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60例患者疗效观察。方法将11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有较理想的Hp感染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应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门诊病人160例,对于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均采用三联疗法治疗。结果 160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均行三联疗法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慢性胃粘膜,活动性炎症均得到明显改善,复发率亦明显下降。结论 幽门螺杆菌已成为慢性胃炎的最常见病因,但是并非唯一的致病原因,目前对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一般主张应用三联疗法。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的主要致病菌,在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因子。目前对幽门螺杆菌的联合药物治疗由于费用昂贵、病人依从性差、抗生素耐药等原因受到一定限制,为了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疫苗的研发逐渐成为幽门螺杆菌研究领域的热点,疫苗接种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最有前景的方法。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联合三联疗法在Hp(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服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传统的三联疗法,实验组该基础上加上荆花胃康进行治疗。对照组联合应用用安慰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服药时间为4周。治疗结束后停药,1个月后复查14C呼气试验。观察比较、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临床总有效率及、消化道症状,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实验组为96%,对照组为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腹胀、上腹痛、纳差、嗳气等消化道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服药治疗过程中都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荆花胃康联合传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总有效率,降低临床消化道症状率,药效发挥迅速,不良反应少,提高临床疗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肝源性溃疡,分别比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溃疡类型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肝功能损害程度B、C级发生溃疡明显高于A级,胃溃疡发生率明显高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胃溃疡。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与普通溃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王婉婉  颜玉 《广东化工》2022,49(4):102-104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等密切相关,它被归类为第一类致癌物。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全球超过一半的人群。治疗Hp的指南共识在不断地被更新,但抗生素的选择并未有重大突破,并且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消化道不适、肠道菌群失调等问题。我们可从祖国医学、肠道微生态等方面研究,寻找以抗生素为基础的治疗上辅助根除Hp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幽门螺杆菌感率90.2%,对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0.9%,2组间P<0.05,有显著差异。幽门螺杆菌与肝源性溃疡出血的关系,研究组肝源性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00%,对照组肝源性溃疡出血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5.7%。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肝源性溃疡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其中因素之一。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否降低肝源性溃疡出血,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2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33%,幽门杆菌根除率为86.68%,对照组分别为95.0%和81.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愈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3联疗法能快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具有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溃疡愈合迅速、治疗周期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汉民族在慢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检出率的差异,为临床预防和治疗HP提供依据。方法对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同时阳性的192例病人的年龄、性别、族别和病种进行分析,比较HP感染率有无统计学意义(x2=0.005,P=0.943)。结果维、汉民族慢性胃炎中患者中HP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维、汉族慢性胃炎患者可采用相同的HP检查方法和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63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1周后,继续单用奥美拉唑3周。实验组(32例)给予雷贝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治疗1周。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幽门螺杆菌清除及溃疡治愈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实验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而其余时间点两组无明显区别。治疗结束4周后,实验组在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及溃疡治愈率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雷贝拉唑、呋喃唑酮、阿莫西林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具有症状改善迅速、治疗周期短、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溃疡治愈率与传统三联疗法相似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化工》2021,48(10)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细菌,该微生物与上消化道的严重疾病密切相关,被归类为第一类致癌物。抗生素的耐药性成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挑战。这篇综述提供了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最新进展,进一步研究来解决不同方案在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具有抗生素抗性的菌株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克隆、表达幽门螺杆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基因napA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提供材料。方法 用PCR从幽门螺杆菌DNA中扩增出目的基因napA ,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 ,测序分析确认后 ,转化大肠杆菌DH5α ,IPTG诱导表达 ,表达蛋白以NI2 + NTA柱进行纯化。结果 PCR扩增出 4 35bp目的基因片段napA ,克隆入pQE30质粒。工程菌诱导后SDS -PAGE显示新生表达蛋白带 ,相对分子质量为 170 0 0 ,与预期一致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38% ,经Ni2 + NTA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为 95 5 %重组蛋白。Westernblot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克隆napA基因成功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前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C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因子。根除HP感染常用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为中心,加一种或两种抗生素的二联或三联的治疗方法,虽疗效确切,但价格昂贵,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长期、稳定定植于小鼠胃部的幽门螺杆菌动物模型,并进行免疫反应检测分析。方法用灌胃针灌喂小鼠幽门螺杆菌3次后,定期处死并进行胃组织幽门螺杆菌培养试验、PCR鉴定、组织切片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及细胞免疫分析。结果 6周龄小鼠观察至32周,3周龄小鼠观察至12周时,幽门螺杆菌定植量均稳定在约104个CFU/g胃组织;诱导产生的血清抗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水平均在10周时到达峰值,并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粪便中均未检测到特异性sIgA抗体;3周龄小鼠感染幽门螺杆菌2周时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肠道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ELs)IL-17和IFNγ反应较未感染对照组小鼠均有降低趋势;胃组织切片染色分析显示,定植小鼠从感染后第6周胃部开始出现病理变化。结论获得了幽门螺杆菌在BALB/c小鼠中的长期稳定定植模型,观察到组织病理变化和显著的血清IgG抗体反应,粪便中未观察到特异性sIgA反应,3周龄小鼠观察到Th1及Th17反应有降低趋势,为治疗性疫苗候选抗原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可引起许多胃十二指肠疾病 ,包括B型 (胃窦 )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和胃癌。Hp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 5 0 %以上。目前Hp感染的治疗方案是采用抗菌素加上质子泵抑制剂、H2 受体阻断剂的三联方案。但由于治疗费用昂贵 ,患者依从性差 ,耐药菌株的出现及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不断增高的事实 ,说明三联方案根治Hp感染不切实际。人类控制其他传染性疾病的经验启示我们 ,免疫预防 ,治疗可能是控制Hp感染及其后果的唯一方法。疫苗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获取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细胞空泡毒素纳米抗体并鉴定其结合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能力.方法:用灭活的幽门螺杆菌免疫羊驼,以重组蛋白VacA为靶点,从噬菌体展示文库中筛选与幽门螺杆菌特异性结合的纳米抗体,间接phage-ELISA鉴定结合重组蛋白VacA能力并诱导其进行原核表达,鉴...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上的多发病,胃酸是引起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迅速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手段.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是已发现的作用最强的一类胃酸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和卓-艾综合症等与胃酸分泌失调有关的疾病.这类药物较其他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如抑酸作用强、选择性高、疗效好、治愈率高、与抗生素配伍的复方制剂可消除幽门螺杆菌等[1-4].已成为治疗胃酸有关疾病的首选药物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克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过氧化氢酶(katA)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采用PCR扩增幽门螺杆菌katA全长基因,将其克隆入pET-11c载体中,经测序证实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原性并进行N末端氨基酸的测序。结果 幽门螺杆菌katA基因全长1 518bp,编码氨基酸505个。在BL21(DE3)中的表达量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4.9%,表达产物经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与软件预测结果 58 000相符,N末端5个氨基酸测序结果与Hp中天然的katA完全一致,经Western blot检测可被 Hp全菌抗血清识别。结论 katA能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可望为研究 Hp的致病机理、实验诊断及亚单位疫苗等提供充足的katA原材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结果经4周治疗发现,泮托拉唑治疗组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等)并使溃疡愈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如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等)改善差并且溃疡愈合也相对差。结论泮托拉唑+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清除Hp的感染,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有效、价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尿素酶B亚单位(UreB)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高效表达。方法以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UreB基因,双酶切后,与质粒pET-22b(+)连接,构建表达载体pET-22b(+)/UreB,分别转化E.coliBL21(DE3)、Origam(iDE3)和Rossetta(DE3),经IPTG诱导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经酶切及测序,证明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正确。3种重组菌的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均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64000的目的蛋白条带,Rossetta(DE3)重组菌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约占菌体蛋白的3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已成功克隆了幽门螺杆菌UreB基因,并在大肠杆菌Rossetta(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