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陈晨  江舟  王正荣  李光明 《西部医学》2009,21(3):348-350
目的初步探讨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调控序列启动子多态性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结合等住基因特异寡核苷酸片段分析(ASO)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用A、B、C、D、E、F、H、I、K、P10种探针检测,比较组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初步分析该SNP位点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启动子A、B、H、K型在2型糖尿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67%、35.0%、15.0%、3.3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5.0%、37.5%、17.5%、0%,两组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该位点确实有多态性,A、B、H、K型均有分布,以A型最广。  相似文献   

2.
陈晨  江舟  王正荣  李光明  华慧  刘延友  汪宇辉 《西部医学》2012,24(12):2258-226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调节区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无糖尿病、肾功能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中老年人群(30~70岁),以有无原发性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等位基因,基因分型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分析(ASO)。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病例组及对照组选择符合哈迪-温伯格定律(高血压组,P=0.313;对照组,P=0.457);发现病例及对照间有9个等位基因存在明显不同(χ2=25.701,P<0.001),其基因型也存在显著差别(χ2=70.100,P<0.00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调节区存在多态性,其基因及基因型在高血压患者和对照人群中的差别提示该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奎屯地区汉族健康人群作ACEI/D基因型检测,分类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疆地区汉族健康人ACE基因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型14.3%,DI型46.2%,II型39.6%。D和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5.7%和53.4%。奎屯地区汉族人群ACE基因频率DD型,DI型和II等位基因频率与其他地区汉族人群差异不大(P>0.05);分布与欧美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种族之间存在差异,种族内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BDNF基因的3个SNP位点:rs6265、rs11030104和rs10835210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对100名辽宁地区汉族人BDNF基因内3个SNPs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进行检测,并与其他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SNP等位基因频率rs6265:A 47.0%,G 53.0%;rs11030104 A 54.5%,G 45.5%和rs10835210 A 32.0%,C 68.0%,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SNPs之间不存在连锁不平衡;rs6265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相比存在明显差异,rs11030104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日本和欧洲人群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BDNF基因内的3个SNP在辽宁地区汉族人群中均有多态性,与其他人群相比,多态性分布具有种族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包头地区汉族健康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布特点。方法抽取包头地区汉族健康人400例,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第Ⅷ内含子末端的Tru 9I基因多态性分布。结果 VDR基因Tru9I有三种等位基因,TT、Tt、tt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4%、38%、18%。T等位基因占63%,t等位基因占37%。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具有群体代表性。结论包头地区汉族健康人群VDR基因Tru9I多态性的分布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差异可能是存在种族差异,同时环境因素也可能会造成同一种族的基因频率发生微小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鄂伦春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00例北方汉族和200例鄂伦春族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分布。结果:北方汉族人群ID、DDI、I基因频率是28.0%、17.5%、54.5%,D及I等位基因频率为32.0%、68.0%;鄂伦春族人群ID、DDI、I基因频率是65.0%、23.5%、11.5%,D及I等位基因频率为56.0%、44.0%。结论:北方汉族与鄂伦春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正常人群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分析560名河南汉族正常人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河南汉族正常人群FⅦ基因R353Q多态 R、Q 2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8%、7.2%.5'F7多态等位基因A1、A2 的频率分别为95.2%、4.8%.IVS7多态H6、H7、H8、H5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2%、51.8%、0.7%、0.3%.结论:我国河南汉族正常人群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TNF-α238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酒精性肝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延边地区朝、汉族男性酒精性肝病患者(损伤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TNF238基因多态性,计算和比较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朝鲜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TNF-α238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79%、1.0%,两者之间基因多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汉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人群的TNF-α238A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89%、1.11%,两者之间基因多态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和汉族男性酒精性肝损伤发生与TNF-α238基因多态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RFLP)方法,对57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进行TGF-α基因多态性检测.PXR后直接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多态性.结果:在57例NSCLP病例组中TGF-α基因C1等位基因频率为76.3%,C2等位基因频率为23.7%,而在27例健康对照者中C1等位基因频率为93.3%,C2等位基因频率为6.7%.TGF-α基因的C1、C2等位基因频率经χ2检验在NSCLP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2.609,ν=1,P=0.106>0.05).结论: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TGF-α基因中存在Taq I多态性位点,TGF-α/Taq I位点与中国汉族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基因水平调查遵义地区汉族人群HLA-A、B等位基因频率,并了解其多态性分布状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遵义汉族200名健康个体进行等位基因分型。结果遵义地区汉族HLA-A、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低分辨水平,共检出12个A*基因,25个B*基因,与我国北方、南方汉族比较,更接近南方汉族人群。南方汉族中分布频率极低的B*07,在遵义汉族分布频率较高(GF值为2.0%)。结论遵义汉族人群HLA-A、B基因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态性,其分布符合南方汉族的特点,又具有高频B*07地区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OS2基因(CCTTT)n微卫星多态性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比较不同种族及同一种族但不同地域人群基因频率的差异.方法:柱层析法提取血细胞基因组DNA,应用PCR、PAGE及银染和DNA测序技术,对205例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进行了NOS2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1)共检出9种等位基因和30种基因型.(2)(CCTTT)9、(CCTTT)10、(CCTTT)12、(CCTTT)13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西南地区与华北地区汉族人群间差异有显著性.(3)(CCTTT)9、(CCTTT)10、(CCTTT)11、(CCTTT)15、(CCTTT)16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与英国高加索人群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OS2基因(CCTTT)n微卫星多态性在不同种族间存在差异,在同一种族不同地区也存在着差异,进一步为研究NOS2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全星  龚茜 《广州医药》2012,43(1):54-56
目的 调查HLA-DRB1基因位点遗传多态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和反向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的方法对1058名广东汉族人进行低分辨率HLA-DRB1基因分型.结果 共检出HLA-DRB1位点的15种等位基因,其中以HLA-DRB1* 12频率最高(14.60%),其次为HLA-DRB1* 09、*15和HLA-DRB1*04,基因频率分别为14.13%、13.33%和10.16%.等位基因分布结果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该人群与北方汉族、日本、白人和黑人分别进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汉族人群HLA-DRB1基因分布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启动子区-330T/G和第一外显子 114G/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中国成都地区汉族及泰国曼谷地区正常人群的分布.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成都地区汉族人和105例曼谷地区泰国人IL-2基因-330、 114位点的多态性,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 在中国成都汉族人群中IL-2基因-330位点TT、T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6.9%、53.9%和9.2%,在泰国人群中分别为40.9%、39.1%和20.0%;中国成都汉族人群IL-2基因 114位点GG、G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8%、55.8%和23.3%,泰国人群分别为50.5%、39.0%和10.5%;两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在两群体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泰国、日本、西班牙等人群相比较,成都地区汉族正常人群除IL-2基因 114位点多态性与日本人群相近外(P>0.05),其-330、 114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其他国家人群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2基因-330、 114位点的SNP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间的发生、转归和预后不同的遗传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汉族男性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基因中的DQA1、DQB1多态性与其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的相关性。方法以48例移居高海拔地区男性HAPC患者和48例移居同地区健康男性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使用SPSS软件分析HLA-DQA1、-DQB1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及其组间差异。结果移居高海拔地区的HAPC患者组的HLA-DQA1*0601分布频率与同地区健康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547,P〈0.05)。而HAPC组和对照组在DQB1*0303、DQB1*0401、DQB1*0501等位基因上未显示显著性差异。结论 HLA-DQA1*0601位点可能与HAPC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国四川省汉族代表性人群的DYS19(DNA Y chromosome microsatellite 19)位点进行遗传多态性研究。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酚一氯仿抽提法。DYS19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ABI Prism^TM 310遗传分析仪及扫描分析系统的微卫星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在四川省汉族群体中共发现拷贝数13~17五种等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为4.9%,26.2%,47.6%,16.4%,4.9%。经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四川省汉族群体总的基因多样性(GD)值为0.6811。结论研究结果证实四川省汉族群体内部呈现非常显著的遗传异质性,探讨中国不同人群间遗传变异的分布特征和追溯各人群间遗传进化的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部分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东成年女性617例,年龄30~75岁,平均(47.82±13.57)岁,用聚合酶链反应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护骨素基因型,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其腰椎侧位、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ward s三角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617例受试对象中,PTH基因BB型447例(72.4%);Bb型157例(25.4%);和bb型13例(2.1%)。绝经前妇女PTH基因多态性频率与绝经后妇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是整个受试群体,还是将其分为绝经前及绝经后群体,其基因及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ng平衡定律。经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等因素后(对绝经后妇女人群,同时对绝经年限进行校正)发现,3种不同的基因型相互之间的BMD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H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妇女人群BMD关系不密切,不能作为筛查和预示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7.
STR基因座D1S518、D4S2639、D15S817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武汉地区汉族人群D1S518、D4S2639、D15S817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探讨其在法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显带等技术,对各样品进行3个STR基因座分型,调查武汉地区汉族人群3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基因频率分布。结果D1S518基因座观察到8个等位基因,24个基因型;D4S2639基因座观察到9个等位基因,32个基因型;D15s817基因座观察到7个等位基因,18个基因型,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分别为0.7547、0.8165、0.7602;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7290、0.7568、0.7222。结论DIS518、D4S2639、D15S8173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在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呈现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属于高信息度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药物代谢酶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法对123例服用氯吡格雷的无血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分型, 分析其基因型及代谢表型的分布, 并与文献报道中中国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共统计发现5种基因型, 3种代谢表型;检测出快代谢型 (EM) 患者38例, 所占比例为30.9%, 检测出中间代谢型 (IM) 患者69例, 所占比例为56.1%, 检测出慢代谢型 (PM) 患者16例, 所占比例为13.0%.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中, CYP2C19基因代谢表型分布与文献报道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武汉地区冠心病患者中, 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 基因频率及代谢型分布频率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Y染色体小卫星位点DYS440在中国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用PCR方法对5个中国人群的290名男性个体的DYS440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在所检测样本中DYS440的常见等位基因型为DYS440*4(频率是94.83%),而DYS440*3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很大。在所检的5个人群中,DYS440*3等位基因主要存在于福建汉族(5.66%)和四川汉族(13.92%)这两个南方人群,在哈萨克族中的频率很低(1.39%),而在朝鲜和布依族中未检出。结论 DYS440是研究中国人群结构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插入/缺失(I/D)频率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46例黎族正常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舍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黎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与中国内地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