应现代网络环境的问题。经仿真实验和性能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且在大规模跨域的联合认证时更灵活、轻量及高效。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跨域匿名认证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伟  吴振强  蒋李 《计算机应用》2010,30(8):2120-2124
TPM计算和存储能力的制约以及直接匿名认证(DAA)的复杂性,导致现有的DAA方案只适用于单可信域,针对此局限,提出了一种适合分布式网络并行、高性能及计算机协同工作特点的跨域匿名认证机制。该机制引入可信第三方——证书仲裁中心(CAC)完成跨域示证者的平台真实性验证,为身份真实的示证者颁发跨域认证证书,该证书一次颁发,多次使用,提高跨域匿名认证效率,同时防止CAC成为系统瓶颈。该模型具有高效、安全、可信等特点,且达到可控的匿名性,并通过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分析表明该机制安全地实现了跨域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现有公钥基础设施(PKI)跨域认证方案的效率问题,利用具有分布式多中心、集体维护和不易篡改优点的区块链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效跨域认证方案,设计了区块链证书授权中心(BCCA)的信任模型和系统架构,给出了区块链证书格式,描述了用户跨域认证协议,并进行了安全性和效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安全性方面,该方案具有双向实体认证等安全属性;在效率方面,与已有跨域认证方案相比,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机制,使用哈希算法验证证书,能减少公钥算法签名与验证的次数、提升跨域认证效率。  相似文献   

9.
开放网络环境中面向信任的单点登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开放网络环境中,传统的单点登录易出现单点失效,难以解决跨域认证。针对以上问题,综合考虑身份信任机制和行为信任机制,提出一个面向信任的对等单点登录系统架构。构造基于主观逻辑的单点登录信任模型,给出模型的形式化信任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信任评估机制。该模型已应用于跨域认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车联网系统中,为了提高车联网系统的安全性、可扩展性和效率,可以利用双层分片区块链技术进行车联网跨信任域高效认证。本文主要分析了双层分片区块链具体技术,提出实现车联网跨域认证的流程,主要是进行全局层共识、本地层认证及共识、跨域认证、记录交互信息,通过跨信任域的高效认证,可以确保整个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双层分片设计很好地支持了车联网跨域高效认证的需求,有利于推动车联网应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云环境下用户跨域控制方案不能满足不同密码体系之间的相互跨域访问的需求,借鉴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认证体系的思想构造了一种基于混合密码体系的跨域控制方案。该方案以PKI认证体系为不同密码体系安全域的管理框架,以CA(certificate authority)为不同安全域用户的公共跨域认证中心,对不同安全域的用户进行认证,并根据验证结果为其分配公共跨域身份和身份控制标签。它不仅实现了对不同密码体系之间的相互访问,并且根据签发的身份控制标签完成用户的实时控制,一旦发现恶意用户便撤销用户公共跨域身份,并对恶意用户的实名身份进行标注。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案在满足正确性、不可伪造性、高安全性的同时可以抵抗重放攻击、替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并且降低了计算开销。  相似文献   

12.
网格环境下基于身份的跨域认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网格安全标准中,实体问的跨域身份认证采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认证框架,证书的管理过于复杂,限制了网格规模的扩大。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网格安全需求的基础上,引入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提出一种跨域签密方案,以解决使用不同系统参数的虚拟组织问相互认证的问题,并对其安全性和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周家晶  王福  沈寒辉  邹翔 《计算机工程》2011,37(13):115-118
针对PKI跨域方案中信任管理偏重身份信任的问题,对PKI下的信任计算进行探讨,为适应域间信任关系动态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PKI安全域的跨域信任计算方法,该方法结合PKI的身份信任网络,能够使资源域在设置与外域根CA的信任关系,并监控跨域用户行为后,对外域各信任实体做出合理的信任评价.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认知无线网络的安全方案。针对认知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问题,结合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的安全解决方案,即Yu-IBE方案。该方案无需在线可信第三方即可实现认知节点的身份认证,其功能与PKI类似,但认证链却简单很多。该安全解决方案能通过较少的基础设施实现系统密钥的分发、密钥定期更换、域内及跨域通信等功能。将Yu-IBE总体安全解决方案与已有的两种知名数据融合方案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显示,Yu-IBE方案在所列攻击类型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认知正确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基于身份的信息服务多信任域认证系统不能实现身份即时撤销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撤销的身份签名方案。在SM9(国产标识密码)签名算法的基础上,引进一个安全仲裁来保管实体的部分私钥,通过终止安全仲裁给实体发送签名信令来撤销实体的签名能力,从而实现 身份 的即时撤销。在该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基于证书的公钥基础设施(PKI)与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IBC)的组合应用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服务实体跨域认证模型。该模型不仅具有灵活高效的认证特点,而且适合构建大规模信息服务实体的应用环境。同时,设计了一种跨域认证协议,实现了跨信任域的双向实体认证和密钥协商。分析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少的通信量和计算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交互频繁的密码体制之间不能实现不同密码体制安全高效的跨域认证(公共密钥基础设施(PKI)↔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CLC))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云环境下基于签密的异构跨域身份认证的方法。该方法重新构建了异构系统跨域身份认证模型,设计了用户(U)与云服务提供商(CSP)两个不同的密码体制PKI↔CLC,去除所属域管理中心的跨域认证计算,引入了第三方云间认证中心(CA)来完成U和CSP的交互信息认证,采用签密算法对不同安全域内的U签密,完成了异构系统的双向实体跨域身份认证并降低了U的计算开销。实验结果表明,与匿名认证、代理重签名方法相比,所提跨域认证的效率分别提高了53.5%和23.2%。该方法实现了不同密码体制U身份的合法性、真实性、安全性,具有抵抗重放攻击、替换攻击和中间人攻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肖飞龙  许林英 《计算机工程》2003,29(18):127-129
为了设计一种交叉域访问控制(XDAC)系统模型,采用了一种利用公钥证书鉴别用户的PKI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基于(客户,角色)对的访问控制,基于角色层次(rolc hierarchy)的隐式证书撤销,用来向一个服务器证明一个客户角色层次的证书链。  相似文献   

18.
异构跨域身份认证是对不同体制信任域内的节点进行身份确认和安全信息交互的技术,现有的认证方案主要存在单点攻击风险和认证复杂等问题。为此,设计了主从区块链身份认证模型和匹配使用的分层拜占庭容错算法,通过主从链分步、分阶段共识,减少了共识参与节点数量,并将PKI体制与CL-PKC体制的特有功能节点与主从链节点相对应,在不改变原有信任域节点功能的前提下,使用区块链证书的哈希值高效传递信任,优化了认证流程,实现了双向异构跨域身份认证。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以及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该方案与相关方案对比,在实现安全通信的同时,提高了共识效率和容错性,降低了认证过程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