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星辰  俞培忠 《上海医药》2009,30(7):326-328
中药炒炭用于临床止血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占有重要地位。中药炒炭主要包括炒炭和煅炭两种。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创伤)”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到了金、元时期,炭药品种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介绍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疗效显著,对炭药应用于止血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医药学家根据中医的五行生克规律,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见黑则止”之说,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形成最初的炭药止血理论。  相似文献   

2.
槐米为中医常用的凉血止血药,为缓和其寒性,增强止血作用,槐米大多炒炭入药。槐米炭的止血作用被认为是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的大量增加及芦丁的部分留存。近年来对槐米炭的炮制温度多有争论,《新编中药炮制法》(陕西科技出版社84年版)认为槐米炭的炮制温度以160℃为宜,温度太高容易炭化,损失有效成分。有研究者证实槐米在190℃于电热恒温烤箱中加热半小时,其鞣质含量可增加6倍。殷玉生等认为槐米炒炭至150~160℃鞣质含量可增加2~3倍,182℃炒炭则鞣质大部分损失。庞国兴等认为鞣质增加的适宜温度则为154℃。我们注意到上述各种结论的炮制条件各不相同,方法并不统一,故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槐米炭炮制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3.
刘建波  耿小平 《中国药师》2004,7(5):400-400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炒炭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蒲黄炭的程度为棕褐色,作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蒲黄的炒炭程度很难掌握,操作中经常能造成"不及"或"太过"现象,所以,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控制蒲黄炭的质量意义重大.为此,本文以鞣质含量和凝血时间作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炮制的蒲黄炭进行了比较,为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毓  李锋涛  于生兰 《海峡药学》2009,21(10):27-29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定向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活性较显著者确定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主要有效部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5.
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美燕 《淮海医药》2006,24(3):247-248
目的分析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机理.方法运用药典方法和KMnO4滴定法分别测定和比较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变化.结果槐米炭的鞣质含量高于生槐米.结论槐米炒炭能增强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6.
董翠弘  刘波  朱晓 《齐鲁药事》2006,25(9):559-560
目的探讨荆芥炭的最佳炮制程度。方法对不同炮制程度的荆芥炭的性状、鞣质的含量、止血作用、凝血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荆芥炒炭后鞣质含量增高,止血和凝血作用显著增强。结论荆芥炭应炒至表面黑褐色,内部焦褐色或黑褐色。  相似文献   

7.
欧莉  程虎印  赵鹏 《中国药业》2010,19(14):19-20
目的为进一步推广荆芥炭的止血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归纳近年来关于荆芥炭对血液系统作用的研究成果。结果荆芥炭是常用的止血中药,具有悠久的入药历史和显著药效。荆芥炭的总黄酮部位是其止血作用的主要有效活性部位,荆芥炭乙醇提取物StE和M均为止血的活性成分。结论荆芥炭的止血效果显著,开发出荆芥炭止血方面的有效中药制剂,是今后值得努力的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藕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根茎节部。功能止血 ,清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等症。临床有生用或制炭用。现代研究结果表明 ,本品主含鞣质 ,天门冬素等成分 ;具有缩短出、凝血时间等药理作用。藕节的炮制作用 ,现代一般认为 ,生用凉血、止血、化瘀 ,多用于卒暴出血症。制炭后涩性增强 ,收敛止血 ,多用于慢性出血症。1 炮制工艺研究 有介绍用扣锅煅藕节 ,具有成炭率高 ,有效成分损失小的特点。有人等对藕节不同炮制品 (生品、炒轻炭、炒中炭、炒重炭、焖煅炭 )进行了鞣质含量、钙含量、及小鼠凝血时间的对比实验 ,结果表明 ,炒重炭…  相似文献   

9.
侧柏叶是柏科植物侧柏的枝梢及叶 ,临床常用侧柏炭以增强其止血作用。关于侧柏炭的炮制程度 ,传统及《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要求炒至表面焦褐色 ,内部焦黄色。作者对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等 8家正规医院临床用侧柏炭进行了调查 ,发现其外部呈焦褐色、黑褐色或焦黑色不等 ,而内部分别呈褐色、焦褐色或黑褐色 ,没有内部呈焦黄色的侧柏炭。侧柏炭的炮制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到底孰优孰劣 ?本文以鞣质作为含量指标 ,以凝血时间作为药理指标 ,对不同程度的侧柏炭进行了探讨 ,为侧柏炭的炮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 实验材料1 …  相似文献   

10.
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中药炭药的显微定量方法,为“存性”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定量依据。方法:采用非参比物显微定量分析方法,分别测定每毫克原药材和炒炭中所药含显微特征微粒的个数,观察炮制前后的变化,以此作为判断该药材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炮制火侯的标准之一。结果:一定重量的单味药材和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为一常数。结论:每毫克中药炒炭炮制品的显微特征微粒数可以作为判断该种中药炒炭炮制品是否达到“炒炭存在”质量标准的显  相似文献   

11.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具凉血止血作用,治疗多种出血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茜草炭有明显止血作用。茜草炭的制炭工艺对临床疗效有直接影响,本实验采用炒炭及烘法对茜草的炮制工艺进行研究,并为制订茜草炭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及仪器 药材 茜草购自南京市药材公司,经鉴定为茜  相似文献   

12.
黄一峰  姚映芷 《安徽医药》2013,17(3):504-505
蒲黄药用分生品及制品,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蒲黄"生则能行,熟则能止"。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应用的扩大,生蒲黄与蒲黄制品在止血、凉血及化瘀中均有应用,不囿于"生行熟止",而且现代蒲黄制品的制备方法不限于传统的炒、炭、炙,还包括提取物制剂、颗粒等。该文对中药蒲黄生品及制品的药理学活性及临床应用做一简要综述,为蒲黄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珍钱 《中国药业》2003,12(5):60-61
炭类药在临床应用中经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炮制标准。但据平时对医疗机构、医药商店以及有些饮片加工厂的饮片炮制情况的了解,笔认为其对碳类药物的炮制标准掌握得不是很好,不是不及,就是太过。炒炭存性是传统炮制方法对炒炭药物的质量要求,要求药物在炒炭时外部虽然炭化,但内部不应炭化,以保存其原有的药性。笔只对炭类药物的炮制目的、方法、制炭存性等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中药炮制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炮制的存性问题也是名家经常强调的问题之一。一提起炮制的存性,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炒炭存性”来,“存性”对炭药来说故然重要,但炮制存性决非炒炭一法独有,其实在许多炮制法中都有存性问题。存性:又称留性,用来阐述药物炮制强度,是在炮制药物时,应注意保存药物部分固有的药性或保  相似文献   

15.
蒙药阿给(冷蒿)炒炭前后无机元素含量及溶出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炒炭对蒙药阿给制剂中抗出血活性成分——无机元素的影响,并初步探讨阿给炭药止血作用强于生药的原因。方法采用HNO3-HClO4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其中钾、钙、镁、锌、铁、锰、铜、铝8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各元素的溶出率。结果阿给炒炭后,各无机元素的含量均升高,其中钙、镁、锌3种元素含量分别上升至生药的1.23倍、1.25倍及4.32倍;而各元素的溶出率均明显降低,其中锰的溶出率差异最大,炭药仅为生药的11.47%。结论阿给中与止血作用有关的无机元素含量丰富,且炮制后含量增加,这与其药理作用一致。但炒炭后各元素的溶出率较低,建议直接以炭的形式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荷叶采收期对其炭品止血作用的影响与荷叶炭止血的活性部位。方法采集不同生长期的荷叶制成炭,并对荷叶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结果老荷叶制炭后止血能力增强。荷叶炭的正丁醇部位、粗总黄酮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荷叶炭的止血作用与采收期有关。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荷叶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大蓟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作用,炒炭后其止血作用增强。可见炮制前后功效发生变化,为探求其变化的实质,本实验对大蓟中Cu、Fe、Mn、Zn、Ca、P、Si等七种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实验材料大蓟(cirsium japonicum pc)为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全草,1989年9月采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8.
谈中药制炭止血理论侯宏君李彩云王新胜1(河南省许昌市直公费医疗医院许昌市461000)中药制炭是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之一,炭药在历代中医用药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从最早有文字记载制炭药物的文献《五十二病方》至今,炭药的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纵观炭药的发...  相似文献   

19.
控制中药炒炭存性质量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寻找中药炒炭存性的质拉手段。方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发药吸附后残余柠檬黄的吸收度,计算发药的吸附力。结果:对照发药吸附力最强。结论:建立了发药炒炭存性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蓟炒炭后对不同出血模型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探讨大蓟炭止血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肝素钠模型组、肝素钠模型阳性组、肝素钠模型用药组、华法林模型组、华法林模型用药组、华法林模型阳性组。连续给药3d后,采用小鼠断尾法和毛细玻璃管法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尾部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结果肝素钠模型用药组和华法林模型用药组的出血与凝血时间均显著小于肝素钠模型组和华法林模型组,具极显著作用。结论大蓟炭止血作用可能与其能拮抗肝素钠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以及大蓟炭可能具有的类维生素K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