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捕获ELISA法检测血清HCMV—IgM,酶法检测血脂4项,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61例)、健康对照组(44例)和其他疾病组(48例)的HCMV—IgM阳性率分别为8.20%、2.27%和4.17%,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组血脂4项和CR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尚不能认为冠心病与巨细胞病毒初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弓形虫 (TOXO)抗体以及生殖道HCMV和TOXODNA。结果 病例组血清HCMVIgG抗体阳性检出率为 31 9% ,明显高于对照组15 8% (P <0 0 5 ) ;HCMVIgM抗体、TOXOIgG、IgM抗体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病例组宫颈、宫腔及输卵管组织中均分离到HCMVDNA和TOXODNA ,且宫颈HCMVDNA阳性检出率为14 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输卵管妊娠与HCMV感染有关 ,TOXO感染为输卵管妊娠的可疑因素。  相似文献   

3.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在其基因结构上含有感染细胞特异性的多肽区段,都具有免疫原性[1].Fabricant首先用疱疹病毒成功诱导动脉硬化鸡的模型.巨细胞病毒基因组与单纯疱疹病毒一样是由L和S两个基因节段相连接而组成.1987年Adam首次报道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硬化有关.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检测了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及30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巨细胞病毒,旨在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白组胞中巨细胞病毒及血清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巨细胞包涵体病的病原体。在其基因结构上含有感染细胞特异性的多肽区段,都具有免疫原性。Fabricant首先用疱疹病毒成功诱导动脉硬化鸡的模型。巨细胞病毒基因组与单纯疱疹病毒一样是由L和S两个基因节段相连接而组成。1987年Adam首次报道了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动脉硬化有关。我们采取了不同方法检测了4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及30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巨细胞病毒,旨在探讨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与妊娠期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孕妇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可导致宫内传播,引发早产、流产、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存活会留有听力缺陷,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人口出生质量。本对人巨细胞病毒妊娠期感染的发病情况、诊断及防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MRA特点。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HCMV pp65作为HCMV活动性感染指标,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 pp65检测阳性)和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 pp65检测阴性)。观察37例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104例非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MRA检查结果,同时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因素。结果 HCMV活动性感染组和非HCMV活动性感染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构成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头MRA检查异常的发生率,两组狭窄,动脉硬化及同时含两种以上病变的发生率,P值均大于0.05,亦无统计学意义。HCMV活动性感染组无血管闭塞的发生,HCMV非活动性感染组有5例发生血管闭塞。比较两组颈内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系统及两者皆受累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头MRA检查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A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大脑後动脉P1段狭窄或/和闭塞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MV活动性感染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非活动性感染相关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头MRA检查比较无显着性差异,但本文病例数较少,有待扩大样本量進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采用核酸探针杂交法,对124例病毒性肝炎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人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以了解重叠感染状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例来源1996~1997年我院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24例(年龄18~72岁)。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AH)...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属DNA病毒,正常人群中自然感染普遍。有关前瞻性研究发现宫内被HCMV感染的胎儿中约有1/3出现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ovirus inclusion disease,CID),即约5%在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等症状,约25%~35%存活婴儿可发生体重低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研究黄芩素抗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细胞病变法和噻唑蓝(MTT)法检测各浓度黄芩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存活率及HCMV抑制率的影响,并与更昔洛韦进行比较。数据输入SigmaPlot软件,经Hill方程曲线拟合计算药物的半数毒性浓度(TC50)和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更昔洛韦和黄芩素的TC50分别为353.1"g/ml和151.4"g/ml,EC50分别为62.98"g/ml和14.47"g/ml,治疗指数分别为6和10。结论黄芩素具有体外抗HCMV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宫颈癌患者及对照患者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的感染状况。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宫颈新鲜活检组织HPV与HCMV。36例宫颈癌及38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宫颈组织中,HPV合并入HCMV感染检测阴性率分别为2.8%和31.6%,HP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5.0%和15.8%(P〈0.05),OR=18.0;HCMV单独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8.3%和28.9%(P〉  相似文献   

11.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人群的分布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诊治HCMV活动性感染提供证据。方法: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HCMV活动性感染的特异性抗体HCMV-IgM,并对HCMV-IgM检测人群进行分析。结果:90例健康人群血清HCMV活动性感染率为0,5315例孕妇血清HCMV-IgM检测中有303例为阳性,HCMV活动性感染率平均为5.70%,但孕妇HCMV活动性感染率有逐年下降趋势;51例不明原因的黄疸患者,16例器官移植患者、3例发热待查患者,HCMV活动性感染率分别为3.92%,12.5%。结论:移植患者、孕妇、不明原因的黄疸患者易受HCMV活动性感染,临床上应将其作为高危人群常规筛查HCMV-IgM。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巨结肠与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先天性巨结肠 (HSCR)与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相关性 ,探讨其病因。方法 :对 3 8例病理证实的 HSCR患儿狭窄段及扩张段标本和 2 5例非 HSCR患儿正常结肠标本提取 DNA,PCR扩增 HCMV MIE基因部分片段 ,并对所有患儿抽血 ,行CMV- Ig M、Ig G检查。结果 :HSCR患儿狭窄段标本 2例 CMV- DNA阳性 ,扩张段及正常对照结肠标本均为阴性 ,2例阳性患儿血清 Ig M均为阴性 ,1例血清 Ig G为阳性。 HSCR与对照组 Ig M、Ig G阳性构成比均无差别 (P>0 .0 5 )。结论 :HCMV感染可能是 HSCR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8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9例。所有入选者均检测外周血清hsCRP水平。将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sCRP水平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可以作为冠心病预后的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14.
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CAC)及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关系,以及年龄和性别对CAC诊断冠心病(CHD)的影响。方法:记录591例可疑CHD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对所有入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年龄和性别与冠状动脉钙化、狭窄的相关关系。站果:CAC总检出率为43.82%,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CAC检出率分别为42.32%和49.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岁以下男性患者CAC检出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钙化检出率已超过男性。检出冠脉狭窄患者433例,占入选患者总数的73.27%,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狭窄检出率分别为76.84%和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的狭窄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但60岁以上女性狭窄检出率迅速增高。结论:年龄和性别对冠状动脉钙化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有很大影响,临床上评价冠状动脉钙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时必须充分考虑年龄和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赣东北地区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年龄、性别、吸烟、血压、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定量Gensini评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示,在冠脉积分逐渐增高的四组中,单个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数目的百分率也都逐渐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高LDL-C和2型糖尿病为冠脉狭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男性、高血压、老龄.结论 高LDL-C和2型糖尿病是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评价主动脉弹性与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2年6月在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经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受检者资料152例,根据CTA冠状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非钙化斑块组、钙化斑块组和混合斑块组,无斑块者为对照组。CT原始数据间隔10%R-R间期在5%~95%R-R间期进行图像重建,利用ADW4.5工作站冠状动脉分析软件测量冠状窦上方约15 mm处升主动脉的横断面积并测量主动脉弹性。嘱对照组于CT检查后2周内利用M型超声测量升主动脉内径,记录最大、最小内径值并计算主动脉横断面积。CT和超声检查结束后由专人测量受检者的血压。利用公式计算CT和超声测得的主动脉弹性值,比较两者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钙化斑块组(43例)主动脉弹性低于对照组(60例)[1.829±0.466(10-5/Pa)vs 3.122±0.782(10-5/Pa)](P〈0.001);混合斑块组(31例)主动脉弹性低于对照组[1.718±0.412(10-5/Pa)vs 3.122±0.782(10-5/Pa)](P〈0.001),非钙化斑块组(18例)和对照组弹性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4±0.433(10-5/Pa)vs 3.122±0.782(10-5/Pa)](P=0.254)。超声和CT测量对照组主动脉弹性值的一致性良好(组内相关系数ICC=0.997,P〈0.000 1)。结论 MSCT可以客观评价主动脉弹性;冠状动脉出现钙化斑块、混合斑块者主动脉弹性减低,出现非钙化斑块者主动脉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蛋白陋)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㈥[LP(α)]、低密度脂蛋白C(LDL-C),同步测定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α)、LDL—C水平分别为(2.82±0.96)、(278.16±78.64)和(2.85±0.82)m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hsCRP、LP(α)差异更为显著。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血清LP(α)的浓度密切相关,hsCRP的预示价值也日益显现,建议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行hsCRP、LP(α)定量检测,以推动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8.
【论文特点介绍】HRV是心血管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在前人对HRV与冠脉病变关系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与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关系及其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并筛选HRV预测指标。本研究为临床广泛开展HRV检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指导积极的药物或非药物治疗以调节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提高HRV,改善冠心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胎盘生长因子(PIGF)水平,探讨其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8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6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的PIGF水平,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血清PIGF水平进行比较,分析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之间的相关性;以cTnI0.03ng/ml和0.1ng/ml为分界值,将冠心病组分成冠心病Ⅰ组、Ⅱ组和Ⅲ组,比较各组之间血清PIGF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PIGF水平为(11.55±3.10)ng/ml,高于对照组的(5.81±2.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IGF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冠脉病变积分均无相关性(P>0.05)。冠心病Ⅱ组和冠心病Ⅲ组血清PIGF水平分别为(13.12±2.45)、(14.62±3.25)ng/ml,与冠心病Ⅰ组的(9.10±2.31)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IGF水平与冠心病、心肌受损之间存在相关性,PIGF水平与冠脉梗塞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心肌桥(MB)的双源CT特征,探讨心肌桥与冠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42例(平均年龄64.31±9.01岁)患者的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评估MB近端及远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所有患者均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1例(25.21%)患者出现MB:浅表部位占74.6%.深在型占25.4%;大部分MB位于前降支的中远段(96.5%).MB近段冠状动脉无病变者28例(48.28%),<50%狭窄者6例(10.35%),>50%狭窄者24例(41.38%).共发现20个非钙化斑块和10个钙化斑块.MB远端血管受累显著减少(P<0.05).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能够描述心肌桥及其近端血管的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