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ap%)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立即复苏组(ER)和延迟复苏组(DR);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采用DNA片段百分率测定、电泳和RT-PCR 观察伤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ap%和ICE、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鼠烫伤后小肠上皮ap%显著高于伤前(P<0.01);DR组肠上皮ap%显著高于ER组(P<0.05-0.01)。DNA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烫伤后肠上此ICE基因表达明显增强,DR组ICE基因表达显著高于ER组(P<0.01)。Bcl-2基因伤前在肠粘膜不表达,伤后极弱表达,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烫伤延迟得苏后小肠上皮凋亡显著增加;促凋亡基因ICE和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失衡可能是其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烫伤延迟复苏对小肠Peyer氏结节淋巴细胞 (PPL)凋亡率 (ap % )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0只 ,分为立即复苏 (ER)和延迟复苏 (DR)。 30 % Щ度烫伤模型 ,采用DNA片段百分率、DNA电泳及RT -PCR观察伤后PPLap %变化及ICE、bcl- 2及TNFα、IL - 2mRNA表达变化。结果 :烫伤后 6h ,PPLap %显著上升 (P <0 .0 1 ) ,DR组显著高于ER组 (P <0 .0 5~ 0 .0 1 )。电泳可见明确梯形条带 ;ICE伤后 6h、1 2h ,DR组显著高于ER组。Bcl- 2伤前强表达 ,伤后 6hDR组显著低于ER组 ;两组伤后 1 2hTNFα表达均显著高于伤前。两组IL - 2伤前呈强表达 ,伤后 6h表达减弱 ;DR组显著低于ER组 (P <0 .0 1 )。结论 :烫伤延迟复苏后促凋亡和抑凋亡基因表达失衡 ,可能是PPL凋亡剧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烫伤大鼠延迟复苏后肠道防御素-5 mRNA表达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烧伤后延迟复苏诱导肠道细菌移位是否与肠道黏膜内帕内特细胞受损、防御素产生减少有关。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56只,分为3组:对照组(n=8);早期复苏组(n=24),30%Ⅲ度烫伤后即刻复苏;延迟复苏组(n=24),烫伤后6h复苏。观察回肠黏膜防御素5(RD-5)mRNA表达、帕内特细胞形态学改变及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细菌移位情况。结果 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RD-5 mRNA表达量在伤后8h显著升高,伤后24h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而伤后72h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组间比较显示,延迟组伤后8h值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而72h显著低于早期复苏组;两组回肠帕内特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形态学改变。伤后24h细菌移位频率早期复苏组和延迟复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延迟复苏组显著高于早期复苏组。结论延迟复苏后的肠黏膜损伤并不涉及帕内特细胞;伤后24h内发生的细菌移位与RD5nLRNA表达改变关系不大,而72h后RD-5 mRNA降低可能对细菌移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大鼠烫伤延迟复苏后回肠Peyer氏结淋巴细胞凋亡和Bax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Wistar大鼠132只,分别在海拔1517m和3848m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即时复苏组(IFR)和假伤组(SG),建立TBSA 30%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6、12、24、48和72h取材。采用TUNEL、免疫组化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Peyer氏结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及Bax表达。结果:淋巴细胞凋亡率在各海拔高度DFR组和IFR组均高于SG组,随海拔高度上升凋亡率有所上升;DFR组凋亡率高于同海拔IFR组,海拔3848m各实验组分别高于海拔1517m(P〈0.05);Bax表达强度变化平行于淋巴细胞凋亡率变化,但在伤后6h和72h海拔3848m各实验组分别高于海拔1517m(P〈0.05)。结论:高原地区烫伤延迟复苏后Bax表达增高可能是Peyer氏结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大鼠中的抗渗作用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调控。方法:选用SD大鼠制备烧伤和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及治疗组,伤后24h检测肺脏、肝脏及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结果:与烫伤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肺脏、肝脏及小肠的含水量及血管通透性均显著降低,血浆中TNF-α、IL—1β及IL-6的浓度显著降低。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早期使用川芎嗪,能下调TNF-α、IL-1β及IL-6在血浆中的总体水平,控制烧伤后过度全身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脏器水肿,减轻烧伤早期脏器损害。  相似文献   

6.
大鼠烫伤后肠壁微血管通透性和肠组织含水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烫伤后12h肠壁微血管通透性和肠组织含水量变化,探讨烫伤早期肠粘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制作成年大鼠严重烫伤模型(Ⅲ度,30%TBSA),在未烫伤鼠及烫伤后12h应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肠壁微血管通透性,测量回肠组织含水量。结果:对照组肠壁微血管对伊文思蓝有一定的通透性(12.39±5.062μg/g),烫伤后12h肠壁微血管对伊文思蓝通透性较对照组低(10.50±2.031μg/g),但无统计学意义(t=0.923,P>0.05);对照组回肠含水量为83.3±3.8%,烫伤后12h肠组织含水量比对照组稍低(82.9±1.5%),也无统计学意义(t=0.278,P>0.05)。结论:烫伤早期肠壁微血管通透性和肠组织含水量无显著变化,提示炎症介质在烫伤早期肠粘膜损伤中可能不是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7.
腹部创伤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损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损害过程及其发病机制.方法:在盲肠结扎加穿孔(CLP)模型上,进行胃肠粘膜电位(PD)、血流量,肠粘膜通透性,血浆内毒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测定以及荧光标记菌示踪和组织形态学等观察.结果:腹腔感染大鼠胃肠粘膜PD和血流量显著降低;肠粘膜通透性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道荧光标记菌大量移位于肠外器官.血PAF水平也显著升高,且与胃肠粘膜损害程度呈一致性相关.而应用PAF拮抗剂WEB2170治疗能明显减轻胃肠粘膜病理损害和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率.结论:腹部创伤后腹腔感染时胃肠粘膜屏障出现广泛损伤和肠源性感染发生,而PAF是导致这一病理生理改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魔芋甘露聚糖对运动应激大鼠肠粘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魔芋甘露聚糖(KOS)对运动应激大鼠肠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n=7)、安静 KOS组(n=7)、力竭运动组(n=9)和力竭 KOS组(n=9),两运动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6次、每次150min的游泳训练,两KOS组每天以0.90g/kg的剂量灌胃补充魔芋甘露聚糖,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肠粘膜屏障、肠粘膜形态学等参数,并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8周大负荷训练后,大鼠肠粘膜的血浆内毒素、肠粘膜通透性和细菌移位率升高,肠液IgA浆细胞个数和SIgA含量下降,腺隐窝深度变浅;连续8周补充KOS的运动大鼠血浆内毒素、肠粘膜通透性、细菌移位率显著低于力竭运动组,肠粘膜厚度、腺隐窝深度、绒毛宽度、肠液IgA浆细胞个数和SIgA含量则显著高于力竭运动组。结果提示:运动应激导致的机体胃肠综合征可能与肠粘膜屏障的损伤有关,运动应激后补充KOS可以保护肠粘膜。  相似文献   

9.
腹腔海水浸泡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开放伤后海水浸泡对机体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7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C组 ,n=6 )、手术对照组 (A组 ,n=18)、腹部海水浸泡组 (B组 ,n=18)、腹腔生理盐水浸泡组 (C组 ,n=18)及腹腔海水浸泡组 (D组 ,n=18)。观察各组动物处理前、处理后即刻、6 h、12 h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 (TNF)、肠通透性 (血浆 D-乳酸 )及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变化。结果  A、B及 C组切开腹部致伤前及致伤后即刻、6 h、12 h血浆内毒素、TNF及 D-乳酸的含量变化均无显著性 (与NC组比较 P值均 >0 .0 5 )。而 D组海水浸泡后血浆内毒素、TNF及 D-乳酸含量均出现显著升高 (与NC、A、B、C组比较 P值均 <0 .0 5 ) ,浸泡结束后即刻血浆内毒素、TNF及 D-乳酸的含量分别为 (2 4 3.5± 85 .8) EU/L、(7.18± 1.2 0 ) ng/L、(49.2± 7.9) μmol/L,浸泡后 12 h测得值分别增至 (6 13.1±116 .4 ) EU/L、(10 .2 3± 0 .98) ng/L、(14 0 .7± 19.5 ) μmol/L。病理学检查出现小肠充血、淋巴细胞浸润及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等改变。结论 腹腔海水浸泡引起机体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烫伤休克大鼠肠内补液时给予卡巴胆碱对肠血管通透性及组织水肿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S组)、葡萄糖-电解质组(GES组)、卡巴胆碱治疗组(CAR组)和葡萄糖-电解质 卡巴胆碱治疗组(GES/CAR组),每组12只.制作35%休表面积(TBSA)Ⅲ°烫伤模型,肠内输入GES和(或)CAR(60μg/kg)进行复苏.应用改良伊文思蓝(EB)渗出法测定烫伤后4小时肠内补液时肠血管通透性及用干湿重法测定肠组织含水率的变化.结果 GES组与S组比较,肠组织EB含量显著增加(P<0.05),肠组织含水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卡巴胆碱治疗后,CAR组与GES/CAR组肠组织EB含量分别比S组与GES组显著下降(P<0.05).CAR组比S组肠组织含水率减少(P<0.01),GES/CAR组肠组织含水率比GES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 卡巴胆碱能降低烫伤休克口服补液时肠血管通透性,减轻肠黏膜组织水肿,对烫伤休克肠内补液时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服谷氨酰胺对烫伤大鼠小肠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烫伤大鼠早期口服谷氨酰胺(Gln)后血和组织中的游离氨基酸(FAA)、二胺氧化酶(DAO)、谷胱甘肽(GH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血浆内毒素(LPS)的含量。结果表明,烫伤后10h、2d、5d、和8d小肠DAO水平降低,血浆DAO升高;标准饲料(C)组血浆Gln在伤后2d和5d降低;Gln饲料(G)组各时点均增加,10h和8d增加显著;Gln+精氨酸(G+A)组在2d降低。C组血浆丙氨酸、精氨酸和血氨较其它2组低。LPS水平增高,但C与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见C组在伤后10h、5d和8d小肠绒毛萎缩变短,固有层慢性炎性细胞增多,肠壁变薄,C组和G+A组小肠粘膜厚度接近正常。提示口服Gln可能对烫伤大鼠小肠粘膜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大鼠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肝脏HSP70表达的意义及与肝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海拔1 517 m和3 848 m分为即时复苏组(IFR,n=60)、延迟复苏组(DFR,n=50)和假伤组(SG,n=10),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6、12、24、72和168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细胞凋亡及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两个海拔高度HSP70表达强度,实验组均高于假伤组,高海拔组表达强度均高于低海拔组的强度,各海拔高度DFR组高于IFR组(P〈0.05);肝细胞凋亡率DFR组高于IFR组,且高海拔组高于低海拔组(P〈0.05)。结论:HSP70可能参与肝缺血缺氧等应激损伤过程,HSP7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应激水平和损伤程度,其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自我保护机制启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血必净注射液(简称血必净)对烫伤大鼠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30% TBSA三度烫伤延迟复苏模型.7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烫伤组(n=18)、烫伤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ml/kg)和血必净组(n=30,伤后2h静脉注射血必净4ml/kg),于伤后8、24、72h活杀动物,留取肺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MGB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酶学分光光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与假烫伤组比较,烫伤组肺组织HMGB1基因和蛋白表达在伤后8~72h显著增强(P<0.05或0.01),MPO活性在伤后8h及24h明显增高(P<0.01).与烫伤组比较,血必净组大鼠肺组织HMGB1表达在伤后24h及72h显著下调(P<0.05或0.01),MPO活性在24h时间点显著降低(P<0.01).结论 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烫伤后肺组织炎症反应的病理过程,血必净治疗可明显下调肺组织HMGB1表达,并减轻烫伤延迟复苏所致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 54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6只)、TBI组(T组,24只)及脑损伤后谷氨酰胺治疗组(G组,24只),T组和G组按TBI后检测时间分为1,3,5,7 d组,每组6只大鼠,应用组织病理切片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谷氨酰胺能减轻TBI后肠黏膜的病理损害,使细胞凋亡减少.结论 谷氨酰胺对TBI后肠黏膜屏障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严重创伤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及肠道营养的作用,作者设计了一个新的动物模型,即在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和中心静脉插入导管分别获取不同区域的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测定内毒素等指标,使研究成为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整体。避免了既往模型向肠道灌饲活菌使肠粘膜遭受非创伤原因损害的人为影响因素。致伤(体表烧伤Ⅱ°30%)后动物随机分为两组:早期饲养EF组(伤后2h开始饲养)和延迟饲养DF组(伤后第4d开始饲养)。结果表明,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刺激伤后肠粘膜细胞的增殖与修复,能有效地增强肠粘膜屏障功能,明显减少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的移位。肠内食物对于维护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修复受损的肠粘膜细胞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补锌对缺锌大鼠烧伤早期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锌与补锌对大鼠烧伤早期肠粘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个月龄大鼠进食低锌饲料(含锌量1.6μg·g  相似文献   

17.
SPECT was performed in 11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hepatic cancer by intraarterial infusion of 99mTc-MIBI before 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 was started, and the degree of accumula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Early and delayed SPECT images were obtained and various parameters were calculated, including early ratio (ER), delayed ratio (DR), washout rate (WR), and retention index (RI). Judge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 was made by CT before and af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 and was classified as effective, unchanged, and progressive groups. The mean values of ER and DR in the effectiv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rogressive group. No relationships were noted among the WR and RI values of the groups. The assessment of ER and DR using 99mTc-MIBI intraarterial SPECT is considered to be useful for predic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hepatic arterial chemotherapy for metastatic hep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