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内燃机用阻燃型空气过滤纸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讨了以十溴二苯乙烷为主体的溴-锑协同阻燃体系中溴-锑元素质量比对空气过滤纸阻燃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最适质量比为3∶1。在此比例下,进一步研究了阻燃剂用量对空气过滤纸阻燃性能、力学性能以及透气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阻燃剂留着率为25%时,阻燃性能达到GB/T14656—1993要求,此时挺度提高了约20%,但耐破度和透气度分别下降了约11%和10%。  相似文献   

2.
洪莉  胡健  徐桂龙  梁云 《中华纸业》2011,(24):49-52
分别采用Ⅰ-APP(结晶Ⅰ型聚磷酸铵)和Ⅱ-APP(结晶Ⅱ型聚磷酸铵)为阻燃剂制备内燃机用阻燃型空气过滤纸,并对其阻燃性、吸湿性、透气性和力学强度等性能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与Ⅰ-APP相比较,Ⅱ-APP制备的阻燃型空气过滤纸的综合性能更优异,当苯丙乳液的留着率为20%,Ⅱ-APP的留着率为15%时,滤纸的阻燃性即可满足GB/T14656-93的阻燃要求,且耐破度与只浸渍20%苯丙乳液的滤纸相比,增加了23.8%,挺度和吸湿率基本保持不变,透气度仅下降16.5%。  相似文献   

3.
超细协同阻燃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雪  朱平  许秋生 《印染助剂》2006,23(11):19-21
对几种无机阳燃剂的超细化和复配用传统轧烘-焙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整理,确定聚磷酸铵与氢氧化镁起协同阳燃时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并确定协同配比[质量比m(聚磷酸铵):m(氢氧化镁)]为5:1,阻燃剂用量在(22~24)g/100g整理腹,粘合剂用量为12g时,阳燃效果最佳,且织物的白度、断裂强力及撕破强力下降较小,符合阻燃整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阻燃型空气滤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莉  胡健  徐桂龙  梁云 《中国造纸》2011,30(9):28-31
采用磷系阻燃剂制备内燃机用阻燃型空气滤纸,并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替代部分苯丙乳液进行增强,研究其对阻燃剂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5%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85%的苯丙乳液进行复配后,阻燃剂的留着率在14%时即可获得优异的阻燃性能,可节约22%的阻燃剂用量,且不会降低滤纸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膨胀型阻燃剂对棉织物阻燃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聚磷酸铵(APP)单一阻燃剂、聚磷酸铵与三聚氰胺(APP/MEL)二元复配阻燃剂及聚磷酸铵、三聚氰铵、季戊四醇(APP/MEL/PER)二元复配阻燃剂对棉织物进行阻燃整理,测试结果表明:APP单一阻燃剂处理的棉织物阻燃效果较差;APP/MEL处理的棉织物次之;APP/MEL/PER(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在超细纤维合成革皮基中加入不同类型的阻燃剂,如十溴二苯乙烷、聚磷酸铵、氢氧化镁,进而对其阻燃性、柔软性、剥离性能、密度、SEM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种阻燃剂均能提高超细纤维合成革皮基的密度,但均使皮基的物性下降,柔软度下降;阻燃效果尤以十溴二苯乙烷阻燃性能最佳,其次是聚磷酸铵,最后是氢氧化镁。  相似文献   

7.
《造纸信息》2011,(12):50-50
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洪莉等人,采用磷系阻燃剂制备内燃机用阻燃型空气滤纸,并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替代部分苯丙乳液进行增强,结果发现,15%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和85%的苯丙乳液进行复配后,阻燃剂的留着率在14%时即可获得优异的阻燃性能,可节约22%的阻燃剂用量,且不会降低滤纸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改善棉织物阻燃整理的耐水洗性,探讨了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以及聚磷酸铵、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对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光固化后再焙烘工艺,研究了交联剂TAIC浓度及焙烘温度、时间对棉织物阻燃耐水洗性的影响。比较了织物的损毁炭长、LOI值、断裂强力、热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聚磷酸铵、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复配整理棉织物的LOI值为33.9%;经紫外光固化再焙烘的阻燃棉织物的LOI值为37.2%,裂解后的质量残余率为39.2%,阻燃棉织物燃烧后残渣形貌保持完好,水洗后的LOI值为26.1%,损毁炭长为15 cm。  相似文献   

9.
采用极限氧指数法(LOI)、垂直燃烧法等手段研究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包覆聚磷酸铵的协同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组成阻燃涂层剂,对涤纶织物的阻燃效果。结果表明: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和聚磷酸铵配比为2∶1,阻燃剂与水性聚氨酯配比为1∶2,阻燃剂质量浓度为160 g/L,烘焙温度为180℃,烘焙时间为120 s,阻燃涤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44.3%,损毁长度为29 mm,阴燃时间和续燃时间均为0,达到GB 20286-2006标准中的阻燃1级。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棉织物阻燃整理的耐水洗性,探讨了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以及聚磷酸铵、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对棉织物阻燃性能的影响。采用紫外光固化后再焙烘工艺,研究了交联剂TAIC浓度及焙烘温度、时间对棉织物阻燃耐水洗性的影响。比较了织物的损毁炭长、LOI值、断裂强力、热学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聚磷酸铵、有机磷酸酯阻燃剂(AN)与ETMM树脂复配整理棉织物的LOI值为33.9%;经紫外光固化再焙烘的阻燃棉织物的LOI值为37.2%,裂解后的质量残余率为39.2%,阻燃棉织物燃烧后残渣形貌保持完好,水洗后的LOI值为26.1%,损毁炭长为15 cm。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预乳化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黏合剂,并在黏合剂中添加无机阻燃剂聚磷酸铵(APP),以制备共混型阻燃黏合剂(BSA).系统研究了APP用量、添加APP时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稳定性、胶膜抗剥离性和涂层阻燃性的影响;并利用热重分析仪(rG)测试了BSA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当APP用量为黏合剂总量的8%,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乳液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BSA稳定,且在保证抗剥离性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利用自制的阻燃微胶囊对黏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并利用微胶囊粒径、表面形貌、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与热失重性能表征整理后黏胶织物的性能。研究表明:制备的阻燃微胶囊粒径在100μm以下的占比高达80%,且微胶囊对黏胶织物具有很好的黏附性;当整理液中阻燃微胶囊质量分数控制在8%左右时,黏胶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与热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且织物的力学性能未出现大幅下降,验证了利用阻燃微胶囊对黏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棉织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复合阻燃剂进行阻燃整理和工艺参数的分析,确定了棉织物耐久性阻燃整理的最佳工艺为:阻燃剂质量浓度200 g/L,助剂质量浓度15 g/L,浸渍温度80℃,浸渍时间3h.经整理的织物水洗15次后,阻燃性能达到GB 20286 - 2006标准中的阻燃1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磷系阻燃剂对尼龙-66织物进行涂层阻燃整理。探讨各因素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得出尼龙-66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涂刮工艺,P-N阻燃剂A用量25%(质量分数),焙烘165℃×2 min。经整理的织物甲醛含量0.51 mg/kg,水洗20次后阻燃性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无甲醛阻燃粘胶织物,以多羟基超支化磷酰胺(HPAE)和1,2,3,4-丁烷四羧酸(BTCA)为阻燃整理体系,制备阻燃粘胶织物。对比分析整理前后粘胶织物的表面结构组成、成炭性能和燃烧行为,评价该阻燃整理体系对粘胶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和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织物的质量增加率为22.5%时,极限氧指数(LOI值)从21.0%提高到28.9%,织物离火自熄,能顺利通过垂直燃烧测试;HPAE极大提升了粘胶织物的成炭能力,在800 ℃氮气氛围中的残炭量为42.9%;整理后织物在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明显降低,最大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分别下降了59.4%和15.1%;经过25次标准水洗后,LOI值从29.1%下降到24.8%。  相似文献   

16.
刘可  陈爽  肖茹 《纺织学报》2021,42(7):11-18
为提高聚酰胺6(PA6)纤维的阻燃性能,以10-(2,5-二羧基苯氧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DP)为共聚阻燃剂,复配二硫化钼(MoS2)或硫化锌(ZnS),制备DOPODP共聚协效阻燃PA6,经熔融纺丝制备阻燃PA6纤维,并对其结构、性能及阻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OPODP经共聚法成功引入PA6,DOPODP可提高PA6的阻燃性能,但其熔融温度、结晶温度等下降;引入协效阻燃剂后,阻燃PA6垂直燃烧(UL94)级别为V-0级,极限氧指数(LOI值)达30%以上;DOPODP对PA6主要表现为气相阻燃作用,DOPODP分解产生含磷自由基可捕获活性自由基,协效阻燃剂可促进PA6成炭;相比PA6纤维,阻燃PA6纤维力学性能下降,而织物的LOI值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