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作为“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准则的要求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以便消除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技术障碍。因此,制定一套统一的、高标准的会计准则势在必行。在这套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各国可以更加规范地制定各自的会计准则,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推动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阐述了由于会计国际化的发展日趋成熟,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同,各国都致力于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通过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原因进行分析,以及列举各国和地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情况,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建设进程与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基本保持着统一步伐,实现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高质量会计准则建设的关键,同时中国市场经济的特征又决定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建设中不能也不可能实现与国际完全趋同。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较好地体现了二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势分析,力求找出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异同点,以此作为会计准则进一步修订完善的依托,使其更好地为会计理论研究及会计实务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各国之间经济贸易往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全球化影响下越来越频繁,作为一种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会计语言,会计准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2001年改组建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之后,制定了"全球会计准则"为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的发展开了个好头。各国纷纷积极响应,会计准则的趋同的必然趋势也为我国所认同。文章主要对我国的会计准则趋同国际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经济融入程度进一步提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紧迫.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会计准则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领域的建设发展迅速,导致会计准则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在会计准则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生活的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和日本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和加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的要求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虽已于2005年实现了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但是在后危机时代。我国会计准则应该持续国际趋同。文章在回顾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提出了持续国际趋同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7.
赛娜  郭巧利 《北方经济》2007,(8):68-69,6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领域的建设发展迅速,导致会计准则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在会计准则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经济生活的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和日本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比较分析,对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程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任爽 《北方经济》2011,(10):29-30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个协调的、动态的、多维的和不断演化的过程。本文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趋同的"相互承认"、"大国主宰""国际趋同"和"趋同后的等效"四个不同机制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我国进一步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和角色转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是会计实践的抽象,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或者说利害关系人--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顾客、政府及其机构、公众等多方博弈的产物.本文根据会计准则自身的基本属性以及交易费用、产权经济学等经济学理论,提出有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并对政府制定模式和民间团体指定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政府制定模式和民间团体模式的优点设计出一种有效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最后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顺应了国际化的要求,体现了一种趋同趋势.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会计准则是依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特定的综合因素而制定的,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存在着一些差异;综合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会计准则体系、会计准则内容与形式以及不同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资本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的不断强大,高质量、全球化会计准则的建立已经刻不容缓,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重视.可以说,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形势所迫、大势所趋.文章以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主题,在概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长、发展、进一步完善所现存的障碍和阻力进行分析,以此找出促进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以来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研究对象,论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所在,分析了其现实意义,并就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策的不断深入、制度的不断改革,对我国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正在逐步做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因此我们应该探求出一种既与国际趋同,又不失中国特色的会计模式。文章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回顾,分别从社会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国际冲击四方面分析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动因,提出国际趋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工程的战略选择,如何看待这种战略选择与国家经济利益维护之间的关系,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如何公平、公正与合理地实现利益共享、权益双赢,从而促进全球经济和谐有序发展,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经济关系制度合作理论,在分析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价值的基础上,论述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与制度合作与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进一步调整国家利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已经是一个国家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也不例外。我国一直在为"支持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和积极推进中国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做出努力,而分析二者的差异对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冯秀华 《中国经贸》2013,(14):182-182
伴随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会计的国际准则被运用得愈来愈广泛。特别是在2008年的爆发了金融危机之后,为了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以及使全球金融市场维持稳定,国际上都加快了制定适合国际化统一标准的高水平会计准则的脚步。目前,国际上在构建比较新、规范的金融监管体系,积极地促进国际会计准则来治理结构改革。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也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既适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国际大形势的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措施。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问题以及策略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本论文首先阐述了目前国际化的会计趋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的新变化,最后提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战略,旨在促进我国企业对会计准则趋同有更一步的了解与运用。  相似文献   

17.
乔慧清 《改革与战略》2011,27(3):101-104
2009年起农村金融机构全面执行新会计准则,这意味着农村金融机构会计核算、账务组织工作的根本性变革。文章从会计核算的角度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具体影响,重点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实施新会计准则所面临的困难,认为应采取分步推进新会计准则实施工作、加强对计量结果可靠性的规范和组织建立基础数据库、整合现有的业务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增强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等措施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有效地实施新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8.
辛悦 《北方经济》2012,(18):98-99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发布的背景和必然性、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进行探讨,积极分析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许颖 《天津经济》2007,(11):76-78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适用于上市公司。该项新准则包括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为基础的“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由于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体系迈出了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周兵 《中国经贸》2014,(23):278-280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尤其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监管框架改革,共同倡议建立一套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内涵、背景、必要性以及意义。第二部分重点分析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第三部分本文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制度变迁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