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5例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瑞华  文艳秋 《现代护理》2007,13(17):1593-1595
目的通过调查结肠造口患者出院后造口护理情况,了解患者的造口自护情况,为改进造口患者掌握造口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了解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局部情况、造口用品的使用情况等,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265例结肠造口患者中,有22.26%的患者未使用任何造口用品,有46.79%的患者使用粘贴式造口用品,24.15%的患者使用自制的简便式造口用品,6.79%的患者使用旧式造口用品;33.59%的患者存在皮肤问题,4.15%的患者发生其他造口并发症。结论多数结肠造口患者造口护理知识较欠缺,未能正确使用造口用品,对局部皮肤护理重视不够,造口护理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需求状况,为促进病人掌握造口知识的方法提供依据,改善病人对肿瘤康复的信心,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2002年3月至2009年10月住院的90例结肠造口病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内容分为一般资料调查表、结肠造口知识掌握情况调查表及结肠造口知识需求调查表3部分,调查问卷经多位护理专家进行修改和评估,收到的调查表经研究者逐条检查,确认资料是否合格,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40.0%病人造口局部皮肤正常,60.0%局部皮肤存在发红、糜烂、红肿等异常现象;有60例病人,需要他人协助护理造口,30例能完全自理。病人每日用于造口的护理时间为15~90 min。排便规律者12例(13.3%),不规律者78例(86.7%)例,其中有69例经常出现腹泻或便秘,无1例采用结肠灌洗法。10.0%病人对造口袋更换及清洁的知识掌握情况较好,而对造口用品选择,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知识掌握次之,为6.7%;80.0%的病人对造口用品的选择,造口袋更换及清理、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饮食注意事项及训练规律排便的知识了解或部分了解。90.0%病人对造口相关知识有需求。结论应在结肠造口病人出院前出院、后早期,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着重出院指导的实用性及针对性,使病人尽快适应出院后生活。同时在病人复查、随访时给予指导,以便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造口情况,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造口门诊复查、电话回访、家庭访视、造口联谊会的方式,对36例因各种肠道疾病实施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现造口并发症有25例(69.4%),其中造口周围皮炎12例,造口旁疝10例,造口脱垂、造口水肿、造口局部肿瘤复发各1例。能完全进行造口自我照顾28例(77.8%),每天用于造口护理的时间小于30min占44.4%,平时不用造口袋3例占8.3%,只有6.1%使用质量好的两件式黏贴造口袋。结论对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需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了解患者自我护理造口的情况,为提高造口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2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是发生率最高的造口并发症,59例患者曾出现过造口周围皮肤炎;78%的患者排便无规律;29%的患者存在排便不适;70%的患者经常出现排便异常;仅22%的患者在出院前能够达到完全自理;患者最希望了解的知识是如何训练定时排便。结论 造口患者造口局部护理状况不佳,应加强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指导患者对结肠造口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 对15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观察,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对结肠造口加强护理,并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知识的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 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者52例(34.7%),不规律者98例(65.3%);排便时无不适者110例(73.3%),有时有不适者40例(26.7%).结论 术后正确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6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术后早期预防处理并发症,并在肠造口护理技术及造口用品、饮食、日常生活逐步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5例造口水肿,3例皮肤黏膜分离,2例造口回缩,5例粪水性皮炎,2例造口周围皮肤增生。本组患者出院前基本能自行换袋,生活完全自理15例,因癌细胞全身转移1例于术后3个月死亡。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对患者实施心理观察与护理、造口护理、饮食指导。结果:患者接受并掌握了结肠造口知识及护理方法。结论:提高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灌洗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77例直肠癌结肠造口病人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住院和随访期间,干预组采用结肠造口灌洗规范护理,对照组采用自然排便传统造口袋护理。干预后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并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采用造口周围皮肤健康状况评分系统(DET评分系统)对病人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进行量化评估。结果干预组造口周围皮肤的健康状况评分在干预后1个月和3个月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造口灌洗护理相比传统造口袋护理更能保护病人造口周围的皮肤,降低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结肠造口患者的压力源及应对方式,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91例结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最常见的压力源为造口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造口护理情况、治疗方法 与效果,最常见应对方式为面对,其次为回避与屈服.结论 护理人员应协助结肠造口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新增结肠造口患者约10万,累计造口患者超过100万.结肠造口不仅改变了患者的体形,也由于长期使用造口用品的缘故,造成患者经济负担较重,甚至因病致贫,部分无法使用造口用品的患者,仅以旧布包裹.为此,笔者在社区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自制了一种经济、实用、方便的造口底座.经37例观察,对于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造口护理门诊对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经直肠癌Miles手术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后半年内定期在造口门诊接受造口护理及心理指导的80例患者为实验组,出院后来在造口门诊就诊、仅术后半年上门随诊1次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并比较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实验组患者焦虑与抑郁比例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患者在造口门诊干预前后比较也得到同样结果.2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造口门诊采取针对性生理、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明显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结肠造口的护理管理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00万,每年约有10万人因患大肠疾病或外伤而接受肠造口术。因此,加强结肠造口术后的管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造口护理的进展、造口袋的选择使用、结肠造口灌洗法、造口周围皮肤管理、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病例报告,明确造口患者的护理及教育的重要性。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身的抗感染治疗、伤口局部的处理及造口的正确护理,并给予了造口的自我护理知识的健康教育。结果:使患者造口周围脓肿很快康复,且患者一定程度的掌握了正确的造口自我护理知识。结论:合理的护理及教育方法,可改进护理及教育效果,提高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造口评分表对减少非住院肠造口患者(造口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3例.A组在住院期间即与护士共同使用造口评分表直至延续出院后患者独立使用,而B组常规护理,未使用造口评分表.2组在出院后1,3,6个月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了解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2组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0%,丽B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6.6%,且2组患者对自我的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使用造口评分表能明显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造口患者采取3d-5d-7d更换底盘模式的效果。方法将53例结肠造口患者采用标准造口护理流程分别在其造口术后3 d(第1次)、5 d(第2次)、7 d(第3次)更换一次造口底盘;第1次由护士更换并讲解造口护理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第2次护士床旁指导、家属更换;观察记录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情况、底盘浸渍宽度、患者及家属对造口护理的掌握程度;第3次以后由家属/患者自行更换。结果53例患者全部按照该模式完成造口护理,其中有效49例(92.45%);无效更换例数为4例(7.5%);由护士完全更换为62次(35.8%);护士指导家属更换55次(31.8%);家属单独操作56次(32.4%);发生造口周围并发症共7例(13.2%)。结论3 d-5 d-7 d的造口护理模式简便易行,有利于患者/家属接受造口;有利于造口周围伤口的恢复;减少了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家属对造口相关护理知识的熟悉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结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为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式)后1个月以上的90例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8.40±21.83)分,2%的患者总体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低等水平,67%处于中等水平,31%处于高等水平;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推荐的生活质量水平(P<0.01);除自我护理责任感维度外,本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各功能维度和总体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得分呈正相关,而与生活质量各症状维度和单项条目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大体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水平低,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水平密切相关.提示临床护理结肠造口患者时,应重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影响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探索减少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在110例门诊随访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出现造口周围皮肤损伤62例,对每例患者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明确可能影响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56.36%;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相关的因素有6个,患者排泄物刺激、造口袋过敏、更换造口袋操作不当、潜在皮肤疾病、过度刷洗/擦皮肤、对造口护理知识不熟悉等是患者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结论 选用合适的造口护理用品和粘贴方法,详细指导患者及家属造口护理知识与技能,可明显降低Miles术后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徐州地区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现状,分析造口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三级医院的200名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结果在院期间90%以上肠造口患者得到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80%以上患者对肠造口方面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出院后100%患者有强烈学习和掌握肠造口知识的意愿,50%患者依靠造口门诊造口治疗师学习造口知识,70%以上患者乐于接受新型网络健康教育模式。结论为改善徐州地区患者造口相关知识掌握现状,减少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肠造口患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指导患者对结肠造口进行护理的方法。方法对150例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进行观察,术前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对结肠造口加强护理,并对患者进行造口护理知识的宣教、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排便规律者52例(34.7%),不规律者98例(65.3%);排便时无不适者110例(73.3%),有时有不适者40例(26.7%)。结论术后正确结肠造口护理及护理指导是确保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对造口知识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院外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对造口知识的需求情况,为帮助造口病人掌握造口知识提供方法。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参加造口联谊会68例永久性结肠造口病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的病人都希望有良好的社会支持,97.1%的病人希望能定期参加造口联谊会,对工作和生活、造口用品的选择、造口周围皮肤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训练规律排便等方面是病人渴望了解的知识。结论开展多元化的院外教育,充分发挥造口治疗师及造口专科护士的作用,定期召开造口联谊会,帮助病人学习和掌握造口知识,提高院外造口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