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5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26例及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28例。西药组予干扰素、VitB1、VitB12肌注治疗。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比较二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86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44例,西医对照组42例.治疗28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ST段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变化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和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3.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医的特色技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其中壮医药线点灸对于痤疮病的治疗有着显著的疗效。文章通过回顾及总结壮医药线点灸对痤疮病的认识及临床治疗,反映壮医药线点灸在治疗痤疮病过程中的研究概况,总结当前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优势和不足,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20例,无药空线点灸对照组20例和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2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主症食欲减退、神疲懒言、肢体倦怠、食后腹胀、大便溏泄等有明显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优于无药空线点灸对照组(P<005),与中药四君子汤对照组近似(P>005)。该法对脾虚证舌象、脉象、红细胞及血色素、唾液负荷分泌水平亦有改善作用。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遗尿症患儿35例,每日1次,配合情志、饮食起居等护理,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25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情志、饮食起居护理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中,部分医者不了解壮医药线点灸手法种类、特点及临床应用宜忌,不能规范使用壮医药线点灸防治疾病,从而影响其临床疗效。就壮医药线点灸手法种类、特点及临床应用宜忌等做一概述,并提出壮医药线点灸临床应用必须遵循"三异"原则,以期为壮医药线点灸规范应用提供参考,为提高壮医药线点灸的临床疗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动脉硬化性头痛78例,随机分为2组,加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52例,西医对照组26例,治疗28d为1个疗程,观察总体临床疗效、头痛程度疗效和脑血流速度比值改善情况.结果:总体临床疗效、头痛程度疗效和脑血流速度比值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临床疗效和安全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内服中药参苓白术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脾虚泄泻确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壮医药线点灸是壮族先民原创的一种简、便、验、廉的外治疗法,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阐述了壮医药线点灸的概念、壮医对谷道病致病因素的认识、壮医药线点灸治疗谷道病的思路及壮医药线点灸对谷道病的治疗与护理实证研究等内容,为拓展壮医药线点灸的临床应用研究范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为70%。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以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以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关节肿痛、血尿酸、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和3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点刺放血结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考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在白癜风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组、壮药治疗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壮药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1.1l%和75.55%,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白癜风的有效率高于单纯服用壮药组;A组痊愈时间优于B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O.05)。说明壮医药线点灸能缩短白癜风的治愈时间。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壮药治疗白癜风,两种疗法结合使用,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值得开展深人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药线点灸穴位配合壮药施治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临床治愈4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上以壮医药线点灸法为主,壮药施治为补。良性双向的整体调节。阐明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成为防治多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甚至疑难病的重要手段,为治疗甲状腺腺瘤新思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内服 外治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鸫祥  顾明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39-174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治综合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所有病例均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配合颈椎牵引以及中药外敷理疗方法进行治疗2个疗程,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获得随访。结论: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探讨,总结了张仲景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证了张仲景中药炮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了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其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理论的基础,堪称中药炮制的鼻祖。  相似文献   

16.
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生长抑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索壮医药线点灸以实验性脾虚大鼠下丘脑、胃、小肠、血浆(脑-肠轴)生长抑素的影响。方法: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对120只Wistar大鼠进行脾虚造模,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组、空线点灸对照组、中药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和模型自然恢复组。并设立正常健康对照。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脑-肠轴上述四个部位的生长抑素水平。结果:脾虚大鼠血浆、胃、小肠组织内生长抑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对照组,而下丘脑生长抑素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后血浆、胃、小肠组织内生长抑素含量回降,而下丘脑组织内生长抑素水平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对脾虚大鼠脑-肠轴生长抑素水平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依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中药内服配以中药外敷热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14天)。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结论:中医药综合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心血管疾病、癌症、败血症、脑组织损伤、糖尿病和神经性的疾病在全球的发病率非常高,在这些疾病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代谢紊乱。许多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和化学成分对这些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和较小的副作用。中药主要是通过影响疾病相关组织或细胞线粒体内的Cyt-C的产生或释放,调控相应靶细胞的凋亡,进而防治相应的疾病。查阅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通过调控线粒体通路Cyt-C实现治疗疾病的中药提取物、有效部位和化学成分,希望能提高对中药在防病治病中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王丽杰  董宇翔 《中医杂志》2012,53(2):139-141
目的 观察止遗安泉饮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中药组33例、针刺组34例、针药组41例.中药组口服中药汤剂止遗安泉饮水煎剂,早晚各100ml;针刺组取穴(前组):关元、中极、横骨、归来、三阴交(双侧),取穴(后组):双侧肾俞、腰眼、八髂、委中,前组与后组隔日交替针刺,每次留针20min;针药组口服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3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0d,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个月的每周遗尿次数及总体疗效,3个月后随访统计有效病例的巩固率、渐愈率及复发率. 结果 中药组总有效19例(57.6%),针刺组总有效20例(58.8%),针药组总有效40例(97.6%),针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针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遗尿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针药组亦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3个月后随访针药组巩固率明显高于中药组和针刺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针刺组(P<0.05).结论 止遗安泉饮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疗效肯定,并优于单纯口服中药及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48例临床疗效、辨证论治机理、方药选用规律。方法运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48例。结果治愈率91.7%,好转率4.2%,无效率4.2%,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桂枝加葛根汤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风寒湿型颈性眩晕确切有效,适应运用于现代社会逐渐高发的颈椎病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