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搜集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在实时螺旋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23例,共30个病灶。病灶直径3~8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2ml不等.乙酸内加入1~2ml对比剂混匀。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在实时螺旋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15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螺旋cT随访,3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12个(40%),肿瘤大小无变化16个(53%)、肿瘤增大2个(7%)。23例随访3月.全部生存;17例随访1年,10例生存,7例失访;10例随访2年,7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CT透视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透视引导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 (PAI)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搜集西南医院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3年 10月在实时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恶性肿瘤 17例 ,肝细胞癌 10例、转移性腺癌 7例 ,共 2 0个病灶。病灶直径 2~ 5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 5 0 %~ 6 0 %乙酸 2~ 6ml不等 ,乙酸内加入 1ml对比剂混匀 ,以了解乙酸在肿块内的弥散程度和范围。注射后 1周影像检查 ,根据情况重复注射 1~ 2次。结果 在实时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 ,除 12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CT随访 ,3个月时 ,其中瘤灶缩小 14个 (70 % ) ,肿瘤大小无变化 4个 (2 0 % ) ,肿瘤增大 2个 (10 % )。 17例随访 3月 ,全部生存 ;12例随访 1年 ,9例生存 ,5例失访 ;6例随访 2年 ,3例生存 ,3例失访。结论 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螺旋CT透视(CTF)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PAI)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2000年10月~2004年8月在实时螺旋CT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乙酸注射治疗第二肝门区原发性肝癌 23 例,共 30 个病灶。病灶直径 3~8 cm。根据病灶大小每次注入50%~60%乙酸2~12 ml不等,乙酸内加入1~2 ml对比剂混匀。注射后1周影像检查,根据情况重复注射1~2次。结果 在实时螺旋CT透视下均能准确穿刺到靶点,除 15 例轻中度疼痛外无其它并发症。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螺旋CT随访,3 个月时,其中瘤灶缩小 12 个(40%),肿瘤大小无变化16个(53%)、肿瘤增大2个(7%)。23例随访3 月,全部生存;17 例随访 1 年,10 例生存,7例失访;10例随访2年,7例生存,3例失访。结论 CTF引导下经皮乙酸消融治疗第二肝门部原发性肝癌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肺癌1例。肝内肿瘤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天内,于CT导向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坏死物并无水乙醇注射。结果术后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瘤腔明显减小。随访结果: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LNML的有效双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技术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7例(10个椎体)合并严重肺气肿并且透视椎体显示不清的胸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术前、术后2d和随访时分别测定疼痛强度评分、止痛药使用和活动能力评分。随访2-8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 7例皆顺利完成手术,注射骨水泥的量平均2.2ml/椎体(1.0~4.0m1),无临床并发症,手术时间2—3.5h/例。疼痛强度评分值术后2d比术前平均减低3.9,随访时进一步下降0.2—2.9,活动能力和止痛药使用术后均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肺气肿的胸椎压缩性骨折患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前应进行骨折椎体透视检查,显示不清选择侧卧位在CT结合C型臂透视引导下穿刺注射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36例肝囊肿患者,其中28例单发,8例多发。均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结果 36例患者随访4~18个月,总有效率94%,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吸硬化治疗肝囊肿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治疗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治疗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治疗后1~2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13个病灶(包括直径小于3 cm的7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经过重复治疗,病灶彻底坏死。已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氩氦刀冷冻治疗第二肝门区小肝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2年10月至2006年6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二肝门区、直径≤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8例患者进行氩氦刀冷冻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5%,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62.5%。术后0.5、1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100%、87.5%;血管壁损伤或大出血发生率为0%。结论第二肝门区小肝癌并非氩氦刀冷冻治疗的禁忌症,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二肝门区小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一肝门区小肝癌的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ang ZJ  Wu MC  Chen H  Liu Q  He 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5):265-268
目的探讨对于位于第一肝门区的小肝癌行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PRFA)治疗的可行性、疗效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选择肿瘤位于第一肝门区、≤5cm、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或继发性肝癌的21例患者进行PRFA治疗。治疗前甲胎蛋白(AFP)阳性者治疗后定期复查AFP。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确定肿瘤是否完全坏死,以后每3个月定期复查。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和累积生存率。结果AFP转阴率约为78%,MRI或CT显示第一肝门区肿瘤完全凝固坏死率为90.5%(19/21)。0.5、1、1.5、2年无原位复发生存率均为94.7%;0.5、1、1.5、2年无“瘤旁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0%、77.1%、77.1%和77.1%;0.5、1、1.5、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2%、82.8%、82.8%和55.2%。胆管狭窄发生率为4.8%。结论第一肝门区小肝癌并非PRFA治疗的禁忌证,只要治疗时穿刺点选择恰当、穿刺路径合理、超声监测下电极展开确切、热凝范围控制恰当,对于第一肝门区小肝癌PRFA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评价经皮射频(PRFA)治疗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效果、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应用RF-2000射频仪和10电极LeVeen射频针经皮穿刺治疗肝脏恶性肿瘤114例153个病灶和良性肿瘤13例16个病灶,共计127例169个病灶。B超引导监测,局麻配合全身镇痛处理,对于肿瘤病灶大于2.5cm者进行分层多点叠合毁损,大于5.0cm或多发的恶性肿瘤配合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实施成功率100%,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6.14%(7/114),均保守治愈,无相关死亡。PRFA治疗肝脏良性肿瘤未遇并发症,病人均健在。114例肝脏恶性肿瘤病人的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114/114)、97.4%(111/114)、74.6%(85/114)、59.4%(41/69)和36.8%(7/19)。结论 PRFA微创、有效、简捷、实用、可重复、相对安全,在肝脏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重要价值,亦可作为肝脏良性肿瘤的一种选择疗法。  相似文献   

11.
CT导引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CT~PEI)治疗溶骨性骨转移瘤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骨转移瘤患者(25个病灶)采用CT—PEI治疗,使用无水乙醇和超化碘油10:1的混合剂,用CT精确定位、准确穿刺瘤灶并密切监控无水乙醇弥散情况及用量,以减少并发症。对接近椎管及椎间孔的病灶,采用利多卡因实验性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术前及术后定期CT检查,3例病人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与治疗前检查进行对照研究。对患者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1次CT—PEI治疗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经2~3次CT-PEI治疗后疼痛完全缓解(CR)16例(24处病灶),疼痛部分缓解(PR)1例。术后随访3个月时,23处病灶内肿瘤组织均发生坏死,被高密度碘油混合液均匀浸润。其中,9处病灶体积缩小。随访3~30个月,除1例因周边出现新的肿瘤浸润灶而再次出现疼痛,其余病例转移瘤处止痛效果无反复。所有病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PEI是一种治疗骨转移瘤有效、微创、安全、简便的方法,使骨转移瘤内肿瘤组织坏死,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满意的止痛效果,明显改善恶性肿瘤溶骨性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入碘油化疗药乳剂(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组57例患者中肝细胞癌49例,胆管细胞癌8例.共进行了90例次的治疗,即分90个靶区.术前均已行经动脉化疗栓塞术(55例)或化疗灌注术(2例).所有患者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少血供或不能插管人供血动脉者.在透视或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入CALE.术后1周内行X线平片或CT和实验室检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随访,以后每6个月随访一次.残留灶复发者,行再次治疗.结果 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90例次治疗.均穿刺和注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靶区大小及CALE的用量为:肿瘤直径<3 cm者40例次,乳剂剂量3.0~7.0 ml;3~5 cm者43例次,乳剂剂量12.0~20 ml;>5 cm者7例次,乳剂剂量为24~40 ml.AFP阳性患者43例,治疗后14例降到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CT显示CALE在靶区沉积良好者54例次(60.0%),欠佳者34例次(37.7%).缺失者2例次.随访2个月~6年,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00 d.术后的主要副作用有:发热22例次(24.4%),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11例次(12.2%),穿刺部位疼痛17例次(18.9%),均自行缓解.结论 采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CAL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13例胰腺假性囊肿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持续留置导管外引流治疗.13例穿刺15次,均穿刺成功,穿刺入路包括腹前壁11例(13次),侧壁2例.共放置引流管15根.8例1~5个月囊肿消失拔管,随访1~10个月,平均6.7月,症状消失,囊肿无复发;4例外引流1~4个月转行手术治疗;1例治疗1个月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囊肿消失,引流量>10 ml/24 h,患者要求拔管后失访.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外引流术损伤小,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在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技术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肝癌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采用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技术对53例大肝癌病人70个病灶进行RFA治疗;肿瘤直径平均6.9(5~lo)cm;治疗前后检查肝功、增强CT、彩超以肝穿活检;观察RFA治疗次数、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坏死率,并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结果 53例病人的70个病灶共行RFA治疗81次,平均1.53次。RFA治疗后经6个月以上的增强CT复查,肿瘤完全坏死率为72.9%。53例中有12~18个月随访结果的48(90.5%)例,1年生存率为70.8%(35/48)。结论 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用于RFA治疗大肝癌是一种微创、安全且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盘内、外注射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盘内注射医用臭氧(60 mg/L)5~10 ml、盘外(椎间孔)注射医用臭氧(40 mg/L)10 ml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结果 38例随访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4.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其中85例(第一组,共92个病灶)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77例(第二组,共85个病灶)采用单纯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第一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6%,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5.2%、78.7%和87.5%、73.1%、65.7%;而第二组的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2%,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81.3%、72.3%和83.6%、68.7%、57.8%.两组间肿瘤完全坏死率,1年、3年、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小肝细胞癌的疗效与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疗效相近,对于小肝细胞癌而言,单纯采用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卢引导经皮活检诊断肝内小的(≤3 cm)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从2000-2006年共190例病人193个肝内小病灶通过肝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病灶平均大小为(2.3±0.7)cm(0.6~3 cm),肝内病灶直径≤1 cm 22个,1.1~2 cm 74个,2.1~3 cm 97个,活检全部采用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采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技术.结果 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87例(98.4%)取样足够用于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恶性肿瘤149例.良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病变22例.诊断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为98.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活检对于诊断肝内小的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在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肝肿瘤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治疗,其中15例(研究组)在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8例(对照组)行常规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比较2组术中穿刺次数、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研究组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1.27±0.46)次vs (3.62±0.74)次;t=-9.461,P0.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肝包膜下出血,且研究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1/15) vs 37.50%(3/8);χ~2=3.976,P=0.041]。研究组术后6个月内肝肿瘤完全消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14/15) vs 50.00%(4/8);χ~2=5.647,P=0.017]。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肝肿瘤微波消融术中采用病灶面积最大投影法指导消融针穿刺并预测消融范围,有利于提高肿瘤完全消融率,同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脊柱浆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脊柱浆细胞瘤外科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2月至2007年12月首诊并经手术治疗的脊柱浆细胞瘤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35~60岁,平均47.7岁.均主诉受累节段附近疼痛,9例伴放射痛,18例合并脊髓功能损害(Frankel B级1例、C级3例、D级14例).术前17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柱病灶活检,病理均报告为浆细胞瘤.27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根据肿瘤侵犯部位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均行放疗和(或)辅助化疗.结果 5例失访,22例随访7~102个月,平均37.4个月.除1例于术后102个月死亡外,均存活并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术后局部疼痛或放射痛均缓解、括约肌功能障碍均恢复正常.术前脊髓功能B级、C级者于术后1年恢复至E级;D级14例中2例术后1周仍为D级,之后失访,12例恢复至E级.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脊柱病灶活检对诊断脊柱浆细胞瘤具有重要价值.对脊柱浆细胞瘤患者行选择性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脊柱稳定,为进一步放疗和化疗创造有利条件.正规的放疗和化疗是巩固手术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呼吸针控"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3例肺部疾病患者[肺内近膈小病灶共53个(直径3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n=34)或微波消融术(n=19),穿刺时全部采用"呼吸针控"法,术后及时行CT复查,随访1~5天。结果 53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53/53)。3例(3/53,5.66%)术后CT复查发现少量气胸,未予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未发现大量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未出现迟发型气胸。结论 "呼吸针控"法用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近膈小病灶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