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地处吉林省长白山区,9月初蜂王停止产卵,直到来年4月初才能出室春繁,蜜蜂要经过近半年的越冬,损失和老化严重,所以还是南繁好。从8月中旬繁殖越冬蜂时要组织双王群繁育适龄越冬蜂,9月中旬要喂足越冬饲料,每边都要有3框足蜂,做好一切准备,到1月初去南方繁殖,到4月初东北开繁时运回蜂群。经过三个月的繁殖,蜂群都在14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我多年的实践对比,东北春繁时南繁回来的蜂群好。几年来,4月初南繁回来的一个14框双王群有8张子脾,到7月1日左右,椴树流蜜时,能发展到4~5个14框蜂采蜜群。只要是椴树大丰收年,一个原群都能产值超万元,而当地秋天6框蜂的越冬蜂群,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越冬,春繁时也就是3~4框,蜂群老化严重。到新老蜂交替时也就是2~3框左右,到7月初椴树流蜜时,能发展一个14框就不错了。我想,这一点东北各位养蜂师傅身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我多年的实际对比,东北春繁时南繁回来的蜂群好。几年来,4月初南繁回来的1个14框双王群有8张子脾,到7月1日左右椴树流蜜时,能发展到4~5个14框蜂采蜜群,只要是椴树大丰收年,1个原群都能产值超万元。而当地秋天6框蜂的越冬群,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越冬,春繁时也就是三四框,蜂群老化严重,到新老蜂交替时只有二三框,到7月初椴树流蜜时,能发展1个14框群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4.
油菜花期是早春中意蜂繁殖的一个理想蜜源,蜜粉特别多,花期长达70天。很利于蜂群早春繁殖。此段时间蜂群管理的目的,是让蜂群越冬后能顺利恢复发展。以便适时地充分利用本地油菜蜜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抓好蜂群的更新和增殖:控制分蜂热;处理好取蜜、分蜂等环节。(一)初期管理紧缩巢脾,做好箱内保温,及时奖饲。元月下旬油菜开花初期,蜂王开始产卵。要紧缩巢脾,一般4框足蜂3张脾,3框足蜂2张脾,2框足蜂以下组织双王群繁殖。早春初繁,蜂多于脾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正>东北地区蜂群开繁,时间应在4月初,外界有粉源为好。多数养蜂者选择在这个时段购买蜂群,选购蜂群时应注意几点:一、选择本地越冬蜂,还是选南繁蜂根据多年实践证明,东北越冬蜂群经过半年的越冬,蜂群老化严重,只能培育一代子。而南繁蜂,经过油菜花期充足蜜粉喂养,4月初回来时大部分是幼蜂,蜂群有大量子脾,老蜂与幼蜂比例为1∶3.18,也就是说南繁  相似文献   

6.
薛超雄 《蜜蜂杂志》2012,32(12):33-33
桂南中蜂一般在元旦前后开始春繁。早春早晚气温较低,要紧脾繁殖,3框蜂开繁较理想,一二框蜂的弱群要合并,要奖励饲喂。实践证明,紧脾春繁蜂群的子脾面积大,幼蜂出房健康,蜂群发展迅速。松散繁殖的蜂群,例如只有2框蜂,产三四张脾的子,子脾面积小、不集中,蜜蜂哺育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7.
我饲养的越冬蜂群,群势一般都有8~13框蜂,到来年开春,群势都保持在5足框蜂以上。经过春季短期繁殖,到本地油菜花期,大多数蜂群都能上继箱,成为采蜜群投入生产。由于蜂群提早投入生产,经济效益自然也就提高。那么我是如何将越冬蜂群养的强壮呢?下面将我的做法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8.
马家春  叶振生 《中国蜂业》1998,49(6):11-11,9
作者定地养蜂20多年了,头10多年,由于缺乏经验,每年的秋繁工作几乎都没有做好,可以说近于失败,采完荆条蜜源,蜂群都十分壮,可一进入越冬期,只剩下五六框、七八框蜂,过完冬,春繁前,大多变成只有二三框蜂的弱群,这些蜂群总要到荆条花期才能繁殖成壮群,刺槐...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蜂群春繁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的春季 ,油菜播种面积约 6 3 3万hm2(95 0万亩 ) (未包括重庆市 ) ,全国各地有 15 0万群蜂进川春繁。笔者根据近年蜂群在四川盆地的春繁情况 ,对如何取得蜂群春繁成功 ,提出自己的拙见。1 蜂群春繁现状a .蜂群越冬后基数不平衡 就地越冬或经秋繁后越冬 ,在中原以北进行室内越冬的蜂群 ,收越冬蜂 5框以上 ;放西北 5省的蜂群一般收越冬蜂 2~ 4框 ,也有部分蜂场在晚荞秋繁后 ,因遭受绵绵秋雨的影响 ,连收 1框越冬蜂也危险。b .春繁场地利用不合理 不少客蜂入川春繁 ,习惯发往交通发达的火车站。据调查 ,眉山是我省养蜂第一大…  相似文献   

10.
在江浙一带,蜂群越冬、春繁大都要紧框缩脾,1群蜂经过紧框、缩脾后,多数只有1脾蜂,少数有2~3脾蜂。由于缩脾后蜂多脾少,脾内贮存的饲料就不够蜂群越冬、春繁的需要,因此蜂群在春繁期内大都要进行补助或奖励饲喂,否则蜂群就会饿死或春繁发展缓慢。2003年,我到深圳女儿处过春节,因蜂场无人替我管理,我就在巢箱加上继箱,继箱内放蜜粉脾,从1月15日到2月4日这20天内,未开箱饲喂。待回来开箱检查时,结果20多群蜂不仅没有冻饿而死,反而比进行饲喂时要好得多。为了进一步探索加继箱放蜜粉脾与不加继箱二者的效果,2004年同期我做了1次试验对比:在试…  相似文献   

11.
陈治凯 《蜜蜂杂志》2006,26(9):37-38
自从《蜜蜂杂志》今年第5期刊出《亟待开发大巴山区的蜜源基地》一文后,有读者来信询问有关情况。现将我近7年来在该山区的养蜂实践总结成几点经验提供给同行们参考。1抓好春繁大家都知道养蜂有“秋季是基础,春季是关键”的说法。“基础”是培育好越冬蜂为春繁打下基础,“关键”是春繁的快速繁殖,确保蜂群在油菜花流蜜前强盛。若要在3月上旬前上继箱,这就要适时开繁,根据越冬后的群势,如多数都能达2~3框足蜂可在1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开繁。如只有1~2框,可将1框以下弱群合并,要以蜂定群,不能以王定群,哪怕有1框足蜂都采用双王同箱繁殖,比单王…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20,(5):24-25
<正>冬去春来,意蜂从越冬期到春繁,经过近4个月的漫长管理。春繁在12月20日开始,到3月15日前后结束,健康的蜜蜂规范化管理,基本能达到10~12框足蜂,蜜蜂繁殖好了,采蜜期管理和蜂王浆生产也很重要,在此与大家探讨意蜂采蜜期的管理。一、春繁后期与采蜜期紧紧相连意蜂在繁殖过程中,当群势发展不平衡时,可以做适当调整,单王群与双王群相比,双王群繁殖比较快,可以将双王群的子脾调到较差的单王群中;对蜂多于脾的蜂群,可以直接调入卵虫脾;蜂脾相称的,插入正出房的子脾就可以。蜂群在没有加继箱前都要保持蜂多于脾,加继箱以后蜂脾相称用于生产。蜂群发展比较平衡,就要考虑适时加  相似文献   

13.
张伟 《中国蜂业》2000,51(2):12-12
由于我地主要蜜源在秋季,给繁殖越冬蜂造成时间上的困难,因此,越冬蜂群大多都不强,加上越冬期又长,到春季蜂群普遍较弱。如何加强春繁就更为重要了。本地蜂友习惯采用单王春繁,蜂群出室(窖)后,加强蜂群内外保温,促进蜂群在气温多变的春季繁殖,尽管如此,但蜂群恢复和增殖还较缓慢。多年来,我坚持采用双王分区春繁法,收效不错,现谈谈双王分区春繁的一点体会。双王分区春繁是根据本地初春寒暖多变的气候特点,参照“蜂群分区管理法”,把两个4框以下的蜂群放在一箱内,中间加上隔堵板,把每侧蜂群分为暖区(蜂王产卵区)和冷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转地放蜂费用增大,收入降低;追花夺蜜,提早春繁蜂群拥挤的矛盾,在我县摸索出蜂群定地春繁,适时投产,提高单产的问题,本人于一九八○年底在四川灌县大观公社蜂场、跃进五队两点试验,初见成效。通过试点,八一年一月十三日越冬蜂包装定群32群61框,至油菜花结束(四月一日),蜂群发展到52群,400框,蜂王增加20头,蜂群繁殖较灌县历年同期增加两框。在灌县取蜜1,780斤,单产52斤,较历年在灌县单产17斤增加35斤。生产王浆4.2斤,实际收入2,030元。与该场放资阳组包装越冬蜂相比,总蜂数增加45框。资阳组春繁回  相似文献   

15.
我地位于东北吉林省长白山区,主要蜜源椴树。7月初开花,流蜜期20余天,一般年产量平均每箱40kg左右。我从1982年开始养蜂,一直在本地越冬,越冬效果不稳定,收入也不高。自从2006年到南方繁殖后效益显著提高,现在一年收入是以前在本地越冬十年的收入。下面介绍一下蜂群管理几项措施:从东北开始繁殖蜂群说起,根据东北天气,4月10日至20日将蜂群运回东北,每箱10框以上。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话越冬     
饲养强群虽是每一位养蜂员的心愿,往往由于越冬蜂群“先天”就弱,越过冬的弱群,必待“后天”来培养,它要占用正常蜂群的生产时间来恢复群势,势必影响当年产量。早春最佳群势应该是6~7框蜂,当越冬蜂更新之后就直线进入蜂群增殖阶段,蜂群发展快,投产早。凡是不足6框蜂的蜂群,都要经过群势恢复阶段,群势越弱,恢复期就越长。现在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蜂场都是不同程度的弱群越冬,弱群繁殖,虽然丰收年框产不算低,一旦遇到灾年,就有入不抵出的危险。为此,要抓好越冬蜂的培养,才能为下一年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酉阳地区是个山区,不少的养蜂场是秋季繁殖之后就地进行越冬,往往是4~6框以上的蜂群,到来年春季仅有2框左右的蜂,有时还不足一框蜂,蜂群严重的衰弱,给来年春季繁殖带来不利条件。通过观察和了解,养蜂者有在十月(农历)“小阳春”繁殖越冬适龄蜂的习惯。中蜂的抗寒性较强,能繁殖一批越冬适龄蜂,但是意蜂适  相似文献   

18.
李贵良 《蜜蜂杂志》2005,25(9):11-11
我地(保定地区)蜂群越冬前期“剥皮”现象是经常发生的事,它在养蜂业中虽然算不上什么,但一直困扰着我。造成翌年蜂群变弱,弱群春繁,第一个洋槐蜜源期蜂繁殖得不好,只有望花兴叹。从2000年越冬开始,我在蜂巢的巢框布置上进行了改进。经5年的试验与探索,到2004年就把问题彻底解决,具体方法如下:1弱小群的管理蜂群的周年饲养中,由于蜜源植物受气候、风雨等自然条件的制约,难免有歉收之年,导致群势弱小。这种情况必须把一二框的小群合并成3框蜂。因为我地有约120天的越冬期,需要3框蜂才能越冬。合并好后把2群蜂装在1个十框标准箱内,中间的隔板…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从"大雪"到"大寒"是南方蜜蜂的越冬期,"大寒"以后蜜蜂进入春繁期.我把蜜蜂从"大雪"至"大寒"之间的繁殖期称为蜜蜂的冬繁期.我地很多人都主张蜜蜂的这个时期应"宁冷勿热",箱内、箱外都不保暖,把巢框间距扩大到1.5 cm.如果保暖,则蜜蜂易出巢空飞而冻死,群势衰减严重. 2010~ 2012年,我年年冬繁.春桂花期蜂蜜产量比当地不进行冬繁的蜂群要高,春繁繁殖快.当地春桂花绝大多数是"立春"前几天开花流蜜,我的蜂群因为进行了冬繁,有大量新蜂参与采集,采集能力强,春桂花期蜂蜜产量高、幼蜂多、哺育能力强、春繁快.  相似文献   

20.
东北林区的蜂群,大部分是定地饲养,因林区中,晚秋花粉奇缺,严重地影响着培育越冬适龄蜂而使秋季群势急剧下降,苕条(胡枝子)花期十多框蜂的蜂群,到9月初只剩下5~6框蜂,而到越冬初期,仅能有4框蜂左右,形成了弱群越冬;东北林区越冬期长达5个月甚至半年,气温较低。那么,在蜂群弱、越冬期长、温度低这三个不利因素下是否能采用省力、省时、省成本的室外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