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弦乐大师——拉威尔和《波莱罗》舞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莫里斯(Ravel Maurice,1875—1937年),是法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拉威尔6岁到巴黎,7岁开始学习钢琴,14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在那里学习了15年。先后学习过钢琴、和声、对位和作曲。青年时代的拉威尔就已是有一种追求标新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音响的倾向。特别是他早期的创作受德彪西(1862—1918年)革新思想的影响。对他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方法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为了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决然抛弃印象派的那些思想,回到更古老、更纯粹的法国音乐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  相似文献   

2.
褚鹏 《硅谷》2008,(8):127-129
以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些艺术事件和艺术作品,会发现有的艺术家或一个艺术群体在特定的时期心理状况确实具有变态的现象,这些心理上的变态处处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并且因此创作出许多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也留下了作者心理变态的痕迹.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分析艺术家变态的原因,以及心理变态与创作、作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他的音乐风格深受象征主义和印象乐派影响,色彩缤纷,迷离恍惚。尤其是他的钢琴作品带领着大家在钢琴的弱音世界里去寻找不同凡响的音响效果。在他的钢琴作品里踏板的运用更是巧妙。演奏者需要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支配脚去踩踏板,配合正确的触键,以及各方面的因素来正确、完美的表现德彪西的钢琴音乐。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近代音乐史上,有两位作曲家由于有西班牙的血统,或者出生的地方靠近西班牙,因而在他们的作品里都带有西班牙音乐的风味。从法国本身的立场来说这就是所谓“异国情调”,这类作品大都很受听众的欢迎。这两位作曲家中其中一个是拉威尔,另一个就是拉罗,他的全名是爱德华·维克托·安托万·拉罗。拉罗于1823年出生于法国的利尔,他的父亲是一个小官员,带有西班牙血统。从童年时代拉罗就有机会学习音乐,而且特别爱好弦乐器和室内乐。古往今来有些家长为了使孩子多一点艺术修养,在童年时代学一点音乐倒没有什么问题,但当孩子立志要…  相似文献   

5.
画意风格的摄影是摄影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摄影风格流派.从形式上说,画意摄影是对绘画作品的一种模仿与追求,它不单单是对绘画作品简单的、表面的模仿,而是要取其意,然后运用摄影的手法进行二次创作.画意摄影要充分体现摄影师的主观思想和对绘画主题的深刻理解.画意人像是许多摄影师非常喜欢拍摄的主题风格,这不仅是因为其存在着很大的消费市场,而且也是作为一名摄影师对艺术的很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郭灿辉 《照相机》2004,(3):44-45
数码"入伍"摄影创作已成必然.特别是从近两年国内外影赛乃至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一些令人瞩目的好作品来分析,数码摄影艺术创作已渐渐得到摄影界人士的接受和重视.然而,就一些人在这一处于初创期还有待成熟发展的创作方式下搞出的某些作品来看,还或多或少带有某些"稚"气.这里说出来,或许对我们讨论评析一幅数码摄影作品的好坏,亦或对推动数码摄影创作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它们集中反映有如下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闵丝 《硅谷》2008,(1):102
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摄影形象本身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强烈的主体意识.很难说作品中艺术家与艺术形象哪一个更占主体位置.通过"二律背反"的概念和哲学家对他的解释来说明艺术家越有才能,可能对作品的形象越无能为力的表现.我们提倡的"影"是指摄影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应当显露自己的性格而不仅仅是显示出他们的自然风貌.即摄影家不单是在摄人物的"影"像,更是在摄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的踏板运用是极为讲究的,踏板技法是表现音乐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不能游离于作曲家的思想,同时,踏板运用要以声音色彩的需要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包装与设计》2008,(4):4-13
强有力的包装设计 35年前,美国William FoxMunroe曾为一家著名巧克力公司一好时巧克力公司(Hershey Chocolate)创作了有力的包装形象。今天.从糖果起家的他们在健康与美容、家居与园艺和许多其它产品领域进行着广泛的包装创作。  相似文献   

10.
张冉  UNMASK 《艺术与设计》2007,(10):48-51
《Do you know unmask?》——三个男孩刘展、匡峻、谭天帏的这件毕业作品成了他们日后团队名字的由来。作为中央美院雕塑系的学生,这件作品跳出了传统雕塑范畴,借用玩偶、平面、服装的表现形式展现一系列以自我形象为蓝本,凭借各自的形象特征为基础而设计出各自的虚拟形象。不仅帮助他们获得了当年毕业设计展的一等奖,更使他们日后的跨界创作顺理成章。除了雕塑,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了装置、服装、灯箱、玩具、平面等各种领域。而在艺术创作之外,他们更开始了以商业化的模式将自己的设计推向市场的努力。从小众创作到大众商业,或许这是又一个跨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柳欣 《照相机》2004,(4):61
人类社会在解决温饱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着美.很多摄影家和其他艺术工作者在生活中以自已美好的心灵不断发现美、定格美、艺术创造再现美,以求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更多更好的美的享受.影友在整理欣赏自己以往的“得意作品“时不断地陶汰,这说明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水平在不断提高.反之一些人在掌握了照相基本技术以后,作品的水平总是上不了台阶,究其原因主要是欣赏水平和审美意识缺乏,制约着作品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议影友们学点摄影美学.……  相似文献   

12.
《包装与设计》2015,(4):20-43
山东素以其历史文化丰厚而闻名,是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近年山东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出勃勃生机,孕育出累累硕果.《包装&设计》在此与读者分享的设计作品选辑是由山东包协设计委推荐的部分设计师的力作,这些品牌、标志、装饰和包装设计作品风格多样,贴近市场,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山东设计师独特的、具有文化底蕴和市场价值的创意;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们对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中了解他们不同的创作思维. 作为设计交流的一部分,分享创意,相互学习能使我们在这一平台上开阔眼界,更好地应对未来市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摄影的发明使人类再现客观物象的愿望得以实现,照相机没有加速绘画的衰落,反而使绘画呈现多姿多彩的面貌,写实绘画也依然具有生机和魅力。这期间画家的个人视觉体验承载着重要的使命,图像在为画家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创作产生着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部分画家创作过程及其作品的分析,进一步论证视觉体验在创作环节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沉没的教堂》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法国古老的传说,是创作主体通过音乐形式将其对教堂的印象表现出来的一首艺术作品。由于音乐的时间性、乐曲旋律的流动,其本身就具备动态特征,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听觉感受与视觉因素常常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文章基于期待视野理论并以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沉没的教堂》为例,通过分析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从而表现教堂建筑的动态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15.
画意风格的摄影是摄影史上第一个出现的摄影风格流派。从形式上说,画意摄影是对绘画作品的一种模仿与追求,它不单单是对绘画作品简单的、表面的模仿,而是要取其意,然后运用摄影的手法进行二次创作。画意摄影要充分体现摄影师的主观思想和对绘画主题的深刻理解。画意人像是许多摄影师非常喜欢拍摄的主题风格,这不仅是因为其存在着很大的消费市场,而且也是作为一名摄影师对艺术的很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张佳 《艺术与设计》2007,(6):97-113
灵感是艺术与设计的源泉,设计者与艺术家们时时刻刻都在寻找并记录着他们的创作灵感。从图像到文字,形状到颜色,任何元素都有可能成为创作者们展开思考的起点。而人们最常用的记录方法莫过于在本子上的涂写。同样的笔记本在不同使用者的手中会启到不同的作用,产生不同的价值。尤其对于艺术设计创作者来说,笔记本是他们创作过程的一种记录,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们的本子,更加成为了后人了解他们作品背后故事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京、苏、赣三省市的摄影家协会等单位,于1982年3月,组织三省市青年摄影工作者一行十九人,骑自行车,深入广大农村,进行摄影创作,历时两个月,行程六千里。同志们目睹了三中全会以来,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拍摄了大量反映农村大好形势和风土人情的好作品。许多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热情地报导了这次活动,发表了他们拍摄的作品。这次创作活动结束之后,还分别在三省市举办了《六千里乡情摄影艺术展览》,向三省市人民汇报这次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李永铎 《音响技术》2007,(11):77-79
《展览会上的图画》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1839—1881年)在1874年参观了亡友,俄罗斯著名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绘画展览会后有感而作的钢琴组曲。1922年被法国作曲家拉威尔(1875—1937年)改编配器为管弦乐作品,成为家喻户晓的世界名曲。  相似文献   

19.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是前苏联著名的作曲家,他一生作有大量的音乐作品,尽管许多作品如交响曲、歌剧、舞剧等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与极高的赞誉,但是也有一些作品却是在他生前不被礼遇而是在死后才得以认可的,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就是如此。 这首被称作“交响协奏曲”的大提琴协奏曲,是普罗科菲耶夫在他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发表了14年之后才创作完成的、这首协奏曲虽然被称之为交响协奏曲,但事实上也可以说这是他的第二大提琴协奏曲,因为不管是在这之前还是在这之后所写的两首大提琴作品,作曲家都没有能够完成就溘然去世,所以说这首交响协奏曲也就是作曲家生前所留  相似文献   

20.
迪卡(Decca)唱片公司1957年录制的唱片《西班牙》(Espana),由伦敦交响乐团演奏,阿根塔(Argenta)指挥,录有夏布里埃的交响乐队狂想曲《西班牙》,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西班牙随想曲》、格拉那多斯的《安达露西亚舞曲》、莫什科夫斯基的《西班牙舞曲》和德彪西的《管弦意象曲》等多首以西班牙风格为主题创作的乐曲。而做为西班牙国宝级的指挥艺术家阿根塔,指挥自己民族风格的作品,可谓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早年他从皇家马德里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进入西班牙国家广播乐团工作,1949年因创立马德里室内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