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苯巴比妥 (PB)治疗癫痫时的血清浓度 (Cp)、血清游离浓度 (FCp)、唾液中浓度 (Cs)的关系。方法 :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 5 6例单服PB的癫痫患儿的 3种PB浓度。结果 :不同年龄组癫痫患儿之间PB的平均Cp、FCp、Cs差别无显著意义 ;Cp与FCp ,FCp与Cs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Cp与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测定Cs可反映FCp的水平 ,因此可通过测定PB的Cs水平检测PB实际抗癫痫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苯妥英钠 (PHT)治疗癫时的血清浓度 (Cp)、脑脊液浓度 (Cc)、唾液中浓度 (Cs)、血清游离浓度 (FCp)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 6 2例单服PHT的癫患者以上 4种PHT浓度。结果 原发性癫和继发性癫病人之间PHT的平均Cp、Cc、Cs、FCp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6 2例患者Cc、Cs和FCp三者之间平均浓度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FCp、Cc、Cs三者之间及CP与FCp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而CP与Cc、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测定Cp并不能较好地反映Cc水平 ,而Cs则可反应FCp和Cc的水平 ,因此可通过测定PHT的Cs水平监测PHT实际抗癫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3.
尽管新型抗癫痫药物(AEDs)不断研发和应用,但癫痫耐药仍然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癫痫耐药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存在一个非特异性的机制,降低大脑对AEDs的摄取,如P-糖蛋白(P-gp)过表达,可降低靶点中相关AEDs浓度,影响临床治疗效果[1].目前,国内对癫痫患者脑脊液(CSF)和血清中苯巴比妥(PB)浓度、以及二者比值与癫痫发作频率的关系研究较少.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们通过测定癫痫患者CSF和血清中PB浓度,并与发作频率变化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癫痫患儿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α(IFN-α)对癫痫患儿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40例癫痫患儿血清中IL-2、TNF-α和IFN-α的水平,并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8例对照组(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癫痫组血清IL-2、TNF-α和IFN-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癫痫患儿血清IL-2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γ=0.441,P<0.01)。结论:癫痫患儿的免疫系统处于活化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的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PB)为临床最常用抗癫痫药物之一,其动力学研究国内报道较少,本文研究了癫痫患者血清、血清超滤液、唾液和脑脊液中PB浓度的相关性及药代动力学,现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6名初次服PB的癫痫患者,清晨口服单剂量PB120mg,于服药后1、2、4、8、12、24、36小时取血清和唾液。11名长期服PB癫痫患者于服药后3~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血清S100B蛋白浓度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癫痫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测试,癫痫组依据MoCA得分分为癫痫认知障碍组(26分)和癫痫非认知障碍组(≥26分),分别检测其血清S100B蛋白水平。结果健康对照组、癫痫非认知障碍组、癫痫认知障碍组的S100B蛋白浓度依次升高(P均0. 05);癫痫认知障碍组S100B蛋白水平与延迟记忆(r=-0. 270,P 0. 05)和注意力(r=-0. 353,P 0. 05)得分呈负相关。结论癫痫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健康人,认知障碍的癫痫患者S100B水平与记忆力和注意力表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脑梗塞与血清叶酸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浓度与脑梗塞的危险性;方法:对60名脑梗塞患者和50名正常人的血清叶酸浓度进行测定,分析两组结果。结果:病变组血清叶酸浓度平均为10.75土0.6nmol/L;对照组为14.21士1.17nmol/L;差异显著(P<0.0)。血清叶酸浓度与脑梗塞危险性相关分析r+-0.4952,P<0.01;结论:血清叶酸浓度降低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中国汉族癫痫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多药耐药基因1(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对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的影响。方法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癫痫患者90例,服用苯巴比妥,抽取受试者外周静脉血,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服用苯巴比妥癫痫患者进行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分型,同时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苯巴比妥的血清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苯巴比妥(PB)血清浓度差异。结果 MDR1基因C3435T多态性中,PB在基因型CT、CC和TT基因型中血清浓度分别为7.02±0.89μg·m L-1,8.12±1.0μg·m L-1,6.32±0.78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C1236T多态性中,苯巴比妥在CT、CC和TT基因型血清浓度分别6.72±0.91μg·m L-1,7.13±0.8μg·m L-1,8.2±0.63μg·m L-1;3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基因C3435T和C1236T多态性不影响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9.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清催乳素测定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李国良章蓓谢光洁谌兵来尹蓉姜海燕鲁杨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升高是鉴别癫痫性与非癫痫性发作的一项指标。我们运用临床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对癫痫发作后PRL升高值标准及发作值/基础值比率标准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资料和方法: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硫化氢(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转为癫痫的27例患儿纳入癫痫组,剩余81例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8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_2S水平,分析其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热性惊厥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_2S水平变化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均P0.05)。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癫痫转化率为25.00%。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间年龄、初发惊厥时体温、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围生期异常、合并颅脑影像异常、首次发热惊厥1周后EEG异常及血清H_2S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_2S水平不是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清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呈负相关(r=-0.637,P=0.012)。结论血清H_2S水平越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了33例癫痫病人的丙戊酸(VPA)血游离浓度(Cf)及脑脊液浓度(Ccsf)测定。结果平均血清总浓度(Ct)为76.6±29.1μg/ml,Cf为6.0±3.4μg/ml,Ccsf为6.1±31μg/ml,计算其蛋白结合率为83.5~96.1%,Cf/Ct的比值随血清Ct的升高而增加,也即VpA的蛋白结合力随Ct的升高而下降。Cf与Ccsf之间无显著差异,提示Cf可间接反映VPA在脑内具药理活性的药浓度。2例出现中毒反应者Cf/Ct的比值显著高于总体水平。因此,Cf的测定对疗效的评价、剂量的调整及毒副反应的监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颅脑外伤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外伤(ACI)血清镁离子浓度变化特点,以探索镁离子浓度改变对脑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ACIGCS>8分与GCS≤8分两组病例血清镁离子浓度、钙离子浓度、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血氧饱和度。观察低镁血症患一月后GOS预后评分及外源性硫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ACI患血清镁离子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又降低程度与脑损伤程度正相关;GCS名8分低镁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GCS>8分;低镁血症急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3分明显多于对照组;24小时内给予硫酸镁治疗能明显提高GOS评分。结论 镁离子作为脑组织的重要能量代谢和调节因子,其浓度的降低直接参与了ACI时继发性脑损害,与伤情及预后密切相关。早期给予硫酸镁对脑组织有明确的治疗和保护作用,且它价康、安全,来源丰富,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癫痫患者外周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与IL-8、TNF-α水平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癫痫患者外周血β淀粉样蛋白(Aβ1-2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以探讨是否与癫痫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36例癫痫患者和40例正常人血清,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31例癫痫患者血清Aβ1-28、24例患者血清IL-8和13例患者血清TNF-α的水平变化,应用SPSS及Origin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癫痫患者血清Aβ1-28和IL-8水平明显增高(P=0.05),癫痫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水平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癫痫组部分患者血清IL-8水平同TNF-α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二者呈正相关。结论血清Aβ1-28、IL-8水平与癫痫发病可能存在相关性.而血清TNF-α水平与癫痫发病的相关性则不明显.在癫痫患者外周血中IL-8和TNF-α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渗透浓度测定是一种有效的了解体内血清渗透状态的方法,在临床上应用甚广。但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清渗透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国内尚少见报道,现将我们对43例患者测试的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病例选自1990年1月~1991年3月住本科经头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近年来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血清浓度与双相障碍症状关系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的检验BDNF血清浓度与双相障碍的关系,并讨论双相障碍家族史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了228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3名健康对照者的BDNF血清浓度,采用杨氏躁狂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评估患者的躁狂或抑郁症状,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0分定义为躁狂发作,共计85例;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定义为抑郁发作,共计14例;将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0分并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17分定义为缓解期,共计129例。结果患者组平均(标准差)BDNF血清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18.75(8.98)ng/d比23.72(5.60).g/ml,t=6.09,P〈0.001】,且各个亚组(躁狂组、抑郁组和缓解期组)与健康对照组BDNF血清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躁狂发作期与缓解期之间的BDNF血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控制各个因素后,发现仅有杨氏躁狂量表评分与BDNF血清浓度呈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17,P=0.011)。结论双相障碍患者的BDNF血清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BDNF血清浓度与躁狂症状存在正相关,与是否存在家族史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6.
唾液与血清锂浓度的比较魏贤玉,程秀然,朱蔼,杨永杰,张长岭,梁立桂,李桂民,王曙光血清理浓度的测定对锂盐剂量的掌握有很大帮助。唾液电解质成份与血清相仿,若能以唾液代替血清测定锂浓度,则较简便易行,我们以正常志愿者与情感性障碍患者各10例,作两者锂浓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iR-146a-5p、miR-23a-3p在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8例耐药性癫痫患儿、64例非耐药性癫痫患儿及55例体检健康者静脉血标本,用Hiseq测序法对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测序并测定表达量,用RT-qPCR验证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差异性表达的miR-146a-5p、miR-23a-3p.结果 与非耐药性癫痫比较,Hiseq 测序显示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中,78种miRNA 表达量上升,22种miRNA表达量下降,miR-146a-5p、miR-23a-3p的fold-change分别为1.241和1.302.RT-qPCR结果表明,与非耐药性癫痫miR-146a-5p(1.183±0.848)、miR-23a-3p(1.633±0.970)表达水平比较,耐药性癫痫患儿分别为(1.563±1.831)和(2.119±1.543),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142 和2.150,P 均<0.05),而且与非耐药性癫痫用药前比较,二者在耐药性癫痫用药前血清中表达已经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81和2.345,P 均<0.05).结论 耐药性癫痫患儿血清miR-146a-5p、miR-23a-3p表达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38例正常对照和52例癫痫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癫痫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变化与癫痫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作类型无关,抗癫痫药物对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肌红蛋白(Mb)浓度,并对其结果作初步探讨。方法:无心肌,骨胳肌病变及肾功能障碍的脑卒中病人69例,RIA法测定其发病后第1,5,10,20d的Mb。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病人的Mb均明显高于正常值,出血与梗死组间,不同出血部位及不同出血量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Mb升高在脑卒中病人中普遍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且呈双峰曲线,升高的程度与预后直接相关,可能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Trimble等首次报告癫痫发作后血清垂体泌乳素(PRL)水平可以出现短暂性升高以来,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而且被用于癫痫性抽搐与功能性抽搐的鉴别诊断。目前,国内有关此方面的资料甚少。本文旨在通过测定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的血清PRL水平变化。来探讨癫痫的神经内分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