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外科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精神外科是医学领域复杂的问题之一,本对其历史演变,解剖生理,手术病例选择标准,手术方法学,疗效评价,争论焦点及临床实践中有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立体定向技术在精神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体定向技术1947年被Spiegel和Wycis开始应用于精神病的治疗,比额叶白质切除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由于额叶白质切断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而被定位精确、创伤小的立体定向术所替代,近几十年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3.
目的:精神外科治疗癫痫是我国目前治疗除药物治疗外的唯一手段。对一些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癫痫有明显效果。方法:口服C-P首剂50mg/日,丙戊酸钠0.2,2次/日给予氟哌啶醇10mg,2次/日肌注。治疗5天后,情绪稳定精神,主动接触,偶有攻击行为,无抽搐发作。会诊认为:(1)癫痫性精神分裂样精神病,(2)癫痫所致人格改变(病人在意识清晰下出现伤人,勒索行为,因人格改变不计后果凶狠,残暴,自控能力下降,近2年)在病室内屡发冲动,伤害他患,为避免出现意外建议行外科治疗。外科会诊,认为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经立体定向左侧颞叶切除术,局限性白质切断术。结果:外科手术成功,3天后病人意识清晰,言语流利,生命体征平稳,情绪稳定,无冲动行为故转回精神科继续治疗,经1个月口服药物治疗后,病人情绪平稳,无冲动伤人行为,主动于他人接触,故出院,回家治疗,随访1年,无抽搐发作,无攻击行为,情绪稳定,未发生意义,疗效显。结论:癫痫是由于大脑细胞异常过度放电,而引起的一过性,反复发作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精神障碍发作类型很多,此病人有情绪变化,及人格改变,故出现伤人行为,病灶很难发现,大多与大脑优势半球颞叶有关,控制不良可能与杏仁核异常放电有关,此病人经多次脑电及MRI确认左侧颞叶及局限性白质损伤,故行左侧颞叶切除术及局限性白质切断术后病情明显得以控制,随访1年,未出现异常改变,可以证明外科治疗伴有人格改变的癫痫是可行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癫痫性精神障碍都可以行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强迫症与精神外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精神外科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临床疗效、安全性、靶点选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精神外科 (psychosurgery)经历了百余年的临床实践过程 ,为难治性精神疾病探索出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手段 ,本文就其进展作以下概述 ,以供参考。1 历史的回顾瑞士Burchhardr(1891) :毁坏大脑皮层某些区域引起行为改变 ,并加以仿效用于治疗 6例精神病人 ,但其中 5例发生癫疒间 ,1例死亡 ,仅 1例明显进步 ,最终遭医学界强烈反对 ,被迫终止。美国Puusepp(1910 )等采用切断额叶和枕叶的联系纤维 ,治疗 3例躁郁症 ,效果差。葡萄牙Moniz和Lima(1935 )首创精神外科 ,被公认为标准的额叶切断术 ,又称白质切断…  相似文献   

6.
1 精神外科的历史回顾 精神外科是采用外科方法治疗和研究精神疾病的一门学科,是功能性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5年,葡萄牙精神病学家Moniz在动物实验的启发下设计了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断术并由神经外科医师Lima施行手术,结果手术成功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从而开创了真正的精神外科并将该手术命名为Moniz-Lima手术。由于其历史性贡献194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相似文献   

7.
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难治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治疗,并尝试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DBS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复杂的重塑、代谢改变等,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活动,并与刺激部位、疾病状态和刺激参数等因素有关。DBS在难治性强迫症和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综述了DBS在精神疾病临床应用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1 病例患者,女,1987年出生,2016年3月8日因"精神外科手术后耳闻人语、猜疑7年,加重2月"首次入我院。患者自2005年3月起因减肥而逐渐出现厌食、体质量明显下降、停经,于2005年8月至上海市某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体质量36 kg,体质量指数(BMI)13.17,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治疗半个月后好转出院,出院时体质量40 kg,具体治疗情况家属和患者均无法回忆。出院2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厌食,体质量再次明显下降、闭经  相似文献   

9.
精神外科过去、现在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外科方法治疗精神病的历史约120余年,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充满了争议和曲折.虽然在1935年Moniz-Lima进行双侧前额叶脑白质切断术来治疗严重精神病,从而开创了真正的精神外科,通过长期随访和观察,手术并发症严重,又缺乏明确神经生理依据,精神外科受到社会舆论指责和批评随着临床精神病学、神经外科、神经生化、神经影像学、立体定向技术等深入研究与发展,精神外科手术方式由传统方式,转变成立体定向毁损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神经调控技术(DBS、VNS、TMS)治疗精神疾病新理念.今后精神外科治疗,将依赖于神经调控技术、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时代.精神障碍的病因很复杂,只有病因和发病机理充分揭示,才有可能更好地治疗和预防这类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0.
精神外科实践中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临床精神病学、神经生理、神经解剖、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等诸学科的深入研究和发展,精神外科这一重要课题重新引起了临床医师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尽管如此,仍尚有不少问题未能圆满解释或悬而未决,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与我们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的有关问题综合如下,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1.
治疗和纠正精神疾病所应用的神经外科方法称为精神外科,是现代医学中最复杂的学科之一。因为与之有关的除了学术和医疗观点之外,尚有复杂的伦理和道德观念以及特殊的法律责任问题。当对问题的本质缺乏认识时则常常导致错误的推论和结局。近30年来,在苏联医学文献中根本避而不谈精神外科的有关问题。由于医师的沉默,在非医学界及其刊物中则常常出现对这些问题的偏见认识和错误解释,从而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12.
作者用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治疗23例久经氯丙米嗪、行为疗法等治疗未见显效的强迫症病人并进行一年以上的随访。发现一次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近期疗效十分理想,但远期疗效逐渐下降.再次手术效果明显。作者认为.一次手术疗效差的病例不应认为手术无效.还可以在同一部位再行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因为毁损不够也许是疗效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显示,立体定向手术的不良反应很小,安全可靠。多因素分析显示.随访第二周至六个月强迫症状减分值与性别因素呈负相关.而手术后一年却呈正相关。提示男性病人在术后较近的时间内效果可能较差,而女性病人可能较好;一年以后男性病人可能较好而女性病人可能较差。手术后第二周强迫症状减分值与年龄因素呈正相关.手术后一年呈负相关。提示年龄较大的病人手术后当时效果可能较好;手术后一年效果可能较差.年龄较轻的病人则相反。我们的研究证实,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是有效的.但也是有局限性的。由于我们的样本都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效的病人.所以疗效具有说服力。还需进一步研究多次立体定向扣带回毁损术的疗效和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一、手术治疗之目的是解除病痛,力争恢复精神功能,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二、开展该项工作的单位或地区应具有确切诊断精神疾患和手术治疗的必要设备、经验和技术条件。三、精神病手术病例的选择、诊断、检查、手术方案及疗效评价应有精神和神经外科医师密切合作处理。一般要求术前病人收治精神科或转诊。四、术前必须预先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的同意,医师有责任向家属和(或)病人说明手术的  相似文献   

14.
精神疾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病的外科治疗已有70多年历史,这曾引起精神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及医学伦理界的极大兴趣.可以说在临床医学中还没有其他任何治疗象精神病的外科治疗一样引起过如此多的热情、争论及误会。精神病的外科治疗曾获得过诺贝尔奖(1949年),但至20世纪中期.滥用前额叶切开术产生了明显的副作用,使精神病的外科治疗充满了争议,以后随着氯丙嗪的问世.精神病的外科治疗一度急剧减少。近十几年来.神经科学研究(特别是脑功能研究)的突飞猛进。使我们对一些精神疾病有了更深的了解:不断发展的神经生物学证据也为精神病的手术提供了手术理由。如强迫症、抑郁症病人脑内特定区域存在葡萄糖代谢改变。神经影像、立体定向手术设备和微创或无创手术方式的发展.使得精神外科手术更加精确.损伤更小.几乎无手术死亡病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精神分裂症临床外科治疗的10年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Moniz于1935年在临床上首次运用额叶去神经手术式治疗精神疾病以来,精神外科的发展历程始终充满了坎坷,或许还是精神科治疗领域里最具争议的治疗方法,原因在于:(1)精神疾病的器质性基础,也就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定位至今未成定论;(2)精神疾病的病因至今仍难以确定;(3)作为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对神经精神状况的远期影响,如智能、情绪  相似文献   

16.
脑立体定向术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5年3月采用立体定向术破坏双侧前扣带回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23例,经5年随访,显著进步 2例,进步11例,有效率为 56%。1987年 4月又在此基础上,采用包括双侧前扣带回与双侧杏仁核的多靶点立体定向术治疗27例,经3年随访,显著进步4例,进步12例,有效率为59%。从两组病人随访结果,认为手术对部份病人有一定效果,表现为精神障碍发作减少,冲动行为有所减少或基本消失,而对本病的核心症状如思维形式障碍,幻觉和妄想等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有关癫痫的手术治疗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有关癫痫手术的进展、术前的选择标准、术前评估、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病率综合世界各国资料在10~405/10万人之间,我国的PD患病率为81/10万,发病和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影像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使外科治疗PD取得了较大进展。毁损术曾经是PD治疗的最主要方法,随着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的出现,有逐渐被后者取代的趋势。目前PD常用的毁损靶点主要是丘脑腹中间核(Vim)和苍白球内侧部(Gpi)。其中Vim对震颤的控制效果最为理想,对肢体僵直仅有轻度改善,对其他症状无效;双侧Vim毁损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已被摒弃。苍白球毁损术(PVP)对症状的改善比较全…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神经症的概念 (一)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Ⅱ—R): 本症为一组精神障碍,除癔症外,没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可表现为烦恼、紧张、焦虑、恐怖、强迫症状、疑病症状、心情抑郁或分离症状、转换症状等。除癔症表现为短暂的发作,病程大多是持续迁延的,病前多有一定的素质和人格基础,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其症状无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二)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对神经症的描述(ICD—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等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98例行CT蛛网膜下腔-脑池造影,非交通性47例均行于术治疗.43例行囊肿大部切除+脑池开放术,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所有手术病人手术顺利,各种术式各有利弊.结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应根据囊肿大小、临床症状体征、与蛛网膜下腔是否交通及年龄来决定治疗方式.手术首选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