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疾病。他汀类药物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一个重大突破,该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减少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合成,降低循环血液中LDL-C,从而达到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疗效。然而他汀类药物对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灶中的脂质沉积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使用他汀类药物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以大幅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在TC和LDL-C明显升高的冠心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可以获益(如4S研究、LIPID研究等),而且即使在TC和LDL-C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冠心病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也能获益(CARE研究)。他汀类药物不仅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效,而且在冠心病一级预防中也有明显获益(WOSCOPS、AFCAPS/TexCAPS等)。临床研究也证明,更积极地降低TC或LDL-C可以使动脉粥样斑块明…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的肝脏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降低总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溶性他汀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代谢后经肝脏清除.因此,肝脏是他汀类药物发挥药理作用以及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4.
正以他汀类药物为基础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临床试验随访时间的延长加深了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认知。该研究评估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一个高危男性队列死亡率和累积死亡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明显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事件.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三酰甘油,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益处通常认为是降低LDL-C水平,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6.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最基本的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延缓、减小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近来大量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之外的保护心肌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他汀类药物,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使其数量和活性增加,以增加血清胆固醇清除、降低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被国内外多项指南推荐为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基础用药。随着他汀类药物在临床  相似文献   

8.
��֬������ҩ�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对冠心病及冠心病高危人群应进行降脂治疗,至今有关降低胆固醇治疗的研究均得到了一致结果,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使冠心病病人受益。目前,降低LDL-C的有效药物为他汀类药物,随着“LDL-C水平更低一些更好”这一新治疗目标的确立,需要有更  相似文献   

9.
总胆固醇(TC)和低密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以其对TC及LDL-C强效的降脂疗效成为降脂治疗的首选用药.然而,单纯依靠增加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获得降脂疗效有限,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其降低LDL-C的作用仅能够再额外增加6%,与此同时却大大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调脂治疗我们何去何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可以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活性,显著降低LDL-C,进而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本文讨论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关的重要临床研究,探讨了控制LDL-C合理的靶目标、血脂控制与临床收益的关系及调脂治疗的有关问题,对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合理的调脂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nzyme A reductase,HMGCR),致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刺激肝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受体数量增加、活性增强,使LDL-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降低,可用于冠心病和卒中的预防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相似文献   

12.
<正>在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之前的时代,学者们认为胆固醇稳态完全依赖于严格的细胞内调节系统。他汀类药物通过拮抗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降低肝脏胆固醇合成,成为目前调脂治疗的基石。但在临床实践中,有部分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此外,任一种他汀类药物剂量倍增后,LDL-C进一步降低幅度仅为6%,即使联合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许多患者LDL-C水平仍然不能达标。  相似文献   

13.
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血脂异常的防治必须及早给予重视〔1〕。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及事件发生率〔2〕。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服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8 w后血脂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老年患者应用不同类型他汀类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血脂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及其引起的心血管事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后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降低TC或LDL-C,对降低冠心病患病率、病死率及粥样斑块的回缩有肯定疗效.[1-2]本文主要观察国产辛伐他汀对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脂质代谢异常和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的主要原因,他汀类药物已被众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是抗AS治疗的基石.过去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降低LDL-C水平而达到抗AS目的.近年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在体内和体外均具有明确的抗炎症作用,但是炎症能否成为他汀类药物治疗AS的独立靶目标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6.
<正> 他汀类药物可阻断体内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LDL-C)前体,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的降低体内总胆固醇及LDL-C浓度,同时它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使甘油三脂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过去的观察发现如果使血胆固醇降低1%,可使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LDL-C可作为预测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而降低LDL-C治疗可降低CHD的死亡率.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危险性,但对某些特定高危人群,如糖尿病非CHD阻塞性动脉疾病、女性或老年LDL-C水平低于正常人群,进行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而获益的临床证据仍较缺乏.因此,心脏保护研究(Heart Protection Study,HPS)就是为探讨上述尚不明确的问题而设计的大规模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诱因。通常情况下,机体胆固醇水平可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及使用降脂药物而安全有效地加以控制。然而,对于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单用时,并不能使所有冠心病患者的LDL-C降至目标值,因此,临床上需要考虑调脂药物联合用药。他汀类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肝脏毒性反应和肌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大;而他汀类与烟酸类药物联用,患者的耐  相似文献   

19.
在过往防治冠心病当中,经验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降低,而烟酸类药物可使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好胆固醇)升高,同时还可以使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因此,如将烟酸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特别是使低密度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MALAT1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22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8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人群(对照组)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亚组和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亚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血清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亚组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高于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血清MALAT1的表达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及血清MALAT1表达水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升高;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清lncRNAMALAT1表达水平。lncRNA MALAT1可能是潜在的冠心病预后预测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