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乐 《安徽建筑》2005,12(4):6-7,10
北京四合院住宅形制与中国传统宗法伦理观念相呼应。用“礼”的哲学世界观阐释四合院住宅中内外有别、尊卑有序、主次分明等空间秩序,发掘和把握四合院住宅的伦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着重从建筑布局的伦理秩序、建筑功能的伦理精神两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功能的伦理性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发掘和把握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郑孝燮先生对《北京四合院建筑》一书的一篇书面评价。文中提出了关于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四合院的重要意见;抒发了作者对传统民居建筑及其建筑艺术、环境艺术的深厚情感;表达了一位老学者对中国传统建筑及其保护状况的深切关注和对中青年学者从事的传统建筑研究工作的热情支持,这一切都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思考。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北京历史上是我国多地震的地区之一。为了抗震,老北京人建设住宅时,巧妙地采用木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抗震功能。木材有韧性,不易折断,木柱、木梁的连接用卯榫,这是弹性连接,允许有较小的移动,可以减轻强烈地震的冲击力。古代大型建筑上厚重的屋顶与柱子连接用斗拱,斗拱是一连串的相互卯套的凹凸木块,每一块都是可以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广西土木建筑》2010,(5):125-125
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格局上,北京四合院不仅体现了以家长为中心的封建家庭秩序,也有着高度的私密性和亲和性,而这种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宜居模式也和西方建筑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6.
北京四合院的砖雕(上)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古建筑研究咨询部马炳坚蒋涛唐婧持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雕艺术,是随着建筑的发展,砖质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而出现的。从已发掘的墓葬看,我国自东汉时起,已经开始在墓穴建筑中使用砖材,并在砖材料上镌刻花纹,称为“纹...  相似文献   

7.
<正>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北京四合院以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及围合的院落为基本单位,可以向纵深和两侧任意发展,适合各种不同家庭居住。在建筑  相似文献   

8.
《门窗》2014,(8)
那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建筑,在给人们以历史的沧桑感和其独有的美感的同时,也一直在向人们讲述建造它们的人们所希望通过它们表达的伦理学诉求。北京作为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其中传统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本文围绕北京的传统建筑特点,不断发掘其建造初衷所蕴含的伦理学诉求。而重新审视那些传统的建筑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许能让我们获得更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谈谈北京四合院的复建设计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建筑研究咨询部马炳坚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古城格局和独特风貌,是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受到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北京东城区南罗鼓巷、国子监街、东四1~12条,西城...  相似文献   

10.
11.
陈建军 《山西建筑》2011,37(35):6-8
从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研究入手,将晋北民居单体建筑的"间""架"以及院落的比例、竖向尺度等列入研究范畴,得出规律性结论,以期为晋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延续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米硕成  李亚光 《山西建筑》2006,32(22):30-31
在对京郊小城镇住宅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健康住宅的技术要点,并结合北京传统健康建筑四合院的特点,为北京郊区建造健康住宅提供了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匾额和楹联是中国古典园林塑造意境的主要手段。历代北京私家园林非常重视匾联的设置,佳作极多,对其园景做出非常准确的描绘和渲染;很多题额出自古代诗词典故,显示出很深的文化背景;还有一些匾联强调祈福纳祥的寓意;一些王公贵族的府园往往拥有皇帝、太后所赐的匾额、楹联,带有较重的荣宠性质。在长期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历史上一些著名私家园林的匾联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其文化内涵以及与造园意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梁雪 《建筑师》2008,(1):93-96
在明清两代,传统民居的建造一直受到封建住宅制度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府建筑——作为民居建筑中的较高等级能够保留下来的十分有限,对其研究有着特殊的典型意义。本文以天津市文保单位——李纯祠堂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北京庄王府在天津的重建和现状,阐述了作者对民居整体性搬迁与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庭院式住宅近来颇受世人瞩目,北京四合院在中国庭院式住宅中具有代表性,比较准确地描述介绍它是很必要的。现在仅以当前被多数高等院校建筑系当做教材使用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建筑史》住宅章的北京四合院一节文字为例,提出若干可商榷之处,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6.
基于Landsat 8卫星的热红外波段,通过劈窗反演算法获取了2015、2016、2017和2019年的北京通州区(含北京城市副中心)地表温度,分析发现如下结论。1)2015年的夏季和秋季,西北部和东南部的建成区地表温度明显高于周边林地和农田区域,总体呈现出片状和零星热岛共存的空间分布特征;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热岛分布格局则呈明显的多中心,不仅在老城区,位于郊区的宋庄、姚辛庄因建筑面积较大,也出现了明显的高温区域。随着城市副中心绿化建设的持续推进,2019年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局部区域夏季地表温度有所下降。2)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城区冬季"地表冷岛效应"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冬季上午时段,因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太阳辐射强度较弱,下垫面能量输出大于输入,在传递热量至大气的过程中,郊区的裸露土壤因比热容较大,降温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其地表温度高于城市下垫面。3)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城市绿化引起的植被面积增长有助于缓解整体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17.
就如何进行新农村社区的规划设计,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应以农民为核心,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始终贯彻农民是使用者、受益者的思想;指出新农村社区规划应从农村经济产业、土地集约、社会结构、生产活动与生态、人文环境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思考,并在空间规划中逐项落实的设计思路,介绍了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镇的新村规划中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张剑葳 《中国园林》2012,28(4):81-84
北京昌平白浮泉是元大部以及大运河通惠河段的旧源,也是著名的“燕平八景”之一.其名声近年日盛,然而却与昌平另一处曾经著名的明代泉景九龙池相混淆.通过实地调查,扒梳史志、诗文,配合样式分析的方法,辨析了白浮泉之“龙泉喷玉”与犬寿山九龙池之“九龙吐水”2处泉景,指出两者并非一处.九龙池是明陵的附属景观,以“九龙吐水”著称,清代逐渐衰败;白浮泉本无“九龙吐水”,现有的九龙头石雕,可能是清光绪五年(1879年)之后所造.  相似文献   

19.
张涛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3,39(4):47-51
黄河中游地区具有深厚的黄河形胜营造、景观审美 传统,从而留下“黄河禹门”“舜都蒲坂”“潼关天险”等 一系列声名卓著的黄河形胜。拟揭示禹门“龙门相峙”、蒲坂 “表里河山”、潼关“丸泥锁钥”等藏匿在形胜背后的景观格 局,以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梳理、分析形胜景观格 局的规律性,追溯形胜特征的形成路径及阶段性成果;其中发 掘了“景象”“形势”“四望”“心象”“因借”等景观格局 构建的内在机理及其形胜景观“现象”的审美“动因”,进而 解读了因地制宜的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智慧及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以"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展现为题,探索中国风景园林建设之路。以歌曲"草原之夜"原生地新疆可克达拉地域为背景,以"可克达拉市伊犁河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建成项目为例,展开从理论到实践的阐述、分析、探讨:项目的自然山水城市背景分析;项目作为城市纪念地、发生地、交流地的风景园林文化艺术定位;项目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表现与文化传承;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景观纪念;以及项目体现的"一带一路"上的中华风景园林的现代价值。阐述了该项目的理论及应用:人居环境三元论;景观"旷奥三性"理论应用;生态绿色支撑与风景园林小气候营造,以及具体方案规划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