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手术方式治疗16例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11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合并颈椎间盘突出5例。术前和术后通过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动态侧位X线片、颈椎MR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3、6、24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62.2%,69.4%,78%,MRI示颈髓压迫解除。结论一期前后路颈椎减压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颈椎问盘突出伴有明显颈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方法:13例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影像学显示9例椎管/椎体比值为0.70~0.64不等,均存在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或小关节突骨质增生及明显的颈椎问盘突出。13例均行后路扩大半椎板切除 前路椎间盘刮除植骨钢板固定术,手术次序为先行后路手术,然后再行前路手术。结果:13例患者在术后数天内均感到神经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1年复查,行椎间盘摘除减压的椎间隙已融合,3例原术前坐轮椅者已可自己缓慢行走,所有病例四肢感觉、肌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平均JOA评分从术前9分提高到术后13分。结论:对颈椎管前后方均有明显压迫的严重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椎间隙感染亦称化脓性椎间盘炎, 简称椎间盘炎(Spondylodiscitis),指椎间盘及相邻软骨板的感染性病变。临床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炎多采用手术治疗,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微创一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并成功随访腰椎椎间盘炎患者11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我院首例颈椎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首例前后路颈椎手术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常规颈椎前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手术,加用钢板内固定。结果 术后症状有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结论 前后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满意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2例,男56例,女16例;年龄23 ~ 78岁,平均57岁.病程6~15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病例全部采用后路椎管扩大及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4年,平均28个月,术后疗效按JOA评分标准评定,术后1周及1、3、6个月评分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周分别测量术前及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值,均较术前增加(P<0.05).[结论]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一期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是可行的;神经减压及时、充分、彻底;对改善生理曲度及椎节高度较为理想;术后稳定性好,患者康复快;不但缩短了住院时间,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而且节约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应用一期后路单开门及前路减压、Cage植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前后方均有压迫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一期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和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18.7个月.显示椎间隙高度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率100%,融合时间平均4.5个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83.5%,优良率82.2%。随访中未发现有Cage移位、下沉、假关节形成、椎间隙高度丢失、椎管再狭窄等问题。结论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前路减压后以Cage植入椎间隙可获得良好的术后即刻稳定性、提高了植骨融合率并可长期保持椎间隙的高度和颈椎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应用单纯前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上颈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1例上颈椎结核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3.5~70岁。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疼痛;19例颈部活动受限,上肢肌力和感觉减退,症状持续1~12个月。2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结核中毒症状。病变累及单椎体14例,相邻2个椎体16例,多节段1例。术前给予四联抗结核治疗2~4周,17例椎体骨质破坏较轻的患者行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14例椎体骨质破坏较重的患者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后路内固定术(AP组)。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症状、美国脊柱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ASIA)、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功能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植骨融合情况、复位程度及并发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A组手术时间80~200min(128.8±40.8min),术中出血量50~120ml(73.5±23.2ml);AP组手术时间120~300min(212.9±56.2min),术中出血量200~450ml(295.7±74.3ml)。术中AP组1例C2神经损伤,其余均未发生脊髓、神经根、椎动脉等损伤。病理检查结果为结核病灶。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8.2个月。A组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分别为9.9±1.6、14.1±1.2和15.1±0.9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8±1.5、2.9±1.4和1.9±1.1分,NDI分别为31.8±4.3、14.2±2.7和10.2±2.1;AP组JOA评分分别为9.4±1.2分、14.0±1.2和15.3±1.1分,颈肩痛VAS评分分别为6.9±1.4、2.9±1.4和3.1±0.9分,NDI分别为33.3±3.8、15.6±2.8和10.4±2.0;两组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AP组1例患者术后术区出现窦道,经清创、调整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切口愈合良好。随访过程中内固定无断裂和移位,颈椎稳定性均得到重建,结核无复发。A组8例(C级3例,D级5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恢复至E级;AP组11例(B级1例,C级7例,D级3例)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1例由ASIA B级改善到C级,1例由C级恢复至D级,其余患者均恢复至E级。结论:在上颈椎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根据患者病灶特点、椎体损害程度和累及范围、脊髓和神经受压损害程度选择单纯前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神经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重建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中有一种较特殊的类型,即脊髓同时受到前后方的压迫,称为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其手术方式存在较多争议,2003年3月~2008年11月,本院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治疗前后钳夹型CSM 22例,经过0.5~6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25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7—68岁,平均年龄62岁。所有患者行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根据术前、术后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观察该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经过1年以上的随访,JOA由术前(7.0±0.26)分到术后1年(15.4±0.24)分,改善率为84%。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是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钳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螺旋融合器或颈椎带锁钢板进行同期前后路减压重建 ,一次性手术治疗 ,并进行分析。方法 :对 1 6例颈脊髓前后受钳夹的颈椎病患者 ,先后路颈椎扩大式半椎板切除减压术 ,后行前路减压 ,颈椎椎间螺旋融合器或带锁钢板内固定植骨术 ,术后采用JOA 1 7分法进行测评。结果 :平均随访 2 3个月 ,1 6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皮肤感觉改善和四肢肌力提高 ,其中 2例大小便障碍者括约肌功能恢复 ,脊髓功能改善率 75 .6 %。结论 :本手术方法减压彻底 ,安全有效 ,颈椎螺旋融合器和颈椎带锁钢板的应用解决了颈椎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椎多节段结核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28例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3个椎体9例,4个椎体8例,5个椎体7例,6个及6个以上椎体4例。患者均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体重减轻19例,胸背部显著疼痛25例,腰骶部疼痛3例。血沉58~126mm/h,平均73.7mm/h,合并椎旁脓肿19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27°-108。,平均61.5°,伴有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7例,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7例,C级8例,D级3例,均采用一期后路钉棒或钩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胸椎后凸改善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6±0.7h,平均出血890±130ml。术中1例由于T4椎弓根较小无法置钉而改用钩棒系统固定。1例发生胸膜撕破,行术中缝合,术后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现乳糜漏,行纵隔引流14d后愈合;1例左下肢回流不畅,给予抬高患肢,被动肢体活动,2周后好转;2例患者腹部皮肤出现麻木疼痛,给予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物西乐葆121服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早期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7d后脱机好转,肺功能正常。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无伤口深部感染或窦道形成。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所有患者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消失;24例胸背部疼痛及3例腰骶部疼痛者症状消失,1例背部疼痛患者半年后自行缓解。随访11~22个月,平均17-3个月。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时未见结核复发,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周时后凸Cobb角21°~33°,平均24.7°,末次随访时为24°~35°,平均26.3°,无1例出现椎旁脓肿复发。神经功能除A级2例、B级1例无变化外,其余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多节段胸椎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效果好,能同时解决病灶清除、减压、稳定、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观察其近期手术疗效.方法 本组6例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均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确诊.手术方法均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然后在颈椎间盘突出相应的硬脊膜的位置上纵行切开硬脊膜,显露颈髓和上、下神经根及齿状韧带,切开纤维环取出髓核组织.结果 本组6例均获随访,按JOA评分标准平均提高3-6分,肌力平均提高2-3级,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或缓解.术后予以X线片及MRI复查,无明显并发症,钳夹节段的颈髓均显示压迫解除.结论 一次性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加经硬脊膜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脊髓钳夹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手术方法.它可避免多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前后路一期手术时应用自体C7棘突骨行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30例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CSM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9~70岁,平均54.5岁;术前JOA评分4~13分,平均7.6±2.5分。后路手术时切取C7棘突骨作为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的材料。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0~5.0h,平均3.5h;术中出血量270~600ml,平均380ml。未发生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6~50个月,平均24.2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9~15分,平均13.7±1.8分,平均改善率为72%,其中优7例,良18例,好转5例。椎间植骨全部获得融合,未见植骨块塌陷和移位,内固定无松动和断裂。结论:对脊髓前后方均有压迫的CSM患者采用一期前后路手术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将后路手术时切取的自体C7棘突骨用于前路椎间植骨具有取骨简便、融合率高及相对节省治疗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钢丝或椎板夹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9例,随访4-21个月,定期X线片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融合率,以Frankle分级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后,损伤节段稳定,无须外固定,脊髓功能平均提高1.2级。结论 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严重颈椎骨折脱位可使损伤节段获得早期稳定,方便术后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评价不同手术入路对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自 1996年 6月起收治 5 6例脊髓夹持型颈椎病患者 ,男 35例 ,女 2 1例。 42例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14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手术前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 (JOA)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脊髓功能。结果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5 7.33± 14 .6 ) % ,优良率达 6 4.2 9%。颈后路椎板切除椎管扩大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 ( 37.35±11.2 ) % ,优良率 42 .86 %。结论 :颈前入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夹持型颈椎病直接有效 ,应作为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合并黄韧带退变严重肥厚 ,钙化或骨化的颈椎病患者 ,3个节段以上病变患者或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患者 ,仍宜选择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 ,或同期或二期前、后路减压术。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64例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手术疗效及影像学表现,说明各自手术适应证。方法:64例脊髓型脊椎病患,合并颈椎管狭窄38例,颈椎节段性不稳17例,后纵韧带骨化5例。病变累及1个椎间隙7例,累及2个推间隙14例,累及3个及以上椎间隙38例。JOA评分前路为8.83分,后路为8.52分。前路手术26例,单节段9例,2节段14例,3节段3例。后路手术38例,C3-7 32例,C2-7 4例,C1-7 1例,C3-T1 1例。结果:再手术4例,3例为前路手术后,1例为后路手术后。生理弧度正常43例,变直11例,反屈10例,相邻节段不稳8例,融合区域增生硬化9例。术后JOA评分前路为14.48分,后路为14.56分。改善率前路为69.2%,后路为71.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当,手术疗效相似,合并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后路椎管扩大成型术为宜,有节段性不稳或颈椎后突畸形前路手术为好。远期前路手术存在相邻节段退变,融合区增生硬化,影响其疗效。前路带锁钢板具有良好的稳定及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重症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对同时存在颈椎管狭窄及颈椎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受压的重症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椎前、后路一期联合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及内固定术同期进行。结果16例均于3·5~4·5h内完成手术操作。3周可在围领保护下下床行走,3~5个月内症状完全消失,行走自如。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及前路椎间盘摘除,使颈椎管的容积明显扩大,颈脊髓受压即时解除,疗程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适应证。方法:对87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0PLL),合并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黄韧带钙化症,多节段颈椎间盘后突压迫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者,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伴颈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行前后路联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87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2,6个月),植骨均已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标准,除5例高位完全截瘫患者未恢复外,其余82例患者平均JOA评分由术前8.9分(5~11分)增加到13,2分(8~17分),评分提高3~6分。术后短期并发症均逐渐恢复;4例食管瘘患者经手术修补也顺利愈合。结论:前后联合手术减压充分,能较好重建颈椎稳定性。适用于脊髓型颈椎病合并多节段颈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0PLL),合并颈椎黄韧带肥厚或黄韧带钙化症,多节段颈椎间盘后突压迫或椎体后缘巨大骨赘者,颈椎退变性节段不稳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32~63岁,平均51.3岁,病程平均5.6年。术前病变节段:3节段16例,4节段12例。其中累及C2/3节段5例次、C3/4 21例次、C4/5 26例次、C5/6 28例次、C6/7 16例次。合并高血压病4例,糖尿病5例。患者均采用一期后路改良颈椎椎管扩大椎板成形联合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采用10秒握拳试验、双手握力、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及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后前路联合手术时间平均6.5h,出血量平均375ml。患者均得到1年及以上有效随访。1年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的9.8±2.1分提高到15.9±1.2分(P<0.05),平均改善率(84.7±9.2)%。术前、术后10秒试验:左手由11.2±3.1次提高到18.2±2.6次,右手由10.8±1.0次提高到17.8±3.9次(P均<0.05)。平均握力:左手由18.7±7.1kg提高到33.2±6.3kg,右手由19.2±3.6kg提高到35.8±2.5kg(P均<0.05)。颈部轴性疼痛VAS评分为2.1±1.1分。颈椎前凸角由21.5°±5.7°减少到19.60°±4.10°(P>0.05)。影像学随访示颈椎管减压充分,椎间植骨融合满意,未见相邻节段不稳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创伤小、可有效改善颈椎后路术后轴性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在后路手术基础上,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20.
总结30例腰椎结核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患者的护理,认为术前要重点做好心理、饮食、药物应用的护理.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有效止痛,预防并发症,加强功能锻炼.作好康复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