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以下简称乙肝肝纤维化 )是指在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上肝脏的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 ,它是发展成肝硬化的必经阶段。乙肝肝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理形态学概念 ,中医并无此称谓。该病的治疗 ,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 ,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多的优势。1 辨证分  相似文献   

2.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特点是大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窦周间隙沉积,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药调控肝纤维化的细胞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按照肝脏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对其的调控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可作为一种病名(K74.001),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等。其形成机制主要由于肝炎病毒、酒精、药物与毒物、血吸虫、代谢和遗传、胆汁淤积、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等ECM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肝纤维化见于大多数不同病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中,进一步发展,可形成肝硬化,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与生命。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9年(1.0~18.4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3%。因此抗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综述近年来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的概况。肝纤维化是持续的慢性损害所致的肝脏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和组织结构重构的病理变化,肝星状细胞(HSCs)的活化为其发生的关键环节。不断阐明的肝纤维化分子机制使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有了长足进步。目前,抗肝纤维化药物主要包括肝细胞保护剂、ECM合成降解调节剂、HSCs活化凋亡调节剂、抗炎免疫调节剂。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病程较长,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变迁延日久容易发生肝硬化,在病变发展的过程中肝脏中的胶原含量对肝纤维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测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是目前判断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直观和可靠的诊断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则是正确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最基本要求。现应用1991年慢活肝中医诊断标准对1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辨证分型,并对上述患者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含量进行分析,寻求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外界损伤的自我修复反应,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产生增多、降解减少,导致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形成肝纤维化。该病是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大量中医药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治疗能够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1]。本文结合最新研究,从肝纤维化发生的病因病机、单味药、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等对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进行综述。1病因病机与治则治法本病属于中医学"臌胀""积聚""胁痛""黄疸"范畴,其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多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结果。肝纤维化为一动态过程,属可逆性病变。阻断、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然阶段,是影响慢性肝炎预后的重要环节,防治肝纤维化是阻断肝脏病病程发展的关键。笔者采用疏肝理脾汤辨证加减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36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由于乙型肝炎病毒长期慢性刺激肝脏,使肝窦内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成分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促使肝脏ECM沉积与组织结构重构。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并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近10年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是指肝细胞发生坏死及炎症刺激时,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严重可以进展成肝硬化.肝纤维化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逆转,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已证实有一定的疗效,能有效阻止肝纤维的进展[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方法:92例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7例,两组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加用加减膈下逐瘀汤治疗。结果:肝功能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以肝脏细胞外基质(ECM)弥漫性过度沉积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一种疾病,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随着纤维化程度的逐渐加重,可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积极防治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早期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西医目前尚无疗效确切的抗纤维化药物。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纤维结缔组织的过度沉积,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和降解不平衡的结果,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所共有的病理改变和必经途径。而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ECM产生的主要细胞来源,它的激活、凋亡受到众多细胞因素及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因此阐明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对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都有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共同的病理基础,其病变有一定的可逆性,积极防治肝纤维化是防止病情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疗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气虚血瘀为常见证候,故本院肝胆内科以益气养阴、活血散结之纤化胶囊攻补兼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结果:2组肝功能、肝纤维化、肝脏硬度值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有较好的抗纤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肝脏的反复慢性肝损伤,是多种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变化。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而导致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是肝纤维化的发病基础。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在调控HSC的活化、增殖及凋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靶向"中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中医药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抗肝纤维化为综述,旨在指导肝纤维化治疗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窦志华  丁安伟  罗琳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22-2224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其实质是肝细胞发生坏死或炎症刺激时。肝内以胶原为主的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matrix,ECM)各成分合成增多,降解相对不足,致使ECM在肝内过多沉积。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结节形成导致肝硬化。目前认为。ECM累积所形成的肝纤维化通过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药复方在抗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纤维化是肝脏内弥漫性的细胞外基质(ECM)特别是胶原的过度沉积。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许多慢性肝病引起持续或反复的肝实质炎症坏死,导致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而降解相对或绝对不足,过量的ECM沉积于Disse间隙,形成肝纤维化,甚至形成假小叶,发展为肝硬化。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多层次、多靶点地整体调节治疗,并显示了较大的优势。 1 保护肝细胞,改善炎症和坏死状况 肝纤维化的始动因素是各种原因造成的肝细胞损伤,以致其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中药…  相似文献   

19.
正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一种肝脏慢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其本质就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在肝脏内过度合成,从而导致大量ECM大量沉积。大量研究[1-3]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的活化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ECM主要是由HSC合成,在肝组织受到  相似文献   

20.
梁健  周小潇  邓鑫  吴发胜 《河北中医》2012,34(2):294-296
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导致的肝脏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改变的病理变化.肝纤维化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的损伤和炎症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等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达2000万人之多,为我国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之一.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2.1%;另一项对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9年的随访研究表明,进展为肝硬化的发生率为2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