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清PSA、游离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对BPH患者血清PSA、fPSA进行检测。结果入选的40例患者病理均为BPH。PSA>4ng/ml者,术后随访1~3个月,平均2.5个月,PSA值均降至0.02ng/ml以下,可除外前列腺癌(PCa)病例。PSA<4ng/ml者16例(40%),4~10ng/ml者14例(35%),>10ng/ml者10例(25%);fPSA>0.934ng/ml者22例(55%)。血清PSA、fPSA水平与前列腺总体积(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年龄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呈正相关。结论本组血清fPSA与PV、TZV、年龄、IPSS评分有更强相关性。BPH患者血清PSA、fPSA水平升高的相关因素与前列腺总体积及移行区增大、高龄及高IPSS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年龄、临床症状参数、前列腺体积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总结并分析141例BPH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参数、前列腺体积与血清PSA之间关系.结果 对患者年龄分组后显示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血清PSA值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P<0.05);对患者血清PSA值分组后显示血清PSA值随前列腺总体积增加而升高(P<0.01),血清PSA值随前列腺移行区体积增加而升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只有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与血清PSA值有相关性(P<0.01),其他因素与血清PSA值之间均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 BPH患者前列腺总体积、移行区体积和血清PSA水平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加.前列腺移行区体积是导致血清PSA值变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血清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1例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BPH的患者资料。年龄(68.3±6.3)岁,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1.1±7.4,生活质量评分(QoL)4.5±0.8,尿流率(7.3±3.3)ml/s,前列腺体积(69.8±36.8)ml,剩余尿(81.9±105.8)ml,血清PSA值<4 ng/ml者247例(44.0%),4~10 ng/ml者223例(39.8%)、>10 ng/ml者91例(16.2%)。结果血清PSA水平与患者年龄、IPSS、QoL、最大尿流率、剩余尿量无明显相关性(r=0.08、0.03、0.06、0.04、0.09,P>0.05),而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血清PSA水平升高与前列腺体积(F=93.45,P<0.05)及尿潴留发生率(x~2=59.1,P<0.01)间有统计学意义。BPH组织标本中以腺体增生为主(x~2=16.14,P<0.01)或伴有梗死病灶(x~2=36.06,P<0.01)患者的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结论50%以上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水平升高,前列腺体积增大、尿潴留以及表现为腺体增生为主或伴有梗死灶的BPH是血清PSA水平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PSA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建立我国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各年龄段特异性的参考范围。 方法 对 913例年龄 30~ 89岁、初诊为BPH或可疑为前列腺癌 (PCa)的患者行血清T PSA及游离PSA(F PSA)检查。患者均行B超检查 ,对可疑PCa者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及动态序列分析方法分析患者T PSA、F PSA及F/T比值与年龄变化的关系。 结果  10 3例患者经活检诊断为PCa ,检出率 11.3%。 810例BPH患者血T PSA及F PSA与年龄呈正相关 (r=0 .2 2 ,P <0 .0 0 1;r =0 .17,P <0 .0 0 1) ,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r = 0 .16 ,P <0 .0 0 1)。T PSA及F PSA每年分别增加约 4 .4 %和 2 .7% ,F/T比值每年下降约1.3%。BPH患者年龄特异性T PSA值 4 0岁~为 0~ 1.5ng/ml;5 0岁~为 0~ 3.0ng/ml;6 0岁~为0~ 4 .5ng/ml;70岁~为 0~ 5 .5ng/ml;80岁~为 0~ 8.0ng/ml。  结论 BPH患者血清T PSA和F PSA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 ,而F/T比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建立年龄特异性的T PSA界值范围可以提高PSA诊断PCa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年龄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的关系。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BPH患者共369例,按年龄段分为4组,对其血清PSA进行检测,并计算PSAD值,分析年龄和血清PSA、PSAD的关系。结果随年龄的增长,手术治疗的BPH患者PSA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而PSAD在各组间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手术治疗的BPH患者血清PSA值与患者年龄有显著的相关性,而PSAD却相对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 PSA)水平及游离PSA比值 (F/T)在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与前列腺癌 (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对 10 3例PCa患者及 810例BPH患者T PSA及F/T值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BPH患者血清T PSA <4、4~及 >10ng/ml者分别占 71.7%、2 2 .1%、6 .2 % ,PCa患者分别为 10 .7%、17.5 %和 71.8% ,两组间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0 5 )。当F/T值 <0 .16时 ,两组患者血清T PSA <4及 4~ 10ng/ml的例数差别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但T PSA >10ng/ml的患者 ,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0 .1

10ng/ml时 ,F/T值则无明显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高度前列腺上皮内瘤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高度前列腺上皮内瘤(HPIN)现象。回顾性分析54例分析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患者的前列腺标本切片。统计其中HPIN的发生率,并结合患者术前PSA值,分别HPIN与非HPIN之间的血PSA值差别。结果发现54例患者中22例有HPIN表现,占总数的40.7%。HPIN组与非HPIN组之间的血PSA值无显著性差异。在本组BPH患者中,HPIN表现占有一定比例,因此认为HPIN现象并非前列腺癌(Pca)专用。本组中HPIN比例偏高与患者平均年龄较大有关。本研究通过血PSA测定尚无法简单区分HPIN和非HPIN。对于HPIN现象,一方面应提高警惕,密切随访;另一方面也不必盲目悲观,毕竟HPIN只是一种前列腺癌的前驱表现,而并不等于同于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8.
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不同类别PSA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 (BPH)病人血清中不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的稳定性 ,探讨其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病理诊断证实的 1 0 5例BPH病人按总PSA(tPSA)水平分为 3组 :A组 (tPSA <4μg/L)67例 ,B组 (tPSA值 4~ 1 0 μg/L) 2 6例 ,C组 (tPSA >1 0 μg/L) 1 2例。按年龄分为 3组 :a组 (≤ 55岁 ) 1 8例 ,b组 (56~ 69岁 ) 33例 ,c组 (≥ 70岁 ) 54例。采用Bayer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方法 ,测定各组BPH病人血清中的复合PSA(cPSA)、tPSA、游离PSA(fPSA) ,并计算cPSA/tPSA、fPSA/tPSA、fPSA/cPSA比值 ,比较它们在不同年龄和tPSA水平组间的稳定性。 结果 :无论在不同的tPSA水平组 ,还是在不同的年龄组 ,cPSA/tPSA比值和fPSA/tPSA、fP SA/cPSA比值比其它各种PSA更稳定。 结论 :cPSA/tPSA比值和fPSA/tPSA、fPSA/c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中可能更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与PSA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年龄和前列腺体积(PV)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BPH患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计算出FPSA/TPSA比值,并测定切除的前列腺实际体积。结果:患者年龄、PV与FPSA、TP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0.25、0.70和0.57,P均<0.05,而与FPSA/TPSA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4、-0.10,P均>0.05。结论:患者年龄、PV分别与FPSA、TPSA有正相关性,而与FPSA/TPSA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和移行带指数 (TZI)与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并发急性尿潴留 (AUR)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 2例BPH患者的相关资料。 结果 :BPH并发AUR组血清PSA值为 (6 .6 0± 3.4 0 )μg/L ,TZI值为0 .71± 0 .14 ;未并发AUR组患者血清PSA值为 (3.5 1± 2 .30 ) μg/L ,TZI值为0 .4 6± 0 .2 1。两组间血清PSA和TZI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PSA <4 .0、4 .0~ 10 .0、>10 .0 μg/L 3组间AUR发生率进行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 ,AUR发生率随血清PSA值的增高而增高。血清PSA与TZI呈显著正相关 (r=0 .2 13,P <0 .0 1)。 结论 :血清PSA和TZI可作为预测BPH并发AUR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对14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10ng/ml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BPH组)及12例前列腺癌(PC)患者(PC组)进行了术前PSA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测定。结果BPH织PSA值为29.61±15.89ng/ml,DPSA值为0.60±0.36;PC组PSA值为85.89±53.76ng/ml,DPSA值为1.93±1.31,两组间PSA及DPSA。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2)。认为当血清PSA力10ng/ml时.PSA几乎不能区分BPH和PC,而DPSA以0.7为标准值时,其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PSA。同时分析厂造成BPH者PSA值>10ng/ml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诊断性”TURP在BPH伴血清PSA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BPH伴血清PSA异常患者行“诊断性”TURP,然后对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行病理检查,按照病理诊断结果分为PCa组和BPH组,分别评估PCa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及Oleason评分和BPH组患者TURP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随访结束时血清PSA、IPSS评分、生活质量等。结果:87例BPH伴血清PSA异常者行“诊断性”TURP,病理诊断为PCa5例,Gleason评分5~8分,肿瘤分期T1a~T2a,行PCa根治性切除术;病理诊断为BPH82例,出院后均随访2~4年,其中血清PSA恢复正常者77例,显著下降者3例,持续异常者2例,IPS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结论:对血清PSA异常患者,“诊断性”TURP可有助于诊断PCa并对下尿路症状的改善和血清PSA的正常化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PSA及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对无选择性201例无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定,并以慢性前列腺炎14例,BPH已作前列腺切除11例作为对照。结果发现:PSA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至70岁以后未再继续增高。PSA>4μg/L者22例,其中11例在B超引导下作前列腺穿刺活检,10例为BPH,1例为前列腺癌。PSA及PSAD对鉴别BPH与前列腺癌价值不大,BPH手术后PSA逐步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4.
血清PSA、f-PSAR与前列腺重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人群中前列腺重量(PW)与血清前列划抗原(PSA)、血清液离前腺特异抗原百分率(f-PSAR)的相关性,方法:术前测定146例BPH患者血清PSA〈其中51例测定了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值,对血清PSA〉10μg/L患者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排除前列腺癌,术后对前列腺手术标本进行称重,并按〈25g,25 ̄50g、51 ̄75g、〉75g分为4组,均经病理证实为BPH,对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病人行标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因BPH而行标准TURP的病人术前及术后3~4个月的PSA进行测定。结果:PSA值由术前的4.3μg/L降为1.8μg/L,平均减少58%.前列腺体积由术前的46.5ml减少为24.4ml,平均减少48%,相当于每切除1g前列腺组织,PSA下降0.11μg/L;术后有84%的病人PSA值<4μg/L,97%的病人<10μg/L。结论:BPH行标准TURP后,其PSA值应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即<4μ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检测及其比值(F/T)在BPH及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各种因素对BPH患者TPSA值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38例BPH患者及35例PCa患者血清TPSA、F/T的差异进行比较;另观察几种因素对298例BPH患者的影响作用。结果:总体比较两组间TPSA及F/T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灰区(4μg/L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粒子植入治疗后血清PSA变化规律.方法前列腺癌患者13例.临床分期:T1cN0M08例,T2aN0M05例;Gleason评分:5分4例,6分9例;血清PSA 2.8~14.6 ng/ml,平均8.2 ng/ml.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术后定期复查血清PSA,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13例患者随访3~23个月.术后1、2、3、6、9、12、15、18及21个月血清PSA中位值为6.7、5.0、2.7、1.6、1.2、0.9、0.8、0.8及0.7 ng/ml.分别为术前血清PSA中位数的72%、51%、29%、20%、13%、11%、9%、9%及8%.术后1个月30%患者血清PSA有波动.结论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疗后患者血清PSA下降缓慢,早期有波动.术后1年尤其术后3个月内血清PSA下降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sPSA)与尿前列腺特异性抗原(uPSA)比值(s/uPSA)对血清PSA处于诊断“灰区”—sPSA于4.0~10.0ng/ml(放射免疫法范围)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血清PSA(sPSA)于诊断“灰区”的共191例前列腺疾病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其尿PSA(uPSA)水平,根据前列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癌组(PCa组,n=76)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组(BPH组,n=115),比较两组s/uPSA比值以及两组间sPSA和s/uPSA比值的受试者运算特性曲线(ROC)面积。结果BPH组与PCa组的sPSA分别为(5.20±1.09)ng/ml和(6.41±2.12)ng/ml,uPSA分别(3.57±0.97)ng/ml和(2.17±0.61)ng/ml,sPSA和uPSA在BPH组与PCa组两者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t=0.91,t=1.24,P〉0.05);BPH组与PCa组的s/uPSA分别为(2.32±0.61)和(4.13±1.09),PCa组s/uPSA比值明显高于BPH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P〈O.01)。s/uPSA比值和sPS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和0.703。在保持95%敏感性时,s/uPSA比值和sPSA的特异性分别为77.1%和39.6%。结论在血清PSA值4.0~10.0ng/ml范围内,s/uPSA比值较sPSA更好地检出前列腺癌:在保持同一敏感性时,s/uPSA较sPSA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