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美两国公路的功能分类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中美两国公路的发展概况.重点研究了中美两国所采用的公路功能分类法.并对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发展的差别,剖析了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观上的不同的文化层次的原因,剖析了中美不同的商业文化。在当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加强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的了解与交流,具有深刻的文化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美两国在平曲线超高缓和方式上的异同,并阐述了造成两国在超高缓和段设置上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定量地比较中美两种超高缓和方式体现在行车舒适度上的差别,笔者以整个超高缓和段的平均横向力系数作为衡量指标,通过分析得出了"在任意几何参数的平曲线上,两种超高缓和方式对应的平均横向力系数的差值恒为直线路拱值的1/2"这一结论。基于此结论,结合规范中横向力系数的选用情况,针对目前中国超高缓和段设置方法的适用性做出了评价,并对其可改进之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翟雪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8):357-359,402
以沈阳市八棵树驾驶人考试中心为工程背景,对驾考制度中调整的科目进行分析,并依据设计原则及规定,进行相关科目考试场地改造的规划设计,对其他地区驾驶人考试场地的规划设计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战略互信"是近年来我国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然而,由于中美两国异质性较强、结构性矛盾较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战略互信的建构进程。2009年11月,"战略互信"随着奥巴马访华成为了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议题。它不仅是化解两国结构性矛盾的必要前提,还是两国共同应对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的基础。建构中美战略互信,实现两国长远稳定,需要中美两国建立共识,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6.
1月18—2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中美两国的高度重视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1月19日,中美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同意推进全面经济合作,并将依托现有对话机制,到今年5月举行的第3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时进一步确立全面经济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驾培行业是道路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资源占用型行业,又是能源消耗型行业。2022年统计数据显示,教练车有70%以上的时间都在进行场地内科目训练,且训练中车辆的挡位低、车速慢,发动机处于高油耗高污染区域工作,不仅要消耗大量的成品油,增加驾驶员培训成本,而且对周围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同时对驾培行业的持续发展和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燃油驾考车已经不适应国家对环保和排放的要求。为了解决训练场地废气污染问题,节约能源和降低训练成本,可将电动汽车技术用于驾考车。为满足驾考车需求和这一小众车需求,某公司决定开发纯电动驾考车。纯电动驾考车关键技术在于驱动电机、手动变速箱如何与现有燃油车在技术层面进行对接,同时满足公安部对驾考车和培训用车的定义需求,满足科目二和科目三的要求,满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彭彦忠 《中外公路》2007,27(3):7-10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速公路几何设计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得出两个国家在高速公路设计理念和方法上的差异,可为我国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逐步在限定区域开展实际道路测试,确保和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驾驶能力是当前研究、测试和工程开发的热点难点。面对自动驾驶车辆将长期与人类驾驶车辆混行,并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遵守同样交通规则的现实需要,提出一种验证和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交通规则符合性的方法,以期降低多车混行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风险。针对各类交通法律法规语义自动解析技术瓶颈,提出规范化-逻辑化两阶段交通规则数字化模型,基于改进谓词度量时序逻辑框架(Metric Temporal Logic,MTL),将自然语言交通规则转换为命题、逻辑连接词和时序算子组成的逻辑编码,生成了自动驾驶系统可理解、可执行、可验证的数字化交通规则,并构建了交通规则命题的分级分类体系。提出了一套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高精度运动轨迹的交通规则符合性验证算法,并搭建仿真试验平台,在高速公路交通场景下开展了试验验证。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精简命题空间、新增时序算子和谓词逻辑词等改进有效提高了原有MTL框架的时间表现能力,解决了时序逻辑性不足等问题,大幅提高了交通规则数字化转换效率,对地方性交通法规和未来交通法规修订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提出的交通规则符合性验证方法及试验平台可以有效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对现有交通规则的遵守能力,相关成果对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能和未来混行交通安全管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其经济开放度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两个国家之间经济开放度的差异和这两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差异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计算出两国经济开放度的值之后,对中美两国经济开放度的差和两国GDP的比值进行了计量协整分析,随后对两者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了两国经济开放度差异和经济差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Hazard perception tests may not be transferable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traffic culture and infrastructure. Therefore, different instruments might be necessary for assessing hazard percep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the Lithuanian hazard perception test based on static traffic images and test i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Thirty-four experienced drivers participated in a pilot study, and 125 drivers with diverse driving experience took part in the main study. The final test contained 27 static traffic scenes and the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espond if they saw a hazard or no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test has satisfactory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It differentiated between inexperienced and experienced drivers, and between those experienced drivers who had less than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crashes in their driving history. The test has sufficient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for research; still further development is needed in order to apply it for individual testing and decisions about licence provision.  相似文献   

12.
重点研究了经济高速增长期道路交通伤害与机动车保有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各自的经济高速增长期的机动车保有量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全面统计,并且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对两者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了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与道路交通伤害之间具有显著线性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刘磊 《路基工程》2017,(5):30-32
标准贯入试验(SPT)作为原位测试试验,通过标贯值及修正评价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工程原位测试证实,美国标准与中国标准贯入试验存在不少差异,对比两者标贯测试的原理、方法、过程、数据及能源效率的选取,分析中美标准贯入试验的差异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自动驾驶车辆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之前的测试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以及高精度测量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方式,对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将驾驶模拟器运用到研究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已是近年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基于虚拟驾驶场景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检测,通过组合虚拟驾驶场景的背景车辆、行人、交通灯、建筑、指示标牌等元素,研究将驾驶模拟器与虚拟驾驶场景的联合应用来测试自动驾驶车辆。设计了典型的交通场景,通过自动驾驶车辆和背景车辆的实时交互,研究自动驾驶车辆的各项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驾驶模拟器可以高度拟合人类驾驶体验,驾驶员通过驾驶模拟器控制背景车辆能够很好的模拟现实中的驾驶行为,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仿真测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美公路运行速度与交通安全相关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中国对运行速度概念存在的一些误解,通过现场采集的车辆运行速度分布数据,解析和讨论了运行速度的明确定义。对中美公路车辆运行速度分布、运行速度统计值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中美驾驶员对限速值的遵守情况与限速值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寻了中国大、小车运行速度差大于美国的根源,并进一步探讨速度差与事故率,以及速度差与事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限速值需要综合考虑运行速度、设计速度与其他因素;为了增进中国公路的行车安全,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分车道对大、小车分别限速。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情景下自动驾驶接管行为的影响特征,面向驾驶人、自动驾驶车辆、交通环境等内容提出自动驾驶测试研究框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通过案例验证其有效性,为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测试评估提供有力支撑。研究以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交通流为要素设计18个高速公路接管情景,邀请被试开展驾驶模拟试验测试。从主观维度探究驾驶人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差异,从客观维度构建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研究驾驶人属性因素(性别、年龄、驾龄)和接管情景因素(接管场景、接管请求时间、驾驶次任务)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性别因素对自动驾驶的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对自动驾驶的适应性高于女性;②驾驶人的年龄和驾龄因素对试验前和试验后的技术接受度具有显著影响,对技术信任度和状态感知度具有统计学差异,中年人和老年人、中驾龄和高驾龄人群的适应性相对较高;③不同因素水平对应的接管成功率、正确率和第一操纵行为不同。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接管情景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接管行为指标具有显著影响;②模型中引入驾驶人属性因素,发现与接管情景因素存在交互效用。研究基于驾驶模拟技术开发自动驾驶测试平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深度挖掘自动驾驶接管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实测的公交车运行数据,建立符合公交车运营特点的行驶工况.首先将连续行驶数据进行短行程划分并计算各短行程的特征值;之后采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特征值降为4个主成分,利用相关系数法建立了武汉市公交车的综合行驶工况;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对短行程分类,构建了公交车在拥堵道路、较畅通道路、畅通道路3类交通条件下的行驶工况;各工况同实测数据的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8.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为19.46 km/h,各行驶模式下的时间比例分别为:加速26.39%、减速23.61%、匀速33.33%、怠速16.67%.此外将所建立综合工况与燃油消耗量测试工况C-WTVC比较,发现二者在平均速度和怠速时间比例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有必要针对公交车专门开发测试工况,从而为交通和环保部门的公交运营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城市道路交叉口控制实践中,绿灯信号相位多种切换方式同时存在而未有详细优劣对比的现状开展研究.设计1组驾驶模拟器实验,对绿灯闪烁(GSF)与绿灯倒计时(GSC)2种典型的相位切换模式下的驾驶行为进行对比观测和分析,建立驾驶员在2种切换模式下的"通过/停止"决策行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在不同模式相位切换期间的驾驶行为具有一定复杂性,与驾驶环境(如车速、黄灯启亮时与停车线的距离)和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驾龄)等密切相关.驾驶环境方面,GSC模式对驾驶员有较为强烈的催促作用,驾驶员在GSC模式下的平均通过率提高了10% ~20%,且陷入两难区的概率比GSF模式下提高了7.2%.黄灯通过率和黄灯启亮时车辆与停车线的距离呈负相关关系,且与黄灯启亮时的车速在不同相位切换模式下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在GSC模式下呈现正相关关系,而在GSF模式下呈现负相关关系.驾驶员个体特征方面,男性、20~30岁、3~4年驾龄的驾驶员通过率明显高于其它分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事故卷宗、交通事故视频信息数据,研究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典型交通事故形态,构建了面向机非混行交通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旨在针对我国较为特殊的机非混行环境下的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场景及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分析了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构建需求,建立交通事故数据筛选标准,得到133例可用于构建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场景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数据集;其次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行驶要求,对133例交通事故的发生地点、车辆行为、道路类型、环境光线等方面进行解构分析;最后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5类典型的自动驾驶测试场景模型,并分析了不同场景模型的关键要素,为实际道路测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