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EBPα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其配对的40例距肿瘤>5 cm以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C/EBPα在NSCLC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D34标记肺癌组织中的肿瘤微血管,分析C/EBPα的表达与肿瘤MVD的关系.结果:NSCLC组织中C/EBP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5).C/EBPα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与NSCLC组织的分化程度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在NSCLC组织中,C/EBPα蛋白表达阳性组MVD明显低于C/EBPα蛋白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C/EBPα在NSCLC中的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MVD介导NSCL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MDM2蛋白及其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肝组织(各20例),正常肝组织(5例)中MDM2蛋白及其mRNA 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DM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404±0.105, 0.302±0.067, 0.087±0.034.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DM2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呈阴性.结论 MDM2过度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促凋亡因子Omi/HtrA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3例肝癌、30例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结果29例(67·44%)肝癌中Omi/HtrA2蛋白表达阳性,30例癌旁组织和10正常肝组织没有或只有少量很弱的表达。肝癌高分化组中Omi/HtrA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组(P<0·01)。另外,Omi/HtrA2表达与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但Omi/HtrA2表达与肝硬化、有无癌栓、HBsAg和AFP无关。结论肝细胞癌可能需要Omi/HtrA2的表达来促进凋亡,Omi/HtrA2的表达对肝癌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EBPα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6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6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妇女慢性子宫颈炎与子宫颈鳞癌组织中C/EBPα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C/EBPα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EBPα蛋白与新疆维吾尔族的子宫颈鳞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该基因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抑制子宫颈鳞癌发生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探讨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 FOXQ1)基因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对肝癌细胞体外血管生成作用.利用 q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24例肝癌、癌旁组织、正常肝细胞L02及肝癌细胞SMMC-7721中FOXQ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8例肝癌及癌旁组织中FOXQ1的蛋白质表达.合成shRNA-FOXQ1及shRNA-NC慢病毒,转染到SMMC-7721细胞.用体外血管生成实验检测转染shRNA-FOXQ1的肝癌细胞血管生成能力. 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间FOXQ1、VEGF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癌组织和SMMC-7721细胞中FOXQ1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细胞(P<0.05),FOXQ1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肿瘤大小等参数差异显著(P<0.05).shRNA-FOXQ1组血管生成能力明显低于shRNA-NC组和空白组(P<0.05),FOXQ1、VEGF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也明显低于shRNA-NC组和空白组(P<0.05).研究结果证实,FOXQ1在肝癌中高表达,如果沉默FOXQ1的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血管生成,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凋亡蛋白Survivin和Ki-67在原发性肝癌(PHC)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4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Ki-67的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及癌栓是否形成有关(P<0.05);此外,二者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Ki-67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均与原发性肝癌的组织分化程度及癌栓是否形成密切相关;检测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预防、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NS,核干细胞因子)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RT-PCR法检测13对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3例NSCLC组织和1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N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NS mRNA相对表达强度(0.848±0.30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153±0.020)(t=8.712,P0.01)。NS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率为58.9%(43/7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率0%(0/13)(χ2=15.315,P0.01)。NS蛋白的表达率与NSCLC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相关,腺癌组织的表达率为76.5%(26/34)明显高于鳞癌组织的表达率43.6%(17/39)(χ2=8.113,P0.01);低分化组织的表达率81.5%(22/27)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织的表达率45.7%(21/46)(χ2=9.023,P0.01),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NS基因mRNA及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对肿瘤细胞的恶性增殖起了重要作用,是一个新的有应用价值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90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80例,收集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CD9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D9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CD90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90在HCC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肝内转移、TMN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D90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可以作为HCC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为肝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9年8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的表达,并分析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患者p53的表达。结果:p53阳性表达率在在肝癌组、癌旁组分别为47.5%和2.5%,在正常组未检测到p53阳性表达,三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6.515,P=0.024);高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中低分化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低分化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组织中存在p53基因的高表达,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EBPβ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8例子宫颈鳞癌组织、28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EBPβ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癌组织与慢性子宫颈炎C/EBPβ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的肿瘤组织中C/EBPβ蛋白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EBPβ蛋白表达可能与新疆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不同病理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细胞转染、油红O染色、油红O染色提取法、GPDH活性测定、semi-qRT-PCR等方法研究了视黄酸X受体α (retinoic acid X receptor α, RXRα)在猪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转染pRXRα-EGFP促进了猪前体脂肪细胞RXRα 的表达,脂肪细胞分化能力随之增强, 脂肪细胞GPDH活性、分化转录因子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 结果提示,RXRα可能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s, C/EBP)C/EBPα 基因表达变化促进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yclin D1,bcl-2,p53和survivin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方法检测cyclin D1,bcl-2,p53和survivin在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基本正常的肝组织中的表达,统计分析各因子的表达情况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利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各因子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yclin D1,bcl-2,p53和survivin在基本正常肝脏组织、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现递增的趋势,且cyclin D1,bcl-2,p53和survivin在癌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基本正常的肝脏组织(P0.05);经统计学分析,cyclin D1,bcl-2和p53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survivin与血管的浸润情况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cyclin D1,p53和survivin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而bcl-2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无关(P0.05)。结论:cyclin D1,bcl-2,p53和survivin可能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除此之外,cyclin D1,p53和survivin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而bcl-2与预后不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mi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与增殖和凋亡的关系。方法:收集HCC标本54例及相应的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显示Bmi1的表达并结合增殖与凋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细胞中Bmi1表达定位于胞核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6%(43/54),31.2%(17/54),10例正常肝组织未见表达,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HCC中Bmi1的高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数目、临床TNM分期、是否有肝硬化及是否有HBsAg感染无显著相关(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有关,高、中分化组Bmi1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肝癌Bmi1阳性组增殖指数(PI)(50.3±21.4)%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17.3±7.1)%(P<0.05),凋亡指数(AI)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Bmi1在HCC中高表达,其表达增高可能与HCC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Snail mRNA及其蛋白、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96例手术切除胃癌标本,同时取8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运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Snail mRNA的表达。结果(1)Snail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83.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1.25%)(P〈0.05);高、中分化组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的阳性率(7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30%)(P〈0.05);高、中分化组Snail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低分化组(P〈0.05);Snail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Snail mRNA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3)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率(37.5%)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0%)(P〈0.05);高、中分化组E-cadherin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E-cadherin蛋白阳性率在乳头状腺癌、管状腺癌及低分化腺癌与黏液癌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均无关(P〉0.05);(4)胃癌组织中snail mRN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Snail蛋白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234,P〈0.05)。结论(1)E-cadher-in蛋白低表达与Snail蛋白高表达可能是胃黏膜恶性转变以及胃癌发生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E-cadherin蛋白与Snail蛋白对预测胃癌浸润转移有重要意义。(2)Snail蛋白可能在转录水平上调控E-cadherin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ECAM-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CC患者100例,收集肝癌患者HCC组织及癌旁组织,另选取100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利用小分子干扰RNA技术(si RNA)构建低表达的PECAM-1,并转染至肝癌细胞中抑制PECAM-1的表达。应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CCK-8法检测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PECAM-1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A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中PECAM-1 m 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ECAM-1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si RNA PECAM-1后,肝癌细胞侵袭及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CAM-1在肝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PECAM-1 si RNA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及增殖能力,提示PECAM-1可作为预测肝癌发生及发展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中A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无关。结论:AIF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s-related protein 1,IGFBP-rP1)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uman hepatocellar carcinomas,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3例HCC、32例癌旁肝组织及9例正常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结果IGFBP-rP1在HCC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及正常肝组织(P0.01),但正常肝组织和癌旁肝组织IGFBP-r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IGFBP-rP1的表达强度与HC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结论IGFBP-rP1抑制HCC的进展,IGFBP-rP1表达下调在HCC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IF-1α和PHD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3例HCC组织、14例癌旁组织及13例正常肝组织中HIF-1α和PHD2的表达.结果在HCC、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1%、35.7%、0%,差异显著(P≤0.05),其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脉管瘤栓、分化程度、TNM分期均有显著差异 (P〈0.05).PHD2在HC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 (P≤0.05).HCC中PHD2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HIF-1α阳性组与阴性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53.8%(35/65)、81.6%(3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脉管瘤栓、HBsAg阳性及HIF-1α的表达是影响HCC的独立预后因素.HIF-1α和PHD2表达呈正相关(r=0.219,P〈0.05).结论 HIF-1α和PHD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一些恶性进展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侵袭,有助于肿瘤的预后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120例HCC、30例癌旁肝组织、30例肝硬化组织及30例肝血管瘤标本中正常肝组织的STAT3蛋白及β-catenin的表达,分析STAT3蛋白和β-catenin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探讨HCC组织中STAT3蛋白与β-catenin的相关性。结果:STAT3蛋白在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4.17%、13.33%、43.33%及0.00%,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β-catenin在HCC、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50%、16.67%、33.33%及0.00%,阳性表达亦主要位于细胞质。STAT3及β-catenin在上述各类组织中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HCC中STAT3蛋白阳性率在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甲胎蛋白(AFP)、病理分化程度及门脉癌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中STAT3与β-catenin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TAT3及β-catenin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二者表达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凋亡诱导因子(AIF)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7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中AIF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癌组织中AIF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I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1),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肿瘤数目、有无肿瘤包膜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门静脉癌栓均无关。结论:AIF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